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切换区域]

开启左侧

[原创]九头鸟与蕲州鬼

[复制链接]
王巧林 发表于 2012-9-20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东深圳
王巧林
2012-9-20 21:35 2596 3 看全部

九头鸟与蕲州鬼

节选自王巧林待版《红楼梦与蕲州》一书


  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世人都知道这句话是对今天湖北人精明强悍的一种褒奖赞美之词,抑或是褒、贬兼而有之。为什么会有褒、贬之义呢?九头鸟何人见过,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神奇之鸟呢?

  自古楚蕲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久远的传说:相传九头鸟本是天帝最小的一个女儿,她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能变成一种头上长有五彩花翎身上长着赤羽的凤凰,美丽极了!人们称她为“凤凰仙子”。据说当她变作凤凰时,能给人类带来吉祥,所以又被称为“仁凤”。当她变成人形时,她还经常下凡到人间了解天下苍生疾苦,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又因排行第九,大家叫便亲昵地称她九凤。九凤不仅是天帝诸女儿中的花魁,最爱打扮,且天性聪明,能歌善舞,天帝对她疼爱有加,宠爱无比!由此她自幼养成一种极度顽劣的叛逆性格,尤其是好管人间闲事,人间哪里有灾难哪里便会出现她的身影,谁也阻挡不了她,于是众仙戏谑地称她为“刁蛮公主”。有一次,在人间的长江中游一带三苗九黎部落所居之地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所有的村庄、田地均被淹成一片汪洋泽国,不知淹死了多少人和牲畜。于是,她带上几名天兵天将私自下凡来到人间帮助治理洪水。天帝闻讯,命令另一支天将下凡来捉拿他们,然而,下来捉拿他们的天将,也被九凤蛮横地留在人间参与治理洪水。天帝深感无奈,只好亲自下凡来捉拿她。可是,九凤认为人间正遭此大难,生灵涂炭,我们天上的神仙不可坐视不管,理应帮助他们平息水患才是,并大骂父皇缺少最起码的爱心,不配执掌天庭大任。可是天帝认为天上的神仙哪能管得上人间的事,气得脸上发青,当即命众神将将其捉拿捆绑起来,准备立即送她回到天庭。顽劣任性的九凤哪里肯依,一掌打入捉拿她一位神将的脸上,又继续大骂她的父皇愧为天帝,然后,摇身一变成为一支美丽的凤凰向蓝天飞去,天帝气不过命众天将其捉拿,并命令将其枭首。天将挥舞起神斧斫去了她的头,并拔下她头上五彩花翎和身上那长长的赤羽,然后又用火将其烧死。过了一会儿,谁知奇迹出现了,人间的洪水被一阵旋风旋到了天上,河上的水患又回到从前那样平静。又过了一会儿,这只被神斧斫死了的凤凰,忽然在地上痛苦地打了几个滚后,又复活了,立即变成九个人头的鸟来。只见她用九双眼睛愤恨地看着她的父皇,又看着如今平息了的河水,义无反顾地笑了一笑。洞悉天上人间一切的天帝,亲历昔日可爱的宝贝女儿九凤变成九头鸟,认为此乃天意,这是天地灵气、精气相聚方能出现如此怪异现象,无奈只好挥泪而别。可惜,九凤便成为一只具有九个人头身子似鸡似鸭的凡鸟,永远地留在人间,也永远不能变成那只美丽的凤凰,更变不回昔日那个漂亮的刁蛮公主九凤来了。从此,人们便称这鸟叫九头鸟。可怜的九头鸟,只好朝河边的一座小山的丛林中飞去。后来,人们又称九头鸟栖息的这座山叫做凤凰山,这就是如今蕲州的长江边上丹岩赤壁的凤凰山,而将九头鸟落脚之地称作凤凰台。再后来,因这种鸟每到夜里发出凄厉的惨叫声,所以,蕲地的土著人叫它“蕲州鬼”。又因此鸟叫声如车轮行走时发出的怪叫声,故人们又称它为“鬼车鸟”。

  我们从这则凄美而壮烈的民间传说中,或许会为英雄的九凤对于在正义面前敢于同父皇抗争,敢于同邪恶作斗争,为其这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而深深震撼。既对她含冤死去后而深抱不平乃至惋惜,同时,又会为她凝聚天地精气化为九头鸟的英雄事迹而感到欣慰!

