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家世及史实考(未完稿) 陈仕猛 出身世医之家 关于李时珍祖父及先世的情况,历史文献记载寥寥。现存最早的李时珍传记,是康熙三年(1664)本《蕲州志》卷九《人物志·学行》“李时珍”条,及卷十《艺文志》收录的顾景星撰写的《李时珍传》。前者未提及李时珍的先世,后者也只提到李时珍的父亲:“父言闻,孝友,以医为业,……”顾景星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学者,明天启元年(1621)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遗著《白茅堂集》,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出版。《白茅堂集》卷三八收录的《李时珍传》,则写道:“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同是顾景星作的《李时珍传》,康熙《蕲州志》本与《白茅堂集》本相比,文字上有多处差异。笔者认为,应以后出的修订版为准,因为作者发现了新的资料,并在文字上作了润色。 时珍的祖父没有留下名字,后人对其事迹作了一些推测。如,作家张慧剑在传记文学《李时珍》中写道:“时珍的祖父是一个经常在外面跑码头的医生,这样的医生在当时叫做铃医,……大约在时珍很小的时候,这位老医生就去世了。”[1]著名哲学家唐明邦在《李时珍评传》中写道:“(时珍的)祖父是一个走乡串户的‘铃医’,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留下名字。”[2] 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晚号藏六野人[3]。他“博洽经史”[4],医术精湛,一时名声鹊起,“王侯重之”[5]。《本草纲目》卷十七“藜芦”条,记载了李言闻的一则医案: 我朝荆和王妃刘氏,年七十,病中风,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群医束手。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诊视,药不能入,自午至子。不获已,打去一齿,浓煎藜芦汤灌之。少顷,噫气一声,遂吐痰而苏,调理而安。 李言闻成了豪门大族笼络的对象,他时常出入号称蕲州“四大家族”之一的顾家,被素有“天下清绝”美誉的顾问(号日岩)、顾阙(号桂岩)兄弟延为座上宾。顾阙是顾景星的曾祖父。顾景星在《白茅堂集》卷四五《桂岩公诸客传》中说,李言闻“卒,桂岩公哭之恸”。恸音tòng,极其悲痛的意思。李言闻并非顾阙的亲人,去世后,顾阙哭得那么伤心,可见李言闻在顾阙心中的分量之重。 康熙《蕲州志》将李言闻写入《人物志》的“方术传”,说他“精通医业,每治人疾,以调元保和为主”;还记载,兵宪刘公对李言闻十分尊敬,不仅为他题了一块“恒堂”匾,还赠了一首诗,诗中说: 折肱君以稔,振物我何能。 时闻春有脚,欲向李仙求。 兵宪刘公竟然把李言闻誉为“李仙”,足见李言闻医术之高超。 从李言闻开始,李家子孙非儒即医,或儒医两兼。万历五年(1577),顾问为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作序(即《奇经八脉考引》)[6],称赞说:“濒湖世儒,兼以医鸣,一门父子兄弟,富有著述。”[7]“濒湖”是李时珍的号。说时珍出身“世儒”之家,未免过奖;但说他的家族“以医”闻名,则是事实。可以说,家学渊源,以及李言闻积累的人脉资源,为李时珍成长为医圣、药圣,提供了一些客观条件。 李言闻所著医书 李言闻在正史上留有大名,《明史》卷九八《艺文志三》记载: 李言闻《四诊发明》八卷 其实,李言闻所著的医书很多,据《本草纲目》卷一《引据古今医家书目》记载,有《月池人参传》、《月池艾叶传》、《痘疹证治》;据《本草纲目》卷十二“人参”条所述,有《人参传》上下卷;据《本草纲目》卷十五“艾”条所述,有《蕲艾传》一卷;据康熙《蕲州志》卷八《人物志·方术》“李言闻”条记载,有《医学发明》、《脉学发明》;据《白茅堂集》卷四五《桂岩公诸客传·李言闻》记载,有《医学八脉注》;李言闻还对宋人崔嘉彦有关脉学方面的《四言举要》进行了删补,成果被保存在李时珍《濒湖脉学》一书之中,署名“宋南康紫虚隐君崔嘉彦希范著明蕲州月池子李言闻子郁删补”[8]。 令人遗憾的是,李言闻的著作,包括被《明史·艺文志》所著录的《四诊发明》在内,都没能完整地流传下来。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时珍在巨著《本草纲目》中,吸收了其父医书中的精华。