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红楼梦与蕲州:从“蕲”字说起(上)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王巧林
2015-1-14 17:45 972 0 看全部
从“蕲”字说起
王巧林
浩浩的长江水一路曲折地咆哮而来,至中游一处丹岩之下,却迅速地平缓下来,继续往东曲折地悠悠而去,从而形成了一个山青水秀的岛屿。这个美丽的所在,便是中国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蕲州城。
公元1983年,考古专家在旧时蕲州辖内的黄梅县(今属湖北)杉木乡黄土塝村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迹,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地区博物馆专家先后进行过调查和试掘,文化层厚 0.8米,包含旧石器、新石器和西周时代的文化堆积。旧石器时代遗物以石英石和花岩石为主,已发现有距今约1—4万年的石核、石片、刮削器近百件,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被史学家称之为“黄梅张山遗址”。该遗址现为鄂东地区所发现惟一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比邻近的安徽潜山薛家岗新石器遗址不知要早多少年。这说明早在史前时期的旧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一带繁衍生息。不仅如此,在旧时蕲州属地的蕲春、蕲水(今浠水)、罗田和武穴等一带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遗迹,以新石器时代遗迹居多。
蕲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蕲州,地处华夏历史版图南北相会的一个交汇节点上。如果想进一步探索中国古老文明的源和流,我们不妨穿越时空隧道,走近五千年前的蕲州(蕲春)——一个按照古代天文星象图的地理框架设置的模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是一种进入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这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征服宇宙的道路,标志着世界将跨入航天的新时代,意味着全球信息革命的开始,开创了人类科学的新纪元,成为世界航天事业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有人在湖北省蕲春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的株林镇达城境内发现了一大历史遗迹。对于我国考古界来说,不亚于卫星上天给人带来的兴奋。1958年夏,正当中国“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之时,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一批考古专家进行了发掘,这就是被史学家命名的“蕲春毛家咀遗址”。
