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弥天大谎红楼梦之重要日期解析(21)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巧林
2015-1-14 15:19 1150 0 看全部
铁证之四:《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日、名字、官爵名称等与顾景星身世之间的联系解析
第一节  《红楼梦》中重要日期解析
一、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
《红楼梦》这部书中出现了不少的具体日期。然而,这些日期,可不是作者胡编乱造随意写上的呀!而是赋予有一定的真实含义。既有政治层面的,也有隐含顾氏家事的,这样具有双重或多重意蕴,乃作者写作时惯常使用的基本笔法,或者说是作者的一种高明创作笔法。这也是《红楼梦》这部著作,之所以能逃脱清初严酷的文网的一大原因。例如,作者在第一回中,写到甄士隐家遭到火灾时,写道: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甲戌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甲戌本)
可知甄家失火日期为“三月十五”。那么,作者为何开篇要写到这个故事呢?首先,就政治层面而言,这个日期,当是隐喻崇祯十七年京城沦陷之事。按当年前文所叙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说:
        《石头记》叙事,自明亡始。第一回所云“这一日三月十五日,葫芦庙起火,烧了一夜,甄氏烧成瓦砾场。”即指甲申三月间明愍帝殉国,北
京失守之事也。
我以为蔡公所论极是,信斯言也!因为,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五日,李自成率部兵临京师城下,十七日包围了北京城,导致明思宗自缢煤山(今景山)。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刘宗敏率军,崇祯帝在景山自缢,推翻了明王朝。明亡的意蕴可见矣。然而,貌似写李自成导致明亡,实则是隐喻满清入主紫禁城取代大明。因为,李自成在龙椅上屁股还未坐热,却让多尔衮将其赶出了京城的事件是发生在三月至五月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之内。我们结合书中此前写到甄士隐赠路费给贾雨村选择某月“十九日”进京赶考的事,当有寓焉。所谓“进京赶考”,即是用来隐喻其进入伪朝满清政治集团,也即汉人仕清者,故将时序颠倒。作者聪明在于他将甄士隐对贾雨村说的“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吻合了李自成“十九日”进驻紫禁城的时间。然而,写李自成也只是一个幌子,作者让当时满清朝廷无法破解他在开篇中的用意。那么,作者何以敢于隐喻满清呢?他的胆量又是从何而来?请看甲戌本中“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句后的眉批:“写出南直召祸之实病”。所谓“南直”,即南直隶(南京)。为什么批书人批上“南直召祸之实病”,而不直接说是“京城沦陷”呢?是批书人未能理解作者的意思么?不是。其实,乃批者声东击西之语。况且,这位批书人就是作者本人(后面有详论),此不赘述。作者将失火之地,有意放在姑苏的阊门外,是有意思的。这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曲笔。如此写来,对于清廷来说,难以看出是在影射或咒骂满清的葫芦庙(胡虏庙)被烧掉。
其次,从顾氏家事层面来解,当是兼及顾家所经历的蕲州被屠城故事。前面所叙,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屠戮蕲州城的日期为灯节过后的“正月二十二”的连续数日(一说“正月二十五”),书中所写葫芦庙失火于“三月十五”。看似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日期,实则是可以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因为,若按照明崇祯癸未屠城期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即西历1643年3月15日,依然处于张献忠屠城之中。康熙初年,玄烨帝曾封一名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为钦天监正,主持观象台的观测工作,废明《大统历》,用《西洋新法历书》。当时,却遭到保守派的新安人杨光先的极力反对,杨屡屡上书加以抵制。就是说,清初曾经一度改用西历纪年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顾景星的记载,他也知晓这样颇受争议的事情。如其写于康熙八年己酉的《闰月苦雨》有诗句:“该壬作王正,今年历象新。”(《白茅堂集》卷十五)其在该诗题后自注云:“先是杨光先奏禁西历,钦天监议西历,复行改扬历。己酉十二月为庚戌(按:次年为庚戌,即将十二月作正月),正月移闰于二月。”康熙间著名文人王士祯也积极倡导西学,尤其是西洋历法,其在《池北偶谈》卷四中尖锐地批评杨光先等人“实于西历毫无所解,所言皆舛谬”。这说明西方天文历算在当时已经存在。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西历是如何纪年的呢?但是,广闻博见的顾景星就应该知道。因为他的好友佟国器,非但同夫人一起信仰天主教,而且热衷于西学。这样一来,自然令顾景星知道运用西历纪年。从而,他能将书中这个“三月十五”辩称是公历纪年哪!以契合中国传统阴历“正月二十五日”,即张献忠屠蕲城期间的一个日期。而西历3月15这一日正是顾家人于城内一处败楼上躲了三昼夜后,回到老宅全胜坊之日。当时,映入顾家人眼前的是到处浓烟弥漫,烧得像火焰山一般。如何不可以说是从西历说法呢?这应该是顾景星早就想好了的辩护词呀。何许有人会问,若是顾景星将崇祯癸未张献忠屠蕲城中的一日——正月二十五(公历3月15),解作书中的“三月十五”的话,此时,正是屠城期间,何来书中“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之说呢?既然将顾景星界定为《红楼梦》作者,那么,自然可以代其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顾家于康熙丙午冬因邻居家失火引起过一场大的火灾,想必军民救火的事应该是存在的,因为,符合当时蕲州的现状。蕲州作为我国自古以来长江防线上的一个军事重镇,自六朝起直到清朝末年止,朝廷一直在蕲州设有防守军队。顾景星作为遐迩闻名的名士,素与驻防官员交游,其家发生火灾,如此一个重大民生事件,当然有军民出动来救火。如《火后借居大雪三首》诗句:“阮绪曾吹屋,焦光不爱庐。故人归断简,山鬼妒残书。道在妻孥惑,心伤手泽虚(先子著述尽焚)。牛衣吾卧稳,大雪更何寄。”(《白茅堂集》卷十三)再如《示客》诗句:“陶潜旧所居,上京及南里。柴桑五柳宅,烧燔剩遗址。”“万卷虽不存,经营从此始。”(《白茅堂集》卷十三)此次失火为顾家人所目睹,尤为惨烈。更重要的是,是年正好是顾景星写书期间,故自然产生联想。还有,顾家此次失火因邻家失火殃及,这与书中甄家失火因邻居葫芦庙失火引起完全相同。同时,书中描述的“竹篱木壁”,与旧时蕲州地区多有此等为竹篱木壁房屋相同,都应该是作者的写实。故书中设置有焦大、严(炎)老爷等名。按《说文解字》:“焦,大火也。”顾黄公曰:“焦,火伤也”。因此,书中焦大、严老爷同为隐大火之意。能写出如此蕴含大火的名字,它只能是历经过三次大火和两次屠城兵燹的顾景星方能写出。
这样一来,书中“三月十五”这个失火日期,也可以说成是实指。只是作者将张献忠屠蕲城兵燹事与顾家失火事糅合在一起,从而,可以大胆地用来影射“京城沦陷”和满清取代大明这样的历史事件,从而不露丝毫破绽。如此一箭双雕,无懈可击。可以说是作者巧妙地将顾氏家事、蕲州屠城等事件等来隐喻明亡的写作手段,高超至极!