  这也是后来的楚人,为何将凤凰视为神鸟,甚至当成极为崇拜的图腾之故,以致楚人将凤凰作为楚民族、楚国家皇权尊严的象征。楚人认为凤凰是一种祥瑞的灵物,是幸福、和平的象征。所以,楚人无论是在衣服上,还是在器皿上,均饰有凤凰或类似凤凰的抽象神鸟。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时期,楚人的彩陶上便有很多凤凰鸟纹雏形。如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好几百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距今约7800多年,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曾经震惊了考古界。再如1963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1971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在《离骚》中描写到神游天国时说:“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的意境十分相似。

  在中国的神话中,还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称为“凤凰涅磐”。后来人们将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义无返顾、提升自我不断追求的执着精神,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其实,这与九凤砍去头后化成九头鸟时义无返顾一样,故我国佛教称和尚圆寂为涅槃,道教称道人之死叫“羽化而登仙”,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我国佛、道两教对于死的称谓虽然有别,其实都是来源于九头鸟凤凰浴火重生的传说。现代著名诗人兼史学家郭沫若曾经写过一首名诗叫《凤凰涅磐》: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著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著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

  在西方国家,有永生鸟、不死鸟自焚的神话传说。它象东方九头鸟凤凰的传说一样,传说每隔五百年左右,不死鸟便会采集各种有香味的树枝或草叶,并将之叠起来后引火自焚,最后留下来的灰烬中会出现重生的幼鸟。实际上,中国的凤凰涅槃与西方的永生鸟、不死鸟的故事,只是同一个源上的不同流而已。

  凤皇,又名鸾鸟、离朱。离朱即丹朱、丹鸟的别名。按照中国人的说法,雄为凤,雌为凰。若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后来,星象家乃至堪舆学家将朱雀视为南方星宿,作为风水学对应凶吉的方位。而蕲州正处在北斗以南,南方之首,且蕲州凤凰山岩壁为赤,正是郭沫若所说的丹穴之山。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和谐”,也是代表天地人和。将凤凰“五色”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海内经》又说:“凤鸟……见则天下和。”传说古代帝王大禹、少昊、周成王在大的庆祝或即位活动时均“有凤来仪”,也就是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如《尚书·益稷》篇中说:“萧韶九成,凤皇来仪。”说的是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时,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招来了凤凰。相传南方的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死后化为赤龙。再者,楚地还有九头蛇的传说。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后来,我国古代汉民族将龙和凤凰作为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将龙象征着皇帝,将凤象征着皇后,所以,皇帝的衣服叫龙袍,皇后的帽子称凤冠。《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

  由此可以看出,凤凰鸟最初便是一种吉祥之鸟,与蕲州地区流传的九凤能化解人间灾难的传说相吻合。我国还有一句成语叫泣麟悲凤。古代以为麟是仁兽,天下太平时乃出现;又以为凤鸟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蕲州不仅有凤凰山,还有麒麟山。孔子因乱世获麒麟而哭泣,又因凤鸟不至而伤叹。后因以“泣麟悲凤”为哀伤国家衰败之典。张献忠屠蕲城后,紧接着是明亡,顾景星有感家乡被屠,从其大量诗作中和《红楼梦》一书所表达的意境,多有泣麟悲凤之叹!

