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弥天大谎红楼梦之《红楼梦》中的楚蕲方言(7)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5-1-14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王巧林
2015-1-14 15:13 895 0 看全部
铁证之二:《红楼梦》中大量楚蕲方言的运用
第一节       《红楼梦》中的口语
    所谓楚蕲方言,指的是古代大蕲州的方言,今或被称之为鄂东方言。它包括蕲春、蕲水(今浠水)、英山、罗田、广济(今武穴)和黄梅,同时还应包含九江及安徽的安庆地区。如果熟悉蕲、黄方言的人都知道,黄州及其以北地区,包括红安、麻城、黄陂、新洲、孝感等地的口音,比较接近今天的武汉话,严格地讲,这种带“汉音”的方言,原本不属于鄂东方言范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近、当代,黄州作为黄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伴随着蕲方言的不断渗透,这些带“汉音”的方言地区,在日常口语交流中,也融入了较多的蕲方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有人将整个黄冈地区划作鄂东方言片区,而要细致地划分则迥然有别。黄州以东的地区,如浠水、罗田、英山、武穴、黄梅、九江、安庆等地的口音,则与蕲州(今蕲春)的话非常非常地接近,不是本地人,是很难区别的,或许蕲州作为历代军事重镇,以及受到十代荆王在蕲州的两百余年统治的影响,古蕲州历来作为江北(今鄂东)经济和文化中心的缘故,研究地方史志的专家都知道,古代蕲州作为府郡,与黄州数度并驾齐驱,几合几分,而蕲州多少年来一直又是隶属黄州府管辖,然而正史记载说到两地地名时,均是以蕲、黄冠之,很少有说黄、蕲,道理就在这里。古代尊卑等级森严,称谓排列次序是有严格的规定,可见古蕲州无论是在政治军事上,还是从经济文化上,都是有着重要的地位。蕲方言在整个鄂东方言里占主导地位,而黄州(含古黄冈县)及其以北地区的红安、麻城、黄陂、新洲等地的方言,在整个鄂东方言语系里只能算作从属关系。
    楚蕲方言,在中国众多方言中别具一格,为古楚语与巴人语言以及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一种变体。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北方居民的不断南迁,以及巴人原迁移楚地中部,后逐渐向东部扩展,所以古时称蕲地为“五水巴蛮”,如蕲地的蕲水(今属浠水)的巴河(有上巴河、下巴河之分),蕲春的巴蛮街,以及巴人的虎头鞋等,便是带有古巴人居住和民俗特征的印记。蕲方言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鄂东地区的民俗风情,虽然大体属于北方方言范畴,但是属于北方方言中一支颇为独特的语言体系,说它独特,是他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有较多的富有民俗特色的俗语,有的幽默诙谐,令人喷饭;有的古拙典雅,有古词遗风;有的浑厚含蓄,有春秋笔法。所以,被称为古楚语的活化石。半个多世纪以前,著名学者赵元任等在《湖北方言调查报告》中曾经专门提到,包括鄂东在内的方言区,“可以算典型的楚语”,而且在后面特地加上一句“如果要独立一种楚语名目的话”。这是由于蕲州自古地处“吴头楚尾”,有着较为独特的地域环境,它不仅仅是古楚方言与巴方言的融合,还融合了赣方言、湘方言、吴方言,乃至鲁方言。尤其是明清之际的几次大移民,“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这也是蕲人众多姓氏籍贯为江西的缘故。