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周菲 裴中心报道)蕲春县张榜镇余宕村贫困群众范青春,从过去的贫困户到如今的养牛专业户,用勤劳双手摘掉了“贫困帽子”。 隆冬时节,蕲北山区层林尽染。在张榜镇余宕村的一处大山上,一群黄牛正在四处觅草、眸眸欢叫,一位男子高举着自制的牛鞭吆喝。他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翁——范青春。 范青春今年64岁,土生土长的余宕山里人,和老伴儿相依为命,一辈子没有出过几次村。踏着先辈们的足迹,范青春一直在这个大山之中耕种生息。脸上黝黑的肤色和深深的褶皱,刻画出老范生活艰辛。 张榜镇余宕村村民范青春:我以前就是靠捡柴为生,这边捡点,那边捡点,一年收入两三千块钱。 面对这样的艰苦生活,范青春也曾不止一次地打过搬离的算盘,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搬迁”的美好愿景也仅仅是“昙花一现”后便没有了下文,他和老伴儿依然在这个艰苦的穷山头上苦熬。 2014年,精准扶贫的阳光洒到了大山脚下的余宕村,而这也成为范青春迈向脱贫致富的分水岭。 余宕村地处张榜镇西北山区,全村共有153户591人,2014年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24户50人,范青春当时就是余宕村建档立卡贫困群体中的一员。 面对春风化雨般的精准扶贫政策,范青春毫不犹豫地把养殖业选定为脱贫产业,他对这片大山,再熟悉不过。 张榜镇余宕村村民范青春:以往生活很艰苦,度日如年,基本就没有什么收入,年年往前混,后来,我看到别人养了很多牛,我就学习别人发展养牛产业,所以我现在牛是越养越多。 为了降低饲养成本,范青春瞅准了大自然赐予的鲜嫩肥美草料资源,每天6点钟起床翻两座大山到山坡上放牛,早出晚归放牛很苦很累,但一想到能靠这些宝贝脱贫致富,他就有使不完的劲。钻树林、越高坡、蹚小河……这些都不在话下。 张榜镇余宕村村民范青春:走多了自然就有路出来了,另外不好走的地方,就带着柴刀砍出路来。 范青春从大山之中搬到山脚下,受着经济条件的限制,一直在几间老旧房子中勉强度日。实施精准扶贫后,范青春也得到了危旧房改造项目的扶持,拆除了原来的老旧房子,重新修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房,等这段时间装修完毕后,范青春就能在新家过个好年了。 张榜镇余岩村村民范青春:感谢村里和县融媒体中心让我住上了新房子,特别高兴。 |
有这么一本书,被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等著作中多次引用,并盛赞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被英国著名科学史家
1980年,我任狮子公社党委书记,一次我随黄冈代表团到武汉参加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开会期间,我去看望蕲春县
我生于1948年元月,1968年蕲春高中毕业。毕业时正逢文化大革命,我们是三届学生(1966、1967、1968)一齐毕
五代纷争黄州之战五代时,黄州治所已迁赤壁江边,地势险要,为南北五朝群雄纷争之重镇。宋初黄州刺史王禹偁
原来宋朝廷文武官员对于金军的入侵,早就分成主战(抗战)、主和(妥协)两派。这两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构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