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与海--完美地融接于美洲杯帆船赛 搜狐体育 2010年10月09日 16:17
他衷情帆船赛,出于兴趣斥资3亿多人民币把美帆赛引入中国。20岁之前的汪潮涌,从未曾见过大海,因此,在第一次领略到蔚蓝海岸的浩淼风姿与澎湃力量时,他明白,此生必会与海结下不解之缘。 汪潮涌温文尔雅,他的身上总有着一种独特的洁净感,这位志存高远、不动声色、轻描淡写地就将中国人150多年不曾涉足的赛事,触手可及地展现出来,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后,中国人再次向海洋进发,世界水上运动最高级别的帆船赛事将首次出现中国人的身影,“中国之队”参加第32届美洲杯帆船赛。 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汪潮涌 兰世立的湖北老乡汪潮涌将成为最新一位拯救东星航空的“白武士”。汪潮涌表示,他预计将投入2亿到3亿参与东星航空重整,具体的重整方案已经制定出来。按照汪潮涌的初步设想,新东星航空将成为立足于华中五省的区域航空公司,专注于神农架、张家界等旅游航线,并有可能进攻公务机高端市场。 汪潮涌目前为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专注风投。在此之前,这位身世颇为传奇的富豪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副总裁、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顾问等职,他操持过的一系列投资案例被业界奉为经典:搜狐、百度、瑞星、华谊兄弟、北大青鸟,还有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都是他投资的项目。 汪潮涌不是中国最有钱的富人,却是中国最敢玩的富人。当他花掉4亿元人民币组建“中国之队CHN69”去参加美洲杯帆船赛的时候,他的不少朋友都认为这个聪明人肯定是疯了。 中国第一代华尔街金融家 汪潮涌成长在湖北蕲春,但他的父母又都是文化人,素来重视教育的蕲春文化,加上他精明的商业头脑,仿佛一种化学发酵效应后的完美结合,这成了汪潮涌后来的生活色调——永远做一个文化商人。 18岁,他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研究生。1985年,幸运女神青睐的目光投注到汪潮涌身上。有一天下午他跑步回来,看见副院长在门口等他,并小声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来一个留学奖学金名额,我们研究让你去。”朱院长指的就是当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镕基,他去美国考察,巧遇新泽西州州立大学校长,带回来一个奖学金名额。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只箱子,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度过了起初的艰难适应期,汪潮涌很快在华尔街如鱼得水。毕业后,他去了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工作,在那里,学习金融投资知识。华尔街是一个金融的万花筒,那里成熟的金融市场让汪潮涌眼花缭乱。而他性格里又有不服输的念头,再加上思维敏捷,智商超人,他认识到要在华尔街站稳脚跟,首先要做的就是广结人脉。 他参加了各种社交圈子,甚至由此认识了自己一生中最敬佩的巴菲特。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时,对方的平凡和普通给予自己的那种震撼。巴菲特完全看不出“股神”的显赫,但是,他对于财富的态度又是那么慷慨,他将自己300多亿美元全部捐献了出来,并且不留自己的名,全部捐给了“盖茨基金会”,这种对待财富的境界,后来深深影响了汪潮涌。 在广交金融圈人脉,学习他们的理财投资经验时,汪潮涌东方式的勤奋也让他在华尔街受到了重用。当他回国时,已经成为摩根士丹利亚洲区的首席代表,出行乘坐豪华轿车,一年数次国外旅行,还能享受十几万美元的补贴……这些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足以让人艳羡不已。 为欧洲家族管理财富 从当初那个站在首都机场的青涩青年,到后来上流社会的一员,动不动投资以亿元计的金融家,汪潮涌完成了一个360度的大蜕变,但这一切,却不是他最终的追求。 1999年,汪潮涌辞去了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副总裁的职位,离开了为之工作12年的华尔街,创立了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在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直接投资15家美国硅谷和中国的高科技公司,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募集资金总额超过两亿美元。 这批募集的资金中有一部分是来自欧洲财富家族的——汪潮涌至今仍然津津乐道:“信中利除了自有资金以外,还管理着欧洲一些财富家族的资金,比如保时捷家族、信达电梯家族、瑞海姆银行和瑞士矿业集团等。这些财富家族习惯于对自己的财富做配比,一般会把一部分资金交给VC的经纪人管理,一部分交给PE的经纪人管理,还有一部分投放到像共同基金、二级市场和对冲基金这样的领域中。” 在风险投资这个领域,拿机构的钱比较容易,而想要拿到财富家族的钱简直就是难于上青天,因为对方的要求非常苛刻。而这些财富家族竟然会在10年前把钱交给一个中国公司来管理,看中的就是汪潮涌在华尔街12年的从业经验和出色表现。“我在摩根的经历他们很认同。”他说,“而且在这个基金中,我自己的投资也很大,我们不仅仅是基金的管理人,同时也是出资人。