同时,历代到蕲州为官的人寓居或定居蕲州,以讲当时的“官话”为主,蕲州城岛与岛外人说话的语音也有一定的差异,从岛内的人说话的语音更能接近今日的普通话可以证明。又由于明清之际吴商、鲁商的大量涌入蕲州经商,在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屠蕲城以前,主要以南京的商人为主,张献忠屠蕲城时,不少原来的“南京帮”商人要么被张献忠所杀,要么避乱返回南京。张献忠屠蕲城后,城岛内几乎只有寥寥可数的数十户人家,导致蕲州人谓之“大虫”、“山君”的老虎入城伤人的事时有发生,昔日繁华无比的商业荡然无存,过往行人天黑时无处栖身,入夜,一片漆黑,听不到昔日那朗朗的读书声,及至湖北布政使徐惺驻守蕲州,从其原来做官的山东调来一批“山东帮”来经营旅馆、杂货,后来商业才有所好转,这从顾景星同友人徐子星倡和的诗作中可以看出。到后来改朝换代,满清官兵入驻蕲州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原来大乱不死的一部分“南京帮”商人又陆续回到蕲州,继续经商,原来萧条的商业又逐渐地繁华起来了。蕲州地处长江之滨,九省通衢,自古有“吴头楚尾,荆扬交会”之说,不但是历史上军事重镇,同时也是长江北岸最大的商业集散地之一,这儿成了湖北第二个“汉口”。如此一来,赣、吴、湘、鲁与蕲方言在不断地融合、更替,或者移民逐渐被新地方方言所同化,这便是蕲方言的独特之处,也是古代的楚方言演变成新方言——蕲方言的原因之所在。再加上蕲州的文人,抑或是市井里人、樵夫、农民,有着创造语言的良好传统,蕲人最能创造语言。举例来说,如《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湘云笑道:“这山上赏月虽好,终不及近水赏月更妙。你知道这山坡底下就是池沿,山坳里近水一个所在就是凹晶馆。可知当日盖这园子时就有学问。这山之高处,就叫凸碧;山之低洼近水处,就叫作凹晶。这‘凸’‘凹’二字,历来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轩馆之名,更觉新鲜,不落窠臼只是......这两个字俗念作‘拱’‘洼’二音,便说俗了,不大见用……”这里作者借湘云、黛玉之口阐释“凸”、“ 凹”二字,俗念作‘拱’ 、‘洼’二音,这是典型的蕲方言,至今蕲州人依然如此。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以口语形式存在的,如今蕲方言的实际范围愈来愈广泛,不仅影响到整个黄冈地区,部分蕲方言词汇很多地方均在使用,甚至影响整个中国,因为方言词汇是可以扩散的。尤其是《红楼梦》一书影响深远,不少蕲方言如今已经成为中华大众语言,古代词典无处可查,今日却能在词典里查到。如丫头、拈阄儿、抓周、打发等,举不胜举。那么,蕲方言保留了较多的中古音,其最大的特征在哪里呢?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声、韵母的变化,有舌尖圆唇后元音,二是声调的变化,一般有六个声调;三是语法现象的不同。
    声母变化主要体现在w、g不分,如锅、窝同音,将“锅”读成“窝”,声韵母都不同,又如b、p不分,如将坡、波都念作“波”;n、l不分,如将难、蓝均念作“兰”,声、韵母都一样。韵母的变化主要表现在in、ing不分,如将“英”读成“阴”,韵母不同而读音相同;ue、ie不分,如将雪读成血;u、ou不分,如将“土”读成“偷”,将“杜”读成“豆”等,只是声调有些变化。声调的变化主要是多声调,有的地区有五声、甚至有六声,没有卷舌音和后鼻音。语法现象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某些句子结构及复合词组的颠倒。从语法上而言,基本上与北方话无异,只是偶尔在用词上还会略带有一些吴语、巴语的一些影子。例如多声调,仍然还被或多或少的保留了下来。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补语前置,如说“等我一下”,说成“等下我”,将补语“一下”缩减为“下”,置于宾语“我”之前。二是远宾近置。