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东汉蕲春侯国何年置何年废?

发布时间: 2018-4-12 20:51|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613| 评论: 0

东汉蕲春侯国何年置何年废?

陈仕猛

东汉时,蕲春县一度改为蕲春侯国。关于蕲春侯国建置年份,嘉靖《蕲州志》只说个大概:“东汉置为蕲春国”。康熙《蕲州志》也只说东汉时为“蕲春国”,“建国分茅者,独蕲屡见。东汉则以封陈俊子浮为侯国”。乾隆《蕲州志》的《地理志》说:“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封陈浮为蕲春国侯。”咸丰《蕲州志》的《地理志》,又只说“东汉为蕲春侯国”;但《建置志》摘录了《水经注》中一句话:“建武三十年,封祝阿侯陈俊子浮为蕲春侯国。”光绪《蕲州志》的《地理志》,因袭乾隆《蕲州志》,即认为东汉蕲春侯国置于“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而该书的《建置志》,则因袭咸丰《蕲州志》,即认为东汉蕲春侯国置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1]

已故著名方志专家、曾任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潘新藻(1902—1983)所著《湖北省建制沿革》,第三编《秦汉郡县》“(两汉封国)蕲春侯国”条说:“建武二十三年,祝阿侯陈俊卒。子浮嗣爵,徙封蕲春,……子浮嗣爵时,建武二十三年。建武三十年以祝阿益封济南王康(光武子),故徙封浮于蕲春。”但同编“(江夏郡)蕲春县”条却说:“后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封陈浮为蕲春侯。”[2]同一部著作的同一编,竟然出现了前后矛盾的两说。

近三十多年来,“建武二十三年置蕲春侯国”成为主流说法,被地方史志广为采用,如1981年版《蕲春县简志》,1985年出版的《蕲春县志资料选编》第一辑,1997年版《蕲春县志》,2010年出版的《黄州简史》,均持此说。而“建武三十年”一说,则几乎被方志界、文史界摒弃。

为辨明两说谁是谁非,有必要先弄清第一代蕲春侯陈浮究竟为“何许人”。查《后汉书》和其它史书,发现陈浮本人倒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沾父亲的光,被封为侯,不过也算规矩,保住了侯位,并将侯位传到了孙子。陈浮的父亲陈俊(?—47),是东汉开国功臣。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3]陈俊为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而且排名靠前,列第六位!陈俊的事迹,在《后汉书》卷十八《吴盖陈臧列传》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陈俊,字子昭,南阳西鄂人。西鄂在今河南南召县境内。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市境内)人。别看“西鄂”和“蔡阳”现在一个在河南,一个在湖北,而汉代时则都隶属于南阳郡[4],因此陈俊与刘秀两人是老乡。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了王莽政权,刘秀乘机扩充势力,陈俊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公元25年,刘秀即位称帝,年号建武,史称“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刘秀封陈俊为新处侯。当时新处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定州市东北。但陈俊并没有到新处就任,而是“领将军如故”,因为刘秀还需要陈俊继续帮他平天下。建武八年,刘秀颁诏称赞陈俊“元勋大著”。建武十二年,刘秀削平了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建武十三年四月,刘秀再次论功行赏,给功臣增邑更封,陈俊被“定封祝阿侯”。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祝阿县”条:“西汉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西南半齐集北五里古城。……北魏移治今禹城市西南。……唐属齐州,天宝元年(742)改名禹城县。”“禹城县”条:“唐天宝元年改祝阿县置,……治所在今山东禹城市西南十七里。乾元二年(759)移驻迁善村(今山东禹城市)。”

刘秀吸取西汉初年开国功臣多不得善终的历史教训,妥善安置“中兴二十八将”等功臣,只留邓禹、李通、贾复等少数几人与公卿一起参议大政,其余的都只是给予优厚的封赏和崇高的名誉,“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5],而不给予实职实权。侯国设相一人,由相治民,侯国的大小政务都由相处理,相就像县令(县长)一样。相由朝廷直接任免,不臣属于侯,但要向侯交纳租税。食邑千户以上的列侯置家丞、庶子各一人,帮侯处理家事;不满千户的列侯不置家丞。[6]刘秀这样做,是想让功臣们在封国颐养天年,得以善终,并荫及子孙。陈俊就在祝阿县安享晚年。从建武十四年起,他还享受“奉朝请”等礼遇[7],如果皇帝想起了他,邀请他上朝,他还能见一见皇帝。

建武二十三年,陈俊去世,儿子陈浮继承祝阿侯爵位。《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写陈俊较为详尽,写陈浮则非常简略,与陈浮有关的,只有两三句话:“(陈俊)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浮卒,子专诸嗣。”这很容易让人以为陈浮是在建武二十三年继承陈俊爵位、改封蕲春侯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将陈浮“徙封蕲春侯”,这里看不出来。幸亏唐章怀太子李贤给《后汉书》作注,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提供了线索。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李贤,曾组织人员为《后汉书》作注,流传于后世。李贤在这个地方注释说:“蕲春,今蕲州县也。东观记曰:‘诏书以祝阿益济南国,故徙浮封蕲春侯。’”[8]这就是说,光武帝将陈浮的“祝阿侯国”划给了“济南国”,因而将陈浮改封为蕲春侯。看来,这个“济南国”的主人来头一定不小,其身份、地位绝对比陈浮高得多。