蕲春毛家咀遗址,占地面积约30000平方米,为西周木构建筑遗迹。从当时试掘的钻探资料看,木构遗迹的范围约在8000平方米以上,距今约4000多年,是我国西周时期建筑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该次考古的最大成果是发现了一座沉睡在地下几千年规模较大的“干栏式建筑”,这是继河姆渡文化的“干栏式建筑”在我国南方的又一次面世。这种干栏式建筑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以及适应于南方湿热多雨的潮湿居住条件,由远古人类发明建造的。当华夏民族诸多地方先人们还是居住在洞穴里,乃至树上时,蕲地先民却早已住进了美丽舒适的干栏式建筑内。长江流域的祖先,以江西万年仙人洞文化为代表的穴居,而干栏式建筑是人类居住条件的一次重大转折和质的变化,它是人类脱离野外穴居转入室内居住的开始。干栏式建筑架空于地面,不仅防潮防水,而且通风透气,极具南方的地域特征,而有别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地穴遗存。以后,南方许多建筑基本形式仍以干栏式建筑为基础。
在此次发掘过程中,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发现直径20公分以上木柱有280根,木板墙13处和平铺木板1处。同时还出土了一件西周早期的漆杯,在黑色和棕色的漆地上,绘有极为鲜亮的红彩纹饰,制作精良,精美绝伦,反应了当时漆器制作的高度水平,令在场的考古学家们兴奋不已。此外,还发现有诸如陶器、铜器、骨器和卜骨、卜甲等物,表明西周时期蕲地铜器文化已经蔚然兴起,而且人们在当时便能够用骨、甲等进行占卜预测凶吉了。并且还发现有堆存谷物的粮食遗迹,说明传说中的神农氏教给我们先人种植庄稼在此也得到验证。无论是干栏式建筑,还是红彩纹饰漆杯的发现,均体现了古代南方劳动人民,尤其是蕲地先民高超的聪明才智。这一考古发掘,后来诸多历史教科书和科普书籍,对此多有介绍,尤其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将此次考古成果多有引用。
历史学者均认为这是一种官衙建筑,或为周王朝军事据点,或为武王伐商之后逃窜于此的殷王室成员居住遗存。根据蕲春籍学者王树蕲考证,毛家嘴遗址应该是商朝时隗姓弦子国都所在地。古代彭蠡泽的周边,在商末周初之际,依然处于尚待开发的蛮荒之地。商王文丁将其子,也就是帝乙(公元前1101年~前1076年)的兄弟分封于轪(dài)城(今讹为达城),作为开发彭蠡泽周边土地之举。当时,北方民族迁居南方,意义非常。据史料记载,今蕲春达城也就是弦子国立国之君“盂”,既是商王之子,又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的赤狄族辗转迁到此地,后被赐姓为“隗”(kuí)。这也说明,弦子国在蕲春三角山下的达城毛家嘴建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与商王朝有着特殊的关系。
到了周朝时,弦子国与周边的江、黄、道、柏、英、六、舒等小国先后为楚国所灭,而弦子国的国君后来逃至黄国,并于侨置时期筑有弦子城,以致历代不少学者认为弦子城就是弦子国都所在地,这或许是一种错误的认为。如东汉著名经学家何休在其所注解的《春秋·公羊传·解诂》卷五中说:“楚人灭弦,弦子奔黄”。春秋三传中都有“楚灭弦,弦子奔黄”的记载,可见“弦子奔黄”真有那么一回事儿。黄即古黄国,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改作黄县,也就是位于现在的河南潢川的西部,与今湖北麻城市接壤。如晚清诗人蕲州李炎龙在咏《赤壁》诗中说苏东坡:“爱竹幸迁弦子国,看花多上女王城”,说明诗人将黄州也看做是古弦子国属地。1996年考古人员在蕲春轪城(今达城)新屋塆出土了两件西周早期青铜1996年蕲春轪城发掘的青铜炊食器盂方鼎铭文            炊食器盂方鼎。该鼎高24.2厘米,横口15厘米,纵口17.5厘米。鼎身作长方形,平折沿厚方唇,两侧“U”字形耳,直腹略外倾,平底稍下弧,四圆柱形足较高。鼎身四角起长条形的扉棱,腹四面上部分铸饰以云雷纹为底纹的双身共首龙纹一组,龙体曲折处填以圆涡纹,下部为乳钉纹带,中部为长方形素面空地,足根部亦铸饰兽面纹。腹内壁一侧铸有“盂 文帝母日辛 ”八字铭文,铭文双行竖向排列,不是国母,何来此物?考古专家考证推断为古弦子国遗物,当是正确的。该鼎现藏于蕲春县博物馆。又如2008年10月9日《楚天金报》载,浠水县团陂镇上巴河段挖沙船挖出4件编钟,被专家认定亦为古弦子国的遗物,并且比当年随县曾侯乙墓挖出的编钟历史还要早若干年,古弦子国地源于古蕲春地由此得到印证。至周朝时,以蕲春为中心的故弦子国这一带属于武丁的儿子先的封地蕲国国都所在地,以地为国,以国为氏,赐蕲姓,蕲春也就成了周朝诸侯小国蕲国了,与弦子国一样,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黄冈市所管辖的范围。