二、冬至与芒种
《红楼梦》一书除写甄家失火的具体日期外,还描写了两个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日期,一个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一个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然而,这两个节气的描写,非但隐藏了作者的创作信息,而且,人们也可从中窥见作者写出具体日期的真实意图。那么,这两个节气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含义呢?不妨予以解读。
(一)十一月三十日冬至
冬至,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12月21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冬至点)时开始为“冬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农历)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通纬·孝经援神契》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
作者在第十一回于秦可卿病重之时,说到“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 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云云。
这是《红楼梦》一书中第一次写出二十四节气的。作者为何将此节气写出具体日期呢?想必一定隐藏有作者生平关注的重大信息,或者说是一个颇为罕见或特殊的日期,否则,他不可能如此细致写出。从我国黄历来看,一般来说,大约要一百年以上才能出现一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现象,这应该是一种历法常识。如此可知,“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极为罕见。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这样的一个罕见的冬至日呢?这一年必定有重大事件发生。那么,书中这个冬至究竟是指哪一年呢?根据查阅万年历,这个冬至,它应该为明崇祯十五年,即干支壬午年,也即公元1642年12月21日,也即甲戌本所谓“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之年。因为,这一年的冬至,一如书中所言“十一月三十日”,只是作者未说明子时交节而已。同时,这一日也是一九的第一天。根据查阅中国历史,果然这一年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多事之秋!是年农历九月十七日黄河决口,淹开封。城中三十七万人溺死者十有八、九。加之年底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愈来愈猖獗,并且,也是满清军侵略中原山东之时,故书中有贾政叙述“谁知次年便有‘黄巾’‘赤眉’一干流贼余党复又乌合,抢掠山左一带”,以及在第八十九回说到“河南一带决了河口,湮没了几府州县”之语,更有第七十八回贾宝玉“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的《姽婳词》!很明显,作者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刽子手满清,而非义军。
或许有人会问,如此编制故事何以能逃脱当时的文网?狡猾的作者正是为了逃避康熙朝的文网,才将这个故事编制得天衣无缝。因为,他要为后来秦可卿、林如海之死埋下伏笔。什么意思呢?按照书中秦可卿之病,一日重似一日,最终病入膏肓而死(实际上,按照判词当是自缢),自然可以说是隐喻晚明积弊日益突出的现象,好比是秦可卿那不可救药之症。根据书中描述,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一天,秦可卿已经重病在身,继而,有王熙凤三戏贾瑞,害得贾瑞患病而死。我们从第十二回末尾“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之语来看,先是秦可卿死,继而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由此推断出秦可卿应该与林如海同是死于壬午之后的一年或两年。而“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已经是接近年末,就像甲戌本说雪芹死于壬午除夕一样,可以算作的下一年的曲笔。按照壬午后的一年,即崇祯十六年癸未张献忠屠蕲城之年。是年正月二十二日(一说正月二十五)夜大雪蕲城被屠。蕲州城被屠事件,当时震惊朝野。蕲州城岛上的房屋烧毁殆尽,有数万人被杀。除荆王朱慈烟于去冬薨,以及世子朱和志和将军等人携元妃桂氏提前避难于九江而躲过一劫外,仅荆府诸郡王及其家眷、美姬,官员就有数千人或被杀或被掳。紧接着次年京师沦陷,崇祯帝自缢殉国。因此,作者只能采取曲笔来写这段故事。尽管如此,作者寓意明显,他笔下的秦可卿之死所隐射的就是明思宗自缢殉国的事件。倘若不是影射朱由检自缢煤山事,书中何来“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又何来如此之多的王爷、国公、侯爷子孙前来吊丧?不是皇上驾崩,哪里有如此壮观的送葬场面或隆重的葬礼啊!同时,张献忠屠蕲城、戮王棺的事件,荆王府上千妃子、佳丽被掳,蕲州城富贵人家的美女被张献忠杀害,同样也可以说“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经历过屠城之害的作者,自然可以信手拈来。然而,聪明的读者或许一眼就可看出秦可卿之死是隐喻崇祯十七年甲申明思宗殉国事,隐喻明思宗殉国即等于是作者在“吊明之亡”。既有“吊明之亡”,则很容易被当时的文网网中。显而易见,作者之所以如此具有双重意蕴的描述,是因为一旦被文网网中,作者有为自己辩护的说辞。研究历史的学者都知道,明思宗自缢于李自成进京后,也即1644年的三月,并不是死于癸未。正因为如此,作者大可以说“我说的可是李自成、张献忠等贼寇啊!你看,我写的可是崇祯癸未张献忠屠蕲城的事呀!何来‘吊明之亡’?那与明思宗自缢无关哪!”从而规避了康熙朝文网所带来的风险。显而易见,作者有意将明崇祯壬午年的冬至节写出具体日期。若以清初的诸多爱国的明遗民而论,在他们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只能是崇祯甲申及其以后的日子,而崇祯癸未似乎与他们不相干。可是,见证过张献忠癸未屠城,有过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顾景星则大不一样,因为崇祯癸未这一年在他的脑海里始终难以忘掉。因此,作者在书中只能隐晦地说到这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能有如此感慨,而能敢于写出此节气的具体日期者,他只能是经历过刻骨铭心的屠城,以及见证过明亡钻痛的爱国遗民顾景星。可见如此描写,乃顾景星狡猾之笔。
