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蕲州语言的文化内涵初探

[复制链接]
蕲州在线 发表于 2015-7-9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蕲州在线
2015-7-9 19:20 6432 2 看全部
QQ图片20150709202100.jpg

蕲州语言的文化内涵初探

作者:乔忆


  蕲州位于湖北省东陲,上通汉渝,下达宁沪,历来为水陆交通要冲,商品集散要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就自古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蕲州显赫的还远不止这些。最让人钦佩的是这里学风浓厚,自古科甲鼎盛,举人进士甚众,历代文人辈出。明代就有“洛阳二程”(程颢、程颐)“蕲州二顾”(顾问、顾阙)之说。陈溱、卢綋、顾景星等古代诗人、文学家。民间流传着 “水淹红石头、壮元满街游”之美称。近现代博士、专家、教授众多,蕲州一条不足500米长的东长街先后走出博士、专家、教授近200位,被人们誉为“博士街”。蕲州还是近代大文豪“胡风”(1902~1985)原名张光人)的故乡。还是大名鼎鼎的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


  笔者虽然不是蕲州人,但在“文革”下乡潮的时候,来到蕲州辖区内农村插队多年。和当地的乡亲们,朝夕相处,时间久了,深感这片地杰人灵的土地上,“自古崇文重教 ”。 在这里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有学问者是老师,最受人尊敬的是教师。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地累积和沉淀下来的。他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敷衍,“生也有涯,无涯惟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大道智慧却是无穷的。在有生之年尽量学习知识。这种思维千百年来影响着每一个蕲州大地上的人们。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传承着文化知识的蕲州人,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古人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使目不识丁者也能在口头上说出几句文雅的话和词汇。至今蕲州大地上百姓的语言中,还有许多古老的字不时从他们口中说出来,这些字如今我们日常用的不多了。有的只有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字典”里才能找到。 可见蕲州的语言文化内涵多么厚重。


  例如;一个人不干正经事,东游西荡。做事也不认真,蕲州人就说这人“东踔(chuo)西踔”的。这里的“踔”就是跳跃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人“东跳西跳”的不干正经事。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天跳地踔颠乾坤”引为超越。《汉书·孔光传》;“尚书以久次转迁,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这个“踔”字如今用的不多了,可蕲州人口头上常用。


  再如;櫽(yin):檃栝(gua)这个词,原意是一种矫正木材弯曲的工具。即约束、规范。《荀子·性恶》;“故构木必将待檃栝蒸矫然后直。”引申为约束、规范。葛洪《抱朴子·酒戒》;“是以智严檃括于性理,不肆神以逐物。”蕲州人说;“把米櫽(yin)一下,”说的就是用规范的量具来量米。


  薅(hao):就是去掉田间的杂草,是除草的意思。《诗经·周颂·良耜(si)》;“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liao—一种草名,生长在水边。)”。韩愈《平淮西碑》;“大慝(te)(奸邪、罪恶,隐慝)适去,稂(古书上指狼尾草)莠不薅。”宋杨万里《庸言》;“圣人仁及草木,而后稷必薅荼蓼”。这个“薅”字,广泛地用在蕲州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虽然他们不一定知道这个“薅”字是怎么写,但“薅”的意思则尽人皆知。早晨生产队长说;“今天去薅(hao)田”就是到田间除草,类似于中耕除草。


  擩(ru):指塞、插入、喂的意思。蕲州人说;“擩饭”就是给小孩喂饭。妈妈说;“约(蕲州人喊母亲叫“约”)擩你吃!”用脱粒机脱粒的时候,生产队长说;“你去擩谷”就是将未脱粒的稻谷,塞进脱粒机里去脱粒。这个古老的字,被蕲州人广泛地用到了日常生活当中。


  嚾(huan):大声呼叫。如:《抱朴子·酒诫》;“仰嚾天堕,俯呼地陷。”再如“嚾嚾”:即喧哗叫嚷。《荀子·非十二子》;“世俗之沟犹瞀(mao)(沟犹瞀-愚昧无知)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苏涣《赠零陵僧》;“四座嚾嚾叹佳作。”蕲州人对这个嚾(huan)有两种说法。一是“你去嚾李某某”,指的是去叫李某某的意思。二是“嚾开水”、“嚾洗脸水”,指的是烧开水,烧洗脸水的意思。