  又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五采之鸟,有冠,名曰狂鸟。”此狂鸟同样为凤凰,亦寓楚人。因而,在古代还将凤凰用来指有才德之人。如成语中“景星麟凤”、“凤毛麟角”、“麟凤一毛”等。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获得“凤才”殊荣的人。如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楚人的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

  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在我国先先秦典籍中,多有将楚人楚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楚狂接舆章》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狂人接舆,便是指楚人陆通。类似这样的记载,在《庄子》等典籍都出现过。尤其是晋朝皇甫谧在《高士传》卷上记载的更为详细:“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后来人们便以“楚狂”为佯狂者的通称。所以,李白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首句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将自己比作是第二个陆通。

  关于《山海经》这部书,是否出自楚蕲人之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地说,它是出自古楚人之手无疑,尤其是江淮一带的人可能性极大。因为古代记录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著作多是出自楚地江淮人之手。如汉代著名杂书《淮南子》便是出于楚人之手,即淮南王刘安和众门客所著。自古江淮多异人,相信《山海经》亦不例外。南宋一代大儒朱熹认为《山海经》是屈原的后人为了注解《天问》而作。明嘉靖间名士蕲州人顾阙曾经撰写过《山海经补注》一书,熟悉楚地和中华历史文化一代高士的他,想必自有一番新的见解和高论,可惜的是,这部著作早在张献忠屠蕲城时,其手稿还来不及刊印便被烧掉了。这位名叫顾阙的人,便是顾景星的曾祖父。《山海经》无异于一部天书,书中很多描写今人读来觉得十分费解,乃至荒诞,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老图腾学典籍之一,被近世学者称作“史地之权舆、神话之渊府”,实际上《山海经》所描写的只是一个个灵异的符号,与西方诸多灵异的神并无两样,能读懂书中符号并能注解《山海经》的人可不是一般人哪!历代学者注解《山海经》的不少,相信楚人注解的最为接近原著风貌,也就是说最能接近作者真实意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书中与楚巫文化有关,就像东汉著名学者楚人王逸能注解屈原的作品一样,惟有楚人最能懂得楚人作者意图,王逸的《楚辞章句》为注解屈原楚辞的传世名作。

  历史上称凤凰为九凤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大荒北经》又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天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是关于九凤(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记载。“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今天人们虽然不知其确切范围,若根据民间传说,这只九头鸟的故事发生在古蕲地,可以肯定地说大荒山当也就是在古楚地。所谓大荒山,确切地说,它应该就是在当今鄂东的大别山南麓地区一带,既然古人称其为沧海或沧浪之水,当然也是大荒之地。例如蕲州城所在地的凤凰、麒麟二山,在隋朝大业年间,四祖道信建凤山寺时,便是一个大荒之地,荆棘丛生,荒无人烟。可见,《山海经》中所谓“大荒之山”中的九凤,就是后来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凤凰,而诞生九头鸟凤凰的地方或许就是蕲州凤凰山。

  直接称九凤为九头鸟的是唐玄宗时期学者丘悦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三国典略》。书中说:“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成书于北宋时期的《太平御览》也引用过这种记载。

  那么,九头鸟是什么时候被渲染成耸人听闻的鬼鸟、怪鸟和不祥之鸟呢?

  源于古周人对楚人的憎恨、仇视。在中国历史上,素有楚人“不服周”的说法。春秋时,周、楚两国互相为敌。有一次,周昭王率军亲征攻打楚国,被楚人打得一败涂地,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还是楚王大度,依然不记恨,并令周昭王魂归故里。至周公时,周人又曾被楚人战败过多次。传说周人在战场上,一看到楚人军旗上画的那九头鸟的凤凰图腾就极为畏惧,哪能打胜仗呢?周公甚至在睡觉时也很害怕听到九头鸟的叫声。因此,周人极端地仇恨楚人这一被妖魔化的图腾,于是命令文人编造故事来贬低楚人那英雄的神鸟和吉祥之鸟的凤凰,于是乎就有了九头鬼鸟、怪鸟之说。周人编造了一个原本有十个头的鸟,说此鸟被天狗咬去一头一尾后,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这样一来九头鸟就被渲染成妖邪之物了。由于自古楚国强大,加上楚地文人又比较有名,岂能容忍写入正史或别的书籍中?故在历史上早期的若干典籍中没有这样的记载。然而,这个故事一代代还是在民间流传下来了。

