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底牌在哪(中)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巧林
2015-1-14 17:46 1304 0 看全部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底牌在哪(中)
                                         王巧林
第二,从曹雪芹所交友人来看,可以判定他不是《红楼梦》作者。因为,谁都能看出,《红楼梦》作者应该是拥有一个极大交际圈子的著名文人。上至藩国世袭亲王、郡王、侯爷、伯爷、朝廷六部,中至巡抚、布政使司或分守道,下至地方守将(总兵)和府、州、县等官僚,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级级官僚文人,他都应该有过交往,而且,他所交往的这个圈子的友人,应该是代表顶尖的汉文化阶层的文人学者,绝对不会狭窄得仅仅只有三个可怜的普通友人的圈子。
根据红学家的考证,曹雪芹平生所交的真正友人,总共仅有敦诚、敦敏兄弟和塾师张宜泉三人而已。若照他这样狭窄的交际圈子,与《红楼梦》书中有作者影子善于交际的贾宝玉极不吻合,这就注定了他不是《红楼梦》的作者。因为,能写出《红楼梦》一书者,其才之高,其交际之广,可想而知。这就好比今天的某个著名作家一样,比如说,2012年度诺比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人莫言,你能说莫言一生中只有三两个朋友么?谁也不会相信!按照红学家所引敦氏兄弟,还算稍微有一定身份,毕竟是出身于王室,但是,事实上他们在皇家中算依然算是地位卑微的。况且,敦氏兄弟在文学方面并无多大建树,这还是红学家所言曹雪芹友人圈子中身份地位较高的了。而张宜泉,则是一个靠教私塾糊口的秀才。从地位来讲,此三人比起当时诸多位高权重、文学修养极深的赫赫钜公来,又何足道哉!如果说,曹雪芹有能撰出《红楼梦》之高才,那么,他的朋友不说遍天下,至少也是满京城呀!岂不知古今高官同一理?无一不是借结交文人以示风雅,藉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特别是一些著名文人更是他们结交的对象。尤其是像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的博学大家,更是成为众多高官文人追捧的对象。要知道,当时的京官大都是进士及第出身的文人学者,难道他们居然不知道偌大京城里隐藏了天下第一大文人曹雪芹么?这恐怕不说不过去。若说有知悉者,又何止敦氏兄弟和张宜泉三人哉!那曹雪芹所结交的文人朋友,不但是很多的,而且也当都是名动一时的赫赫钜公,至少他应该结识与其同时代的京城高官内阁首辅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纪晓岚,以及鄂尔泰的门生内阁学士胡中藻等人。然而,不说没有见到曹雪芹与这些高官交往的记录,就连他与当时京城普通官僚文人交往,也没有留下任何信息。这难道不令人生疑么?若他是《红楼梦》作者,岂无诗集传世之理?如何连一首完整的诗作也没有留传下来,仅仅只留下了两句令人生疑的诗?即便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无钱刊刻自己的诗文集,那流散于民间的文人圈子诗文集,特别是八旗文人圈子里可以见到很多与之唱酬的诗歌。令人遗憾的是,没有见到他流传下来任何吉光片羽。像晚明清初活跃在大江南北的著名文人钱谦益、龚鼎孳、吴梅村、顾景星、杜浚、李渔、施愚山、尤侗、杜岕、余怀、王士祯、朱竹坨等众多文人的诗文,散见于民间友人手里的很多,而曹雪芹没有。如果曹雪芹具有能写出《红楼梦》这样百科全书式巨著的高才,他走到哪里,哪里的文人高官会以尊贵的客人予以招待,请他题匾吟诗,以资留下宝贵的墨宝,以示风雅,或请他为当地名胜古迹写个碑记,以垂不朽,可是,连他生活之地的京城也没有发现他的任何题字或碑记,或为当时文人诗文作过序言什么的,更不用说全国别的地方了。难道他的诗词歌赋真的如红学家所言散佚了么?显然不可能! 周汝昌先生说,乾隆初,京城的八旗子弟一味游手好闲,不是嫖妓女,狎相公,就是手里拿着一个蛐蛐罐。这反映了当时京城八旗子弟一些生活风尚。那么,我们能想象出曹寅的孙辈不说是八旗子弟中在社会上厮混的小混混,当也是游手好闲之徒,因为整个京城的环境都是这样的呀!这样的风气能造就出写《红楼梦》这样的一流文学大家么?显然不能。真正能像敦敏、敦诚兄弟能写一点小诗的还是不多的。曹寅的孙子在当时无论是属于纨绔子弟,还是处于穷困潦倒之境,他都写不出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如此可知,该书作者不会存在于当时的京城,更不会存在是满族旗人!这就是说,从曹雪芹生平所交往仅有的三位友人来看,他不具备创作《红楼梦》一书作者所具备的条件。
第三,从曹雪芹社会阅历上看,可以判定他不是《红楼梦》作者。所谓社会阅历,是指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方式。一位作家的社会阅历丰富与否,是衡量他能否成为文学大家和撰出文学巨著的一把标尺。若以书中文本所提供的信息,作者应该是像薛宝琴一样乃游历甚广之人。甚至可以看出,薛宝琴有作者的影子。毫无讳言,《红楼梦》作者一定是经历过明清交替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刻的遗民文人。可以说,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历史大动荡是写不出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的《红楼梦》!自然《红楼梦》一书不会诞生于乾隆时期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因为,此时“三藩之乱”早已平息。