1982年后,考古专家又在蕲春先后几次进行复查,继而发现该遗址包含新石器和商周时代的文化堆积。新石器时代遗物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黑褐陶次之;陶片多为素面,仅见少量篮纹。商周时代遗物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褐陶次之;有绳纹、间断绳纹、附加堆纹、弦纹、横人字压印纹等。
无独有偶,与毛家咀遗址相距800米,属株林镇条铺村,相继又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窖藏遗址,距今4000多年。该窖藏遗址共出土9件青铜器物,其中有1件三足鼎列入国家一级文物,5件带铭文的四足鼎、1件爵、1件带铭文的勺等。如此规模的窖藏,这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西周时期,可见其非王族侯爵莫属。同时,也可彰显蕲地先民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
继而考古专家又在蕲春县向桥乡坳上湾发现了一座更早的属新石器中晚期遗址,类属新时代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褐陶次之,有少量夹砂黑陶,纹饰有篮纹,器形有鼎、罐、缸、钵及纺轮等;西周铜器有爵、锛、缸、钵及纺轮等,属石家河文化;西周铜器有爵、锛、刀、镞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器形有有鬲、豆、罐等;秦汉遗物有夹砂灰陶绳纹筒瓦、板瓦等。蕲春境内的商周以前的古遗址已经普查出的有50处。这些遗址遍布蕲南、蕲北,可见当时蕲春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或此前时代,便有人类长期活动于此,他们垒土为室,繁衍生息,与中原祖先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
深谙历史的历史学家都知道蕲春、蕲州这个地方,它是古蕲国的所在地,也是《春秋》中记载的古弦子国所在地。当然,也有不少学者依然坚持认为弦子国在今河南潢川一带,随着当今考古发掘,蕲州地区为古弦子国完全堪作定论。历史上的蕲春、蕲州,又称作蕲阳、齐昌。蕲国、蕲春也好,蕲阳、齐昌也罢,作为历史上国君的领地或诸侯封地,以及行政区划名称,蕴含着地名、药草命名的起源、物产特征、山川形胜、图腾,以及词义的读音、引申转移,乃至星座、分野划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历史变迁、发展的轨迹。
那么,蕲字的本身具体蕴含了那些意思呢?
第一,是指植物。它在古今汉字辞书里,古人多将“蕲”字解释成草、香草、药草。所谓草,其实指的就是药草。所谓香草,大约是指芹菜和蘼芜之类。然芹菜可食,蘼芜则不可食。古人认为草可食者为菜,草可治病者为药。《说字》:“蕲,草也。从艸纥声。”《辞海》释:“蕲,香草,一说药草。”顾景星在《黄公说字》“蕲”字条解释道:“蕲,细叶草的总称。”这说明蕲的最初意思便与药草有关,蕲州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并非偶然。
