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摇篮 文/高永祥 国庆黄金周后,我受县作协之邀,去学校采风。 学校,在中国古代,又称塾、庠、序、泮宫、辟雍、学宫等等,至近代,又有学堂、学府之诸多雅称。而在我的心目中,摇篮才是学校最贴切的称呼。 摇篮,在我老家称之为窠,本是婴儿睡觉的器具,状如竹篮,多用竹篾藤蔓编织而成,置于可以左右摇动的木制护栏中。将婴儿置入篮内,即可赋给宝宝一种宁静祥和的睡眠环境。摇动护栏,会让宝宝感觉到母腹的庇护。为了促其入睡,守护摇篮的母亲通常会边摇边唱,那曲儿慢慢的,轻轻的,穿过岁月的风尘,给襁褓以安静,于是,便有了人世间至圣轻柔的《摇篮曲》。 我出世不久,父亲在劳动中被一堵齐根倒下的火砖山墙砸成重伤险些死去,随后母亲遭人陷害离家出走远走他乡。在这种灾难频至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的摇篮岁月却有惊无险。祖母后来告诉我说,我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好好的,除了垸前村后的野百合,还有一河两岸的百家奶。长大后,那些给我生命乳汁的恩者,再也没有出现。至今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仅有几个模糊的影像,宛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神。 我是六岁多点上的学。我的启蒙学校叫肖坦小学,地处瓮门公社五大队和六大队的交界处。那个地方叫肖坦,所以就叫肖坦小学。 记忆中的肖坦小学是个四合院,青砖布瓦,绿树掩映。学校旁边有一口塘,那是学校的鱼塘。学校旁边有一块地,那是学校的菜地。 我的启蒙老师叫陈孟兰。记忆中的孟兰老师,像仙女一样美丽。她总是笑眯眯的,说话轻言细语。她教我语文,还教音乐。我那时特别顽皮。上课时看到窗外有蝴蝶或者蜻蜓,就偷偷溜出去捉。孟兰老师看到了,就追着我跑。她追着我在菜园子里穿梭来往。她追着我绕着水塘跑来跑去。她追着我在田埂上歪歪倒倒。有一次,她腆着个大肚子,跟在后面跑不动,就挥着手喊:“回来,回来!”我咯咯地笑,绕着她跳来跳去。她一把抓着我的手说:“你再贪玩,我就打你了!”我当然知道她是吓唬我的。她从来不打学生,我才不怕呐。那时小学的学制是五年。五年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了。 小学毕业后,我上了长林岗中学。两年后,又上了一中。在一中,让我铭记终生的恩师有多位,其中一位名叫余子芳的女老师最是难忘。她是湖南人,教我语文。她的形象和气质,包括说话的语气,都像极了孟兰老师。与陈老师不同的是,她的情感更为炽烈,讲解课文时,时而喜上眉梢,时而泣不成声。受余老师在教学中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的耳濡目染,我不知不觉爱上了文学。三十多年后,我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全国原创小说大赛中荣获“终极PK年度总冠军”,小说人物“兰雪芬”的生活原型之一,就是余子芳。 一转眼,几十个春秋过去了。那个自幼失去母亲却没有失去母爱的婴儿,那个溜出教室去捉蜻蜓蝴蝶的顽皮少年,那个退伍后接过父亲教鞭的山村民办教师,已经鬓角添霜。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故事已经淡忘,却对学校萦绕于心。回学校看看,是我退休以后最为兴奋的事情。 为了看到学校的真实情况,也是为了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这天的采风,我们每到一校,教学都是一如既往井然有序地进行。 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这是一所设计新颖、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年轻学校,主体工程去年八月才完工,去年九月才招生。来到五小,各班早读刚刚结束,同学们拿着餐具,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窗明几净的标准化食堂进餐。为了体验学生生活,学校安排采风作家与师生共进早餐。营养搭配的早点,色香味俱佳,让我食欲大增。我一连吃了三个馒头,又喝了一碗白米粥。放下碗,这才发现自己很久没有这样的好胃口了。 在穿梭来往的人流中,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过去一看,是我在教育局工作期间的老朋友骆效全。见了我,他一把握住我的手说:“高科长,您吃了吗?”我瞪着眼问:“骆校长,您怎么在这里?”旁边一位青年教师笑着说:“他现在是我们的教联体书记!” 今年暑期,县教育局按照省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行公办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融合改革,撤销乡镇中心学校,设立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联合体,让城镇优质教育资源向山区农村流动,办学理念与教法学法城乡共进。骆效全任书记的五小教联体,共有十三所校区,在读学生六千余名。 从骆书记口中得知,五小校园面积有六万多个平米,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相互独立,学校还按国家标准配备了录播室、创客室、数字书法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校园电视台、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功能用房一应俱全,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气息覆盖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用完早餐,我们来到一楼教室,看到县教育局长潘华站在电子显示屏前,正跟几名小学生兴致勃勃地互动。