  最早直接用文章记载这不祥之鸟故事的是唐代的刘恂,其所撰的《岭表录异·卷中》载:“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铄人魂气。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晚唐的段成式根据这个传说,在《酉阳杂俎·羽篇》中也写道:“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为犬所噬。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宋代的周密在《齐东野语·鬼车鸟》中说:

  鬼车,俗称九头鸟,陆长源《辨疑志》一书,说鬼车鸟又名渠逸鸟。世传此鸟昔有十头,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能为灾咎,故闻之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淳熙间,李寿翁守长沙,日尝募人捕得之。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

  为什么直到一千多年后才出现这样的记载呢?当然与楚地文人影响有关。

  最为详尽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写过一首极为有名的《鬼车》,诗云: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无光月不出。


  浮云蔽天众星没,举手向空如抹漆。

  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见其形,但闻其声。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调玉笙,众管参差而不齐。

  既而咿咿呦呦,若轧若抽,又如百两江州车,回轮转轴声哑呕。

  ……

  老婢扑灯呼儿曲,云此怪鸟无匹俦。

  其名为鬼车,夜载百鬼凌空游。

  其声虽小身甚大,翅如车轮排十头。

  凡鸟有一口,其鸣已啾啾。

  此鸟十头有十口,口插一舌连一喉。

  一口出一声,千声百响更相酬。

  诗人一口气写了数十句,似乎还感到还没有讲清楚,余兴未尽,继而讲到这个故事的根源。诗人继续吟咏道: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

                  
  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

  吉凶在人不在物,一蛇两头反为祥。

  却呼老婢炷灯火,卷帘开户清华堂。

  须臾云散众星出,夜静皎月流清光。

  欧阳修首先是将昔日周公厌恶此鸟的故事告诉大家,其次是他不相信此邪说,所以吟出“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见,妖由人生,同九头鸟的形态习性其实并无内在联系。

  而古时候的蕲州土著人,则称九头鸟为蕲州鬼。为什么古人称九头鸟为鬼车鸟、蕲州鬼呢?源于古老的楚文化。在楚文化中,鬼通九,为阳数,与天道有关,如古代的楚人称商朝时与鄂侯齐名的鬼侯作九侯。《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荆楚岁时记》说,俗用冬至次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西游记》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遭九九八十一难,取难尽之意。后来,这个“九”字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九”文化。楚有九江、九嶷山;国有九州,家有九族,皇帝叫九五之尊。所以,人们称九头鸟为鬼车鸟或蕲州鬼,均与“九”有关。说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北宋时,有一个叫王禹偁的大文人,平生数度遭贬谪,晚年请缨到蕲州任知州时真的是被蕲州鬼吓死的。

  王禹偁,字元之,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朝一代廉吏,然一生命途多舛,为革除弊政而不屈不挠地斗争,多次遭到贬谪,曾经作过一篇《三黜赋》的美文,晚年由黄州至蕲州,死于蕲州任上。大约是王禹偁一生被贬谪数次,一介书生那文弱的身子实在是再经不起折腾,夜里睡不着,你想一下,一个天天失眠的人,有一点动静当然难以入睡,加上人们告诉他夜里那凄厉的鸟叫声是蕲州鬼,他感到更加害怕,惟恐死在他乡,往往事情都是这样,越是怕死,死神越是“钟情”于你,以致王禹偁被这鸟的怪叫声吓死了。大文豪苏东坡当年被贬谪黄州期间,获知王禹偁是被“蕲州鬼”吓死的,曾仿梅圣俞《四禽言》,作有《五禽言》,其中一首诗便是写王禹被蕲州鬼吓死的。诗人写道:

        
  使君向蕲州,更唱蕲州鬼。

  我不识使君, 宁知使君死。

      
  人生作鬼会,不免使君已老知何晚!