在我国中医中药典籍里,与蕲字相关的药名或别名很多,如蕲(当归)、蕲芹(芹菜)、蕲茞(chǎi)(蘼芜)、牛蕲(茭)、蕲艾、蕲蛇、蕲龟等,除后面所列四种药物因蕲为产地而得名外,前面几种更是来源于这个“蕲”字,它们有的原本就是属于同一类、同一属或同一种药,由于生长地方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生长在水边、平地和山上就不同,故有多个别名。以致古代的训诂学家对于蕲字解释也不尽相同。那么,古人直接对于蕲字的解释究竟有哪些呢?它们不外乎芹菜、当归、蘼芜,也即这三种植物是与蕲字、蕲地有关。之所以古人将蕲解释成芹菜、山蕲、白蕲、薜和当归,有的则解释成蘼芜,是因为古人根据蕲植物的类属,将植物苗叶、根茎及生长地有异而有不同的称谓。释义为植物主要有以下三种意思:
(一)释义为芹菜、楚葵。《说文》:“芹,楚葵也。”《尔雅注疏·卷八·释草第十三》“芹”条载:“芹,楚葵(今水芹)。”为什么说芹菜就是楚葵呢?当然与楚地有关,也就是说这种植物多见于楚地。那么,芹与蕲有什么关联呢?如《尔雅》、《本草纲目》等书均说蕲即古芹字。可见,蕲字之由来源远流长。蕲地自古多芹菜,且闻名于世。举例来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蕲州每年出口数万斤芹菜到日本,日本人认为中国惟有蕲州出产的芹菜品质最良,大约与当年日本人占领蕲州有关。1983年1 1 月2 3 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访问日本,日本首脑中曾根康弘在招待胡耀邦的国宴上,当一位服务生端来一碟芹菜时,向国宾介绍道:“这芹菜出自贵国的蕲州!”胡耀邦颇感自豪地笑了一笑。事也凑巧,次年,也就是1984年12月,胡耀邦巡视蕲春时,招待他的宴席上也有蕲芹这道菜,胡耀邦总书记一下子记忆犹新,曾对前来陪同他的地方官员风趣地笑谈此事。这个故事说明蕲州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多芹菜,且品质优良,故将其地命名为之“蕲”。
(二)释义为当归。世人知晓的中药材妇科良药当归,它的别名就有“蕲”、“白蕲”、“山蕲”等称谓,甚至有人将它称作“蕲茝”。如《本经》解释说:“蕲茝:白蕲,当归。”指的是当归。直接将“蕲”字解释为当归的辞书和史籍较多。如《本草纲目•草部三》则阐释说:“当归名蕲,白芷名蓠,其叶似当归,其香似白芷,故有蕲茞、江离之名。”《尔雅》说:“薜,白蕲,薜音百。”《本草纲目》引许慎《说文》云:“生山者名薜,一名山蕲。然则当归,芹类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当归也。”李时珍还说:“当归本非芹类,特以花叶似芹,故得芹名。”
当归在北方还有一个别名叫“文无”。相传很久以前蕲地山中多当归,好客的蕲地土人将其作为招待客人,还作为娶媳妇的彩礼。家家如此,年年如此,如此年复一年地采呀挖呀,以致逐渐稀少了。后来,外地人多有效仿。晋代做过太子太傅丞的崔豹在《古今注》里说:“古人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指的就是蕲人率先用当归招待客人。大约这个生长在北方的渔阳人只知道文无这个名称了,文无就是蕲地的山蕲、白蕲,也就是今天当归的别名,看来古时的蕲人将芹菜、当归作为招待客人的最佳食品了,不是尊贵的客人,主人家还舍不得拿出来呢!如此好的食品、补品、药品,谁人不想呢?客人来后不但自己饱食一顿,临走的时候还想带点蕲芹、当归回去,好客的蕲人只好满足他们的要求,拿一支交到客人的手中说:“不知蕲(芹)意否?”意思是说这一点点蕲芹、当归不足中你的意,请多包涵啊?!后来人们便将“蕲意”省作“芹意”,并且将“芹意”谦称赠人礼品的菲薄不足当意之辞,又引申为所提建议的浅陋,同时还衍生出“献芹”、“芹献”等同义词来。由此可知,芹菜也好,当归也罢,均与蕲字有关。
那么,为什么李时珍说“当归名蕲”呢?他还说:“当归调血,为妇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再如今人编写的《中药大辞典》,均是将“薛、山蕲、白蕲”都作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异名来收载。
