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蕲春 陈仕猛 朱熹(1130—1200)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朱熹欣作《蕲州教授厅记》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朱熹的好友李宗思,来到蕲州任州学教授。李宗思,字伯谏。建宁府建安县(治所在今福建建瓯市内)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历任蕲州州学教授、福清县知县。[1] 宋代州学、县学设置的教授之职,主要是以“经术行义”教育学生,掌管学校教学、考试等事。[2]李宗思赴任蕲州学官时,朱熹写了《送李伯谏序》相赠,指出“国家建立学校之官,……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对李宗思寄予厚望,“今而后闻蕲之士其有慨然兴起于学,而明乎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者,是则伯谏之德之修之验也夫。”[3] 李宗思到任后,见蕲州州学教授住处与州学相距十里,不便于同学生朝夕相处、切磋学问,便请求知州王大人(北海人)大力支持,在州学东面一片荒地上修建教授厅。教授厅落成后,李宗思写信请朱熹作记。乾道九年(1173)七月,朱熹欣然撰写了《蕲州教授厅记》。朱熹对重视、支持教育事业的王知州大加褒扬,希望李宗思教诲学生“潜思乎《论语》、孟氏之书,以求理义之要;又考诸编年、资治之史,以议夫事变之得失”,做到“日力有程,不躐(liè)不惰”,“劝督以时”(意思是有教育计划,既不拔苗助长,又不松懈懒惰;对学生的学业经常检查督促),最终让学生“知所以明善修身之方,齐家及国之本”,实现国家既定的教育目标。[4] 李宗思把朱熹的这篇文章奉若至宝,请人镌刻在教授厅的墙壁上。南宋末年,蕲州州府几经变迁,最后迁至蕲州城,州学仍将该文刻于教授厅壁。后来又因战乱几存几废,明洪武初年,蕲州知府左安善临摹朱熹字体,重新刻于教授厅壁[5]。历代《蕲州志》的《艺文志》,均收录了这篇文章。因此,朱熹的《蕲州教授厅记》,开启了蕲州崇文重教之风,对蕲州(当时辖蕲春、黄梅、广济、蕲水、罗田五县)特别是蕲春的教育事业影响深远。今日蕲春成为闻名遐迩的“教授县”,不能不追溯这一历史渊源。 在朱熹的影响下,李宗思也成为理学名家,被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写入了《宋元学案》卷六九;他不负朱熹重望,在蕲州教育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受到蕲州人民的景仰,其牌位被供奉在名宦祀中,历代《蕲州志》的《职官志》都为他立了传。 朱熹咏蕲簟 一般人的印象中,朱熹可敬不可亲,还似乎是个道学伪君子。其实,朱熹也是个性情中人,从他写的一些诗歌中可以看出。如名作《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既富于哲理,又清新活泼。乾隆、咸丰《蕲州志》的《艺文志》,收录了朱熹一首咏蕲簟的诗作: 和秀野蕲簟之句 史君两鬓尚青青,学道仍抛后院笙。 溽暑快眠知簟好,晚凉徐觉喜诗成。 人从蕲水当年寄,诗比韩公此日清。 坐对更深谁是伴,唯应阙月共长庚。[6] “秀野”即刘韫(1101—1179),字仲固,担任过茶陵军等地的通判,做过两任知州,后来厌倦官场生活,以朝散大夫致仕,自号秀野山人,在故乡崇安县南构筑了一座带有乡间风味的园林别墅,天天吟咏其间,与朱熹唱酬甚多。明嘉靖《建宁府志》卷十六有传。 从这首唱和诗看,朱熹并没有摆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而是对闲适、散漫、清净、自在的隐逸生活充满向往。诗歌赞美了蕲春著名特产“蕲簟”的妙处:天气又湿又热,躺在蕲簟上,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真惬意呀! 【注】 [1]参见傅璇琮主编:《宋登科记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894页。 [2]据《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七》。 [3]参见《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637页。 [4]这里所引《蕲州教授厅记》文字,据《朱子全书》第24册第3715页。历代《蕲州志·艺文志》收录的《蕲州教授厅记》的文字,与《朱子全书》本略异。如嘉靖《蕲州志·艺文志》中,“孟氏”作“孟子”,“理义”作“义理”,“考诸编年、资治之史”无“诸”字,“齐家及国”作“齐家治国”。 [5]参见光绪《黄州府志》卷三九《艺文志•金石下》。 [6]参见《朱子全书》第20册,第338页。 |
4月19日,黄冈市二医院副书记、副院长、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邓凌
4月21日,蕲春县卫健系统首场校园招聘会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通
4月20日,蕲春县卫健局医疗业务片区集中培训最后一场培训会(蕲
为加强城镇管理,美化人居环境,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暨城镇管理
4月21日上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