  苏东坡还在诗后特地作注说:“王元之自黄移蕲州闻啼鸟,问其名,或对曰:‘此名蕲州鬼。’元之大恶之,果卒于蕲。”民间所谓“凤凰勾魂”的传说即源于此。后来的《一统志》和《黄州府志》等志书,均记载有苏东坡所说的这则故事。南宋时学者王质在《林泉结契·卷一》中介绍说:“蕲州鬼:身黑,嘴足俱白,声清急。”同时,他还根据蕲州的民间传说,写了一首著名的民谣:

  蕲州鬼,蕲州鬼,江南淮北隔江水。

  淮山巉巉深又深,鬼哭狼头险无比。

  尔且鸣,我且睡,花草薰人令人醉。

  
  呜呼此友兮愿相逢,谷烟溪重谷重重。


  看来古时候的蕲州人和王质均将此鸟当成奇鸟,愿意像相逢朋友一样地对待。诗人发出的是另一番感叹:你尽管地叫去吧!我好在蕲州这个花草薰人的夜晚进入甜美的梦乡。

  元末著名诗人杨铁崖来到蕲州,曾经吟过一首《磔鸩》的诗,诗云:

  蕲州鬼,鬼来恶。

  蕲州鸩,鸩何凶。

        
  声如万腰鼓,百鸟不敢鸣。


        
  委地一片羽,百草不敢生。


  ……

        
  天何生尔毒,毒作人中兵。


        
  我愿天悔祸,仁凤下虞廷。


  诗人首先发出常人对蕲州鬼形容的那样可恶,就像鸩鸟一样那样凶恶可怕,继而发出愿意大地出现灾变,以便有那好管人间闲事的“仁凤”(九凤)出现在人间的感叹。充分看出汉人杨铁崖对于当时蒙古族人执政时期腐朽没落的社会不满。

  然而,旧时的蕲州文化人则不以为然,认为蕲州鬼这名字不好听,尤其是有伤地方文化,有损蕲州城市形象,不利于蕲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对外宣传。明朝时,广闻博记的蕲州人李时珍从外地的叫法,仍然称作鬼车鸟。他在《本草纲目·禽三·鬼车鸟》里描写道:“鬼车状如鵂鶹,而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瞭,见火光輒堕。”李时珍又是蕲州人,当然见过吓死王禹偁的蕲州鬼。所以,他不称蕲州鬼,而从外地叫法称作鬼车鸟。原本九头鸟南方多有此鸟,为何称蕲州的九头鸟为蕲州鬼,这是为什么?

  我们已经知道九凤、凤凰、鬼车、蕲州鬼的演变历史,从仙子到神鸟,从神鸟到楚人的图腾,又从楚人的图腾到凶鸟、鬼鸟,甚至鸟怪,其实与西方国家一些灵异之神的产生如同一辙。

