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2019-8-7 23:52 古今蕲谈 1912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基本情况

株林镇位于蕲春县境西北部,东与狮子镇接壤,南与刘河镇、漕河镇交界,西接横车镇,北与浠水县洗马镇、绿杨乡相邻。2017年末,版图面积147.4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781公顷,林地面积6848公顷,水域面积249公顷。

全镇下辖行政村34个和居委会1个、村民小组338个;住户16137户、总人口51294人,其中农业户47335人。

境区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位于蕲浠交界的三角山,历为鄂东名山,旅游景点达56处,集旅游观光、避暑休闲、宗教文化三位于一体。人文资源中,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有毛家嘴西周古文化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角山龙门资教寺(三角寺)、达成禅寺(达城庙)、三角山摩崖石刻,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龙船石石刻、三角山王妃墓和陈纯粹墓,此外,三角山的梭罗树和茶花树均为县级文物保护对象。福兴寨系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率兵所建,遗址大部分尚在。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三角山村(刘长青摄)

历史沿革

明代,株林镇隶属青山下乡,驻地黄城河。

清代,青山乡辖今株林、狮子等地。

民国3年(1914年),株林隶属于第三区,区公所设刘公河。

民国18年(1929年),全县设置为6个自治区公所,株林属第四区公署,驻地株林河。

民国21年(1932年),自治区公署改为保甲区公署;

民国28年(1939年),全县区下辖40个联保,株林河乡,驻地株林河街;达城庙乡,驻地达城庙。

民国33年(1944年),废除联保(乡、镇)制,改行乡镇保甲制,全县28个乡镇之株达乡属今株林镇。

民国36年(1947年),全县设11个乡镇,株达乡、新黄乡合并为青云乡,驻地株林河。

1949年5月,全县设漕河、城关、彭思、刘河、张榜五个区人民政府,漕河区人民政府为五个之一;7月增设株林、横车、白茅、狮子四个区人民政府。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1951年,全县重新划分区、乡,设株林为第七区,下辖陈坝、株林、胡坝、花园港、马家桥、黄城河、八房祠、乌石山、太平庵、豹子山、姚塆、达城庙、许家山、三角山十四个乡,驻地株林河。

1956年区乡合并,株林区下辖株林、胡坝、花园港、马家桥、黄城河、乌石山、太平庵、姚塆、达城、三角山、铺嘴、马畈十二个乡。

1957年,设株林指导组,下辖黄城河(原乡与太平庵、八房祠合并)、株林(原乡与陈家坝、豹子山合并)、达城(原乡与三角山、姚塆合并)、胡坝(原乡与花园港合并)等5个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兴起,将区和指导组改为公社,株林人民公社辖株林、达城、黄城河、三角山四个管理区。

1960年恢复区建制时为株林区改为株林公社,下辖株林、达城、黄城河、三角山四个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株林公社下辖28个生产大队,驻地株林河。

1984年实行机构改革,恢复区、乡建制,株林区下辖株林、达城、黄城河、三角山四个乡,共33个村,驻地株林。

1987年撤区并乡,全县设置12个乡,13个镇。原株林区分为达城乡(17个村)和株林镇(17个村),驻地分别为达城庙和株林,。

2001年全县乡镇撤并,设13镇1乡1农场,株林镇由原株林镇和达城乡合并而成,辖34个村(居)委会,驻地株林。

自然资源

境区东北部为高山,最高点屏风寨主峰海拔826米,以南端海拔26米的黄城河口为最低点;西南部为丘陵区,冲畈相间。境内有株林河和陈应垅河等河流15条;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6C,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无霜期224—268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旱、涝、风、雪和低温冰冻。自然资源中,野生动物常见的有野猪、山羊、雕、喜鹊、猫头鹰和蛇,其中蕲蛇为名贵药材;林木以马尾松为主,楠竹、油茶、银杏、泡桐、意杨、板栗有广泛分布,有少量的山茶花树、梭罗树等珍稀树种;矿产主要有花岗岩、蛇纹石、长石、蛭石、黄砂和铁矿砂等,已探明的花岗岩、蛇纹石储量3808万吨。

境内有100年以上古木26株,其中,豹子山村许家垸古枫香树树龄480年,为全县最古老枫香树;宋塘村5组方仓垸古樟,树龄400年以上;境内还有300年以上古木两株。三角山有一株茶花树,据传树龄达千年,是湖北省境内最“年老”的茶花树。

株林山多、树多,有三角山、株林河,北接浠水、英山,古之驿道穿境而过,兵匪时常接踵而行。当地民众为了躲避兵灾匪患,或是一些强人占山为王,自古就有上山修城筑寨的习惯,现今保存的寨子有十五处之多,分别天然寨、屏风寨、搭儿寨、黄龙寨、蜜蜂寨、杨郭寨、鸡公寨、福星寨、燕子寨、立安寨、石板寨、许家寨、连山寨、黑石寨、石王寨。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三角山茶花树(占艳生摄)