这样一来,大家风险共担,信任程度会更高。” 4亿投向大海 汪潮涌的名字中三个字都带水,也许天意注定他这辈子将扬帆大海。但他更多强调的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决定了他做美洲杯的决心。 汪潮涌接触帆船赛,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获得位于新泽西的罗格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后,汪潮涌进入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工作。汪潮涌说:“那时,办公室位于如今已不复存在的世贸中心五十多层。每到夏天,大约下午五点多钟,我都会透过办公室窗户,看到大西洋上帆船开进纽约入海口的情景。一边是曼哈顿的摩天大厦,一边是夕阳中帆船在大西洋扬帆。中间是高高矗立的自由女神雕像。那幅情景首先触动了我对帆船运动的爱好。” 后来,汪潮涌知道这道风景与100多年来的美洲杯帆船赛有关,并且得知,纽约很多金融机构的职员参加帆船运动。美洲杯帆船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以及一级方程式赛车并称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四项传统的体育赛事”。在汪潮涌的印象中,金融投资和帆船运动的结合源于停留在记忆中的美丽风景。 汪潮涌没有想到,这道风景多年后最终因为他自己独立运作公司,而有可能变成现实。2004年9月,汪潮涌到法国的马赛观看美洲杯帆船赛分站赛。在那座欧洲古城,有几千条各式各样的游艇,其中8艘带着各自赞助商广告的帆船最引人注目,这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他想:我们能不能组建一支“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帆船赛?中国能否举办美帆赛中的一场分站赛? 在他看来,投资帆船比赛已经完全不同于早期那些纯商业性投资,这是对商业和社会双重效应选择的结果。“虽然投资帆船运动可能有人不理解,但是建立‘中国之队’是我的一个投资路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投资中国水上运动和运动器材。并且通过组队参加这样的赛事来提高中国的国际品牌影响力,这样的一个契机是赞助商们所乐于见到的。”汪潮涌说。 后来,他出资4亿人民币同法国的“挑战者号”船队成立“中国之队”,并于同年参加了在西班牙巴伦西亚的比赛。 “玩”出传奇 细细分析了颇可期待的商业前景之后,汪潮涌又说,对于美洲杯的定位,“并不是想挣钱,我是希望能持续下去,前提就是我每一届的投入,通过赞助费能打平,这样剩下的钱还可以做下一届。如果有多余,我永远用来雇更好的人,做更好的船。”汪潮涌的脸上没有一掷千金的嚣张,倒有几分书生意气从他的“金融脸孔”发散出来。 不用别人替他操心风险,汪潮涌在风险投资界的若干成功案例富有传奇色彩,比如2001年,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他曾从搜狐股东手中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大量收购搜狐股票,尽管当时看起来风险很大,但最终赢了。2005年,最耀眼也最挣钱的是投资百度大获成功。 如果你不熟悉这些金融圈的风云,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谁动了我的奶酪》肯定知道喽,这也是他投资的项目。 “像我们做投资公司,真的完全是高智力的活动,考验你的眼光、对市场时机的把握,同时也考验你对输赢的心态,承受力。在投资界永远没有常胜将军。投资界里的铁律是:风险投资里10个项目,有3个可能失败,4个可能一般,可能很成功的只有3个。所以重要的首先就是心态,你得有失败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不会去盲目地承担风险。做风险投资的人有个很重要的素质,其实跟帆船运动有相似之处:要愿意接受挑战,很乐观,敢于面对风险,甚至有点诗人的浪漫气质才行。太现实了,算得太清楚了,就什么都不敢干了。就像我们做美洲杯一样,我也不知道后边赞助商能不能上来,如果不能,这笔钱扔进去,就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不能半途而废。” “笑傲江湖”的夫妻档 汪潮涌家庭事业双丰收。太太是大名鼎鼎的MTV全球音乐电视台中国区总裁、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李亦非。她在2001年《财富》杂志选出的25位全球企业新星中排名榜首,还是“2005年亚洲十位最有影响力的女性”。这对金童玉女的结合,当时华尔街的评语是:“两个优秀青年的完美结合”。现在虽然他们结婚多年,但生活中,他们还保持着初恋般的激情。 汪潮涌会吹笛子、弹古筝,爱诗,还常常给妻子朗诵,写一手特别漂亮的文章,在世贸中心大楼外的草地上,他们经常情侣配,汪潮涌一边吹笛子,李亦非一边唱歌,唱少年时代的革命歌曲,也唱邓丽君,可谓琴瑟合鸣,常常引来大批老外喝彩。有次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汪潮涌吹笛子,李亦非舞剑,他们觉得这代表了他们笑傲江湖,侠士风尚的心境。生活得既国际化,又很中国,正是汪潮涌夫妇一直追求的。 闲暇的时候,他和太太会在一起听听音乐;而汪潮涌喜欢房子的后花园,清晨,他常面朝窗外小坐片刻。或者夏天在院子里喝茶,与儿女搭造树屋,享受天伦之乐。汪潮涌说:“李亦非更多的时间是在商界驰骋,而我对跑车、名画也没有特别的爱好,我们不想重复隆重、富丽堂皇的生活,在那种环境里很难放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