关于中草药当归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久远的凄美传说。相传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偌大的阿房宫被西楚霸王项羽放一把火烧得只剩下一片瓦砾,秦宫廷里有一位美丽善良而多情的宫女,沿着秦岭,一直往东逃难到大别山处的蕲地,后被蕲地的一位年轻英俊而勤劳的后生收留,二人遂结为夫妻。他们俩住在蕲河源头的四流山下,这儿空气新鲜,山泉甘美。他们与世无争,靠种几亩山地和狩猎度日,过着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夫妻二人恩恩爱爱,人们很是羡慕,只是不知道他们夫妻俩的确切名字,又因此处自古属荆蛮之地,于是人们管这位小伙子叫荆夫,将他那从秦宫里逃出来的妻子唤做秦娘。秦娘脱去绮罗,取荆枝作钗,以粗布为裙,后人以荆钗布裙来形容女子妆饰的朴素。荆夫逢人便夸妻子贤惠,称妻子为“拙荆”,这也是中国人谦称妻子为“拙荆”、“荆妻”或“荆室”的由来。不久,秦娘便怀了身孕,且为荆夫生下一个胖小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秦娘得了产后血症,也就是今天中医称为的“血山崩”。很长一段时间秦娘流血不止,这可急坏了荆夫,由于此地为山区,交通闭塞,他四处求医问药治疗,可是爱妻秦娘就是不见好转,心里非常着急。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刚刚来到此地的老道,老道自称住在峨眉山上,并对荆夫说:“要治好你家娘子的病,非文无不可!”老道人还说如果荆夫愿去峨眉山采药,秦娘之病完全可以医治。荆夫听说能治好妻子的病,顿时喜形于色,于是,将家里的数十张虎、豹和麋鹿的皮拿去山外卖了做盘缠。那时候,这儿虎豹成群,时刻威胁着此地居民的生命,因此,没有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待他安慰好妻子后,当即随老道买舟西上。可是,荆夫一走一个多月了,不见音信,秦娘的病又每况愈下,村里有位照看她的大姐,听秦娘说老道人讲的“文无”能治愈她的病,于是逢人便说起秦娘的病,还说到那个叫“文无”的奇怪草药来。有一天,当她遇到当地一位深谙医道的老先生前来此地采药,于是又说到秦娘的病和“文无”时,这位老先生一听立即明白文无就是这儿山蕲的别称,说道:“什么‘文无’‘章无’,那不就是我们这四流山上的山蕲、白蕲吗?秦娘这病,老夫保证能治好!”果然,不几天这秦娘的流血止住了,一天好似一天,不到一月工夫便完全痊愈了。可是,丈夫荆夫仍不见回转,秦娘思夫心切,成天抱着儿子站在自家门口,口里不停地念着“当归当归不见归”,“当归当归何时归”?过了许多年后,她又抱着孙子翘首企盼,她等呀等啊,直到她哭干了眼泪,满头散乱的银发寿且百岁子孙绕膝时,也不见丈夫归来。在她百岁寿诞这一天,她才知道朝思暮想的夫君,刚到峨眉山的第二天外出采药时,便不小心滚落到峨眉山的一个悬崖下摔死了,于是老人一头撞在自家的墙壁上,这才结束了数十年来的相思之苦。临终前口里依然念着“当归”、“当归”。后来人们便称蕲地的山蕲叫做“当归”。此后荆楚大地的人,凡是逢团圆的节日,一定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这也是今天中国人每逢春节一定要赶回家过年的缘故,尤其是湖北、湖南和江淮等地楚人。这个故事听起来感人至深,令人想到至情至爱是如此的让人缠绵悱恻,感叹不已!也让古今的诗人们多了一个吟咏的题材。
时光荏苒,数百年后的唐代女诗人葛鸦儿听到后人说到这个故事后,心有感触,写了一首著名的小诗,叫做《怀良人》(唐·韦庄《又玄集》),诗说: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当年,遭受张献忠屠城之害的顾景星一家避难昆山长达七年之久,后在其父的催促下回到故乡,所以,他在《红楼梦》中将宝玉的一个丫鬟取名蕙香(四儿)。所谓蕙香即回乡,
而回乡就是当归,可见作者一番良苦用心。