株林河,境内最长河流,发源于浠水县之青竹垸,经绿阳、蕲阳、洗马后入蕲春县,南流经株林新街,至黄城河注蕲河。全长40.1公里,其中浠水境内18.2公里,蕲春境内21.9公里。流域面积293.4平方公里,是蕲河中流域面积最大、山洪为害最多的支流。上游河东多山区,有龙溪岩、黄泥冲、榔木冲、下屋楼、黄河坪诸河及34条小水注入;河西为丘陵,有蕲阳坪、羊角桥、潘家垸、黄城河诸河及17条小水注入。历史上株林河连年都有河堤溃口,两岸农田沙丘垒垒。建国后,河堤不断修复。1964年山洪,株林老街全被冲毁。1959年以来,上游先后兴建了虎形地(浠水)、石板冲、红石桥、荆竹山、泡桐树、黄河坪等小(一)型水库6座,控制来水面积27.83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9.4%。

地名史话

株林,相传过去盛产株树(现会龙池境内一株高约5米),有“株木成林”之说而得名;又因一河两岸株木成林而有株林河之名。据清光绪八年《蘄州志》载,株林河市时为41集市之一。为蕲、浠、英、罗四县交通要冲。株林新街为现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株林河中游西岸,该处原为一小山塝,1964年因山洪暴发,河堤溃口,老街被冲毁,原株林公社各机关于当年陆续迁驻新街。

达城,位于株林镇北部,明清时属青山乡达城里,现版图面积3.2平方公里,12个自然塆。历史上有“轪城”,据考证“轪城”即今蕲春达城,曾为古代蕲地政治文化中心。

轪国古为弦子国地域,至晋属西阳国,轪国改为轪县。轪县的故城为今蕲春境内的达城。1957年村民在柏条铺毛家嘴碓臼塘处挖塘泥,挖出古城遗址,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对这一遗址进行发掘,其规模是宫殿格局,木柱粗大,多达109楹,为国内遗址所罕见,确认西周文化遗址或为西周侯国遗址。1998年又从这里掘出青铜方鼎5尊,鼎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贵族才享此殊荣。仅此两项,足以证明此处是侯国城址而不是县城址。

《中华大字典》载:軑,1、西汉侯国,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封长沙相利仓于此。后为县。晋徙废,故城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北息县界。《集韻.夳韻》:“軑,地名。故弦子國。”《字彙補.車部》:“軑,漢縣名。在江夏,故弦子國。”2、晋侨置县,在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北岸,南朝宋改名孝宁县。蕲春在建县之前为弦子国范围,根据《中华大字典》记载“轪”的地理位置,既符合当时区位,也符合现今区位。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达城庙

史书记载西周亡于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在那段时间里,鄂东存在江、黄、道、弦、英、六、舒等国,先后被楚所灭。而弦子国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被向外扩张的楚国大将斗谷(即令尹子文)所灭。弦子国的国君投奔其亲戚国黄国(楚人灭弦,弦子奔黄)。弦子国地域因此属楚,轪国也就不复存在了。后又被吴所灭,弦子奔居光山弦城,原弦子国故址置为蕲国,至秦,置蘄春亭,至汉高祖六年(前201)置蕲春县,又过了248年至东汉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7),汉置蕲春侯国,三代后,蕲春侯国废,自后则或府、或州、或路、或县沿革至今。

叶嘴,以叶、张、陈三大姓为主,尤以叶姓居多,叶姓村民又聚居在自然塆落名叶家嘴,后简称叶嘴。明正德年间,江西武宁县筷子巷镇农民起义军首领叶朝山、张凤德和陈秀姑三人为避官府追杀,一路向湖广逃奔,途经蕲春青山下乡芦林畈时,见此地人迹罕至,觉得是绝佳的避难场所,于是三姓落难兄妹,在芦林深处结草为庐,互通姻缘,定居此地。

