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2019-12-2 23:18 1477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大同水库渠系是蕲春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最艰巨的水利工程,建设耗时四年,因公死亡70多人(其中打通飞跃隧洞死亡11人),受重伤、致残共320多人,谱写了一曲蕲春建国以来最悲壮的民生建设之歌!

决策

建设大同渠道,是一项符合蕲春实际的正确决策。

经过大跃进时期三年艰苦奋斗,大坝、剅管基本建成十年,蓄水26950多万方的大同水库,一直没有开挖渠道。每逢干旱,就靠大同水库向蕲河放水、两岸用电机提水的办法,灌溉受旱农田。由于这样,灌溉面积小,提水费用高,很不划算,全县第一个大水库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

当时农村流传这样句顺口溜:“水库有水禾受旱,守着咸鱼吃淡饭”,反映了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特别是灌区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开挖大同渠道,灌溉一遇干旱就减产的农田。

面对蕲春实际,以王振武、张海景同志为核心的县领导班子成员,跑遍了大同渠道沿线的山山水水,倾听广大群众的呼声,深人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1973年,大同渠系建设现场。

建设大同渠道的设想一经提出,首先得到了省、地领导和水利部门的全力支持。地区还派姚金旺、陶思玉、陈有模、黄春山等同志参与和指导规划。在此基础上,县里迅速组织专班,开展勘测、规划的具体工作。任务下达后,由县革委会农林水小组牵头,组织曹能刚、郭华明、彭中枢、孙福堂、程英才、郑任农、陈元芳、贡维生、李芳启、罗光大等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抓紧踏勘、测量工作。

他们拿出三个方案供县领导讨论。为了确定一条理想的渠道线路,张海景同志亲自带领县领导成员和沿线各区负责同志,两次从大同两河口沿山步行到赤东高坳,每次时间三天,行程100多公里。有的渠段线路一时定不下来,还要跑三次、四次,进行更具体的审定。他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来到田头地边和山垅塝尾,对渠道线路反复进行比较,仔细征求各方意见。然后,开诸葛亮会,反反复复讨论,最后才将渠道走向正式确定下来。

开工

1970年冬,大同渠道总干渠全线上马。

当时县领导决定上10万劳力。11月28日,全县10万劳动大军,以民兵团、民兵营民兵连的建制,分别由各区、社、队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从四面八方开往工地。他们三更起来做饭,五更集合出发,扛着红旗,打着标语牌,高呼着“农业学大寨、建设大寨县;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等口号,列队前进。从漕河到青石的公路上,车水马龙,红旗招展,人头攒动,上水利的民工象潮水一样直往前涌。全县按分配人数10万人一天全部到齐,打响了大同渠道建设的人民战争。

渠道工程开工后,工地指挥部坚持以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为主线,坚持批判怕苦怕累怕大干的懒汉儒夫世界观,坚持大批促大干,采取“冬春大会战,常年专班干;农闲突击干,大干加苦干”的施工办法,调动大批劳力,组织数次会战,打响了一个又一个战役,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房屋出售:漕河七路幼儿园对面,130平方米五楼,三面朝阳,14年精装,38.9万出售,电话(微信)18371392072

从1970年11月28日开工,到1974年8月10日全线通水,近四年时间,县里对工地大力支持,工地需要什么给什么;干部方面需要谁就抽调谁。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县直各单位,各民兵团、民兵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从不讨价还价讲条件。真正做到了“领导指到哪里,我们打到哪里”。象横车区负责鸭咀渡槽,赤东区、漕河区负责飞跃隧洞,工程极为艰巨,区社领导二话不说,迅速组织群众打响了突击战、攻坚战,都按时或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1974年大同水库渠系施工现场。