(二)四月二十六日芒种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在林黛玉写《葬花吟》之前,作者写到“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四月二十六日芒种并不稀奇,它不像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那样百年一遇,问题是作者写出它的具体日期,必定有他赋予的特别含义,或是隐含其生平特别感慨,或是隐含其著书年代,二者必居其一,或两者兼而有之,这是毫无疑问的。若说主流红学家诸公考证的盲从吧,则他们谁都知道这是反映作者著书的一条重要信息。
首先,这个芒种节是指的哪一年的节气呢?给人更多猜测,有不少研究者为了附会贾宝玉就是满族旗人曹雪芹,于是胡乱猜测。例如,周汝昌先生曾经说过,贾宝玉的生日是雍正二年甲辰(公元1724年)农历闰四月二十六日,而且这天还是芒种节。显然,这是一句谎言。以此判断1724年的芒种节为曹雪芹的生日,如此假托闰月来附会,甚是荒唐。因为,是年的芒种节为阴历四月十四,而非四月二十六。即便按照他所说得闰四月,也未能吻合书中的“四月二十六”。按照1724年的芒种日为夜半子时交节,准确时间则是23︰56︰23,若以闰月来附会,显然是说不通的。而1725年的芒种节才是四月二十六日,但是,它的交节时间为05︰46︰12,也即卯时。且“宜”栏标注为:宜裁衣、作灶、移徙、入宅、纳畜,而不是宜祭祀。这就说明,周汝昌所说的此日与书中说未时交芒种和祭饯花神的事完全不符。或许周汝昌先生后来发现自己是错误的,故又根据乾隆元年(1736年)四月二十六日亥时交芒种来予以附会,刘心武亦持此说。经查阅万年历,这一年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是不错,然而,这一日的交节时间为21︰24︰43,也就是夜里亥时交节,这与书中“未时”交节同样是明显不符。可是周汝昌在无话可说的情况下,只好说书中所写的“未时”大概是作者曹雪芹的“随手拈来补足之语”。再者,如果真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则乾隆元年曹雪芹有多大?可知主流红学家如此张冠李戴,未免过于牵强。显然,这些说法是靠不住的。
如果说,顾景星是《红楼梦》的作者,那么,在他的生平中是否有吻合这个节气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经查阅万年历,康熙七年戊申(1668)年的四月二十六日(6月5日)就是芒种,恰好与《红楼梦》书中所言日期相吻合。依据万年历,此日精确时间为11︰12︰25交节,虽然属于午时,而不是未时交节,但是,以古代十二时辰中的午时,相当于今日的中午11点至13点,而未时则是13点至15点这个时间段,就13点处于这两时辰中间交叉临界点而言,它既是午时的末点,同时又是未时的起点,完全可以算作是未时的这个时间段。因为,古人以漏壶计时完全可以允许有这样微小的误差。所以,作者说“未时交芒种节”并没有错。就是说,作者如此写来应该是有根据的。更重要的是,万年历在康熙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芒种的“宜”栏中标明:“宜祭祀、入殓、移柩、启攒、安葬”。而不是“忌祭祀”。以古人出行做事崇尚黄道吉日而论,这与书中言此日“祭饯花神”是完全相符合的。
根据对顾景星生平的研究,作者撰写此书的具体时间大约始于康熙元年左右,也即约在农历丙寅年(1662年)开始的。由于其父于次年的康熙癸卯冬卒。其间,他还要为父亲例行三年的守制,而且,其中康熙五年丙午顾家又因邻居失火殃及,再次遭到失火的劫数,顾家的白茅草堂,以及顾景星与其父亲南渡后的所有撰著几乎被烧得一干二净。因而,这几年书写得比较慢。康熙七年(1668),也就是顾景星47岁时,这年的四月二十六芒种节之日,应该是他刚好写到第二十七回之时,可知他是从黄历芒种日“宜祭祀”中得到的灵感,故有祭饯花神之说。作者当然可以信手拿来。无论是作者有心委婉说出写作此书的年代,还是无心地说出,都可以看作他著书年代的痕迹。况且,康熙七年,作为四十七八岁的顾景星,正是一个大作家创作笔力最为老练的黄金时期。就是说,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著书年龄的情理上来说,顾景星都是极相符合的。此其一也。
其二,作者隐含其著书年代是一回事,甚至说是次要的,更重要的还不在此,而应该是有他刻骨铭心的东西。何以见得?因为,书中写到“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作者为何要在此日祭饯花神呢?花神是谁?就书中而言,貌似是义不受辱的芙蓉花使晴雯,实则非也。因为,此时晴雯还未死去。那么,若非晴雯又是谁呢?窃以为,实际上应该是指明思宗崇祯帝,指崇祯帝,则隐喻明亡。何也?因为,明思宗自缢日为农历三月十九,可是,若按公元则是1644年4月25日,这与4月26日祭花神仅仅相隔一天哪!遥想当年崇祯帝殉难的次日,明朝诸多大臣当有祭祀。试想:明思宗的自缢标志着明亡,其冥寿日等于说是明亡日,作为热爱故国的汉民族志士每至此日来临能不设祭么?还有,根据历史记载,明崇祯十七年甲申,也即清世祖顺治元年的五月初二(6月6日)这一天,为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之日,恰好这一天就是芒种节。满清军入主北京城意味着一个新的王朝的兴起,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旧的王朝的消亡,因此,书中所谓祭花神等于说是祭明亡!