试举三例: 《本草纲目》卷九“雄黄”条,采录了其父《痘疹证治》中的一首治“小儿痘疔”的医方:“雄黄一钱,紫草三钱,为末,胭脂汁调。先以银簪挑破,搽之极妙。” 《本草纲目》卷十二“人参”条说:“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太医吏目。尝著《人参传》上下卷甚详,不能备录,……”时珍多次摘引其父《人参传》的“要语”,并注明“李言闻曰”或“言闻曰”。如,“言闻曰: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阳,微苦补阴。……土虚火旺之病,则宜生参,凉薄之气,以泻火而补土,是纯用其气也;脾虚肺怯之病,则宜熟参,甘温之味,以补土而生金,是纯用其味也。……” 在《本草纲目》卷十五“艾”条中,时珍为了说明端午节时收割的艾叶药效最佳,说:“先君月池子讳言闻,尝著《蕲艾传》一卷。有赞云: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宋人剽窃魏晋间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杜撰出《脉诀》一书,该书“鄙谬”[9]不堪,却流行不衰。李言闻在《四诊发明》中,曾对《脉诀》的错误予以大力纠正。因《四诊发明》写得有些高深,一般读者难以理解,时珍就以《四诊发明》为基础,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歌诀形式,著成《濒湖脉学》。嘉靖四十三年(1564)上元日(正月十五),时珍在《濒湖脉学》自序中说: 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乃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10] 时珍将其父删补的《四言举要》附载书中,与《濒湖脉学》互为补充。《四库全书总目》“《濒湖脉学》提要”,称赞《濒湖脉学》的功绩时,记下了时珍父亲的一份:“……时珍乃撮举其父言闻《四诊发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自是以来,《脉诀》遂废。……”[11] 李言闻是否任过太医?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十二“人参”条中说:“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太医吏目。”在《本草纲目》卷十七“藜芦”条中,也说“……先考太医吏目月池翁……” 李时珍和其兄李果珍为父亲立的墓碑上,称“先考太医院莲幕李公月池”。 乾隆《蕲州志》卷十一《人物志·孝友》“李言闻”条,说李言闻“精于医,官太医”;在卷八《选举志》的《选举表》中,竟然说李言闻“为太医院判”。 明代时,太医院主官为院使,正五品,副职为院判,正六品。[12]说李言闻“为太医院判”,乾隆以前的文献从无记载。钱远铭主编的《李时珍史实考》,已指出其谬误,[13]这里不再赘述。 太医院吏目为从九品医官。[14]吴佐忻在《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第1期上,发表了《李言闻任太医院吏目考》一文,认为李言闻没有任过太医吏目。吴先生引用沈德符《万历野获篇》卷十七中的一则资料,分析说,普通的医生出入“贵家”,可以称之为“太医院吏目”,在明代成了一个风尚,李时珍说他父亲“衔太医吏目”,极可能是虚衔。李果珍、李时珍为父所立墓碑,称“先考太医院莲幕李公月池”,而明代和此前各个朝代,都没有“太医院莲幕”一职。李时珍生活在封建社会,难免不受“荣宗耀祖”思想的影响,所谓“太医吏目”、“太医院莲幕”,都是“含含糊糊地提高”。吴先生的论述,很有道理。 笔者认为,他人称李言闻为“太医”,也是当时的一种尊称。 “兵宪刘公”大名刘光文 关于与李言闻交往的“兵宪刘公”,《李时珍史实考》引顾景星《白茅堂集》卷四十,说“兵宪刘公‘敕封文林郎、河南内乡县知县’,其余无考。”[15]郑伯成、张月生编注的《李时珍家传选注》,沿袭了这一说法[16]。 《白茅堂集》卷四十有《公祭兵宪刘公太封翁文》。“太”,是对他人之父的尊称。父祖因子孙显贵而受封者称“封翁”或“封君”。顾景星这篇祭文,致祭的对象是当时的兵宪刘公之父,并不是李言闻时代的兵宪刘公之父。显然,《李时珍史实考》等书,对“兵宪刘公”作出了极其错误的解读。 明代中后期到清代前期,兵备道副使、佥事兼理军务,被尊称为“兵宪”。兵备副使、兵备佥事为文武合一的职官,多由进士出身的文官担任,受督抚节制,平时担负一些整饬地方事务的工作,但最主要的任务是督理军务,承担敉平民乱、防制外患、江防海防等重要职责,享有监督水陆官兵、管理卫所兵马、督调军民官兵之权。