三年前,潘华是县文旅局的局长。文旅局由原来的文化局和旅游局合并而成,作为一把手,日常事务繁杂,他却挤出时间,出面找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商,出入大街小巷,楼上楼下勘探场地,想方设法为我解决创作室。这事让我意外,也让我感动。我与他非亲非故,更何况,我只是教育系统的退休人员,而非文化系统的退休老干,他却为我亲力亲为,不遗余力。我参加工作四十余载,还没听说国内有哪个县的文化局长,会为一名业余作者出面跑路,解决创作场地。因此见到潘华,我就说:“潘局长,创作室的那个事,都几年了我连个谢字都没说,不好意思啊!”潘华笑着摆摆手说:“高老师,您别这么客气,当时我是文化局长,您是作家,我为您改善创作条件,应该的嘛!” 参观完五小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蕲春县第六实验小学、县实验中学、县实验小学河西分校、刘河实验学校和正在建设中的蕲春新一中。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喜人的变化。 在一所所优美的校园里,仰望着造型各异的主题雕塑,漫步在各具特色的文化长廊,走过形态各异的科技园、地理园、阅读园和农耕园,脑海中就会跳出“育人摇篮”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远去了,我的童年记忆。消失了,肖坦小学的四合院。长林岗中学的破教室,老一中铁锈斑斑的锅炉房,早已沉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梦回摇篮。我听到了久违的歌声,那是《摇篮曲》。 走近,聆听摇篮曲 文/田边 蕲春是遐迩闻名的教授县,溯古览今英贤不计其数,名人达闻天下。官家重教,庶民仰学,全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建国74年来,蕲春籍的专家教授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不下三千余人。他(她)们都是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至高中,从蕲春县各个基层教育摇篮里脱颖而出。 近日秋高气爽之际,近10名蕲春籍作家受邀走进蕲春县一中,零距离观摹该县培养栋梁之材的最大摇篮。窥一斑见全豹,作家们感慨万千,情动于衷,文涌于笔。蕲春一中,这所汇集全县骄骄学子的最大摇篮,连年谱写着动人的摇篮曲。 这所创办于1939年的高中,数度迁址、更名,1951年迁至现址——蕲春县漕河镇豁口路126号。1981年定现名,同年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2009年6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省教育厅联合授牌为“湖北省示范中学”。 蕲春县历届县委政府,对蕲春一中这个光彩夺目的摇篮,倾力打造,勒紧裤带全力支持,谱写摇篮三步曲,步步皆震撼! 一步曲:硬件上舍得投入,分两期实施。首先于2001年,一次性投入5000万元,在原校址基础上扩充面积65亩,使校园总面积达到212亩;扩建校舍3.8万平方米,使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7.4万平方米;新建了一个400米的标准田径运动场、8个篮球场和2个羽毛球场,一个15副乒乓台场地和一个老年门球场及室外健身场;用大理石铺设了一个面积达67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人集会的中心广场,还修建了一个集教学、观赏、休闲于一体的地理园;图书馆现有藏书192997册,有阅览室5间,订有报刊杂志250多种;按国家一类标准装备了18间理化生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室;微机室、语音室、劳技教室、画室、制图室、体艺教学器材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装备先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建有远程教育接收站,图书借阅、师生购物、进餐全都实行信息化管理,校园网内各类音、视频通过主流媒体技术全部实现数字传输,实现了计算机局域网、多媒体教学网、有线电视网、校园广播网、电话网“五网合一”。校园内通行大道三纵七横,整洁宽敞;树木掩映,花草飘香,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和谐一体,相得益彰;科技大楼、教学大楼、师生公寓楼、师生食堂,错落有致,气势非凡;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致全广场、致高地理园、致远运动场,镶嵌其间,互为一体。办学规模已达79个班次。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鉴于老校区受老城区限制扩容难,县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县一中搬迁扩容,着手第二期高标准建设新一中校园!县政府组织编制《县一中整体搬迁项目议案》。议案确定新一中校园占地面积扩展为22.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总额7.6亿元,由县教育局担任项目主体。