湖塘角,位于株林镇北部,蕲、浠、英、罗等县流传的“乐山八景”中,“湖塘夜月”和“云锁鸡峰”二景就在湖塘角境内。古人《湖塘夜月》诗曰:“几生修得住湖塘,为爱湖塘夜月凉;细细歌声掠水面,星星灯火照村庄。男儿借亮张渔网,少女乘闲浣嫁裳;笑看嫦娥偷照镜,水中天上影成双”,湖塘角村因诗得名。境内有小桥名“石埠桥”。两头曾各有一所书院,桥东南面为“金石山庄”,地势雄险,有“右边黄龙出洞,左边睡虎流涎;前面千人摆手,后面万重高山”之说。石埠桥四通八达,北至英、罗二县,南下蕲、黄二府。清光绪末,秀才陈铭溪为陈氏族长,金石山庄为其庄园。庄园旁边盖有一座书院,院门前有两株大树,一株桂花树,一株柏树,故名“桂柏轩书院”。该院对穷苦少儿减收学费,当地人称为“义学”。陈铭溪是书院的主管,他出钱请徐炳元、陈雅南等儒学名家坐院执教。石埠桥的西北面为“凤阳坪书院”,是邵姓祖先邵筱康先生创办,旨训如一,闻名鄂东。“凤阳坪书院”与“桂柏轩书院",门庭相对,不仅县内的刘河、狮子、横车、漕河等地的学子纷至沓来,浠水、英山、罗田、武穴等地的名绅士举也纷纷将子女送此求学。可惜两座声名远播的书院均在“文革”时拆除。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乡村风景(张淑哲摄)

柏条铺,叶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十四年,叶氏祖先迁居到此地定居。张氏宗谱载,元未明初,张氏族人由江西迁到此地。十四世纪以前,这里就人丁兴旺,行人过往频繁,挑脚力的,推花车的,大河放排出运土特产的,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南来北往,必经此地。当地张柏条为适应商贸行人歇足,在此设茶铺供茶点、卖草鞋、售油盐,生意兴隆。后民居渐多,客人络绎不绝,“柏条铺”也就闻名,解放初期有大小店铺16家,达城乡和柏荆株区政府均设柏条铺,形成柏条铺街。

铺头坳,也称铺坳,位于株林镇南部。据《李氏第八修宗谱》记载,铺头坳原名泡桐坳,以坳上有许多泡桐树而得名。民国初期,坳上已经形成一条上可通株林、洗马,下可达高新铺、蕲州南来北往的要道,行人众多。坳上逐渐搭起了几间茅棚草屋,用作烧茶做粑、卖粘米圆子、卖草鞋的小铺子。不久,汪姓家族在坳上路边建起了一座青砖盖瓦的三列“第祖祠”(“文革”期间被拆),其后人汪胜启在祖祠开了一家店号为“汪永发”的杂货铺,生意红火。后来,陆续有人在这里建房,做油面、开药铺。从此,商铺渐渐多了起来,形成街市,过往行人习惯地称此地为“铺头坳”。

慕义畈,清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纯粹,在境内大畈上起兵反清,拉起大旗,招募义士造反。后人为纪念义士壮举,称此地为慕旗畈,又称慕义畈。为避嫌招募之兴,遂将募改为同音的慕,故名。

榔木冲,三角山西南部,南北两面的山峰“叫雨尖”、“刘大尖”为三角山的南北主峰,两山相向一冲而得名。山冲呈东西走向,相传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境内生长稀有树木“榔”树,遍布山岭,此木皮薄质细,光泽油亮,属优质名木,故名。

会龙池,位于株林镇东北,三角山风景区南麓。四座山会合的一个小盆地中央,一池清冽泉水,面阔如三分小池塘,深约丈余,清澈见底,长流不息,名为“会龙池”。明《蕲州志》载:“会龙池,三洞龙王会龙之所;会龙井,水分青黄白三色,俗谓三龙之气眼,水满其色极清,水浅三色自见。”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乡村风景(董建平摄)

黄城河,位于株林镇东南部,蕲河中游,三面环水,一面依山,麻武高速横穿而过。自古以来既是水运码头,又是陆路交通要道。有四镇交界、八村毗邻、为军事要塞之称。因古代在沿河一带取黄土筑城而得名。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吴楚抗争,楚庄王率兵在此抗吴。沿河一线以黄土构筑城墙,三里长的大营,陈兵数十万,造玉溪寨,以嘹望东南战况。一日,吴楚交战,吴王率兵攻城,楚军大将养由基在阵前连发三箭,射落关旗,吴军士气大减,不战而退。又一日,吴王调兵遣将至此,两军对垒,楚国将领养由基对吴将说:“你射我三箭,我射你一箭如何?”吴将连射两箭,被养由基空手接住一箭,咬住一箭头,吴军惊恐。此时,养由基拉弓搭箭,正中吴将项上,吴将当场气绝,楚军趁机强攻,大败吴军,吴军退回姑苏(今苏州市),自此不敢再犯。后世梨园名剧,以黄土城及清河桥为背景,编写大型历史剧《清河桥比箭》、《扎营岗屯兵》,黄城河因此扬名。