一查,发现其人的确非同一般——大名刘康,是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史称“济南安王”!据《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刘秀有十一个儿子,其中刘庄后来继承帝位,其余十个都被封为王。刘康是刘秀第一个皇后(郭皇后)生的第三个儿子。郭氏,建武二年立为皇后,十七年被废(刘秀后来改立阴丽华也就是刘庄的生母为皇后)。刘秀对郭皇后内心有些愧疚,就用一些其他方式去弥补,比如给郭氏所生儿子增加封地。郭氏长子刘强,自愿辞去太子改封藩王,刘秀给他增加封地,让他领有两国(封为东海王,兼食鲁郡);郭氏第三子刘康,在建武十五年被封为济南公,而在郭氏被废掉皇后的当月,则晋爵济南王。刘康在建武二十八年就藩济南国。刘秀给刘康增加封地,扩大济南国的地盘。《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建武)三十年,以平原之祝阿、安德、朝阳、平昌、隰阴、重丘六县益济南国。”“祝阿”就这样被划归邻近的“济南国”去了。当然,刘秀也不薄待功臣之后,于是将陈浮改封到蕲春。陈浮做了七八年的祝阿侯,于建武三十年改封为蕲春侯。

《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比《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略晚生几十年。郦氏或许是依据了其他史料,或许是比对了《后汉书》中这两篇传记,因而在《水经注》卷三五《江水三》中解释说:“世祖建武三十年,封陈俊子浮为侯国也。”

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六《湖广二·黄州府》“蕲州”条,也说:“后汉建武三十年,封陈俊子浮为侯邑。”

蕲春先贤、清乾嘉时期湖北著名教育家、文史学家陈诗,将《水经注》这条资料与《后汉书·陈俊传》《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东观汉记》中有关蕲春侯国的记载,编入了《湖北旧闻录》卷十四《藩镇一(上古至元代)》“蕲春侯国”篇。

湖北先贤、清末民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作《水经注疏》时,在郦道元这条“注”下面,写了一段较长的按语:

《后汉书·陈俊传》,建武十三年,封祝阿侯,二十三年,卒。子浮嗣,徙封蕲春侯。章怀《注》,《东观记》曰,诏书以祝阿益济南国,故徙浮封蕲春侯。据《光武十王传》,建武三十年,以祝阿等县益济南国。

杨守敬最后下结论:“此谓三十年封浮,信矣。”[9]

周振鹤主编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也说:“俊子浮自祝阿徙封蕲春。徙封时间,史乘未载,然当在建武三十年以祝阿益济南国时。”[10]

综上所述,东汉蕲春侯国置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而不是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

笔者曾撰写《谈东汉蕲春侯国建置年份》,在《蕲春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上发表,并送《蕲春县志》编委会参阅。但2015年版《蕲春县志》,仍坚持“建武二十三年”说,不过加了一条夹注:“《水经注》载为建武30年”。[11]

如此看来,为避免谬种流传,必须大力批驳“建武二十三年”说,宣扬“建武三十年”说。笔者2012年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蕲春篇),2016年参加蕲春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审核普查登记表“蕲春县”条时,均摒弃了“建武二十三年”说,采用了郦氏等人的“建武三十年”说。

关于蕲春侯的传承情况,《后汉书·陈俊传》的末尾,仅记有寥寥十二字:“浮卒,子专诸嗣。专诸卒,子笃嗣。”

陈浮在做了七八年的祝阿侯之后,才改封为蕲春侯,当时可能就已有一定年纪了;蕲春侯仅传祖孙三代(陈浮、陈专诸、陈笃),末代蕲春侯陈笃死后,蕲春侯国不复存在,复名蕲春县。因此,蕲春侯国存在时间不会很长。

蕲春侯国到底何年废除,史无明载。笔者学识有限,只好暂且存疑,请大方之家赐教。

【注】

[1]嘉靖《蕲州志》卷一《建置沿革》。康熙《蕲州志》卷一下《沿革志》“沿革表”“沿革论”。乾隆《蕲州志》卷一《地理志》“沿革表”。咸丰《蕲州志》卷二《地理志上》“沿革”篇,卷四《建置志》“藩封”篇,按:《水经注》原文为“世祖建武三十年,封陈俊子浮为侯国也”。光绪《蕲州志》卷二《地理志》“沿革表”,卷四《建置志》“藩封”篇。

[2]潘新藻:《湖北省建制沿革》,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10、201页。

[3]《资治通鉴》卷四四“汉明帝永平三年”条。

[4]《后汉书志》第二十二《郡国四》“南阳郡”条。

[5]《后汉书志》第二十八《百官五》。

[6]《后汉书志》第二十八《百官五》。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第三章《东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页。

[7]沈起炜、徐光烈:《中国历代职官词典》“奉朝请”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187页):“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东汉对罢省的三公、外戚、宗室、诸侯,给以此名,使得岁时朝见,以示优待。”

[8]咸丰、光绪《蕲州志》的《建置志》“藩封”篇,摘录《后汉书·陈俊传》时,将李贤注混入了正文。

[9]郦道元注,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卷三五《江水三》,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24页。

[10]不过,周振鹤等人对是否为蕲春侯国,未下断语,称“《续汉志》中为侯国,或是”。见周振鹤主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秦汉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61页。

[11]2015年版《蕲春县志》,崇文书局,第27页。顺便指出: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标点用法》,叙述历史朝代纪年,应采用汉字数字。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