渠道开工不久,各隧洞、渡槽等建筑物工程全面动工,增设九个分指挥部,工地缺乏领导力量。县里决定从领导干部学习班和机关抽调一批局级干部到工地,担任各分指挥部的指挥长。通知发出后,陈文祺、程展鹏、陈景宇、刘德成、陈玉培、成和春、陈蔚文、王华杰、邓仁发、姚继发、顾得安、张雨林、何瑞华、王定华等40多名局级干部,立即自带行李,赶往指挥部报到,听候安排工作,迅速担负起各自的任务。他们不仅有相当的领导才能,而且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组织分配的工作,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干起事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坚持原则,纪律性强,成为我们青年干部学习的榜样。四年中,这批领导干部坚守工地,夜以继日地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大同渠道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作出了默默奉献。

攻坚

大同渠道建设,是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胜利凯歌。在全长91公里的总干渠工地上,到处刷有“愚公移山,改造山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民自有回天力,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巨幅标语。有的大标语是在显眼的山坡上用白色石英石砌成的,每个字高达四、五米。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1971年9月竣工的张塝车门冲渡槽。

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指引下,蕲春人民克服了工程物资缺乏,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坚持大胆创新,土法上马,依靠群众,克服困难。担负长249米的郭中垸渡槽修建任务的青石区广大干部群众,在钢筋、木料奇缺的困难面前不等、不要、不靠,果断地改架钢筋水泥渡槽为石拱渡槽。施工中,近处没有石源,他们就到方圆几十里的山上找,最后在桐梓乌石山上开山凿石,办起了石料基地;没有石匠,500多名男女青年干中学,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铁姑娘”石匠连,姜得良、吴朝霞、王爱华曾先后担任该连连长;运条石没有机械,就用300多乘板车拖,一天来回一趟,往返55公里,硬是将3570多块、每块重500多公斤的规格条石运到了工地!在架设两跨各60米跨度的石拱时,没有那么多的木料作支撑架,干部、群众就用双肩挑土42000多方,筑起了两座十几米高的“土牛”,只用三天半时间,就砌成了罕见的渡槽拱圈,为该项工作按时通水奠定了基础。

四年间,蕲春人民建成象郭中垸这样的石拱渡槽六座,共长605米。同建钢筋水泥渡槽比,节约钢材400吨,木材1200多立方米。

鸭公咀渡槽全长752米,分35跨,渡槽从基础承重面算起最大高度为54.3米。承台以上高度为37.5米,是大同渠道关键工程之一,也是蕲春水利建设上一项宏伟工程。在建设鸭公咀渡槽的激战中,横车区广大干部群众,以“叫高山低头,令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依靠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闯过了道道难关。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建成后的鸭公咀渡槽

截河导流是第一场激战,横车5000多民兵指战员,不畏零下几度的严寒,不怕刺骨的冷风,手挽着手,肩并着肩,果敢地扑向激流,在齐颈深的水里,筑起道道人墙,经过九个多小时的苦战,用草包、稻草和沙土,筑起了导流防护堤,为河床部分基础施工排除了艰险。开挖槽墩20号基础是第二个硬仗。在12米多深的砂层开挖基坑,沁水大,数十台共900马力的机械设备日夜吞吐,仍然排不干,基坑成了水下“冰箱”。负责工地指挥的张学伦同志,带头破冰下水安装抽水机。

在指挥长的带领下,广大干群顶风冒雪,下水捞沙。他们采取两小时一轮换的办法,连续奋战21个昼夜,共提水250多万吨,取沙6万多立方米,挖开了基坑,浇好了基墩。

槽身吊装是最后一道难关。每跨重150吨的钢筋水泥予制槽身的吊装,并非一件容易事。负责渡槽设计施工的黄冈地区水利局工程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起,大胆革新,土洋结合,采用“天平吊架”和双联滑车组结合的办法,硬是把一跨又一跨巨大的槽身,绞送到30多米高的槽墩上。这座渡槽自1972年12月10日开始大施工,到1973年9月10日竣工,历时300天,胜利合拢。