选址在县城中轴线核心区域,城市主干道东壁大道以南,纬九路以北,东临南阳一路,西靠南阳三路,交通便利。工期926天,于2025年8月15日前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6.5万平方米。形成3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1栋艺术中心、1栋教科研中心、1栋学术交流中心、1栋德育教育中心、1栋体育活动中心、1个标准操场、8栋学生宿舍、3栋教师周转房、校园连廊;校区内外道路、管网、管线、公共厕所、垃圾分类区、停车位等基础设施。教学规模达90个教学班,共计4500个学位,成为鄂东最大最好的教学摇篮。 二步曲:不断提升软实力。随着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县一中注重连年提升软实力,在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学校现有在岗教职工326人,专任教师273人,基本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毕业14人,在读3人,在岗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02人。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结构合理。近三年来,有524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学术年会上交流。其中有118篇论文获省、市奖励。有132人次获省市优质课奖、优质教案奖,参编教育教学专著和辅导教材50余部。完成了6个国家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以优异成果结题,特别是两个国家级“十五”教科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的研究”和“实施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因组织严密、效果显著,被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评为“先进实验学校”,有4名教师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学校现有各学科国家级学会会员4人,省市学会会员72人,省市各学科学会会长、理事7人。先后有7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模范班主任,79人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12人被评为市县师德标兵,学校也多次被市县评为师德师风先进单位。 三步曲:教学相长,精心育才。县一中是人才摇篮,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取得了优异的办学业绩: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黄冈市教学工作“优秀奖”。先后荣获“全国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全国高考示范考点”、“广州军区招飞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A级食堂”、“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湖北省教科研50强学校”、“湖北省绿化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黄冈市最佳文明单位”、“黄冈市教育教学创新奖、育英奖、优秀奖”、“黄冈市综合治理示范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23年5月,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注重德育工作常规化、德育工作梯次化、德育工作网络化。从1985年创刊至今,现已编印了近400期的《政教资料》是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不断丰富的活教材,被省、市专家誉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百科全书”。有150余名学生被省市县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有25名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共向高等学校输送合格新生16000余人。近三年高考,各批次上线率不断提高,其中本科上线率分别达到83%、85%和93%,连年获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创新奖、贡献奖和优秀奖。近四年来,学校有1人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有30人考入清华、北大,另有3人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有2人夺得黄冈市理科状元,有2人夺得黄冈市文科第二名,2022年和2023年被清华北大两校录取数名列全市县域一中第一名。学校先后被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湖北大学等授牌为“优质生源基地”。