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2019-9-23 23:43 1056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抗击天灾不懈怠

在蕲春工作的开头几年,自然气候虽说不上是风调雨顺,但大体过得去,没有出现大的灾害。1973年春季低温阴雨,下半年有段时间持续干旱,对春季农作物生长和秋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所幸没有使农业受到大的损失。1975年8月上旬的一场特大暴雨,突如其来地在全县一些地方制造了严重的灾害。记得那天早上我在县委机关,突然接到横车区委的电话,说张林冲水库由于山洪暴发,水位急剧上升,随时有漫坝溃决的危险。我接到电话后,心里十分着急,立即推着自行车冒雨向张林冲水库赶去。到西河驿大桥时,只见蕲河汹涌的水流已将大桥淹没,桥面上的水有一尺多深,我不敢耽误,犹豫了一会儿,仍然趟水过河。赶到张林冲水库时,区委已组织了不少民工上堤抢险。我见险情已基本控制,向区委负责同志作了些交代和布置后即回到县委机关。

张林冲水库的险情得到控制,但另外一处地方却出了大问题。这就是张塝区六溪冲水库,由于当时大坝枢纽尚未完工,坝顶高程未达到设计标准,遇上这场特大暴雨,造成库里水位急剧上升,漫过坝顶,大坝被洪水冲垮,100多万方蓄水倾泻而下,造成下游几百亩农田被冲毁。我接到消息后,立即带领县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赶到现场。只见六溪冲水库的大坝被洪水夷成了一个小土包,中间一道深沟,坝外的一片农田完全埋没在黄沙乱石之中。张塝公社党委副书记程展鹏正带领群众组织救灾。我看了现场后,召集社队干部开会研究解决办法。社队干部都有点垂头丧气,我没有批评责怪他们,我知道自然灾害有时难以预料,出现些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当前最要紧的是鼓舞大家的情绪,组织抗灾,尽量减少损失。

我要求他们要认识水库垮坝的严重后果和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要制订治理措施,尽快付诸行动。最后确定,一是冬季上足劳动力,按大坝枢纽设计标准,把水库建成蓄水;二是将原从田畈中间穿过的河道改到沿山位置,把河道改直;三是修复被洪水冲毁的田地,重新整理设计,建成高标准的田园化农田,要把“六溪冲”建成“六新冲”。工程由公社党委负责组织实施,县委派出工作组协助指导。我回到县委机关后,立即组织了由农机局副局长白元初带队的工作组,抽调了2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工作组出发前,我向他们布置,到工地后,和公社党委商量配合,及时反映情况,协助他们搞好灾后重建,一定要按确定的三条要求去办,完成任务才回来。白元初是新洲县人,湖北大学毕业后,1970年被分配到蕲春县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后担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后来调新洲任县委书记、武汉市东西湖区区委书记、武汉市政协副主席。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白元初带领工作组到六溪冲工地后,与抗灾的干部群众一同劳动。经过一个冬季的艰苦劳力,建成了水库,按规划沿山边开挖了一条新河道,还将几百亩农田建成了田园化的耕作区。灾害给人类造成了损失,但人们经过努力,战胜了灾害,创造了新的物质成果。

1978年的旱灾是我在蕲春工作期间遇到的最严重的灾害。那年从6月中旬开始,持续高温干旱,一直到10月下旬,4个多月时间中滴雨未下,受旱时间之长,受旱程度之重,超过了1959年至1960年的旱灾。据8月下旬的统计,蕲春全县受旱面积近60万亩,占耕地面积80%以上。这年由于干旱,有些地方二季稻没能栽种,已栽种的50万亩二季稻,受旱40万亩,其中将近10万亩基本枯死。棉花、烟叶、花生、苎麻以及药材等旱作物受旱情况更为严重。蕲北山区不仅农作物大面积干枯,人畜饮水也十分困难,许多地方河溪断流,塘堰干涸,连深井里也打不上水来。大同、花园两座大型水库的蓄水,只剩下剅管以下的死水。当时抗旱只有通过人工提水,南面从长江取水,北面从大同、花园水库取水,解决农田受旱问题。但当时缺少机械、柴油,县委多次向地委汇报,争取支援。

在旱灾出现不久,我就主持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研究抗旱措施。县委分工韩大纲、洪鹏、高仕林3人负责后勤,其他县委领导人都到第一线和群众一起抗旱。在县农田基本建设办公室设立抗旱办公机构,统一组织指挥全县的抗旱行动,各公社同时成立抗旱领导机构,集中领导、劳力、机械,全力以赴投入抗旱斗争。

