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弥天大谎红楼梦之《红楼梦》中的谚语(10)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王巧林
2015-1-14 15:15 914 0 看全部
二、谚俗熟语
    《红楼梦》中的谚语熟语不在少数,至今不少谚俗熟语蕲人依然还在使用,书中的这类句子,一部分是蕲人积累前人语言经过提炼形成的,一部分是根据不同时代出现的种种现象而创造的,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古代典籍中的语言,但蕲人善于恰当好处的加以运用。现列举数十条加以欣赏,限于篇幅,恕只列举而不加阐释。例如:
    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2.树倒猢狲散。3.侯门深似海。4.与人方便,自己方便。5.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6.瘦死的骆驼比马大。7.牛不吃水强按头。8.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9.打着灯笼也没地方找去。10.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1.月满则亏,水满则溢。12.登高必跌重。13.远水救不得近渴。14.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蕲人也说成“吃着碗里候着锅里”。15.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16.横针不拈,竖线不动。蕲方言也说成“横草不拈,竖草不占”。17.天下官管天下事。18.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19.过了河就拆桥。20.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21.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22.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23.不是冤家不聚头。24.天下老鸹一般黑。25.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26.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了。27.主雅客来勤28.没事常思有事。29.君子防不然。30.佳人命薄。31.礼出大家。32.以毒攻毒,以火攻火。33.妻不如妾,妾不如偷。34.剖腹藏珠。35.金子终得金子换。36.牛不吃水强按头。37.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8.是真名士自风流。39.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40.一人作罪一人当。蕲方言也说成“一人作事一人当”。41.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42.病笃乱投医。43.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44.一个巴掌拍不响。45.一日叫娘,终身是母。46.不经一事,不长一智。47.苍蝇不抱无缝的蛋。48.闻名不如见面。49.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50.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51.玫瑰花儿可爱,刺大扎手。52.偷的锣儿敲不得。53.雀儿拣着旺处飞。54.嘴甜心苦,两面三刀。55.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56.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57.天下逃不过一个理字去。58.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59.夯雀儿先飞。60.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61.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6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63.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64.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65.求人不如求己。66.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67.一时比不得一时。68.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69.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70.卖油的娘子水梳头。71.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72.女大十八变。72没笼头的马。74.杀人不过头点地。75.新婚不如远别。76.自古嫦娥爱少年。……如此等等,不胜列举。
    为什么说这些俗谚成语是蕲州俗谚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第二回,冷子兴笑道:“亏你是进士出身,原来不通!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再如第七四回,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里所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为蕲州地区最常用之俗谚。所谓百足之虫,指的是蕲州人所说的百脚虫。百脚虫又名刀环虫或百节虫,指一种有很多对称的脚、一节一节的长虫,蕲俗称之百脚虫,又因其死而不僵形如刀环,故名刀环虫。今蕲、黄地区依然保持此称呼。鄂东地区多有此虫,北方因天气寒冷,当没有此虫,此俗谚当来源于蕲地生活,非蕲人不可有此语。因蕲州人善于将弯曲的东西比做刀环。如顾景星《上弦月》:“水底半规月,云中月半规。何如乐昌镜?两地未逢时。早逐中星落,圆因合朔迟。刀环思妇梦,烛灭数佳期。”(卷二十四)此处“刀环思妇梦”之句,将上弦月比作刀环。《红楼梦》书中多次提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殊不知此乃蕲地谚语。
    以上这些俗语,为蕲人日常生活用语,无论这些谚语,还是蕲地历代文人和市井俚人乃至农民、樵夫、渔人创造出来的,抑或是作者借用古人之语变化而来的成语,这在《蕲春县志》和《鄂东方言词汇》等书均能找出。诸如“住在和尚庙,还愁抽不到上上签”、“说书人是疯子,听书人是呆子”、“猴儿不上树,多敲几下锣”、“树倒猢狲散”、“阎王要你三更死,不会留你到五更”、“满堂儿女是冤家,无儿无女是仙家”、“酒肉朋友,柴米夫妻”等,是多么的生动、形象而又富含哲理!自古以来蕲人是最善于创造和运用这些富有哲理、诙谐幽默语言的,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书中绝大多数俗语词汇,如书中“树倒猢狲散”、“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吃着碗里看(猴)着锅里”、“过了河就拆桥”、 “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牛不吃水强按头”、“一个巴掌拍不响”等,至今还仍然存在,而且代代相传,成年人几乎个个会说。
三、歇后语
    歇后语在《红楼梦》一书中较少见,只有区区可数的几条,诸如“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聋子放炮仗——散了”、“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耗子尾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等。其书少用歇后语,可能是作者认为歇后语是俚俗语言,不宜多用,多用则冲淡全书之雅,故只在恰到好处之时,方可运用。
    蕲人最为幽默,最能编造诙谐形象的歇后语,除《红楼梦》书中列举的寥寥可数的几条外,不妨再列举几条蕲地原汁原味的,诸如“乌龟掉颈——甩壳(阔)”、“猪八戒招亲——喜的耳朵搭”、“阎王爷的爷——老鬼”、“新媳妇坐轿——任人摆布”、 “山上叠山字——请出”、“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城隍庙的马——快活畜牲”、“丫鬟装钥匙——当家不做主”等,如此之类,不胜枚举。这些歇后语既形象生动,又诙谐幽默。而且,蕲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善于作些与时代同步的歇后语,如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以武陵蕲阳顾氏第二十二代孙顾常德和蕲州城人岳军二先生为首还曾编写过一部《通俗话》的书,专门谈论蕲地的俚语俗谚,其中有许多描写当时的社会风气戏谑之语。如“李双双哭丈夫——没有希(喜)望(旺)”、“飞机上挂茶壶——高水平”、“驮冲担上四川(穿)——肩出了省”、“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太宽了”等,可见蕲地自古以来,便是萌生、成长“俗言俚语”的一个大温床。(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谢谢!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联系QQ:5665305(微信同号) E-mail:admin@qizhou.com.cn 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微博:hubeiqizhou 抖音号:hubeiqizhou 快手号:hubeiqizhou

Copyright 2006-2023 蕲州在线 (https://www.qizhou.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