克难

大同渠道建设,充分反映了蕲春人民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大同总干渠中段有座长2362米,宽3.2米,高3.9米的飞跃隧洞。隧洞穿越横岗山脉,是大同渠道从丘陵引水灌溉平原的咽喉工程。洞内石质复杂,岩层多变,给施工设下了道道难关。

隧洞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廖镜明和民工吃住在一起,经常深入洞内,指挥作战,排忧解难。担负该洞施工任务的赤东区、漕河区广大干群,立下了这样的誓言:继承愚公移山志,敢破万重困难关,眼前那怕是铁山,我们也要来打穿。尽管当时风钻工每天只补助半斤大米,每月只补助六元钱,但他们仍然斗志昂扬,大干苦干。

有一次,进口洞内处理哑炮,引发重大事故,当即三人死亡。民工们将同伴的碎尸拣拢,用工作服包好,装进棺材,在洞口开完追悼会,又继续开工投人战斗。在这次重大事故中,赤东区青年农民朱幼文为了他人的安全,英勇献出了壮丽的青春。朱幼文的父亲闻讯赶到工地,他看了这壮观的隧洞工程,忍住悲痛,擦干热泪,对工地领导说:“我的伢儿死的值得,死的光荣!山洞还没打成,我们要继续前进。”随后,他将第三个儿子送到工地,他自己也不顾年老体弱,主动担负起工地看炸药仓库的任务。

另一次,飞跃隧洞斜井牵引滑车的铁钩子突然断了,滑车象一条巨龙一样往井底下直冲,当即撞死漕河区民工四人。该区负责同志一面做好安葬、抚恤等善后工作,一面抓紧动员群众振奋精神,继续战斗。指战员揩干净战友们流下的鲜血,又日夜不停地展开了施工。

还有一次,飞跃隧洞内发生大塌方,千斤巨石夹着流沙、泥水直往下泄,洞顶出现了一个六、七层楼房那么高的“天洞”,战斗在这里的群众,在没有一寸钢材、缺乏适用木材的情况下,一面奋战塌方,一面同省水利工程二团六连的工人。技术人员一起,试制成功了弧形纯混凝土予制拱。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1971年投入使用的张塝马踏石石渠。

在90多个日日夜夜的战斗中,大家用立边墙、架拱顶、搞回填、出石渣的办法,战胜了100多米长的洞内大塌方。在施工中,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先后战胜了打洞机械设备条件差,空气稀薄缺氧,铁青钢硬度的“特坚花岗石”等困难,使班进尺由原来的一公寸提高到二米八。后来又通过技术革新,采取换钻头、改风钻打干眼为打湿眼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了日进八米一、月进249米的施工最高记录,为整个大同渠道胜利通水,贏得了时间。

在劈山开渠战斗中,广大群众还自觉地组织了上千的“老愚公”战斗队、“杨子荣”突击队、“铁姑娘”石匠连、“三八”风钻班,出现了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他们之中,有在八米多高的马踏石渠上抬大石头的老支部书记,有在壁上挂筲箕山的悬崖上开山凿石的知识青年,有在骆驮坳上手扶双钎打炮眼的女民兵,也有主动上山找、下水摸、拣碎石送到工地的小学生。建设大同渠道,是一场动员数十万人参战的人民战争,它磨炼了人的意志,解放了人的思想。

有英雄模范,也有伤残牺牲。据指挥部不完全统计,大同渠道建设四年间,因公死亡70多人,(其中,打飞跃隧洞死亡11人),受重伤、致残共320多人。赤东区苏圩公社青年农民罗候宝,就是在大同渠道飞跃隧洞受伤致残的。他致残后,常年卧床不起,受尽了千磨万难,妻子后来也改嫁了。罗候宝就是蕲春人民将青春年华献给宏伟水利事业的代表之一。