其三,按照书中的描述,贾敏、秦可卿之死在前,林如海捐馆扬州城紧接其后。四月二十六日,更应该是上文所述有隐顾景星的爱妻萧瑜生的家乡扬州城于顺治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和四月二十六正式沦陷,即正是发生清军屠戮扬州城事件之时。如此可以说作是扬州城沦陷的一个哀悼日。如南明督镇扬州城的兵部尚书史可法等一大批烈士。当然,值得作者祭祀的,不仅仅是明思宗、扬州城沦陷时的死难烈士,还有南明时朝廷命官、七省流寓贡生试的主考官监察御史、清军进攻江南时在南京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陈良弼,原湖广郧阳抚院昆山人王永祚等一大批抗清官吏,甚至还有当年驻守蕲黄的江防副使、昔日知顾景星于童子时的黄州府知府许文岐!当时,许文岐率蕲黄军民为抵御贼寇张献忠时被俘,后殉难。他们都是为国捐躯,甚至多是顾景星的恩师或友人。正因为有康熙七年的“四月二十六日芒种”的写作时间和回目作支撑,因此,他敢于将有隐喻明亡和满清军屠戮扬州城的日期大胆地写出,从而无所顾忌。
在作者的心目中,无论是崇祯帝为国殉难,还是在扬州城被屠殉难者,这些死难烈士,他们都是为国捐躯,他们死后都是成为了天界上的神仙,都是一个个“花神”。否则,为何设计祭饯花神呢?如果说,上文里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隐喻作者家乡蕲州城被贼寇张献忠屠戮和满清军入侵山东之年,以及隐晦地将后来的秦可卿自缢来隐喻崇祯帝,以及隐喻明崇祯十七年甲申的五月初二(芒种节)这一天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的话。那么,这个芒种节祭饯花神的日期,除隐含作者著书年代外,更是隐满清军入主北京城和有祭祀众多为国捐躯的烈士,特别应该是明亡的一个哀悼日,包括为祭祀在满清军屠戮扬州城等事件中殉难烈士的一个哀悼日,可谓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如此关合明亡,关合作者妻子家乡沦陷的重大历史事件,如何不令作者铭心刻骨呢?这恐怕也是作者为何写出这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动机之所在。
三、主要人物生日解读
《红楼梦》书中诸多人物的生日,不是随便乱写的,而是作者经过精心巧妙地设计的。读过《红楼梦》之人,或许都记得宝玉生日那一天探春、袭人有过那么一段对话:
探春笑道:“倒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这等巧,也有三个一日、两个一日的。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又是太祖太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三月初一日是太太,初九日是琏二哥哥。二月没人。”袭人道:“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没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探春笑道:“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宝玉笑指袭人道:“他和林妹妹是一日,所以他记的。”探春笑道:“原来你两个倒是一日。每年连头也不给我们磕一个。平儿的生日我们也不知道,这也是才知道。”(第六十二回)
《红楼梦》书中主要人物生日,可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从顾家人的真实生日或忌日中化来,一部分是从当年张献忠屠蕲城和满清军屠扬州城,以及从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期化来。何以见得?因为,书中人物的生日与顾家人的生日,甚至同样与作者夫妻的两个家乡,即蕲州城被张献忠屠戮、扬州城被满清军屠戮,以及满清军入主北京城极有关联。试举例说明:
(一)贾母的生日
贾母这一角色,是《红楼梦》一书至为关键的一个人物。书中的贾母与顾家的“假母”老太君刘贞节生日的相同。贾母与景星的姑妈刘贞节,同为封建大家庭里最有权威、最备受人们尊敬的人物。而且,她们二人均是同月同日生。然而,书中模糊地写到贾母有两个“生日”。贾母的第一个“生日”,见于第六十二回说“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的生日;贾母的第二个生日,见于第七十一回“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谁都知道,哪个作家写小说也不会将书中人物生日写成两个不同月份的生日。不难想见,其中必有缘故。多少年来,红学家每每感到奇怪,于是猜测,或许是作者的误笔,或许是抄书人之误,甚至也有猜测“老太太”应该是“姨太太”薛姨妈之误,程甲本更是将贾母的第一个生日写作“大太太”。为什么作者将贾母写成有两个生日呢?非但不是笔误而留下的漏洞,反而应该是作者刻意而为之。
先说贾母第一个生日。所谓“灯节过后”,它应该从崇祯癸未正月二十二张献忠屠蕲城日而来。当时,顾家的“假母”刘贞节为保全弟、侄等全家人性命,以头触石感贼而全家得免一死。于是,劫难重生,当然可以看作是她的一个“生日”了,或者说,这是他们顾家阖家的一个共同“生日”。如此一个令作者刻骨铭心的日子,自然令其终生难以忘怀,相信不用做较多的解释,读者也能意会出作者的意思来。
再谈贾母第二个生日。书中所谓“因今岁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之语,应该是源于顾家假母刘贞节真实的诞辰日。据顾景星撰《忌日邱墓记》载:
旌表刘贞节,隆庆四年庚午八月初三日辰时生,崇祯十六年癸未九月初九日辰时卒。(《白茅堂集》卷四十六)
可见,她们的生日完全相同。由此得出:贾母前者“生日”为虚,后者生日为实。那么,或许有人会问,书中的贾母为贾宝玉的祖母,与顾景星的姑妈怎么能扯在一起?如何能说贾母即顾家的“假母”刘贞节呢?只因他的父亲顾天锡自幼父母早丧,由其姐姐,也就是顾景星的姑妈顾永贞抚养成人。可知,他们这对姐弟关系非同寻常。一直以来,顾景星的父亲始终将这位姐姐视为母亲看待,而顾景星更是将其姑妈视为祖母看待,她的生日乃至忌日是顾家至为重视的,这也是书中贾母(假母)之说的由来。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她的生日作者敢于真实地写入书中而不避嫌呢?难道顾景星不怕触犯康熙朝的文网么?这是因为,人们很难将其姑妈与书中贾母对等起来。所以,作者可以大胆地将她的生日绝对真实的写于书中。
(二)薛宝钗的生日
按照书中的描述,薛宝钗与贾母的“虚”生日一样,也是“过了灯节”。当然,她和贾母的第一个“生日”也应该是同一天的了,即“正月二十二”的张献忠屠蕲州城日。然而,书中明明写宝钗的生日是正月二十一,如此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两者并没有多大的矛盾。这是因为,张献忠屠蕲城是在凌晨“漏下三鼓”之时进行的,正是顾景星作为儒生例行守城站岗回家之后发生的事情。“漏下三鼓”,在古人的滴漏计时的概念里,既是属于“昨夜”、“昨日”,也可以看作是“今日”,或许顾景星当夜值班的准确日期就是正月二十一日夜里,到了“漏下三鼓”,已经是二十二日了。所以,正月二十一和正月二十二日,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理解为是同一天。即便是今天,人们依然习惯称黎明以前为“昨夜”、“昨天”。况且,凤姐说“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这句话,还是放在“第二十二回”呢!或许其中也有作者的一番用意,亦未可知。不难想象,顾景星当夜如果没有换岗回家,张献忠夜袭蕲州城时必死无疑。当然可以看作是有顾景星影子的薛宝钗的一个“生日”。就是说,薛宝钗的这个生日也可以说是从顾景星的一个大难不死的虚生日,即由屠城日侥幸生还而来。
同时,“正月二十一”也可以看作是薛宝钗的一个真实生日,即从作者的妻子萧瑜生的正月二十五生日变化而来。作者为了避嫌,惟恐后人解读书中人物身份时将他们夫妻对号入座,故写成正月二十一,而不是正月二十二或正月二十五。但是,这个正月二十五同样也是“过了灯节”呀!况且,作者有意将书中人物与家人生日同月的写成初一或二十一的不乏其例。如他的妻子萧瑜生日正月二十五与贾元春的正月初一或薛宝钗的正月二十一,顾景星的母亲明氏原本生于“三月二十六”与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的“三月初一”生日等,其共同特征是同月出生,往往写成初一、二十一。很明显,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是同属一个套路。难道不是作者刻意如此么?
