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2010《红楼研究》增刊) 从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等名看元末“玉山风”余韵在书中的表现 为什么说《红楼梦》中提到的倪云林、唐伯虎和祝枝山诸人与“玉山风”有联系呢?如第二回,作者借贾雨村之口说到“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等人名。为什么作者会提到这几个人的名字?这是由于此三人或为元末“玉山风”的直接参与和支持者,或为后来的效仿者。所谓“玉山风”,指的是作者先祖顾阿瑛在《玉山雅集》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清新洒脱的文风。倪云林为元末明初名士,唐伯虎、祝枝山为明中叶正、嘉间名士,此三人者均与顾家先祖顾阿瑛颇有联系。从《白茅堂集》华亭沈麟所撰《跋顾黄公集》云:“当元代,玉峰有奇男子,曰顾阿瑛,名某,字仲瑛。其祖父万户侯。于仲瑛应袭,而耻不受。孙袭祖职,即仲瑛子也。以功益封户爵,钱塘县男,貤封三世,仲瑛弗屑也。倾家结纳风流,豪迈倾动东南。若杨铁厓、倪云林、黄叔明、张伯雨,皆其唱和友也。”由此可见,顾阿瑛所交之友皆当时名士。而倪云林便是顾阿瑛至交之一。倪云林(1301-----1375),元末著名画家,有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的美称,本名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题名诗画时常用云林,江苏无锡人。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是中国文人画史中的典范与巅峰,也是古代绘画史里的传奇人物之一。如顾景星《为毛会侯题云林卷子》:“清风吹空山,落日下秋水。幽人识其意,徜徉图画里。展卷见倪迂,题诗报毛子。”(卷二十六)因其性情狷介,怪癖多,因此人称之为“倪迂”。而顾阿瑛与倪迂为时人和后人称为高士的典范。 元至正十八年,顾瑛写了一首《自赞》墓志铭诗:“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当时玉山草堂遭乱兵洗劫,顾瑛的生命一度受到威胁,写这首诗,对于他来说有着自我总结的意味。他被后人称为是一个亦儒亦侠、亦僧亦道的时代奇人。闻名后世的“玉山风”便是顾瑛一手倡导的结果。从而开创出一种堪称元末苏州地区文人风气的代表和缩影,不仅在当时倾动一时,而且对以后吴中文人的心态也颇有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数百年后,犹想而见之”,也表露出羡慕之忱。 元末明初之际,随着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拓展,这一地区涌现出一股崇扬个性、肯定自我,与程朱理学背道而驰的士风,尽管在历史长河中转瞬即逝,在地理位置上局仅限于东南一隅,但其迸发出的眩目光彩却是不能忽视的。风流儒雅、任情自放、清丽洒脱的“玉山风”,正是这种士风的体现。明朝中叶,江南士大夫对《玉山雅集》里所倡导的“玉山风”极为推崇,主要有吴中文苑的一些重要代表人物,如有“江南四才子”之称的唐寅、沈周、祝允明、文徵明和吴宽等人,他们大都对玉山雅集的盛况不胜眷恋,并且从他们身上见到“玉山风”的流风遗韵,沈周在当时甚至有“今之顾玉山”之美称,而作者恰恰没有写到此人,其原因是惟恐后人破解与“顾玉山”有联系的人。此五人便是“玉山风”所影响的代表人物。 唐伯虎和祝枝山诸人,素来最崇拜当年“玉山风”的创始人顾阿瑛,因其风流豪迈之性感染了他们,且都同是不同时代的江南名士。唐寅 (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属苏州)人。少时发愤读书,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一如顾阿瑛。祝允明(1460-1526年),明代书法家、文学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作者为避人耳目,为何故意将有“今之顾玉山”之称的沈周省略不写。不难看出,顾景星深得先祖顾阿瑛风流豪迈之风,这也是为何作者将先祖友人倪云林及明代崇尚“玉山风”的江南名士唐伯虎、祝枝山诸人写于书中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顾景星与湖北及江南诸友人在一起相聚吟诗,饮酒联句、玩牙牌令、歌妓助兴等,便是延续其先祖顾阿瑛的“玉山风”。非但如此,在《红楼梦》书中,作者借贾宝玉与大观园诸艳结社吟诗,如《咏白海棠》、《芦雪广即景联句》、《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菊花诗》和《咏螃蟹》等,无一不是作者刻意再现“玉山风”的余风遗韵。 因此说,书中的贾宝玉与诸艳结社吟诗,以及与柳湘莲、冯紫英、薛蟠、蒋玉菡和妓女云儿等行酒令为戏的花样等,便是再现了其先祖顾阿瑛的“玉山风”。这也是作者为何自称为后玉山金粟居士的缘故。(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