(三)释义为蘼芜、芎藭。蕲茞,又名蘼芜、为伞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芎藭的苗叶,其根称作芎藭或川芎,为中医治疗头痛良药。《尔雅注疏·卷八·释草第十三》对于“蕲茝”解释道:“蕲茝,蘼芜。”《山海经》说:“臭(xiù)如蘼芜”。古人所说的臭,是指气味芳香的意思,要是将其理解为与香相对的臭(chòu)味那就大错特错了。“臭如蘼芜”言其香气如蘼芜。《本草纲目•草部三》则阐释较为详尽,李时珍说:“蘼芜,一作靡芜,其茎叶糜弱而繁芜,故以名之。”明代著名学者蕲州人周祈《名义考》则说:“蕲,为蘼芜,即芎藭之苗。”这就是说,蘼芜和川芎为一种植物,只是取其苗、根而称谓有别而已。《本草纲目》“芎?”释名:“时珍曰:芎本作营,名义未详。或云:人头芎窿穷高,天地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古人因其根节状如马衔,谓之马衔芎?。”陶弘景则说:“骚人借以为譬”。我们不难知道为何《红楼梦》作者将薛宝钗的别号取作“蘅芜君”。但是,无论是蘼芜,还是芎?(川芎),都与“蕲”字有关。
这也是《红楼梦》一书的作者为何在秦可卿、王熙凤患病的药方里均少不了当归、川芎、黄芪和麻黄这几味药。从上文中已知当归、川芎与蕲有关,而黄芪,从谐音,隐含的便是黄、蕲(即黄州和蕲州),颠倒过来也是蕲黄(今黄冈市的旧称),麻黄更是隐喻麻城、黄安。其中川芎,不但隐喻蕲州、蕲春,同时有川凶之意。之所以有以上隐喻,是因为作者藉此隐喻他的家乡蕲黄和四川均遭张献忠屠戮啊!关于历史上蕲黄名称的由来,最早见于宋代,当时宋廷于此设置有蕲黄镇抚使司,明代则于此设有蕲黄道,后人多将蕲州、黄州合称为蕲黄,如《三国演义》中便是如此称呼。这也是顾景星在《红楼梦》一书中将六位侯爷的名称,写成平原侯、定城侯、景田侯、襄阳侯、川宁侯、忠靖侯,不难看出,合起来看便是平、定、景(荆)、襄、川、忠(中)。荆襄犹言楚地,实指湖北,与书中称京城为“长安”一样,为从古之称。平定荆襄川中,指的是明军戡乱李自成、张献忠两路农民起义军事。可见,作者用心良苦。
第二是指地名,即古代的郡县名,指蕲春;古州名,即蕲州。蕲这个地名,它的出现应该很早,大约是与荆楚二字同一时期出现的。荆,即楚。蕲,或是早在神农氏尝百草的太古时期给定的一个地名。纵观古楚地,无论是今天的湖北、湖南,还是古代的江淮地区,除由古蕲国或蕲春迁徙至江淮地区的蕲县外,惟独只有“蕲”这个地名与荆一样是带草字头,这也是蕲春、蕲州之蕲字与草药、芹菜有关的缘故。晋代刘伯庄《地名记》在解释“蕲春”条说:“蕲春以水隈多蕲(芹)菜,因以为名”。北宋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承其说。蕲州作为古州名,为北周始置,治所在齐昌(今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部》“水斳”(即“芹菜”)条说:“《吕氏春秋》:‘菜之美者,有云梦之芹。’云梦,楚地也。楚有蕲州、蕲县,俱音淇。罗愿《尔雅翼》云:‘地多产芹,故字从芹。’蕲亦音芹。”李时珍还说:“楚人采以济饥,其利不小。”
以上几处“芹”指的是蕲芹、芹菜。唐代诗人杜甫有“煮饭清泥坊底芹”,苏东坡有“泥芹有宿根,雪芽何时动”,苏辙有“园父初挑雪底芹”的诗句。顾景星在《野菜赞•四十四种》之一“芹菜”条“赞曰:芹本曰蕲,国名是取。列在香草,与艾为伍……”(《白茅堂集·野菜赞》卷四十三)所谓“芹本曰蕲”,是说“芹”本来就是叫“蕲”,这两个字就是一个字——蕲。如此则不难知道蕲春、蕲州之蕲,不仅与当归、蘼芜有关,更是与芹菜有关。斳为芹的异体字。反过来说,这三种植物又与蕲字、蕲春、蕲州有关联。如古人称考取秀才为“采芹”便是与蕲春的芹菜有关,顾景星的最小的一位女儿取名藻,当有芹藻之意,亦即才学。不难知道,天下芹菜当源自于蕲地。因此,顾景星在《红楼梦》一书的开头和结尾处说到一个名叫曹雪芹的人于“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不难想见,这个神秘的曹雪芹当然是作者为了迷惑人的一个化名。可是,就是顾景星放下的这样一枚烟雾弹,令诸多红学家不得要领,以致错将《红楼梦》的著作权判给了一位满族旗人“曹雪芹”。