近五年,在各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学校有1979人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其中获国家级奖励426人。 蕲春一中,不愧为教授县顶级育才摇篮。历届县委政府的倾力打造,全县人民的鼎力支持,使之校园美丽,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硬件软件堪称一流,所吟唱的一支支优美的摇篮曲令人心醉! 校园印象 文/周小芳 当桂花尚余幽香在街头飘散,栾树红红的灯笼果正在枝头恣肆张扬之际,我随“作家进校园采风团”走进了县内几所中小学校。 我是农村长大的孩子。我的小学及初、高中是在家乡彭思及临近的横车镇度过的。家乡弯曲的泥巴小路,以及路边的萋萋蒹葭,见证过我蹦蹦跳跳上学堂的稚气样子。 而当我一旦走进这几所城里的学校,看到气派的教学大楼、清新的绿化环境,以及精干有亲和力的教师后,儿时学校的场景和印象深刻的老师,迅速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如同从一台清晰的录放机中源源不断地播出。 我当年就读的彭思小学是在如今的彭思村村部所在地,那时叫大队部。三排低矮的土砖教室并排而列,破旧的桌椅时常歪倒在有许多坑坑凹凹的地面上。下雨天操场以及到教室门口的地面泥泞不堪,下雪天室内室外同等寒冷难耐。虽是艰辛,但年少不知愁为何物的经历,让我参加工作后,经常午夜梦回时分,朦胧的梦境带我寻找早已远去的童稚时光和难忘的旧事。 许多老师的名字都已忘记,独独记得,有位和蔼可亲的女老师,她叫宋瑞英,她家在县城,性格温和,语文教得特别好。她在我们小学毕业的时候,把我们班上十几个女生,叫到她的位于学校教室最头边的宿舍里,让我们挤坐在她的床上,并关好房门,然后告诉我们她在县城漕河家的地址,叫我们以后有事就给她写信,到了漕河就去她家里玩。末了,还慎重其事的,专门给我们这批正处发育阶段的女孩儿,讲解了即将要面对的生理期,手把手的教我们怎么保护和爱惜自己。老师还不忘向我们解释,怕你们听到这些害羞,所以关上了房门。在那个破旧的校园里,宋老师用她那温暖而又细腻的如同母亲般的仁爱之心,教会了我们属于课堂之外的东西。也是她,让我这个从未到过县城的孩子对城里的一切产生了无比的向往与好奇。以至于后来,我屡屡有意无意地念及她,稍及懂事时,还觉得自己名字中的“小”字不太好看,想改成带“瑞”字的名字。梦里还经常想起她房间屋头边的几棵梧桐树,幼小的我趴在树上,眼巴巴地望着她的房门,企盼她出来,同她说话。 而现在,那所破旧的彭思小学,早就在多年前撤迁,一所崭新的、配置先进的学校,矗立在我回老家必经的大路边,并且于今年七月全市中小学教联体改革后,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蕲春县实验小学彭思校区。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改换,它意味着就读彭思小学的农村孩子,自此后可以享受来自县域内最好的小学——县实验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从根本上打破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的教育差别。长期在农村教书的教师,也可以到城里学校学习、工作、生活,这对农村的学生们和教师们无疑是一个福音。农村的学校,也可以同步教联体中城里的学校,开设新颖的、有创意的教材与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现在的农村女孩子们,当然再也不会被女老师关好房门,偷偷地讲解生理知识了,随着教联体改革的推进与创新,许多的生活常识与手工、劳动常识,学校都给予了合理的、全新的课程安排。 类似于县实验小学彭思校区的教联体改革,全县统一配置了总共23个教联体,尽量按照优势互补,师资均衡的原则进行。 县实验小学的教联体中,还有一所于2022年新建、2023年9月正式招生开学的河西校区。这所总建筑面积超过一万五千平方米的新校区,位于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内,服务横车镇六个村、管窑镇三个村以及附近的两小区和两楼盘,9月份已开设7个教学班264名学生。校区的建立,不仅给城区周边行政村和小区的孩子们上学,提供了高质量的教育渠道和极大便利,也给打工、上班的家长吃了一剂定心丸,解决了后顾之忧,更为重要的是,缓解了城区学校上学的压力。 对于这所新创办学校提出要树立的“三心”(办校的初心、教师的仁心、学生的恒心),以及“齐心、齐德、齐美”的核心文化理念,我觉得比其一流的报告厅、校园电视台,以及各种功能性教室,和先进的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等设备,更能打动我的心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早有古训,但是老师如果始终葆有一颗仁者之心对待孩子,即学校倡导的“三心”中的“教师的仁心”,我相信定会有许许多多的“宋瑞英”老师植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给他们将来的生活及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应该比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更有意义。 窥一斑而知全豹,建设时间最短的学校,都有如此深入人心的理念,其他学校更是精彩纷呈。 县五小,新开学才两年,但是已开设了舞蹈、编程、手工、书法等20多个校级特色社团;按国家标准配备了创客室、卫生室、校园电视台等多个功能室,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气息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 县六小,办学三年,从一片山坡几方鱼塘,到数栋连在一起的教学楼,以及“三风”(崇德求真善思雅行的校风,严谨博学睿智和煦的教风、纯真好学知行合一的学风)的形成与固化,已然让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信赖的学校。 