8月初,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韩宁夫在省农办副主任廖希圣、地委副书记董舒等陪同下来蕲春检查指导工作。我陪同他们从彭思到大同,又从大同到蕲州,从南到北,从北到南走了一个来回,他们看到蕲春受旱情况严重。我向韩宁夫等领导同志汇报了县委关于抗旱的措施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韩宁夫回省后立即作出安排,从武汉市调来一批动力和抽水机械,计有动力机械196台,4458马力,还有抽水机及其他器材和油料等,并派来了100多名干部职工协助机械的安装操作,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援。8月28日,成立大同水库提水抗旱指挥部,先后架设机械18台套,90马力和13054千瓦,从死水线以下提水1167万方,经大同渠道灌溉沿线受旱农田;南部地区,从长江引水进入赤东湖,再从赤东湖抽水灌溉。赤东湖通过几十次启闭大闸,共引进江水1亿多立方,使沿湖的蕲州镇、三渡公社和赤东公社的5万余亩农田中四分之三免除了旱灾威胁。赤西公社在寒婆岭设立抽水点,从蕲河围堰分七级取水,灌溉管凉亭和圆峰山一带7个大队7000多亩农田。这一年抗旱中,共开动动力机械3702台,46732马力,电动机312台,7167千瓦,全县设立抽水点573处,共有十几万劳力在长达两个多月中参加抗旱。

由于动手早,措施比较得力,1978年的农业生产在大旱灾中仍然获得了较好收成,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全县粮食总产6.2亿斤,在统筹安排和统调度下,农民的口粮都得到了比较充足的保证,国家征购任务全面完成。灾后我们发动群众细收细打,又组织了小秋收,多方设法增加收入,加上国家对抗旱费用的补助,使社员的年终分配收入不低于上年水平。在特大灾害面前能有这样的结果,广大群众感到十分满意。

这里还应该特别说到的是,蕲春县的工作得到了地委和地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我在蕲春工作期间,地委书记董复汉、地委第二书记顾万才、军分区副司令员李少南等领导人经常来蕲春检查指导工作,还派出一大批干部到蕲春帮助搞好各方面的工作。那几年,顾万才书记和李少南副司令员分别带批干部长年在三渡公社和桐梓公社工作,他们都住在社员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当地的生产发展解决了很多问题。顾万才书记为了确定治理蕲河的方案,有一次同我们一道步行,用了几天时间,从蕲河上游的大同直走到蕲河入江处的赤西湖,全程考察了蕲河。他们当年那种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给我和蕲春的干部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艰苦朴素干工作

站在今天回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情况,使人有一个突出感觉,那是一个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时期,因而在党员干部中,艰苦奋斗的精神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和发扬。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1970年初我到蕲春工作时,蕲春县委机关的设施条件十分简陋。机关干部虽然人数不多,但房子并不够住。资格老一点的人员,能够一人住上一间房子,几名县级领导干部也是每人住一间房子,年轻干部只能住集体宿舍,一般都是两三个人共住一间。1971年初召开全县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们都是自带行李,到机关借房子住宿。后来安排资金盖了一个招待所,但建筑标准很低。我初到蕲春时,县里没有小汽车,几年后才陆续购买了3辆吉普车,但县委领导共有10人,车子根本不够用,所以我们下乡或外出,主要还是用自行车作交通工具。197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1300万元,财政收入801万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年人平工资489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大约在80元上下。

在这种物质待遇很低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安排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谈不上什么享受。县委机关的干部都在食堂就餐,县委领导们一样地排队买饭。机关除了大食堂外,还有一个小食堂,是招待上级客人的。省地领导来了,就在小食堂吃饭,另外加一两个菜。那时各级干部的作风都很艰苦深入。为了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每年从县直机关要抽调一大批干部,包括县级领导到农村基层帮助工作。

他们到下面,都是一竿子到底,吃住在社员家里,工作在生产队或生产大队。有的妇女干部的小孩很小,正在吃奶,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们往往挑着小孩下乡住到社员家里,或是上水利工地。当时,在党员干部中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开展这项工作,除了讲清道理以外,主要是通过典型的榜样作用和领导干部的自觉带头。在抓典型方面,县委1972年树立了苏圩公社六大队的榜样。县委专门为此发出文件,号召全县各大队向苏圩六大队学习。以后又经过宣传,苏圩六大队作为巩固集体经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榜样,被推广到全地区学习。这个大队9个干部,都是贫苦人家出身,有几个年长的在旧中国受过很多苦难。在新社会里,他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领导群众努力发展集体经济,生产搞得比较好,农民的收入年年有所增加。全大队175户,除了几户工人干部家属外,其余的户户年终分配时,都能从集体进款,没有超支现象,群众多数是满意的。更为可贵的是,9名大队干部都能自觉遵守集体的管理制度,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从1963年以来将近10年中,大队干部中没有人超支、挪用、借支集体的钱物;他们还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把自己当成普通劳动者,不搞特殊化。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振武每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260天以上。干部们都是勤俭节约过日子。负责财务管理的大队长范翠娥,1955年生第一个小孩,给小孩做了一件棉袄,以后又生了3个小孩,都是穿的那件棉袄;她家每年养一两头肥猪,但过春节时很少卖猪,因为怕过年容易把钱花光,而是留到春天急需用钱时才出售,时时处处精打细算。他们的模范行为受到了社员群众的拥护与赞扬。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物资紧张,供应不足,是那个年代的普遍现象,所以,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基本都是凭票供应,吃粮有粮票,穿衣有布票,等等。遇到逢年过节,为了改善一下生活,机关经过努力,集中买回一些鱼肉之类的物资,其中安排一部分给干部职工,但都必须拿钱购买,包括县委领导人也一样,任何人都不能特殊。因为物资紧张,那年头就没有多少请客送礼的事情。有一次,一个家在蕲春而工作在外地的干部找我,为了适当能照顾一下家庭,他要求调回蕲春工作,请我出面帮助。我很同情他的处境,就做了一些工作,把他调回了蕲春,使他实现了愿望。为此,他对我非常感激。有一天,他送来了一碗鸡汤和一杯瓜子,表示谢意。我当时批评了他几句,最后说,我给你一个面子,你把瓜子留下,鸡汤端回去。这个干部很不好意思地照办了。