根据周汝昌等红学家的研究,曹雪芹的儿时便经历过梦魇般地抄家,随家人回到北京的数十年间从未出远门,更没有任何资料显示他有游历过大江南北的踪迹。就是这样的一个未曾出过远门、经历平凡之人,如何能写出书中那数不胜数的南方山水名胜风物?简直是不可思议!红学家在深感无奈之下,为了证实曹雪芹有丰富阅历的理由,居然说乾隆某年曹雪芹曾到南京两江总督尹继善府中做过幕僚,由于政见不合,后来北归。幸亏后来有学者找出足够证据来,说此雪芹非彼雪芹。红学家为了证实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之所以说称他为天才文人,是因为他自幼“早慧”。可是,乾隆时期的文人有谁说过曹雪芹早慧的么?一位20岁的人,其社会阅历之浅薄,视野之狭窄,心智之未熟,可想而知。纵然他有写《红楼梦》一书之高才,那他也不具备撰写《红楼梦》书中所反映的丰富的社会阅历。无此丰富的社会阅历,则不具备撰《红楼梦》这样宏大著作的社会生活基础。
第四,从书中反映南方佛教禅宗、道教思想文化上看,可以判定曹雪芹不是《红楼梦》作者。通过文本分析,《红楼梦》所体现的有极强的禅宗思想和老庄哲学思想倾向。从主人公贾宝玉等人的精神世界,可以看出作者深受南方佛、道,尤其是庄子思想对作者的生活态度、处世哲学和创作上产生巨大影响,因而,《红楼梦》一书颇具庄子式寓言意味。可是,主流红学心中的曹雪芹丝毫没有这样的一些思想倾向。
举例来说,百二十回《红楼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佛教禅宗文化。“僧”与“禅”就像一条隐线,预示着情节的发展,决定着人物的命运。而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南方佛教。如书中多处写到谈禅的情节,宝玉、宝钗和黛玉等人谈起“禅宗机锋”来,个个头头是道。尤其是第二十二回薛宝钗说到黄梅五祖弘忍以偈语传衣钵给六祖惠能的故事。很明显,作者所写的是南方大乘教的禅宗文化,典出唐蕲州黄梅东山寺的五祖弘忍以偈语遴选传承衣钵的故事。可知,作者对这一派佛教情有独钟,其在《红楼梦》书中所宣扬的正是南方这一派佛教禅宗思想,而这种思想与先秦庄周思想颇有相似之处。自古以来,南方佛教禅宗与清代满族的主流宗教喇嘛教迥然有别。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清廷为了巩固满蒙之间政治上的联盟,满族将喇嘛教作为统治满蒙思想的一大政教。满清入关前就在盛京(今沈阳)修有实胜寺,并常去祭拜;入关后在北京修有雍和宫,在承德避暑山庄建有喇嘛寺。佛教神祗还被纳入萨满祭祀中,甚至有的满族人为孩子取名“观音保”、“菩萨保”,可见藏传佛教在满族人中间有着深远的影响。尽管满族的喇嘛教与南方佛教,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还是有根本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为相当于一代高僧的居士无疑。即便曹寅之孙以居士自居,但是,他对于南方佛教禅宗的顿悟如何达到这种境界?显然不可能。如果曹雪芹既没有在南方做过官,又无同南方高僧有过频繁接触的经历,很难相信他会写出诸如“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之类看似平淡实则深奥的禅宗偈语文字来。
按照书中所写道教反映出的为南、北道教并存现象,应该是出自南、北道教与佛教高度融合之地。而这一奇特现象,准确地说,这一现象只能出现在南、北文化交融的南方古淮南西一带,也即“吴头楚尾”地区。这从秦可卿死后全真教、正一教与僧人同台念经可证矣。而满族人死后,充其量也只是请几位喇嘛和萨满做做满蒙的法事而已,根本就没有书中所显示出的南方僧道同台念经的习俗。试问:清初的北京有此现象么?特别是满族旗人更是无此现象。无此现象,则意味着满族旗人难以写出如此场景。不仅如此,书中所写“烧丹炼汞”,同样亦为南方道教养生修炼的内容。例如,书中写贾敬一味好道,在都外玄真观修炼,烧丹炼汞,别的事一概不管。后因吃秘制的丹砂烧胀而死,死时腹中坚硬如铁,面皮嘴唇烧得紫绛皱裂。作者将贾敬死时的情景写得如此惟妙惟肖,非见过服食丹砂死者场面写不出此等文字。可是,这些都是南方道教正一派中所追求的养生文化,而北方全真教恰恰相反,他们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内丹修炼,反对南方正一教符箓与黄白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就是说,全真教是抵牾炼丹和服食丹砂的。作为生活在京城的曹雪芹如何能写出南方道教的东西?想必满族旗人很少有人见过此等死法。这些南方道教的养生内容,非满族的喇嘛教和北方全真道教所有,而这些南方道教文化满族旗人未必知晓。假若作者不熟悉南方佛道文化,何以能写出如此逼真的情节?简直不可想象!尤其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曹雪芹与南方高僧或高道交往的任何信息。特别是道教南、北两宗与佛教并存这一奇特现象,在当时的北京是根本不存在的。可知作者非北京人,更非满族旗人所能写出。同时,也可以看出作者乃亦僧亦道之人,即既是居士,又是道人。可是,红学家眼中的曹雪芹,没有任何资料能证实他是亦僧亦道之人,更莫说他应该受庄子思想影响极深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