[17] 嘉靖十五年(1536)正月,朝廷增设下江防道,派兵备佥事驻劄蕲州,“专管汉阳而下至蕲黄德安等处”。[18]明廷之所以在蕲州增设兵备道,一是明中叶以来,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二是荆王建藩蕲州,“因立藩封,易恣骄横,故须重臣弹压”[19]。 康熙《蕲州志》称“兵宪”为“道宪”。据康熙《蕲州志》卷六《职官志·道宪》记载,明代时,刘姓任蕲州道宪的有:刘光文,号继纯,四川阆中人,进士,嘉靖二十三年(1544)八月任,升陕西右参;刘弘道,字志甫,直隶常熟人,进士,万历九年(1581)任。 因李言闻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之前,就已经去世了,那么,这个与李言闻交往的“兵宪刘公”,就只可能是刘光文了。据康熙《蕲州志》卷六《职官志·宦迹·道宪宦迹》记载: 刘光文,字继纯,号亦斋,四川阆中人。壬辰进士。任佥事,嘉靖二十三年至。公锄击豪横,不避强御,一时狐鼠屏迹。甲辰、乙巳,仍岁大祲,民无敢啸聚剽劫,四境晏如者,公之力也。无何,以外艰去。今升陕西右参议。 这里的“壬辰”,为嘉靖十一年(1532)。查《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刘光文为明嘉靖十一年(1532)三甲第一百零四名进士。[20]“甲辰”,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乙巳”,为嘉靖二十四年(1545)。从这则传记看,刘光文在蕲州任兵宪时,打击豪强,保境安民,政绩卓著。 “以外艰去”的“艰”,意思是“忧”,遭父母之丧为丁忧,也称丁艰。古代礼制,父母死后,子女须守孝三年(实际为二十七个月),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称外艰;母丧或承重祖母之丧,称内艰。因为父亲(或承重祖父)去世了,刘光文辞去下江防道兵备佥事,离开蕲州,回家守孝。据康熙《蕲州志》卷六《职官志·道宪》记载,嘉靖二十五年(1546)五月,卜大同继任佥事。推算起来,刘光文在蕲州兵宪任上不足两年。 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到清康熙三年(1664),长达一百二十余年,刘光文活到一百几十岁的可能性很小,即使活到一百几十岁,也不可能还在继续当官。显然,“今升陕西右参议”的“今”,是照抄旧志而发生的讹误。笔者认为,实际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因为康熙《蕲州志》主要参考了明嘉靖三十一年本《蕲州志》。[21] 《白茅堂集》称赞李言闻的人品——“孝” 康熙《蕲州志》将李言闻写入《人物志》的“方术传”,称赞李言闻“精通医业”;而乾隆以来的《蕲州志》,则将李言闻写入《人物志》的“孝友传”,称赞李言闻“性至孝”,这主要是受《白茅堂集》的影响。 《白茅堂集》卷四五《桂岩公诸客传·李言闻》,记载了李言闻排解民间纠纷的一件故事: 里中有弟争兄田,讼甚苦,言闻具酒食召,欲解之。讼者亦来集,醉,斗但如前。言闻大悲痛,入跪考灵床下,曰:“无状,不能感闾里。”讼者闻之,大笑。后数年,讼者庾死狱中,族人瓜分遗田,言闻往为敛葬焉。 调解无效,李言闻感到自责;诉讼双方最后死在狱中,遗产被族人瓜分,没人收尸,李言闻帮忙安葬。这件事,充分体现了李言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顾景星在这条传记中,还说“子时珍亦以孝闻”。 乾隆二十年(1755)本《蕲州志》,参考《白茅堂集》,没有将李言闻写入“方技传”,而将其写入“孝友传”。咸丰、光绪《蕲州志》,均将李言闻写入“孝友传”。 乾隆五十七年(1792)至五十九年(1794),章学诚主纂《湖北通志》,将“李言闻传”附于《三耿二顾张绪传》的“二顾传”之后,也记载了李言闻这件故事。[22] 李言闻补贡生年份 对这一问题,康熙《蕲州志》的《选举志》无记载;乾隆《蕲州志》卷八《选举志》,将其系于嘉靖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咸丰《蕲州志》卷九《选举志》,将李言闻列入“贡生”“嘉靖年”栏;光绪《蕲州志》卷九《选举志》,将其系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 唐明邦编《李时珍年表》,将其系于嘉靖二十五年。[23]吴佐忻编《李时珍生平年表》,则将其系于嘉靖二十八年。[24] 因无从断定,采取咸丰《蕲州志》那种模糊处理法,可能比较妥当。 