  讙(huan):通“欢”,即喜悦、高兴的意思。贾谊《过秦论》:“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乐其处。”蕲州人每年的农历二十八吃年饭,叫“讙年祓(fu)”。祓(fu),在古代是一种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韩非子·说林下》:“巫咸虽善祝,不能自祓也。”(咸:相传是古代最著名的神巫。)这里引申为消除。姜夔(kui)《翠楼吟》;“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讙年祓”,过去蕲州人每年农历二十八这一天,到庙宇、祠堂,带上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神灵保佑。后来庙宇没有了,祠堂也拆了。“讙年祓”这一祭祀活动的拜佛、祭祖,就不再有了。可“讙年祓”这一活动的高潮,即家家户户吃年饭活动,就成了农历二十八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了。这是一年当中最丰盛的一餐饭。倾其所有,拿出家里最好的吃食,全家人围坐在“堂屋”,按长幼为序,长辈坐在正对大门的上首,儿子媳妇坐左右,晚辈当然是下坐了。共“讙”来年风调雨顺,共祝全家健康。一个“讙”道出了全家人喜悦。一个“祓”道出了对先人的敬畏,对来年的期盼。用字恰当简单明了,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十八“讙年祓”后,就不再干农活了,而是打扫卫生、办年货准备过大年了。


  蕲州语言里还有的引用了数学公式,作为普遍的常用语。如;“你说的这样,他说的那样。其实是角(guo)里角(guo),一样的啊!”现代几何里有这样的公式;“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用数学公式论证普通事情的公正,有理有据可谓蕲州人的独创。


  说某人说话不靠谱,天一句地一句,“吹牛”的成份多,就说此人说的话“三七开。”幽默、诙谐,令人捧腹。


  钹(bo):铜质圆形的乐器,中心鼓起,两片相击作声。古人含蓄,不像如今的人那样张狂。两个男女亲密、亲嘴,叫“打钹(bo)。”两片薄嘴唇一挨,就“啪”的发声,似钹击声。形象、含蓄、幽默。说某人干事快、不认真,就说;“就干完了啊?比打钹(bo)还快。”


  掇(duo):原意是指拾取、选取、摘取和掇弄。《诗经·周南.芣苢(fu yi》;“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茂盛的样子。芣苢:一种草,这里指它结的籽。薄、言都是句首语气词。)又有摘取、选取之意。《汉书·贾谊传》;“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凡:一共。切于世事:于当代的事关系密切。著于传:写到传记里。云:语气词。)掇(duo),蕲州话的意思是弄或借。如;“近来手头很紧张啊!”朋友说;“没事儿,我有啊!掇给你如何?”又如某人说;“我做屋的钱,大部分是向人家掇的啊!”在蕲州的方言里,凡是用到“借”的词句,大多说“掇”。


  便(pian,也读bian):方便、便利。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例如;有事去找队长,他正准备吃饭。一番客气后,队长说;“你既然吃过了,有便(读pian)你了。”意思是说你就随便小坐一会儿,饭后咱谈事儿。来者则回应说:“当便,当便,你多吃一点。”


  堀(ku):(同窟-洞穴)某种人聚集、居住的地方,如;平民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光伏甲于堀室而享王。”我们知青下乡初期,傍晚有女同学想家、想妈妈而哭。只要有一个女同学哭,几个女同学都跟着哭。一时哭声连天,惊动了隔壁的大娘,她过来安慰大家说;“妹儿,妹儿莫哭啊,莫哭!堀惯了就好了!”(哭和堀同音ku)女同学一听“破涕而笑”,怎么?还叫我们常哭啊!有这样劝人的吗!后来才明白,大娘是说;“妹儿,妹儿!不要哭,住惯了就好了。”蕲州人说“堀”就是住的意思。这里大娘叫我们女同学“妹儿”,也是一种客气、拉近关系的“亲昵”称呼呢!