县实验中学,这所创办于1936年的老校、名校,今年暑期,对学校田径运动场、篮球场和科教楼广场进行改造升级,新建清风文化长廊,老校焕发出了全新的荣光。 还有受全县上下瞩目的县一中整体搬迁项目的动工,引蕲河水入泮,依云丹山为屏,定将经过九百二十六个日夜的雨露阳光,蝶变成全县所有莘莘学子向往的神圣殿堂。 亦有位于农村的刘河实验小学,这所开学也只三年的新校,是该镇11所完全小学教联体的核心学校,“上善若水、行善致美”的校训,让我从中读到了朴实而深厚的哲理,善能致远,善待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堂课,善待身边所有的一切,而这,不也是老祖宗教导我们要学的东西么? 徜徉在几个崭新的校区内,看到新栽的桂花、紫薇,尚未着花,但是绿意深沉;丛丛摇曳的绿竹,虽未全展,已然具有潇潇之姿;洁净宽敞的校园大道,油路如镜般平整,雨雪无惧。耳边不断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让我恍然回到自己的童年,又分明看到了灿烂的明天。光阴虽短,但是亦很长,蕲春教育探索如何更好地均衡城乡教育,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路亦更长。 朋友话教育 文/周永红 我当过十五年教师,后来从政,又分管过教育,在教育界有很多认识的朋友,有领导,有普通教师。每次见到他们,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总要和他们扯几句。因为有共同语言,彼此说话无拘无束,每每说到教育的变化,他们个个眉飞色舞,有一种天下最幸福的人的感觉。金秋时节,蕲春县教育局和县作协联合组织的“作家进校园”采风活动,更让我身临其境地看了一些学校,感同身受。 王老师,当教师时和我同事。那时,我俩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后,我调到一个乡去工作了,他先在一所村办小学教书,后在一所农村一所中心小学教书,现为校长。对教育的发展可谓了如指掌,只要碰到一起,我总要问他,你那所学校怎么样?他总是笑着说,现在的办学条件好,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强,说是小学,80%以上的教师都是专科毕业,还有5个本科生。教师学什么专业,教什么专业,不像过去拉夫子凑数,哪科缺教师,学语文的教数学、思品,或者学音乐、美术的去教语文、数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县第五实验小学,这是一所新建学校,2021年初开始兴建,2022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学校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骆老师说,这所学校教学区、活动区和生活区相互独立,一切按国家标准配备录播室、创客室、数字书法室、舞蹈室、音乐室、美术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校园电视台、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气息覆盖校园每一个角落,是一所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优质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了舞蹈、合唱、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编程、象棋、手工、书法、绘画、演讲与口才等20多个校级特色社团。每天课后服务时间,教室里,学生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汲取知识的营养。功能室内,管弦乐、锣鼓乐,袅袅乐声,不绝于耳;民族舞、拉丁舞,,翩翩身姿,优美展现。书桌前,挥毫泼墨,一撇一捺,陶冶性情,尽享书画的乐趣。操场上,足球、篮球,活力飞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创新、改革,让蕲春教育充满了活力。县教育局李书记如是说。李书记原在县文联工作,每次开展文学采风活动,我们都在一起,彼此非常熟悉,前年调入县教育局。这次采风,他自始至终和我们一起活动。他自豪地说,蕲春的教育变化太大了。目前,全县教育实施的“教联体改革”就是一种创新办学模式。它是县域内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共同体。它的主要目标是推进县域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每所学校的发展水平、每位教师的职业幸福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品质。就是以城区1所优质学校为核心校,通过城乡联、强弱联、大小联、远近联、同学段联等方式,与县域内其他2至5所学校组建,实现行政管理一体化、编制统筹一体化、经费使用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从而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从“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走进一所一所学校,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着教育的朋友话教育,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蕲春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正一路高歌往前行。 