《峦图》序 (手抄本) 作者:东山睡客
和尚姓名不知,其人乃建文时御史也。靖乱之后,秃髪为僧,走重庆之太行,重庆里有隐士者,姓杜名景贤,知和尚为非常人也。遂兴之游,往来白龙诸山,山旁松柏滩水清皎,罗篁森蔚,和尚欲于此山建庵,景贤遂庵与之居。有徒一二辈,朝夕诵易经,山中人因请诵佛经,景贤知之不忍问,和尚知其意改诵观音经,因此落庵。和尚好读楚辞,盖寓意于屈原,以写其忠君爱国 之心。时时买一册续之,登小舟急掸滩中,朗诵一页即投一页于水中,投已輙哭,哭已又读,一页尽乃还。和尚好饮不戒,日注酒一壶,客至则饮,不至则拉樵夫牧童饮,半酣呼牧儿歌,歌竟瞑目而寐。和尚颜面秀美,落笔不甚工,然意气焕发,善感怀,有诗若千。好游山水,尤善地理,游过蕲州,寓居于崇居乡陈氏(今青石镇望天畈)。凡蕲州、黄梅、广济足迹无不遍焉。多钳钤记,因著《字字金》行于世,其论极晕,论三合,俱述前人未发之议论。临终之日,其徒问之,答曰:余松阳人也,问其姓名,乃张目不答。雪庵盖以术隐之,欲其避成祖(朱棣)而全性命。蒙难止志,雪庵有焉。
说明:上序中标点符号为笔者临时加上去的,不当之处请谅解!
雪庵和尚的.故事,旧时在蕲春乡下流传甚广,妇幼皆知,但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何时代何处之人也。直到有一天与兄一起遇到一姓梅老者,言其有雪庵和尚传下来的图书,余与兄都不相信,直至其家,这位姓梅的老者便找出了一个很旧的小本子,我与兄长翻开一看,原是其先人用毛笔勾画的一幅幅简图,数了一数,约三十来图形与文字,与相传的书的厚度相差太多。可能这也是当时的绘图者的喜好有关吧,只是摘抄了很小一.部分而已。
不管怎样我和兄长都很高兴,总算对这流传的故事不是空穴来风,也知道雪庵和尚离我们已五百多年了。从序文中知和尚乃建文帝时御史官,在两个政治集团生死搏斗中他站在了败的一方,注定了命运的殒落,从此走上了隐姓埋名的逃亡之路。
从上序中得之,和尚吟诗若千,但不工稳。可能和尚与谪仙李白一样轻视格律的束缚,但我们今天已很难找到他的诗词了,除了惋惜还是惋惜。但从图形下附言的文字中亦读到类似介绍书的配诗,我摘两段与诸位看看,如其描绘蕲春中部北极尖山下一处风水配诗,如:
天弧天角插天宫,勒马金鸡第一峰。 百里围垣蜂酿蜜,八卦星砂不露风。 乙丙交流趋戌位,洗马潭头问源宗。 有人下着翻身穴,王侯宰相在其中。
再看雪庵和尚为青山乡(今株林镇)一蜈蚣风水局配诗:.
罗汉山前道士冲,金星走马势重重。 南趋南路生曜极,东跃东一起卧龙。 辛脉辛山辛壬合,御屏御座御垣丰。 形似蜈蚣半折角,原来天石在前工。
又如由浠水斗方山发脉至石匣口一风水局配诗:
浠川一过至长塘,持此寻龙及此乡。 金谷插天为少祖,土门城凹漳河旁。 老鸦一叫前头沉,豹子三鸣后背藏。 石匣关拦城郭困,御屏亲托主身昂。 鼓钟嘹亮到南岳,磐管铿锵识太阳。 恶撞喜粘嫌盖倚,儿孙代代佐君王。
也许由于传抄者各水平不一,谬误之处肯定存在,有些字较难斧正。由于这是一些配诗,作者是为了读者能理解其中奥义,语言浅显,类似今天的说明书,没有艺术研究价值。但雪庵和尚千辛万苦踏遍了蕲州诸县大小山头、乡村、绘成了无数个风水局图形,并配以诗文加以阐明,其精神可贵,其价值或为糟粕、或为精华,各时代各人认识不一,在这里不作讨论。
由于笔者也是蘄州崇居乡人氏,与昔年雪庵和尚隐居的北极尖下望天畈只有十多里路程,所以雪庵和尚的故事在我这里流传甚广,许多神奇的传说类似天方夜谭,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宣传这些无异于被人认为在宣传封建迷信,我们还是讨论一些有艺术价值的东西更好。
作者:东山睡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