(三)黛玉、袭人等的生日
黛玉、袭人的生日,其实,也是和薛宝钗的生日一样虚拟的,即同样与张献忠屠蕲城日期有关联。从上文可知,林黛玉的生日是二月十二。在宝玉过生日的这一天,既然探春将众人的生日都能记得滚瓜烂熟,何以会将林黛玉和袭人等人的生日给忘了呢?按照常理,她怎么也不会忘记!反而还说“二月无人”。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因为,她们的生日,同样应该是与前面贾母、宝钗的第一个“虚”生日一样,即与张献忠屠蕲城有关。因为,张献忠屠蕲城分为两次,前面已经讲过,第一次是正月二十二日,第二次是整整一个月后的二月二十二日。前后两次杀尽蕲州城岛上的人口,只要是没有逃走的或重新返回的,几乎没有留下一个活口,当然也就是“二月无人”。既“无人”,则谈不上有人过生日了。就是说,探春所言是一句大实话。再者,“二月十二”与张献忠二次屠蕲城仅仅相隔十天,显然,黛玉、袭人二人的这个生日是从二月二十二日化来无疑。因为,书中人物生日与顾家人生日相差十天的同样也是不在少数,如顾景星撰《乳母许氏墓碑》云:“(母)生于万历戊子三月十三日,享年九十三。”这与书中的探春为三月初三日生,也是相隔整整十天。
(四)贾宝玉、平儿、宝琴、邢岫烟和蕙香等人的生日
当今诸多红学研究者对于贾宝玉的生日,尤其引起他们的重视,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如何贾宝玉有作者的影子,这一点肯定没有错。自然,贾宝玉的生日比起书中别的人物来重要得多。可是,作者却将宝玉诸人的生日写得极为模糊。如在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的生日这天,讲到平儿、宝琴和邢岫烟与他同一天生日。此外,还有第七十七回中又写到蕙香也是这一天生日。
作者为何将贾宝玉为首的数人生日写得如此模糊呢?究其原因,自然是为了逃避文网。过去,不少红学家为了将作者附会成满族旗人曹雪芹,对贾宝玉的生日多有猜测,甚至争论不休,最终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殊不知,贾宝玉诸人的生日,应该与贾母、薛宝钗、林黛玉诸人的生日一样,也应该是作者一个刻骨铭心的日期,否则,作者不可能闪烁其词,而不直接写出具体的日期。
窃以为,贾宝玉的生日,应该也是与贾母一样,至少也是“两个”,乃至“三个”。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顾景星经历过“九死一生”,多次罹难而不死。前面贾母、宝钗的“虚”生日也好,还是黛玉、袭人诸人的生日也好,其实,都应该是作者从张献忠屠蕲城日期中“虚幻”而来。当然,也可以看作是有作者影子的贾宝玉的一个“生日”了。按照贾府,这一天不止一人、两人生日,而是一个群体生日。这意味着什么?想必作者这样安排,其中必有缘故。那就是从张献忠屠蕲城后的我国历史所发生的系列大事件中而来,尤其应该是从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以及从满清军屠戮扬州城的“胜利”日等重大事件而来。何以见得?
第一,贾宝玉诸人的生日,实际上乃作者用以隐含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的日期,也即满清的一个诞生日,而不是隐含作者的生日。作者意在令汉族士子、所有中华儿女永远不忘国耻!这从书中描写宝玉过生日当天芍药花开始凋谢的情景可见一斑。作者对宝玉生日的这一天描写道: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药花瓣枕着。(第62回)
按照芍药花开,是在农历四月上中旬到五月上旬这个时间段,也即五月上旬花期结束。根据“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也半被落花埋了”的描述,这意味着宝玉诸人生日是在五月上旬的芍药花凋谢之时。而根据上文,清世祖顺治元年的五月初二(6月6日),为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之日。而且,这一天还是上文所说的芒种节。就是说,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正好也是处于芍药花凋谢这个时间段。自然,这样的一个令人感伤、不堪回首日子,作者是有所寄托的。因为,满清军入主北京城,则意味着明朝的灭亡。虽然,作者在书中并未直接说出贾宝玉诸人生日的具体日期,但是,从第六十二回中,作者讲到宝玉生日这天,宝玉同众姊妹“行令划拳”喝酒时,写到“外面小螺和香菱、芳官、蕊官、藕官、荳官等四五个人,都满园中顽了一回,大家采了些花草来兜着,坐在花草堆中斗草。”而斗草游戏为楚俗。据《荆楚岁时记》“采艾悬门 斗草游戏”条记载:“五月初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至少说明贾宝玉生日是在接近端阳日过的。
还有,作者在第三十回中五月初四这一天,说到“原来明日是端阳节,那文官等十二个女子都放了学,进园来各处顽耍。可巧小生宝官、正旦玉官两个女孩子,正在怡红院和袭人玩笑,被大雨阻住”云云。其中特地讲到“宝官”、“玉官”,隐含了宝玉与袭人在一起玩笑。因为“宝官”、“玉官”原本就是从宝玉一名分离出来的两个人物。所谓“生”与“旦”(诞),实质上,应该就是点名宝玉的生日。因此,可以判断宝玉诸人至少有一个“生日”应该是在“五月初二”至“五月初四”间芍药花凋谢之时。按照潘重规的研究,宝玉有“传国玺”之譬,则宝玉的生日,有隐满清入主中原之意蕴。而“五月初四”与下文薛蟠的“五月初三”生日,均同属于一个概念,即都应该是从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的五月初二而来。
第二,“五月初四”,应该也是满清军屠戮扬州城的“胜利”日,即南明灭亡的象征,南明亡,则象征满清的诞生。按照《扬州十日记》记载,满清军屠戮扬州城自顺治二年(1645年)的四月廿五日至五月初五日结束,所谓“扬州十日”是也。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宝玉生日之时,书中写道: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再看,还是个“蔷”字。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按:“蔷”者,抢也,占领也。意思是满清军侵占了大明。否则,作者何以写到贾宝玉心里想到“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 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作者没有直接这样写满清军如何侵占扬州城,而是采取曲笔形式“蔷”(抢)。按照宝玉还有玉玺的意蕴,也即皇权的象征,最终象征汉人皇权的玉玺被满清夺去,则玉玺被夺去之日,自然可以用来宝玉的生日或象征满清的诞生日!其余诸人,则应该是汉人投顺满清的象征,故也与宝玉同一天生日!这就是为何将宝玉等人的生日写得如此诡秘模糊而又令人难以猜度之故。也即之所以模糊地写到五月端阳节前夕,而没有写具体哪一天,是因为就在于以贾宝玉为首的这个生日,乃象征着满清的诞生。可见,作者狡猾之至。
这就是说,作者的真实意图无非有二:一是隐含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等于说是满清的一个诞生日;二是藉此象征扬州城沦陷后的扬州军民被满清军疯狂地杀戮殆尽之时,这等于说是南明的灭亡,南明亡,则是满清军的一个“胜利”日。然而,对于作者来说,如此一个铭心刻骨的日子,一个赋予民族主义意蕴的哀悼日,如何能忘记呢!
