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弥天大谎红楼梦之相关体裁与顾景星比较(续)(62)

发表于 2015-1-14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十二、应制体、赋得
    所谓应制体,就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如大观园题咏都属于应制体。《白茅堂集》有《拟初唐行参应制》和《拟唐贺春台望御制》等。虽然顾景星没有歌功颂德地奉承某一皇帝,但是在崇祯十七年甲申参加七省贡生试取第一后,曾经参加过殿试,授福州推官。相反,他非但没有歌颂圣上,反而撰有《敬上四事疏》,对国事一番纵论,然亦是徒劳,故作者在《红楼梦》书中有“女娲补天”之叹。同时作者还撰写过《嘉靖大礼前论》、《嘉靖大礼后论》等文。当然,应制体之类的诗文更是难不倒他。
    又如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顾景星早期作品,冠以“赋得”的不少,如顾景星《赋得盈盈楼上女》:“思客高楼望,波涛何处寻?夕阳黄鸟背,落岫楚江心。急雨因云去,林塘欲暮阴。此时君负妾,凭立一沾襟。”又如《赋得宫人除位羽林妇》(通韵)诗句:“外舍怜初入,宜春早幸逢。承恩宣直殿,被诏乍辞宫。”又如《金刚庵赋得明月照积雪》:“吴山夜雪晴,鹫岭积瑶京。一素偏为色,诸天莫可名。画为飞白写,诗向远空生。众籁俱沉寂,虚堂钟梵声。”(卷七)类似的“赋得”诗作,多为作者少年之作,这与《红楼梦》中贾宝玉诸少年作此诗也是相合的。此外,作者十五岁府试所作的《宝剑篇》便也是属于这种形式。
十三、联句体
    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如第五十回的《庐雪广即景联句》和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排律的联句。书中这种联句,这在《白茅堂集》中,可以见到多首。如《同季深入天台始经桐岩岭夙雾未霁弥漫高下与行五里联四十句》诗句:黄公:“时闻雉雊声,转觉林壑静。”季深:“青岭识仿佛,远色带沧浻。……”(卷七)又如《春夜苦雨同侄征远饮酒达旦戏联五平五仄四十四句》:“萧飕林中风(黄公),淅沥夜半雨(诚久)。寒灯扬清光(黄公),黠鼠作怪语(诚久)。台(口台)奴齁憨(黄公),脖(上穴下卒)婢偻亻区。(诚久)……”(卷十五)古人云说,联句体佳作极少,这话无不道理。《红楼梦》书中的联句,与其他诗作相比也是大为逊色,这是因为作者要切合联句时的真实情况,否则,便失真了。
十四、古风、乐府、拟古体
    所谓古风,也称“古诗”或“古体诗”,为古代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等。《红楼梦》一书的古风尤其较多,如第三十四回林黛玉的三首题帕诗都属于古风。其他主要有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五言、七言诗,前面已经做过分析,现就四言、六言的古风和乐府、拟古体略作介绍。
    四言的如第二十二回的《参禅诗》:“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是方干净。”《春灯谜》其三:“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其九:“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请看《白茅堂集》中的四言诗《雨湖棹歌》:“麦笠拈舟,自好笔床。茶灶偕行,天水淫淫。一色荷花,的的空明。”“弱柳系船,不住薄暮。东风太颠,吹倒荻芦。深处绿天,隐荫高眠。”(卷九)作者还用四言写过多篇铭文,以及在《野菜赞四十四种》均采用的是四言写成的。历史上除曹操、曹植父子等少数名家好外,其余真正写得好的少之又少,故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序》中阐述了这种诗体的衰落原由,认为四言体“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焉。”顾景星真不愧为一代大家。