如说“把我一个梨子”,则说成“把一个梨子我”。把远宾语“一个梨子”,置于近宾语“我”之前。三是状语后置。如说“他打蛮,真是!”状语“真是”后置,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此外,还有一些复合词组,如说“客人”,蕲方言习惯说成“人客”,如问“你家今天有几多人客?”当然,也说成客人。再如,“热闹”一词,蕲方言往往说成“闹热”。前面讲到方言的扩散,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自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有的旧的方言词汇消失了,如《红楼梦》书中的“耳报神”;有的新的方言词汇出现了,如“脚踏车”;有的方言为现代汉语所取代,如上面提到的“拈阄儿”等;有的口语为书面语所代替,以致今天的蕲州地区的年青人难以听到了。但是,有的蕲方言在本地听不到,但是在某外地甚至还保存了下来。八十年代末,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今黄冈市前身)公安局公安处,为了破案的方便,组织十四位文化人参加搜集、整理编写了一部洋洋数十万字的《鄂东方言词汇》,作为内部资料出版,由于时间仓促,虽然搜集不全,甚至说有不少谬误,如将该地区通用方言说成是某一个县或两个县的,某一个县所独有的而说成多个县的,无论如何,这本书凝聚了编写组诸位同仁的心血,这是一本好书,值得研究楚方言或鄂东方言的学者一读,更值得研究《红楼梦》的学者一读。此外,九十年代,蕲春县人民政府组织写作班子重新编制了《蕲春县志》一书,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风题名,该书“方言”条,详细谈论了蕲方言,更是值得一读。蕲方言,传播的地域较广,除以上所列诸县市外,还影响到安徽省的安庆地区,如当年严凤英、王少舫等人在演唱黄梅戏时,便是采用带蕲春口音的舌尖圆唇后元音,如今安庆人说话时常被外省人误作鄂东人,鄂东人也常被误当做安庆人的事,屡见不鲜。这也是此两地的人往往互认作老乡的缘故。
    由于《红楼梦》一书主要以北方方言中的楚蕲方言为主而写成的,间或也采用有不少吴方言,如“他年葬侬知是谁”中的“侬”字,而不少京派的学者硬说《红楼梦》是用地道的北京话写成的,其实并非如此。说是吴方言还能真的能列举几例,广而言之,说是北方方言似乎也可以说得过去,因为楚蕲方言也是属于北方方言范畴。若说成是采用地道的北京话写的则未必如此,因为古代说官话的占汉族人口70%以上,而蕲方言在长江以北的鄂东地区流行至少在千年以上,由于历代莅临蕲州做官之人,其后裔定居蕲州的比比皆是,如唐时一代名宦李泌原本为京兆人,由于与杨国忠交恶,被迁徙至蕲州安置,后世子孙居蕲;南唐时的蕲春令——北宋一代文学巨擘吴淑的父亲吴子正;南宋时任蕲州制置使的岳飞、安徽休宁人王彦明兄弟数人随父拱定居蕲州;明代的浙江上虞人寿儒随父游蕲,为荆王府伴读,定居于蕲州;苏州人陈逊为荆王府纪善,定居蕲州;昆山人沈俊,因一女为都昌靖惠王妃,一女为樊山王妃,而定居蕲州;北京顺天府鸦湖县人王贵世袭蕲州卫同知居蕲州,还有诸如北宋时的名臣王禹偁、苏州人范纯仁(范仲淹子)、钱塘人林大年(林和靖侄子)、婺州东阳人李诚之、江宁人秦钜(秦桧曾孙)、永嘉人叶适、长洲人王玠,元明清三朝的蕲州路总管、守备、知州等及明时来自全国各地在荆王府为官之人,以及南京帮、山东帮的旅蕲商人及其后裔,数不胜数。此外,明清时期的几次大移民,外省方言在蕲州地区的相互融合。而蕲州又属于古代北方方言中的官话区域,自然有些北方方言痕迹,这也是为何有人说《红楼梦》是以北方方言所写,有人说是用吴方言所写的缘故。其实,细致地划分,楚蕲方言则与真正的北方方言迥然有别,其中主要体现出楚蕲方言在语音、语调和用词的含蓄上,这与蕲州城岛的地理人文有莫大关系。下面将详细谈谈楚蕲方言在《红楼梦》一书中的诸多例证,并略加论述。(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