第三,贾宝玉诸人的“生日”,其中还应该隐含作者一个自身故事,即作者巧就巧在他将自己所经历的濒于一死的故事植入其中。当然,也就是有作者影子的贾宝玉的一个“生日”了。什么故事呢?顾景星在崇祯癸未避难江南途中于九江曾经有过一个大难不死的故事。据《述丧乱》载:
府君(景星)叹曰:“方城未破时,予与先君谋:载书籍、家属还吴。先君犹豫不果。至是,乃买舟而南,艰苦百端。抵九江,则四月尽矣。荆藩妃及世子,先抵九江,立宫府,闻予家至,喜而遣迎。一日,予散步出城,闲吟柳下,忽怒目来詈者,曰:“汝音是蕲黄贼奸细耶?”顾左右缚。予力辩不听,反缚予双巨指。金鼓前导,将戮于场,观者如堵。未至场所,见竿悬人首,鲜血淋滴者,凡数十。予仰天叹曰:“顾赤方不死于张献忠,而死于此,异哉!”一人排众,诧曰:“汝称顾赤方,宁识之耶?”予曰:“我是也!”其人大笑,喝解缚。曰:“我臆君长矣。尚妙龄乎,往从诗僧道恒处,见公著作甚富,詎意相见于此。”追还巾履,而先君及荆藩校尉奔救至,予急叩其人姓名,答曰:“我黄云师弟也。”遂各散去。予起居道旁,见草间仆碑铭曰:景星湖。喜谓先君曰:“儿名系湖,山寿侔金石,岂惟不浪死者哉!”(《耳提录》第3至4页)
这段文字,顾景星说到他们一家避难途中到九江已经是“四月尽矣”,既是四月尽,则说明已经是五月初了。五月初,他在九江时,有一天外出散步,有人将他当成蕲黄的奸细而险些被杀头。如果不是其中那位黄云师的弟弟,昔日从庐山东林寺高僧道恒那儿,久仰顾赤方的大名,当即喝令松绑,那些悬在操场竹竿上血淋淋的人头便多了一个顾赤方的头颅。顾景星在蕲黄和九江一带出名极早,很小的时候,他便同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的庐山东林寺高僧道恒大师有诗作和书信往来。
道恒(?—1642年)俗名真常,黄陂人。本为顾景星父亲挚友,其父曾经为道恒撰有《大麻和尚传》。同时,道恒也是顾景星的忘年友。道恒大师临圆寂前病重时,曾托天锡、景星父子乞葬于蕲州,并言“得湖山片地,三生石上犹得相见”之语,后顾氏父子将其葬至蕲州沿市湖边的一个小山上。
而喝令松绑的那位老兄,从其兄长、九江进士黄云师和道恒大师哪儿获悉顾赤方的大名。刚一松绑,其父与荆藩校尉等人赶到了现场。加巧合的是,顾景星惊魂甫定之时,其在他们家人当时的居住地九江周道公莲溪祠附近的湖边,发现有一仆倒在地上的石碑,上勒:景星湖。可以说,这是巧的不能再巧了。如此景星命不该绝,真乃吉人自有天相!再者,在蕲州、九江这儿,五月端阳前后,已经是属于很酷热的季节了,正是男人们打着赤膊、甩开膀子为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举行演习的时节,所以,书中第六十三回,在宝玉生日的第二天,说到“目今天气炎热”之语。端阳节前后这样的酷热天气,自然不是北方气候。从中可以看出,贾宝玉生日时的季节也与作者的家乡气候的吻合。作者这样写,让人无法怀疑他有将宝玉诸人的生日用来隐喻满清的诞生意蕴。即便有人能怀疑到他的头上来,而他也可以轻松地驳倒。
非但如此,书中的贾瑞被王熙凤的戏弄而吃“便溺”的故事,对于顾景星来说,也同样是源于他在九江遇险的故事的一个延伸。当时,他被九江杨练总当成蕲黄奸细,也即要取他头颅的仇敌杨某,后来就有过“吃便溺”的故事:
后数年,知执予者,练总杨生。大清定鼎后,郡人恶其多杀无辜,群缚之,仰椓地上,张楔其牙,令人便溺口内,凡数日,哎哕咽塞而死。(《耳提录·述丧乱》第4页)
不难想见,这个故事当也是书中贾瑞遭到王熙凤的戏弄“吃便溺”故事的一个出处。所谓贾瑞者,以政治而论,即假瑞也,隐喻满清定鼎后的朝政。然而,从谐音,瑞即哕也,呕吐也。楚蕲方言将“瑞”读成“哕”。可知,在九江欲杀顾景星头颅的杨练总,因作恶太多,后被当地人捆绑喂便溺入其口,最终作哕而死。