基石 文/缪勇强 我的家乡蕲春是一个具有深厚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县。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勤劳勇敢的蕲春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收获着一个又一个幸福,积淀成了今天熠熠生辉的四张亮丽名片:时珍故里、教授名县、王府胜地、中国艾都。每一张名片,都让蕲春人倍感骄傲自豪。蕲春还是国内公认的三大人才之乡之一,自古文脉鼎盛,代有英才,近现代来则以多出教授而著称,素有“文昌之乡”的美誉。 长期以来,蕲春人对“文昌之乡”这一美誉既引以为荣,又深感过誉,一直把它作为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民间有“富不丢猪,穷不丢书”的俗语。明清以来的《蕲州志》记载,蕲春人“彬彬好学,有邹鲁遗风”,可见兴学重教向来是这里的社会风尚。 这一次我随文友们走进了城乡几所学校,在多彩校园里探寻蕲春教育的品牌特色。大家一路走过,舒适、整洁、幽雅的学习环境,团结奋进、文明向上的育人氛围,令大家连连点赞。大家边走边看,不由自主的纷纷追忆起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往事,从校园校舍到遇到的良师益友,从漫天飞舞的粉笔灰到清脆的铛铛钟声,感叹着今非昔比。 硬件设施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办好教育的物质基础和优质教育的保障。这些年来,政府把建设好每一所学校,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祖国的未来。在新建成的县五小、六小、河西小学等地,一栋栋崭新的大楼巍然耸立。设施齐全的多功能教室,宽敞明亮的报告厅,气势恢弘的文化广场,文明有序的食堂……让我们一行印象深刻。同行中有人直夸赞这样的办学条件,丝毫不亚于城市里的学校。在县一中迁建项目建设现场,总投资7.5亿元的大手笔,这个载入史册的民心工程,对推动蕲春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再过几年,这所名校将迎来百年校庆。我们憧憬着,那时崭新的一中定会筑梦辉煌再谱华章。 在抓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政府同步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而论“软件”建设,今年刚进行的教联体改革可谓是一次华丽转身,在全县上下引发热烈反响。建设县域义务教育一体化联合发展共同体,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蕲春教育人多年来的心愿。经过这场深入改革,全县22个教联体形成一盘棋,以城区一所优质学校为核心校,通过城乡联、强弱联、大小联、远近联、同学段联等多种融合方式,与县域内其它2至5所学校抱团发展,点燃了蕲春教育腾飞的“新引擎”。我们坚信这场令人耳目一新的改革,一定能给蕲春教育带来全新的活力与机遇。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石,承担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教育的意义,在于培育人才和传承文化。高楼大厦也代表不了教育教学水平。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矢志筑牢强国富民的基石,蕲春教育人正阔步前行。 女教师的教鞭(外一首) 文/张冠 行走在蕲春县第六实验小学 像是迈步在一个卫星发射站 这里的现代化、信息化、花园化 令人咋舌 老师辛勤研发 学生快乐振翅 路过一间教室 女老师手握教鞭 在黑板的草原驰骋 一群小马驹发着声闪着光 我这个年近花甲的人 不愿攀比但偶尔对比 女老师的教鞭是有魔力的 将我的童年圈进她的课堂 跟着她念“小9加弯ggg” 然后乐不可支咯咯咯 ■小学里的农耕园 我的伙计们已经和正在远去 包括铅笔,橡皮擦,男女生界线 小屁孩约野架,不着边际的快乐 但在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 在农耕园的墙上 我看到了犁耙 和父辈们用顺手的镰刀 看到了一群亲近泥土的少年 园门的牌匾是书法家题写的 而我想写下一首诗 借少年手将方块字种进地里 来年开春绽苞吐穗 长出一片庄稼来 |
在早年鄂东人际交往中,酒席提供了一个平台,平日大家都是与田地打交道,与日月、耕牛、家人为伴,只有在有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院原名蕲春县李时珍医院。蕲春县李时珍医院的前身为1935年天主教在蕲州创办的意大利刘神父
北伐军鄂东之战民国15年(1926年)9月9日,皖系军阀孙传芳部第五方面军陈调元军集中武穴,阻止国民革命军围
徐国华,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湖北蕲春县彭思镇余凉村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毕业于蕲春一中。1986年
经统计,《湖北通志·艺文志》总共收录清代黄州府人物826位,分属于他们的著作共1311部,其中,经部即儒家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