  涵(han):包含、包容。《诗经·小雅·巧言》:“乱之初生,僭(jian)始既涵。”(僭-通谮,谗言。)辛弃疾《木兰花慢·送张仲固帅兴元》;“正江涵秋,影雁初飞。”蕲州是产稻谷的地方,以大米为主食。对面粉做的包子,问;“么子涵的啊?”这是问“是什么馅子的?”也就是问包子里包含的啥?也有用红薯淀粉做的“苕圆子”,它的“涵”是红糖的,很好吃,甜甜的、糯糯的可馋人了。


  蕲州的俗语既形象通俗,又富有哲理。可以说是“话粗理不粗。”如:“花生米雕菩萨儿没多大的发头。”是比喻这人就这样了,没多大的进步了。就是雕成菩萨儿也就是花生米粒儿大。


  干啥事都要抢先。蕲州人说:“咬萝卜要先下手为强,先咬的是萝卜,后咬的就是屁股和叶子了。”


  再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行。是讲主观能动性,自己不想干的事,别人怎么强迫你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挑沙挡水”是指对某件事情敷衍一下,做作姿态,不起实质的作用。沙如何能挡住流水?形象、切实,比喻恰当。


  “要想牛打(碾)谷,就要给牛接屎。”以前稻谷的脱粒是用牛拉石磙,来碾压稻谷而脱粒的。牛就要在打谷场不停的转圈碾压稻谷。时间长了,牛要拉屎或拉尿,当然不能拉到打谷场上了,赶牛的人就要用稻草或其他的工具给牛接屎或接尿。意思是: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文化知识的世代传承,必然让这里的人言行有节、有礼,含蓄许多。例如;在农村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姓中,宗族的辈分是不可逾越的,辈分也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名字是按辈分长幼来取的。宗族中要按辈分来称呼。如;一个白发苍苍的年长者,见到族内年轻、辈分高于自己的小伙子,尊敬地问;“耀生爹您家吃了?”年轻的小伙子马上回答;“楚汉哥你也吃了?”这就是辈分的缘故。古稀老者见到比自己辈分大许多的锦瑟华年的小青年,就要叫“爹”(爷爷辈)。反过来小青年客气的回老者“哥”,就是说咱“兄弟”相称吧!年长者不失宗族的“礼”,年轻人不忘文明的“德”。


  笔者的“母语”不是蕲州话。以一个“母语”不是蕲州话的人,来谈蕲州语言也许有点荒唐,而且还谈的是“古往今来”的字词,自认为很“自不量力”的。可蕲州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至今还保留有较多的带有蕲地民俗特点的语言和词汇。一个憨厚的、认不了多少字的农民口里,能说出古老的、文雅的词汇,这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是世代文化的积淀。当然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自古崇文重教 ”有着很大的关系。


  由于笔者资料不足,又没有蕲州话的“语言环境”,写起来特别费劲,只好努力回忆和找原来下乡插队的老同学商量,逐句对照,历时两月有余才完成此稿,但读起来还是不太满意。不过,笔者所选的这些词句,蕲州人日常交往中还在广泛地使用,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用词简练、精确也很精彩,从而佐证了蕲州语言深厚的文化内涵。撰写此文,也是笔者对蕲州的敬仰、对蕲州这片热土的眷恋、对蕲州乡亲们的怀念!


二0一五年元旦于武汉




admin 发表于 2015-7-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2015-7-9 20:50 看全部
又长见识了,感谢乔忆!蕲州文化底蕴深厚!
很多叫州的,现在都是市,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湖北的,比如鄂州市、黄州市、荆州市、随州市,就蕲州现在才是一个镇,历史的悲哀啊!
红尘淘宝 发表于 2019-2-8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淘宝
2019-2-8 20:25 看全部
长见识,太有味儿了。请问乔忆博士,那个金陵书院是怎么回事?能请您谈一谈那个书院的前世今生么?实在太好奇了。怎么会是金陵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