成就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上图为1974年8月10日,大同渠系建设现场。

大同渠道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仅就从大同两河口至赤东陈云水库(高坳)总干渠而言,全县人民就劈开的全长85.59公里大同水库渠系,盘绕106座大山,途经30多条河道,劈开了78处8至32米高的山场,凿通了9处共3689米的隧洞,架起了16处长3459.3米的渡槽,以及倒虹吸管、涵闸等附建物398处的修建,完成土方664.9万方,石方549.1万方。钢筋混凝土40038方,浆砌石66037方,干砌石49228方,标工1646万个,用钢材1199.2吨,水泥23735吨,炸药1113吨。木材3277立米,完成总投资1325.15万元,同时开通支渠15条长176公里,斗渠69条,长211公里,灌区内联接和共灌的有黄河厂、鹞鹰岩、陈云、鹅公包、立新功、曾冲、蔡受等中小(一)型水库和12座小(二)型水库及其塘堰,形成一条“长腾结瓜”的灌溉渠系,灌溉大同、张境、青石、刘河、大公、清水河、漕河、竹瓦等8个乡镇,设计灌溉24.3万亩,实灌到达16.33万亩(包复灌3万亩)。全干渠挖压耕地1469亩,迁移273户1024人,房屋975间。

在干渠完工之后,全县人民又用年半时间,开通了11条共长227公里的支渠,通过干、支渠把沿途11座中、小型水库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塘库相连、长藤结瓜、主干生枝的大型渠道灌溉网。当时灌溉大同、张塝、青石、刘河、大公、清水河、新生活、三渡、赤东等八个公社、漕河镇和八里湖农场的137个大队,灌溉面积17万多亩。渠道建成后,又从檀林河建节制闸,引水入渠,弥补春季库水不足,灌溉农田,丰水期引水,沿渠可建小水电站。现已建成的有鸭咀电站,装机两台2500千瓦,年最多发电900多万度。渠道以下旱改水,可平山造田34000亩。

大同渠道工程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无论从工程规模、艰巨程度、投资额度,还是经济效益;都是我县乃至黄冈一项了不起的效益好的伟大的工程。

关于大同水库渠系

1962年,大同水库建成同时,建有装机4000瓩的大同电站1座,灌区农田,一度以库水、电源沿河建起23处电力泵站提灌,渠道未开,随着工农业发展,提灌不仅造价高,而且又缺电,灌区人民迫切要求县委改变“水库有水田受早,守着咸鱼吃淡饭”的被动局面。1966年“四清”运动中,由地区水电局副局长姚金旺领导,组织县水电局共40余人,对大同渠道进行了勘测规划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渠道未能及时兴工。

1970年冬,由张海景任指挥长,漆林任政治委员,张学伦、席书文、陈文棋等任副指挥长,成立了“蕲春县大同渠道工程指挥部”,于青石水车河办公,各区、社党委第一书记和武装部长带队,动员全县10万劳力上渠,1970年11月28日正式动工,1972年12月25日,省水电局以753号文件,审批了全面修建的大同渠道建筑物工程,渠道全线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时由李玉湘任大同渠道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席书文任政委。张学伦任副指挥长兼副政委,管和雨、洪鹏、廖镜明、陈文棋、王斌、曹能刚等任副指挥长。

大同干渠。自大同两河口起至40公里处,通过鸭公咀渡槽,飞越蕲河,北水南调,至竹瓦陈云水库(高坳)止,全长85.59公里。

1974年8月10日,经过两河口筑成临时地坝截流。大同水库以8个流量进入干渠。全线正式通水,1979年至1980年,干渠40公里处建成装机2500瓩引水式的鸭公咀电站1座。同时通过蕲广交界的群英隧洞。送水广济地区,为补充大同水库渠系水源,1983年建成蟹子地栏河引水工程,拦截檀林河流域面积88平方公里,引水从两河口渠首进入干渠。计引水流量13米/秒。1984年5月,引水工程亦开始发挥效益。

资料来源:《蕲春水利志》、《蕲春文史》;图片为王森林拍摄,选自传蕲公众号。

70条生命筑起蕲春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大同水库渠系
蕲春文学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