第四是通“祈”,即祈求的意思。如楚人《庄子·养生主》:“不蕲畜乎樊中。”《吕氏春秋·振乱》:“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此二处之“蕲”均为“祈求”的意思。之所以有祈求这个词,这与楚蕲地区自古崇尚楚巫文化、崇尚神灵有关。祈的本义便是向神求福的意思。或许,当初古人以蕲芹或当归作为祭祀时祈福的供品,以致后来有将蕲通“祈”。蕲州地处长江之滨,自古以来灾害频仍,战争不断,蕲人祈求神灵来保佑自己,所以后来有将蕲转借成“祈求”的意思。如蕲(祈)祷、蕲(祈)年宫、蕲(祈)年殿。
第五通“圻”,指疆界。如《荀子·儒效》:“跨天下而无蕲。”此处的“无蕲”就是无疆界的意思。不难想象,蕲春、蕲州这个地方,从地理上说,自古便是一个分水岭,既是楚、吴两地的一个疆界、边界,又是江北、江南分析之处,不然古人为何称蕲州为“荆扬交会”、“吴头楚尾”或“楚首吴头”?不是没有道理的。且自古以来蕲人有将蕲字简化为“圻”的习惯,如将蕲春、蕲州省写成“圻春”、“圻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没有大力推行简化字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便是如此,这从古时历代蕲州文人的诗文集中可以看到。
第六指马衔。如张衡《西京赋》:“结驷方蕲。”此处蕲是指马衔。为什么作此解释呢?除芎?(蕲)的根类似马衔外,还有与蕲地古时多马有关。今天人们只知道古西域或当今的蒙古出产马,殊不知古代蕲地多马,如今却鲜为人知。如《山海经·西山经》说:“天帝之山有草焉。其状如葵,其臭(xiù)如蘼芜,名曰杜衡,食之已癭。”所谓杜蘅,即芎?的苗叶,蕲地俗名马蹄香。瘿则指的是甲状腺肿大病症,实际上并非是马吃了杜蘅才得癭病,古人未能找出科学答案,只是一种朴素的认为而已。一般来说,无论是人还是别的动物得这种病,都是由于水土缺碘引起的,以致如今含碘食盐大行其道。而这种病,俗称“大脖子病”,旧时楚地大别山区的人多见这种病,人是这样,当然马也如此。古人所谓“可以走马,食之已癭”,这就是说马吃了杜蘅不但可以跑得快,还可以令其长出大脖子病来,正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好处也有坏处,《本草纲目》也有类似的记载。《山海经》不但写了马吃杜蘅会得大脖子病,同时,还写了一个癭疾国,所谓癭疾国,是就某一山区的一个小小范围而言。古时候,蕲地多杜蘅(蘼芜),它又是香草类植物,马特别喜欢吃,就像蕲蛇喜食石南藤的花叶一样。可见,古时候蕲地多马是一种自然现象,旧时蕲地每个富人家无不备有多匹骏马,这从历代发生于蕲黄之地的战争动辄有马数百匹乃至数千匹,以及蕲人外出远方不是乘船,便是骑马代步可以看出,如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当年进京进献《本草纲目》时便是骑马去的。否则,当年古楚地不是多马,楚国何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或“战国七雄”之一呢?马多的地方,自然出现马的饰物、用品。旧时蕲人为了避免马食入太多的杜蘅,惟恐患上大脖子病,作一个网套子将马的嘴巴套住,也有的用一根短木棒两端穿上绳子横在马的嘴上,这样便发明了马衔。马衔最初是用竹篾编的,继而为了美观又改用一种耐磨、韧性十足的皮革制品,后来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又出现了青铜马衔,到了铁器时代,它又被更为先进的铁马衔所取代,其材料的演变过程与蕲州对岸的江南大冶当有关系。如果从南朝时期蕲人创作的《木兰辞》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来看,马衔一词,确实当与蕲地有关。至于《木兰辞》作者问题,这将在后文中会有详细论述。
    第七指蕲姓。即上面所说的周以蕲地为蕲国,并以国为氏,赐蕲姓,所以蕲春是中国蕲姓的发源地。此外,蕲字当也是古三苗九黎部落蕲地先民或蕲姓的图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