顾景星生平最恨那些倒戈降清之人。根据当今诸多学者,认为书中贾瑞的故事有隐大明叛将洪承畴降清事,这是有道理的。信哉!而洪承畴还是直接导致明亡后聚集在鄂东之地的抗清首领、蕲州明故荆府樊山王最终被满清军擒获的罪魁祸首。据顾景星在《白茅堂集》中的记载,顺治三年,荆府樊山王朱常淼逃回蕲州,与英山男子王六姐起兵蕲水斗方寨,联合九江、南昌等地的守将和士人抗清。朱常淼(一作“上巛下水”〉本为荆府樊山郡王镇国将军,崇祯癸未后袭封樊山王。早在崇祯十二年,献贼破襄阳,劫藩府,时为镇国将军的朱常淼闻讯,叹曰:“顾夫子,真圣人也!”其所称顾夫子,即顾景星之曾祖桂岩公,也即常淼父亲樊山王之师也。曾因天变,谓三五百六,阨有常数;劝樊山王翊(钅氏〉以三事,然后可免。王如其言,“挈家人,一夕遁,长史追不及,失所往”。后来,樊山王遂离开蕲州城,隐居于蕲北山区。崇祯末,有贼寇乱作之事,故朱常淼云顾夫子料事如神。十六年,献贼陷蕲城,屠之。僇荆王尸,郡王皆被害,劫诸妃夫人及歌姬千余,而独将军一家得免。按照《东华录》所载,顺治三年二月洪承畴奏擒荆府樊山王之策。少樊山王朱常淼先是旋踞于太湖(今属安徽)司空山指挥抗清,后来被满清军围困,退回蕲水斗方寨时被清军擒获,拒不投降,终以死殉国。
顾景星之所以如此大胆地这样写,是因为一旦触犯文网,他完全可以为自己辩护。他大可以说:贾宝玉诸人的生日与满清入主北京城和满清军屠戮扬州城无涉!而是写他自己在九江遇险的故事啊!如此大难不死,难道不是他的一个生日么?他甚至可以让人向九江一些人了解事件的经过。
(五)薛蟠的五月初三生日
按照薛蟠这一人物,在偌大的贾府里,他与湘云、迎春和惜春等人相比,简直不可等同。然而,何以他的生日五月初三如此重要呢?而且,书中屡屡提到这个“五月初三”。相反,无论是像他一样的客居者湘云,还是贾府的主子迎春和惜春,并未写到她们的生日。何也?按照著名学者潘重规所言,书中“薛”隐“清室”。从字面来看,若以江淮一带方言来读,薛者,“血”也;蟠者,言满清乃番人也。又可解为:蟠者,蟠龙也,天子的象征。其字“文龙”,等于说是“圣旨”,故薛蟠亦乃满清的象征无疑。或许,作者后来发现如此调侃满清过于直露,故改成“文起”,这就是日后的程高本在介绍薛蟠时将“字文龙”易为“字文起”之故。当然,也不排除为高鹗所改。否则,若不是隐射满清,则大字不识几个的薛蟠,何以给他取字文龙?显然,作者有调侃满清之意。书中第二十九回写端阳节前夕:“过了一日,至初三日,乃是薛蟠生日,家里摆酒唱戏,来请贾府诸人。”书中屡屡写到“五月初三”这个日期。同样是根据明崇祯十七年甲申的五月初二日(6月6日),为睿亲王多尔衮率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的日期。如此则不难知道,薛藩的生日更是直接从满清军入主北京城的日期而来,这与上文所言贾宝玉诸人生日,应该算是同属一个概念。如果说,贾宝玉诸人的生日是含蓄而模糊的,而薛蟠的生日则完全可以说是写实的。
我们知道,书中第四回写薛蟠,一出场就说他强娶民女打死冯渊的故事,由于得到仕清者象征的贾雨村的庇护,而没有追究他的罪责。作者在第八十五回里,又写到薛蟠打死张三的故事,再次惹上官司。这就说明,薛蟠是杀戮无辜汉人的刽子手满清一个影子。这样的一个日子,对于热爱故国的明末遗老顾景星来说,自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此外,如果按照就薛蟠即“血蟠”解,则这个姓名当也隐含满清军屠戮昆山城的意蕴,也就是血洗昆山城。何解?因为,昆山有一山峰名蟠龙,蟠龙峰麓,乃顾景星昔日一家人避难之地。清顺治二年,昆山城曾经遭到满清军的血洗,上演过一场五万军民被满清军杀戮的屠城悲剧,故言薛蟠也可解读为满清军血洗昆山城。有昆山人叶泽林《赋呈黄翁先生》诗句为证:“鹦鹉洲前逢顾翁,翁家昔隐蟠龙峰。”(《白茅堂集》卷二十二第87页)这是昆山人叶泽林写给顾景星的诗句,诗人讲述自己在武昌的鹦鹉洲前遇见祖籍同是昆山的老前辈顾黄公,并说黄公先生昔日曾经隐居昆山的蟠龙峰下。可知昆山的玉峰山有一山峰叫“蟠龙峰”。其实,与雪芹(蕲)具有血洗蕲州城的意蕴相同。
然而,顾景星何以有如此胆量直接将薛藩的生日写成满清入主北京城的具体日期呢?对于他而言,当然他同样也可以辩解成是他从昔日九江遇险的故事而来。就是说,之所以不惧文网,都是因为有以上九江杨练总欲取他的头颅故事,乃至张献忠屠戮蕲州城故事作支撑。对于顾景星来说,若一旦触犯文网,则亦可以解读成“血藩”,即张献忠血洗荆藩事。还甚至还可以将薛蟠的这个生日解读成是弘光帝朱由崧进入南京监国的日子。因为,崇祯十七年五月一日,朱由崧以福王身份入南京,以内守备府为行宫,接受各官朝见,以初三日正式监国,后于十五日即位。也就是说,作者大可以说与满清毫无关涉!可知,作者如此巧妙地将自身故事融入到隐射国家兴亡的政治事件上来,同样没有露出什么破绽。可见作者聪明至极!
