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在经历了1958年的大跃进后,又经历了1959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人们的生活贫困至极,因而也时有一些时政歌谣产生,而当时流传最广的一首时政歌谣是《媳妇打脱离》: 山上有得皮, 塘里有得泥, 瓮里有得米, 媳妇打脱离。 这首歌谣说的是:为了积肥,山上的草坯都沤了作肥,塘泥也挑到田里作肥,因为家穷,许多年轻夫妇闹离婚(即“打脱离”)。 从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人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其歌谣的内容也大都对前程充满希望,如《楼上楼下》: 楼上又楼下, 电灯照电话; 商品随意买, 农民也有工资卡…… 从1968年开始,全国上下对“造反派”办学习班,批判其“造反”中的错误,并清算造反派中的坏头头。这时,在“造反派”中流行相当普遍的歌谣便是《造反站错队》: 不怪天,不怪地, 不怪爹,不怪姨(yi,指妈), 不怪伟大领袖毛主席。 要怪只能怪自己, 造反站错队(地方音,di)。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非常贫乏,当时从日本进口的尿素包装袋子是纤维织的,许多人开后门弄来这种包装袋子并做成裤子穿,这在当时也有民谣流传: 前看是“日本”, 后看是“尿素”。 再往裤裆瞄, 含量“百分九十九”。 七十年代初,蕲春县三角山大队的大寨田。 七十代初期,抓超支兑现、割资本主义尾巴等抓得非常紧。超支户主要是“半边户”,即夫妻双方有方是工人或当干部,另一方在农村种田,种田的收入远远不够口粮钱即为超支。于是便有了《看你是笑还是哭》之类歌谣: 骑钢丝车儿戴手表, 你家超支么得了。 抬你的柜, 拆你的屋, 看你是笑还是哭! (注:自行车当时叫钢丝车,在当时物资贫乏的情况下,自行车和手表是最大的奢侈品)。“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要割掉所有的私有制,如自留地,连养鸡也要按人头计算,即按人头算,每人只能养一只鸡。而当时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分值只有一角多钱,叶垸村是收入较好的村,工分值达到了二角。该村(原彭思公社民主四大队)1973年就流行了《不如没有钱》的民谣: 树上吊的是钱, 水面漂的是钱, 水中游的是钱, 泥里窖的是钱。 有钱会复辟, 不如没有钱。 菱藕湖区改了田, 梨李园地种了棉。 又遇快刀斩乱麻, 油罐盐罐都砸完。 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天只有两毛钱。 买了一包圆球烟, 再买火柴又没钱。 (注:该村依山靠湖,前四句指的是梨、李、菱、藕、鱼、虾;快刀斩乱麻“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养鸡猪,砸了老百姓的油盐罐。当时鸡蛋每个八分,盐每斤一角五分,圆球牌香烟每包二角,火柴每盒二分。) 那时的城乡差别很大,进工厂当工人是农村人的最大理想,于是《干部的儿和农民的儿》这样的歌谣就产生了: 干部的儿快快长, 先入团,后入党, 入团入党进工厂; 农民的儿快快长, 先挑堤,后挖港 季节一到搞“双抢”。 (注:挑堤挖港,指上水利工地。)到了七十年代的中后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中央的政策也特别好。可下面干部的官僚作风抬头,地方政策还不能令人满意,于是又出现了新的民谣:如《现在的干部真是神》: 现在的干部真是神, 双手捧个牛卵子瓶。 上面盖银帽, 下面穿花裙。 闭口喝黄尿, 张口就训人。 (注:当时比较流行的茶杯是一个呈椭圆形瓶肚的玻璃杯,瓶盖镀成银白色。为防烫手,瓶身用胶丝织成套子套上去。)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的是:七十年代中,蕲春“农业学大寨”掀起了一个个高潮,到处改田造地,到处兴修水利。而许多较大规模的水利工地上都有工地“战报”、工地“简报”从事宣传工作,以鼓励水利民工的“士气”。而在这些“战报”、“简报”中也有不少是民间歌谣,例如:1977年太平水库工程指挥部编的《太平诗歌选》的《硪歌二首》(刘河营): 河西连叶菊梅唱: 同志们啊,力用上, 一下硪声一个凼。 百年大计保质量, 子孙万代幸福长。 胡坝连李辉旺唱: 同志们啊,加油干, 太平山上建电站。 水库修在深山里, 穷山恶水变乐园。 再比如,1974年彭思河改造,从彭思街至朗山村,全长约10余华里,河道改直、加宽、加深,河坝加高、加固,在《彭河工地战报》上就有一首民歌《小扁担》: 小扁担,三尺三, 一肩挑起两座山。 河神见了喊饶命, 你要改造我不拦。 像这样的歌谣还有很多很多: 1 手儿一搭, 车儿一刹, 辫儿一刷, 门儿一挎。 这是当年干部子女搭车上街的一系列形象动作。 2 那个年代伢可怜, 穿件新衣等过年。 上学啃着生红薯, 填饱肚子把书念。 家庭贫困想念书, 只因家里没有钱。 3 得罪队长派重活, (大集体干活由队长安排) 得罪会记账上挫, (会计在账上做手脚) 得罪保管秤砣打了脚。 (保管分粮食负责称秤) 4 干部不讲干部形, 怀里抱个牛卵瓶。 放到嘴边喝不喝, 假马在鼻底果闻。 5 还有批评不好好干活的: 坐着吃, 睏着想, 没吃的找队长, 没钱用找共产党。 6 大队真有钱, 买个机耕船。 走路头果摆, 下田犁不了田。 形容大队买的机子不中用。 7 蕲春广播站, 简直抽卵蛋, 天晴播落雨, 落雨播抗旱! 形容那时候广播站播放天气预报不准。 8 一吹九重浪, 一喝九条沟。 荒年出古怪, 一个人两个头。 形容那时候喝清米糊糊。 9 一二三, 三二一。 社员做, 干部七。 干部身上挂电笔。 这个顺口溜最先是盘石桥的熊开宝传到彭思破屋塆的,破屋塆的伢儿放学路上果唱,被工作队张同志听到了,告到了学校,学校一查,小伙伴们都赖我家(网友)老二唱的,学校给老二记过处分,后来想入团都冇入成。 10 下定决心去砍柴, 不怕牺牲跳下崖。 排除万难跳下去, 争取胜利抬回来。 11 社会主义来的快, 苕叶当青菜。 社会主义来的慢, 红苕当白饭。 那个时代没菜下饭,吃苕当饭。 12 早晨好困醒, 按上发点狠, 按上有点热, 哈昼赶点黑, 黑了蚊虫咬, 门拉起大早。 形容人懒,找理由不下地干活。 13 王铺的电, 鱼肉拿来换。 电来照人头(半夜困了醒), 电走鸡进chou(天刚刚黑)。 那时候经常停电,总是深更半夜来电,凌晨三四点又停电。 14 一进食堂门, 稀饭有两盆, 盆里照进碗, 碗里看见人。 粮食不够,吃稀饭,一碗米,一大锅水,照得见人。 15 当时社员对少数不作为干部的批评: 一杯茶加一包烟, 一张报纸看半天; 遇上小事不想管, 遇上烦事体欠安。 资料来源:《蕲春民间文学》、《蕲春文化志》及网友提供等 |
大别山东西绵延约380千米,南北宽约175千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
英山至黄梅高速公路工程简称“英黄高速公路”迎来了最新进展英山
2022年3月23日行知学校年检工作获好评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促
3月23日下午,蕲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国平主持开展“
温暖人生的乡村草垛草垛,是我的人生记忆中最美丽的一道乡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