【注】 [1]张慧剑:《李时珍》,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11月版,第1页。 [2]唐明邦:《李时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3]康熙《蕲州志》卷八《人物志·方术》“李时珍”条。 [4]《白茅堂集》卷四五《桂岩公诸客传•李言闻》。 [5]顾景星:《李时珍传》,康熙《蕲州志》本,卷十《艺文志》。 [6]“引”是古代一种文体,类似序。 [7]《李时珍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627页。 [8]《李时珍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9页。 [9]《四库全书总目》卷一〇四《子部十四·医家类二》“《濒湖脉学》提要”。 [10]《李时珍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版,第1647页。 [11]《四库全书总目》卷一〇四《子部十四·医家类二》“《濒湖脉学》提要”。 [12]参见《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13]钱远铭主编:《李时珍史实考》,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38页。 [14]参见《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15]钱远铭主编:《李时珍史实考》,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页。 [16]郑伯成、张月生:《李时珍家传选注》,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第9页。 [17]参见谢忠志:《明代兵备道制度:以文驭武的国策与文人知兵的实练》,(台湾)《明史研究丛刊》2002年版。 [18]参见《明世宗实录》卷一八三。 [19]康熙《蕲州志》卷六《职官志·道宪》。 [20]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006年重印本),第2049页。 [21]康熙二年(1663),卢綋在《蕲州志序》中说:“按旧志凡三册卷十二,……修以明嘉靖三十一年,兵宪括苍公为之序,……”这个“兵宪括苍公”就是翁学渊。翁是浙江遂昌人,明代时,遂昌县属处州府。隋开皇九年(589)置处州,州治设在括苍县。《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四《浙江六·处州府》说:“处州旧城,在府东南七里,括苍山麓,……”翁与刘光文是同科进士,但名次靠前,为二甲第二十三名。翁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二月到蕲州就任兵宪,嘉靖三十一年(1552),与蕲州知州崔一濂,组织王俨、郝守正、陈吉言等人重修《蕲州志》(后人称之为“郝志”),翁为志书作序(见康熙《蕲州志》卷首),自称“以宪臣握兵兹土……整饬下江防道兵备、湖广按察司佥事……括苍丹山翁学渊”。 [22]章学诚:《湖北通志检存稿》,郭康松点校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23]唐明邦:《李时珍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45页。 [24]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学会编:《李时珍研究论文集》,湖北科技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
4月19日,黄冈市二医院副书记、副院长、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邓凌
4月21日,蕲春县卫健系统首场校园招聘会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通
4月20日,蕲春县卫健局医疗业务片区集中培训最后一场培训会(蕲
为加强城镇管理,美化人居环境,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暨城镇管理
4月21日上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