(六)王熙凤与贾政的生日
看过《红楼梦》一书的都知道,贾府里女强人王熙凤的生日是九月初二,而这一日恰恰是顾家的一位女强人,也即顾景星的叔祖母朱孺人的生日。据顾景星撰《忌日邱墓记》载:
德宣公妣朱孺人,嘉靖三十年辛亥九月二日生,崇祯十五年壬午四月某日卒,葬安平乡祖墓朱侍郎茔下。(《白茅堂集》卷四十六第467页)
按照顾氏家传记载,顾家的这位女强人也是极为不简单,治家不让须眉。当然,这并不等于说王熙凤就是以朱孺人为原型的,只能说是顾景星为了增加一个反驳的理由而已。他可以说,书中人物的生日都是从他们顾家人的生日照录或简单变化而来!
又如贾政的生日,它同贾宝玉等人的生日一样是极为敏感的,故作者只能采取模糊地进行表达。但是,可以看出,贾政的生日与顾景星的父亲都是同为腊月,甚至应该是同一天。如书中第十六回,模糊地说到“一日正是贾政的生辰,宁荣二处人丁都齐集庆贺,热闹非常。”虽然,书中没有说明贾政的具体生日是哪一月或哪一天,但是从后文中可以看出,贾政生于腊月。理由是接下来便是太监夏守忠持圣旨宣贾政入朝,后来夏太监出来道喜,说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再接着便是元宵日元妃省亲。按照情理来说,圣旨宣贾政入朝当在春节前夕。又如第五十二回,(麝月)说毕,又问宝玉道:“二奶奶说了,明日是舅老爷的生日。”
按上面两回都是言下雪和极冷的天气,而此回言“明日是舅老爷生日”,可知舅老爷贾政的生日在冬天的腊月无疑。因为,作者紧接着在次日,也就是在第五十三回里宁府除夕祭宗祠前的一天,特地说到“已到了腊月二十九日了”这样一句明确日期的话,当是贾政的生日。为什么?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但是,假若读者知道这个日期与作者父亲的生日有关,则不足为怪了。据顾景星撰《忌日邱墓记》云:
先府君贞誉先生,万历十六年戊子十二月二十九日寅时生,康熙二年癸卯十一月二十七日午时卒。”(《白茅堂集》卷四十六第467页)
按照万历十六年(1589年)十二月二十九,由于是月小,故是日为大年夜,因而,顾家人在此日必有祭祀。反映在书中,有顾景星的父亲影子贾政的生日,也就必然与他的父亲同一天,也即腊月二十九日。作者这样写,自然也是为了纪念其父的诞辰日。如此一个关涉其父亲的诞辰日,作为顾家人来说,大年夜到来如何不到宗祠祭祀呢?
论理说,宁国府祭祀宗祠必在二十九日当天,然而,书中又说“次日由贾母有封诰者,皆按品级着朝服”,率众命妇进宫朝贺回来,才入贾氏宗祠祭祖。如此说来,必有矛盾。因为,若是腊月三十祭祀宗祠,为什么不直接说“腊月三十已到”?似乎说出这个“腊月二十九日”乃多事一举,原因是书中回目明明是说“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由此看来,则当日应为大年夜无疑,也就是贾府实质上是于腊月二十九这一日祭的宗祠。或许有人会问,宁府除夕祭宗祠时,贾政还没有死,怎么能扯得上呢?这与书中有作者父亲影子的甄士隐“成仙”在前,贾政在世于后是有内在联系的。我想:聪明的读者一定会知道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写作手段,用以暗示罢了,又何必去较真呢!只因贾政的生日是最为敏感的信息之一,惟恐日后一旦触犯文网人们将其予以对号入座,故作者只好采用烟云迷雾法,或一笔带过,或采取曲笔。可知作者巧妙之至,狡猾之至。
观《红楼梦》中的人物生日,不难发现有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多与作者夫妻的两个故乡——蕲州城与扬州城被屠事件日期极有关联。然而,作者惟恐被文网网中,又将这些人物的生日,或与顾家人生日巧妙地粘合在一起,或完全雷同,或相差十天,或将同月的写成初一、二十一的,或写成相差整整一月的,或写成生卒日颠倒的,或作模糊处理的。非但如此,即便是林如海的卒日九月初三,与顾景星庶祖母吴孺人的生日也是相同的。特别是在百二十回程甲本里写到贾元春薨年甲寅(详后文《贾元春》),更是与顾景星的妻子萧瑜生的卒年相同!自然不是巧合,而是作者在其爱妻死后刻意所为。如此众多的人物生日,契合顾景星家人“虚实”两种生日,契合张献忠屠戮蕲州城,同时,也契合满清军入主北京城。如此一来,让人无法将宝玉、薛藩诸人的生日与清朝的诞生挂上钩,从而可以轻松地逃避文网!
四、贾宝玉诸人搬进大观园日期
贾宝玉同宝钗、黛玉诸人搬进大观园日期,更是从蕲州城第二次遭张献忠屠戮,也即从“洗巢”日而来。如第二十三回,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日子好,哥儿姐儿们好搬进去的。这几日内遣人进去分派收拾。”结果是: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作者为何选择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宝玉等人搬进大观园呢?
前文所述,明崇祯癸未(1643年)正月二十二日夜大雪蕲州城陷,整整一个月之后的二月二十二日,张献忠率部从黄州、蕲水(今浠水)又返回至蕲州城岛杀个回马枪,谓之“洗巢”。很明显,书中贾政说二月二十二日搬进大观园是从此日期而来。在作者心目中,正月二十二为张献忠首次屠蕲城日,极为敏感,故不能写。而二月二十二日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尽管张献忠第二次屠城时顾家人不在蕲州城,未能目睹,但是,这对于生活在蕲州城岛上的顾景星而言,无论是哪一次,同样令他铭心刻骨。因而,在作者的心目中,同样是属于一个特殊的日子,写上此日期极具象征意义。论者以为,作者的意思无非有二:一是难忘屠蕲城之恨,二是暗喻自己如今又回到故乡蕲州,一洗屠城之辱。连贯起来说就是正月二十二日无家可归,如今二月二十二日我又搬回来了。正月顾家人开始走上艰苦卓绝的避难是因,南渡后从昆山归蕲重新回到故园蕲州是果。更何况,书中大观园的原型就是依照荆藩苑囿和他们顾家的园林为原型的啊!因此,贾宝玉诸人搬进大观园这个日期对于作者来说,有着特别的感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