    六言的如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之二:“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如此完整的六言诗,在《红楼梦》古体诗中仅有的便是这一首绝句。此外有些作品虽然不属于纯粹的六言篇什,但也可以显示作者在六言诗上的造诣,如“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之二)。就这些作品的成就而言,与此前历代六言佳作相比并不逊色。如《白茅堂集》中的《除夕》:“隔岁离愁泛梗,五更清梦沾襟。身是天涯雁户,泪如海国鲛人。”“比户符悬桃版,堆盘篡艳椒花。离乱羁栖未稳,团圞聚处成家。”(卷五)如此六字诗还能找出数首。再如五、七言相杂的《花落》:“月月有花开,月月有花落。何事独伤春,多情自愁着。若使花开长不落,苍梧云结英媓活。君不见昨日之日非今朝,今世之世非前朝。兴亡自古有递代,繁华不久成萧条。金乌玉兔日西逝,东流之水长滔滔。物故必有新,有新必有故。隧道澌泉台沼开,骊山宫殿牛羊路。劝君花下日进觞,仙人示我不死方。团团九野鞭三光,六鳌跛足立清浅,麻姑绿发入秋霜。”(卷二十四)与秦可卿托梦凤姐所讲的一番大道理意思相合。不仅如此,顾景星还作有九言诗,如《冬至日(十一月十七日)见绿萼梅饮中步杨用修九言韵》:“大雪十五日后微阳回,绿萼欲向墙角参差开。未拟疲驴走上灞桥去,似见双鹤飞自孤山来。题分东阁宫梅动诗兴,时值故人置酒临高台。好吟杜二巡檐索笑句,不用三郎羯鼓迎风催。(卷十七)这在中国文学史上颇为罕见,可见一代高才顾景星尝试过各种形式和体裁的诗作。
    乐府。汉代指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汉书艺文志》记:“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魏晋六朝时, 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在《红楼梦》中为数不多,但成就不容忽视。如本书第四十五回,黛玉于秋夜病卧潇湘馆,听窗外雨声淅沥,在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其中有《秋闺怨》、《别离怨》等作品之时,拟《春江花月夜》之格的《秋窗风雨夕》。”如《白茅堂集》中的《秋夜长》:“秋夜长,歌未央。美人更衣上高阁,妆镜台前七星落。”(卷三)又如仿杜甫的系列诗作,如《当石壕吏》、《当新安吏》、《当潼关吏》、《当无家别》、《当新婚别》、《当垂老别》、《当留花门》,以及《仿唐绝句乐府二十二首》:《塞上四时曲四首》、《塞上赐衣曲五首》、《少年行四首》、《怨词》、《宫怨四时歌》、《四时行乐歌四首》等。大约作者一生作了数百首乃至千首乐府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作者不但善于写乐府,而且评论乐府也是一流,据《耳提录·论诗文》载:“(府君)尝曰:乐府三百篇之遗响,妙在以灯取影,唐人惟李白,张、王辈最工。杜甫则直,以古诗为乐府矣。宋元来,词曲盛,而此道竟成绝响。明王元美、李于鳞不足喷饭,长沙亦强作解事,非真能者也。元人水浒传有唱词,新鸟啾啾旧鸟啼,老羊羸瘦嫩羊肥。人生衣食浑难事,不及鸳鸯对对飞。真乐府也。又吴歌:月子弯弯照九州,几人欢乐几人愁。语殊妙,惜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离别在他州。一下注脚,便索然无味。”《与澹岩论乐府》诗句:“昔愧无双誉(商丘练石林有‘顾侯才似海,乐府妙无双’诗句),谁真轶代才。高唐风善变,建武体初开。”“寓讽都微婉,冥心要溯洄。赋成混沌死,歌罢鬼神哀。哲匠看谁敌,词场尔定陪。酬唱元共白,亲切陆兼裴。”(卷十四)
    当时,众多名士对其乐府诗作评价极高,谈长益曰:“黄公乐府,是千余年来第一手”。又曰:“气象万千”。商丘练石林诗曰:“顾侯才似海,乐府妙无双”。周屺公曰:“黄公乐府,上下八千年,纵横一万里”。又曰:“读顾先生乐府,知其胸中原本正大”。又曰:“有人辨得咏高句丽之故者,许他具一只眼。”又曰:“仅作《燕歌行》,读此诗亦寻常耳,今不寻常何也参。”又曰:“凡咏古人及拟古人,未有不寓己意者,徒然摹拟,无自家见解,不作可也。惟黄公诸作,最得之。”又曰:“总不为古人所缚,自能搏挽古人。”又曰:“蕴籍,前人所无。” (《耳提录·论诗文》)又如清乾隆朝一代名士福清人郭浩在《耳提录·跋》说:“老友黄宿威,为吾乡名宿,论及今时乐府,首推顾黄公先生,后来则费二、滋衡,余客广陵晤滋衡,商榷风雅,滋衡亦首推黄公先生。”可见他的乐府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拟古体。古人诗歌、文章的体式和风格;指古体诗,相对近体诗而言。如顾景星《采桑妇》:“春风厉亦和,春云厚亦薄。蚕妇行采桑,但言春日乐。”“蛙鸣不离水,夜静声满山。月明蚕妇出,月落蚕妇还。” (卷六)又如《除夕效元微之体》:“糁盆(扌骨字)拙叆氤氲,柏子桃枭次第焚。慈母新埋三尺雪,吴书远寄一(木咸)云。鬓毛剃去长犹寸,诗卷拈来厚几分。简点今年无别进,掉头不作送穷文。”(卷八)又如《友人索花烛词戏效齐梁体》:“茑萝自绾结,鸳鸯自成双。眉参新意画,鬟学汉宫妆。天寒博山暖,春至小梅芳。客里闻花烛,从郎索羽觞。” (十四)其他诸如《集拟古歌谣词》等也属于拟古体,如此模仿古人诗体、诗作,这在《白茅堂集》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待续)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