交通运输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三角山旅游公路

境内古桥。万缘桥,位于株林河万缘庵右,由陈理范、陈开绪募建;衍庆桥,位于黄城河,李登兆募建;三星桥,位于达城河,咸丰间附贡生陈瑞龙捐建。

解放前,株林河为境内主要航道,可常年通排。据明嘉靖《蕲州志》载,株林河渡为县内35处古渡之一。建国初期,株林河出口处黄城河渡口为全县18个主要渡口之一。

民国时期,西(河驿)洗(马畈)大道,自西河驿起,经黄城河、株林,至浠水县兰溪,境内长24公里,为蕲春县境内主要人行大道。

西(河驿)洗(马畈)线,全长28.06公里,1958年,修建西河驿至株林段,1966年,修建株林至洗马段。1979年,对西洗线的西河驿至株林段进行了截弯取直,全长14.4公里。1987年3月,对30.56公里砂石路面西洗线,全部铺成渣油表处路面。1999年,对西洗线进行全线硬化。2011年4月,西(西河驿)株(株林)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全长13.85公里,由原三级公路提高至二级公路,全线路基按12米宽,路面按8米宽,概算总投资2100万元,平均每公里单位造价150万元,全线统一铺两层基层,全线全部为沥青砼路面。

株(林)刘(河)线,全长13.2公里,1968年修建。

货(棚)三(角山)线,全长8.96公里,1969年修建。

广(济庙)黄(城河)线,全长4.3公里,1968年修建。

2009年11月,蕲北旅游公路开工建设,蕲北旅游公路又称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该路蕲春段全长55.86公里,自浠水县洗马镇入境,由西向东接黄梅,途经株林、刘河、青石3个乡镇28个村,其中新建路段32公里,于2011年12月建成通车。

红色文化

1929年4月,石板岩村五房塆成立中共五房塆党支部,时为蕲春县特支下属十二个支部之,支部书记汪晚峰是本塆人。汪晚峰文武双全,能打双枪。一晚,他回五房塆准备召开党员会议,被国民党密探发现,国民党县大队立即围剿五房塆。汪晚峰得知情报,翻墙而出。国民党遂火烧五房塆。1930年11月,汪晚峰跟随大部队到大别山打游击,次年3月殉职于黄梅县,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0年农历3月21日,在县委书记张觉仁领导下,国民党驻株林河团团总、中共地下党员张天佑(柏条铺村钵孟山塆人)作内应,发动“株林河三.二一暴动”,仅用一个小时就缴获24条枪支,100多发子弹,在此次暴动影响下,蕲南各地烽火遍起。随之,蕲春第一支红色武装——蕲春县游击队组建。

1938年9月,3架日本侵略军飞机多次在株林河集镇投下重磅炸弹,死伤者甚多,有的尸体被其亲属运走安葬,但仍有99具无人认领安葬,陈坝人、后任蕲春道教分会会长的陈教育组织道教人和当地群众把99具尸体合葬于宋塘村境内狮子岩,并用青砖做成一丈五尺高的塔,由于99具尸体中有1人身怀有孕,故将该塔称为“百骨塔”,意为一百人的尸骨,后人又将该塔称为“白骨塔”,“文革”中拆除改种菜地,现遗址上留有“国家纪念碑”石碑一块。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黄泥坳村

革命战争时期,三角山成为红军、新四军的革命根据地。1930年4月,这里诞生了蕲春县第一支红色武装——蕲春游击大队,先后成立了红军三角山交通站、便衣队、战地医院、被服厂等。1936年1月,红二十八军军长高敬亭、政委方永乐,在龙门资教寺召开重要军事会议;1940年8月张体学率独立团与国民党蕲春县自卫队激战三角寺;1942年1月,李先念率五师特务旅及十三旅,在三角山与张体学十四旅会师,制定鄂东地区反围剿部署;1947年10月2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在三角山察看地形,运筹高山铺战斗。

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在境内荆竹山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彭一门同志任支部书记。在中共荆达株边区区委领导下,建立了燕子寨军用服装厂,为新五师提供大量军用物资,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对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疯狂围剿。4月7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汪家坝区干队,与蕲、黄、广边区地方武装集中编为分区第14团,进行反围剿斗争,在何大山与敌激战,陈友明(曾任刘邓大军某连副连长)及十名战士英勇牺牲。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下),由“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古寨文化”四个部分组成,敬请关注!】

参考资料:《蕲州志》、《蕲春县志》、《蕲春民政志》、《蕲春交通志》、《蕲春供销志》、《蕲春文史》23、28期、《蕲春地名志》、《蕲春地名掌故》、《蕲春林业志》、《蕲春军事志》、《蕲春水利志》、《蕲春年鉴2017、2018》等。)

蕲春乡镇地名史话:株林镇(上)
蕲春文学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