  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说法呢?这种说法究竟始于何时,不得而知。不过,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最早出自清咸丰年间的著名诙谐滑稽高人,有“滑稽之雄”和“鄂东阿凡提”之称的蕲州人陈细怪之口!说的是清咸丰年间,有三位酒仙好友相约游览三峡,除湖北佬陈细怪外,另两位分别为:一个是陕西人,一个是四川人。他们游罢三峡,一路扬帆东下,经城陵矶,到武昌。他们在船上一边划拳饮酒,一边吟诗作词,好不畅快。船至武昌后,他们抛锚上岸,来到黄鹤楼,登斯楼也,畅饮开怀,菜肴上了一盘又一盘,酒也喝了一团又一团。谁知陈细怪自幼喝酒厉害,自称刘伶、李白再世,无人能敌。四川、陕西两位友人喝得酩酊大醉,但依然不肯服输,他俩拉起陈细怪继续要喝,已经将醉的陈细怪伸出一时手指着天,一时手指着地,说道:“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你们二位如何能同俺湖北佬比试?”说完抓起酒杯满饮一杯,继续说:“看是俺湖北佬厉害,还是你们四川佬、陕西佬厉害!”其中四川佬提议说:“且慢!我等如此比拼,实在乏味,不如以吹牛打赌取乐争胜负,何如?”陈细怪立即回答道:“好!”于是,他们三人拟定以各自家乡的山川、建筑为题。其制定的规则是:赢者免罚,输者不但罚酒三杯,而且还要包揽这一路旅行的所有花费,自然也包括本次打赌的酒钱了。虽然,他们已经都接近大醉,但是,并未到达乱性程度,各人心里还是清醒得很。急性子四川人抢先说:“我先说嘛,二位仁兄请听清!自古峨眉天下秀,我四川这座峨眉山不单秀天下,而且还在于巍峨高耸闻名九州啰!俗语说:‘峨眉山,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哦,那是何等之高哟!”湖北佬陈细怪则连忙鼓掌,并大声喝彩叫好。陕西人听后笑了一笑,毫不示弱,并胸有成竹地说:“君不知陕西有个大雁塔,离天一尺八!峨眉山哪有我陕西的大雁塔高啊?!”陕西人说完,看着四川人,显出很是得意的样子,陈细怪再次鼓掌祝贺。最后,当然也就轮到这位湖北佬了。陈细怪为楚蕲人,素以诙谐闻名鄂、皖、赣、豫等诸多地方,他先是表现出一副抓耳挠腮的样子,当陕西人有些得意之时,他才不假思索、慢条斯理地说:“峨眉山之秀自古有名,大雁塔之高名不虚传。确实都值得称道,只是二位仁兄有所不知呀!君不闻我等所在的这个闻名天下的湖北黄鹤楼,一截在天里头,一截在天外头啊!”这样一来,四川人和陕西人只好甘拜下风。其中一位对陈细怪诙谐地说:“难怪人说九头鸟出自湖北的蕲州,咱们只有一个脑袋。一个脑袋如何能胜过你九个脑袋呢?领教了,领教了!”从此,“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就这样被他们传开了,一时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一句褒称湖北人的经典俗语,此说当能可信。因为,这个故事在蕲州地区至今流传两百余年了!我们不难知道,《红楼梦》作者更是一位滑稽之雄,堪称是一代幽默大师,书中通过刘姥姥说笑话,令人笑破了肚皮,陈细怪承袭了这一幽默之风。原来蕲人素以诙谐幽默著称于今,楚蕲方言不但是古楚方言保存完好的语言化石,更是原生态幽默方言的温床!

  另一种说法是毛泽东所说。据当年蕲黄的老红军们说,1936年9月,当中国工农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跋涉,一路被国军围追堵截,在陕北会师时,蕲黄人打仗英勇顽强原本就很出名,当时毛泽东看到面前不少湖北人,尤其是蕲黄人,于是对从蕲黄大地走出的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的董必武、李先念和林彪诸人幽默地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果然名不虚传!敌人四次围剿砍去了你们四个脑袋,还有五个脑袋,九头鸟要翻天啦!”毛泽东说这一番话有两重意思:一是说黄冈人为革命牺牲的多而活着的更多,一重意思同时也是隐晦地告诫黄冈人不要出风头。毛泽东作为一位领袖,他的话彰显领袖名人效应。此后“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这句话,无人不晓,无处不知。传说后来蒋介石无论哪次战役只要听到是蕲黄人为首领导指挥,心里便发急,没有把握取胜。毛泽东是现代人,说话幽默是他一贯的个人魅力和风格,且离我们今天很近,当然,这并不是等于说,这话最早就是毛泽东说的,只是说明毛泽东是楚人,且知识渊博,他当然知道这句谚语了。自古楚人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具有为国捐躯的牺牲精神。
  即使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也视为光荣和自豪。屈原《国殇》对此作了淋漓尽致的歌颂:“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正如屈原、李清照说的那样“死亦为鬼雄”!这与蕲黄人刚强英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密切相关,是宽容宽厚的态度和广阔博大的胸怀。湖北黄冈人正是延续了古楚人英勇善战、为国捐躯的革命大无畏精神,非但如此,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睿智,指挥若定,也是蕲黄人的一大优势。所以有人说,千万大军不敌一个林彪。因此,九头鸟非湖北人莫属,更非黄冈人莫属!