从1974年开始,我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主要是头昏头疼,两腿浮肿,经过检查,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吃药治病。有时病情较重,就到医院打针治疗,休息一下,或是请医护人员晚上到家中打针。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我在生病期间基本上坚持了工作,就是住进医院,也是一边打针治病,边还是考虑工作的事情,治理蕲州里湖堤的方案,就是在蕲州李时珍医院住院时确定下来的。当时病情比较严重,同志们为了使我能安静地休息治疗,建议我到蕲州李时珍医院去治疗一段时间。在蕲州住院期间,我上午打针治疗,下午就到蕲州城外和二里湖堤等地转转。二里湖堤原是段民堤,位于蕲州镇西北,下起凤凰山脚,上抵牛皮坳闸,长5.46千米。该堤上段由1959年修筑的老二里湖堤培修而成,下段为原福城堤的龙矶寺堤段。这段堤对于蕲州至关重要,它不仅保护着一段长江干堤和干堤外的1000多亩农田,连蕲州城区的一些工厂和商业区以及蕲州通往漕河的主干公路,都在它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这段堤质量很差,堤身矮小,线路弯曲,每年汛期到处发生险情,需要组织大批人员上堤守护抢险,汛后又要组织劳动力整治修复。

尽管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也仅仅是维持着原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成了蕲州地区的一个老大难,以至这里的老百姓把二里湖是叫成“二里爹”。而蕲州老城区位于长江岸边,有一段城墙直接临江挡水,汛期长江水位升高,洪水往往漫过城墙,淹没城区的交通道路。所以我在蕲州住院期间,就一直反复考虑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了解,又找了一些熟悉情况的干部和群众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逐步形成了二里湖堤和蕲州城区防洪的治理方案。那就是将从牛皮坳大闸出口到原福城堤临江堤段拉直,将原“二里湖堤”加高培厚;拆除蕲州临江的一段城墙,在城墙原址的沿江地段修建一道新堤和港口码头。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方案确定后,我亲自打电话向地区有关部门汇报,争取他们的批准和支持。在报告二里湖堤的治理方案时,我向地区水电局分管堤防的副局长尹开先汇报了情况,他对这段堤防很熟悉,认为我们的方案符合实际,是可行的,表示积极支持,并答复每方土补助0.2元。二里湖堤治理方案经县堤防管理总段正式报告,获得省地批准,立项上马。与此同时,蕲州港口码头的建设计划也得到了地区交通局的批准,他们还派来一位管技术的干部到现场参与技术指导。1974年7月成立了蕲春县蕲州堤防港口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组织施工事项。这年冬季,工程正式开工。修建二里湖堤的劳力以蕲州镇为主,还从横车等地抽调了一批劳动力支援。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按照干堤的标准,通过裁弯取直和培修,使二里湖堤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观,并纳入了国家干堤系列。以后又陆续经过加工维修,二里湖堤共计完成土方207.7万方,堤顶高程26米,顶面宽8米,内外坡1:3,建有压浸平台,成为一段比较坚固的干堤。在修建二里湖堤的同时,蘄州沿江新建了几处港口码头。这些措施既使蘄州城区增加了基础设施,改变了沿江的面貌,也极大地提高了蕲州城区的防洪能力,使1.7万多亩耕地和城区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的发展获得新的空间。这件事情获得干部群众的一致赞扬。

1975年年初撤销大区,合并人民公社。为了加强对新成立的人民公社的领导,县委从机关派一批干部到公社任职,当时的许多领导干部都是在工作中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着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

长期的低标准生活待遇和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曾给那一时代生活的许多青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使他们获得了很好的锻炼,一大批年轻干部逐渐成长起来。从1971年至1975年,县委从全县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先后选拔了几批经过实践锻炼的优秀青年,安排到公社或县直机关工作。这些干部后来绝大部分在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有的担任了地厅级领导工作,有25人担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还有178人担任了科局级干部。如,肖旭明从基层调到县委办,跟我一块工作两年多时间,到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他提出想考大学,我非常支持,结果当年考入湖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他在校时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党的组织部门跟踪考察对象;毕业后回黄冈基层工作了几年,就担任了中共黄冈县委副书记,以后陆续担任黄冈地区建设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建设厅副厅长、中共黄石市委副书记、黄石市市长,现在担任中共恩施州委书记。

资料来源:《蕲春文史》等。

抗击天灾不懈怠,艰苦朴素干工作——老书记张海景主政蕲春回忆录(下)
蕲春文学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