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红楼梦》中的其他民俗与蕲州之雷同 一、留长指甲和金凤花染指甲之俗 昔日蕲州大户人家的闺阁小姐、丫鬟,乃至城镇普通家庭女子,往往都留有长长的指甲,非但女子,即便是读书出身的士大夫或行医之人,亦无不如此。关于留长指甲,今人视为不卫生、不文明,古时候则像不少男性留着长长的胡子一样,视为一种高雅,非富贵人家女子或有学问的人不可为。而闺阁小姐、使女及普通女子们,则喜欢在长长的指甲上涂上指甲油。指甲油一般采用红色或红黄两色金凤花(又名凤仙花)花瓣加少许明矾捣碎后,放入上等酒中浸泡数日即可用来包染指甲,染出来的指甲红中带亮,亮中闪金,好看极了!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指甲油。宋朝杨万里《凤仙花》诗云:“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明嘉靖朝大学士徐阶有诗云:“金凤花开色最鲜,染得佳人指头丹”。指的都是金凤花染指甲事。如第五十一回,“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 此法虽然乃一古俗,由来已久,非蕲州人的专利,然蕲地自古以来,崇尚种花养草,金凤花许多家中庭院里均有种植,至今依然如此。如明代蕲州人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风仙”条【释名】说,《救荒》叫它急性子、小桃红、夹竹桃、海蒳、染指甲草、《纲目》叫它旱珍珠,又叫它金凤花。时珍曰:“其花头翘尾足,俱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女人采其花叶包染指甲,其实状如小桃,老则迸裂,故有指甲、畸形、小桃诸名。宋光宗李后讳凤,宫中呼为好女儿花。张宛丘呼为菊婢,韦君呼为羽客。”如顾景星家有“老婢菊女者”,或许是来源于张宛丘对金凤花之别称,可见顾家种植有金凤花。【集解】时珍曰:“风仙人家多种之,极易生,二月下子,五月可再种。苗高二三尺,茎有红、白二色,其大如指,中空而脆。叶长而尖,似桃柳叶而有锯齿。桠间开花,或黄或白,或红或紫,或碧或杂色,亦易变异,状如飞禽,自夏初至秋尽,开谢相续。”笔者幼时曾看到蕲州许多人家的女子依然在长长的指甲上涂着自制的金凤花指甲油,当时觉得很好奇,这与《红楼梦》作者所描写的一样。直到文革被视为资产阶级产物才绝迹过数年,如今的女孩愈来愈爱美,以至各大城市乃至乡镇的指甲屋大行其道,染指甲的生意极为红火,而蕲州不少姑娘依然采用金凤花这种古老的方法来染指甲,不是光顾不起指甲屋,也不是买不起指甲油,而是另有一番乐趣在心头! 由此可以看出,蕲州人将这种古老的染指法习俗沿袭了下来。 二、戴花之俗 头上戴花,体现出妇女爱美之心,古今亦然。然蕲俗,女子头上戴花之俗尤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蕲地女人自古及今,将戴花视为一种时尚,不亚于穿新衣服。旧时蕲州的已婚妇女,尤其是村妇,常年均喜欢戴朵花在头上,不是月月红,便是牡丹、芍药、豆蔻,没有家花就摘朵山野花替代,正月兰草、迎春花,二月紫薇、杏花,三月桃花、荼蘼,四月杜鹃、蔷薇,五月栀子、石榴花,六、七月荷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水仙,十二月腊梅。如第四十一回,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后来,宝钗、黛玉等人也给刘姥姥带上满头花。请看顾景星《孟夏》诗句:“村姑短襦出,筐筥随爷姆。插花必满头,野果常在口。”(卷二十五)可见,古时蕲州的妇女喜爱戴花,这也是作者为何写大观园诸艳给刘姥姥戴上满头花的缘故。(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