  可见,这句谚语最初的发生地,应该是对九凤的传说所在地的蕲黄人的一种褒贬兼而有之的称谓,后来因湖北人大多精明强悍,这样一来便成为整个湖北人的代名词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向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说,盖湖北人精明强悍,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

  这段话概括了湖北人的性格,可谓评论精当,十分形象。从中也折射出南北文化融合的楚文化,有其独特的魅力。因而,当今时代有不少男女青年以嫁给湖北男子或娶湖北女子为荣。

  即便是将九头鸟被歪出和神化了的鸟怪“蕲州鬼”,也是形容鸟的厉害。中唐著名诗人李贺,因其众多诗作妙想奇绝,瑰丽凄恻,所以古人称他为“鬼才”或“诗鬼”。古代蕲州的鬼才多着呢,顾景星堪称是鬼才中的鬼才!非但《红楼梦》成书于蕲州,而且,倍受世人喜爱的《西游记》、《金瓶梅》同样都是成书于蕲州,限于篇幅,以后将会有专门的书籍来论述这两部奇书的。即便是当代,蕲春有位名叫陈沫金的老中医,多年前写就了一部奇书,名叫《医道擒魔》。该书通过江苏吴江县儒生叶天士接受徐灵胎的派遣,出任拟人国兵部尚书,并执掌帅印。在赴任途中经过神农国,拜见了神农国国王孙思邈和百草郡太守李时珍等人。接着又在“三因岛”险遭劫难。到任后会见了太上皇帝及十二官员,并精心布阵设防,多次挫败三因岛十八魔王的进犯,从而保证了拟人国的安全。通部书采取拟人化的浪漫主义手法,诸如人参小姐、甘国老甘草、巴豆大王、地骨夫人枸杞子、柴胡公子、黑衣天使生地黄、蕲艾小将军、干姜老丈、藿香女士、红芽将军大戟、双刀全蝎等,写得别开生面,气象万千,可谓妙想天开。当今不少动漫为吸引人,动辄以色魔诱人,低俗不堪,令人作呕。倘若将《医道擒魔》改变成动漫,那将是何等精彩!其品位高雅,令人赏心悦目,俨然又是一部《西游记》!为笔者所见当代最具创意的文学小说式的科普著作,其内容设及到养生、保健和治病等多方面中医知识,形象地表述了中医内科疾病的理、疗、法、方、药及临床实践。
    《红楼梦》作者还在大观园题咏中,以贾宝玉的名义曾经题过“有凤来仪”的匾额。“有凤来仪”原本就是与作者的家乡蕲州九头鸟凤凰浴火重生的发源地——凤凰山及其凤凰台有关,据说旧时的蕲州凤凰山上凤凰台边还立有一块石碑,勒铭曰“有凤来仪”,这当然与九凤的传说有关。不仅如此,古人还将凤藻比喻华美的文辞,杨夔有诗句:“挥毫飞凤藻,发厘吼龙泉”(《送张相公出征》)。李义山则吟咏道:“身披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令人遐思。以致《红楼梦》作者不仅说到“有凤来仪”,还杜撰出贾府里的大千金贾元春晋升为“凤藻宫尚书”。同时,还虚构了诸如王熙凤、贾珍之妾偕鸾、佩凤,以及丫鬟绣鸾、绣凤、彩凤等与凤、鸾相关的名字。作者别有一番用意在里头。伟哉!九头鸟。壮哉!鬼才。

草鞋 发表于 2012-9-20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湖北
草鞋
2012-9-20 21:45 看全部

Re:九头鸟与蕲州鬼

有幸拜读王老师大作... [s:151]
红番茄 发表于 2012-9-2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广东深圳
红番茄
2012-9-21 16:13 看全部
欢迎王巧林来蕲州论坛!支持王老师的创作!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让蕲州为更多人所了解!
xihfbws 发表于 2012-9-24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IP:浙江温州
xihfbws
2012-9-24 15:25 看全部
[s:151] ,厉害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热点排行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