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2023-9-23 21:17 1752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我生于1948年元月,1968年蕲春高中毕业。毕业时正逢文化大革命,我们是三届学生(1966、1967、1968)一齐毕业的,被后来的人称作“老三届”。当时蕲春高中是全县唯一的高中,全称是蕲春县高级中学,简称蕲高。考到蕲高的学生感觉了不得,比今天的学生考上黄高都荣耀。蕲高是蕲春中学生考大学的唯一通道。我们本以为上了这条通道考大学没问题,未料文化大革命把大学的门给关了,我们的心冷一截。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我回到家乡当农民—那时叫回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回乡后我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贫下中农和干部的信任,在小队当记工员,再有机会晋升到大队当会计,可是过了几年,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小,因为大、小队干部不缺人,即使缺人还有干部的子女在等着,哪能轮到别人?就在我心灰意冷时,公社办起高中,是在原来初中基础上加班的,老师很缺,学校只能把初中毕业的老师培训一下当高中老师。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时候公社领导说要找几个高中生来顶顶,说总不能都让初中生教高中。于是我被选到大公中学当了一名高中代课老师,我的命运也稍稍改变了。代课教师的报酬仍是在生产队记工分,学校发津贴,每月从3块涨到5块,后来涨到8块,最后涨到15块,有了津贴比在生产队当社员强许多,找爱人容易。我代课的第二年就找了爱人结了婚,有孩子,与父母分家。我原想这样过下去也要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后来听说代课教师能转正,我把心思全放在教学上,争取带出的学生成绩好,引起领导重视,实现我早日转正的梦想。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正在这时,1977年下学期的一天,我从收音机听到一条消息,停止十一年的高考马上恢复,文化大革命时推荐上大学的办法马上废止。也就是说,今后大学招生一律考试,不再从工厂和农村的知识青年中推荐。这条消息出来后,引起极大震动,青年人奔走相告,尤其是我们“老三届”高中生,应该说是恢复高考后的主力军。但是,我们这些人年龄都大了,多数人成了家,不知道招生条件,所以我们天天盼中央文件。不久,文件登了报,中央将原来上大学的十六字方针“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改为“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八字方针。“凭成绩录取”是最根本的改变。鉴于恢复高考后头一年招生,放开条件,有人总结出是“五不限”:不限年龄、不限结婚与否、不限文凭(只要有相当于高中的文化程度)、不限成份、不限地域。看到文件我的心像大海波涛一样汹涌澎湃。这年我30岁,结了婚,“五不限”就等于给我发了通行证。我喜不自禁去找同在学校任教的龚仲达,龚仲达说“是呀是呀,政策太好了,我也去考。”龚仲达也是蕲高毕业的,他早我两年到大公中学代课,一年前转了公办教师。我说你不是吃了“皇粮”吗,为何又去考?龚仲达说:“为了这场考试我们等了十一年,吃‘皇粮’也去考。‘五不限’嘛。”于是我和龚仲达一起报了名。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报名者之多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原来我以为只有“老三届”高中生报名,全县几百名,了不起一千人。谁知我们报名后听说全县有几千人报了名,不仅是“老三届”高中生,“老三届”初中生也报了名,还有不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同样报了名,“五类份子(地、富、反、坏、右)”子弟不少,要知道六十年代以后,出身不好的学生都被拦在大学校门外,如今门敞开了,昔日的“牛、鬼、蛇、神”子弟能和贫下中农子弟一样堂堂正正地考大学、上大学,他们能不激动吗?我听说有的“五类份子”子弟得知这一消息,在毛主席和华主席像前跪了一整天,他们泪流满面,磕头不止,连呼“毛主席万岁、华主席万岁”,嗓子喊哑了,虽然毛主席这时已经去世一年多。报名后领到准考证,我的准考证号是0906号,然后抓紧复习。可是大家面临“四无”的窘境,无课本、无资料、无时间、无人辅导。好在当时的公社党委书记骆锦元很重视,他了解到我们的困难后,安排公社文教站(即后来的教育组)组织报名的考生集中复习、集中辅导。复习的人很多,他把公社礼堂腾出来,说愿意学习的人都来,单位的人准假,生产队的社员不记旷工,学校老师调减课程,于是来了一百多人。文教站把中学最好的老师请来辅导,我记得有两位老师很热心,一位是骆瑞森,原是蕲春高中的教师,我上高中时教过我物理,一位是付文明,原是蕲春三中教师,六十年代大学毕业。老师辅导很用功,我们学得也专心,学的是高中课,可是报名的初中生听不懂,辅导两天后,初中生不来,来的只有高中生,参加复习的考生由一百多人锐减到二三十人。剩下的人也是参差不齐,老师仍然无法教,后来想出办法,安排上午自学,下午集中提问,老师当场解答,弄懂的学生下午也可以不来。我和龚仲达结成伴儿,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洗漱后来到一里远的大同渠道渡槽口,趁着晨光看起书,不懂就讨论,再不懂做记号,留到下午问老师,如此学习一个多月,十一月中旬分片参加高考。报考的人虽然多但是参考的人不到一半,我们大公考生分在刘河考场,只有30多人参考。一个月后考试结果出来了,大公公社只有龚仲达、蔡义华、我和一位武汉知青四人录取了,都是四名“老三届”高中生。我是1978年元月15日收到通知书的,我被录取到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科。收到通知后我到大队开了证明,到粮管所转了粮油关系。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蔡义华在大队开证明时遇到麻烦,书记说要开会研究,他等到第二天大队干部开会,他在门外候着,候到中午仍不见研究他的问题,他闯进去问原因,书记说先要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讨论才能提交支部会议研究。蔡义华拿出报纸问中央文件算不算数,大队书记说一级听一级的,落实政策都是先党内,再党外。公社党委未开会,报纸登的不算数。两个人快要吵起来,最后是县里来的住点干部出面解了围,县里干部看了录取通知书高兴说:“好呀,恭喜蔡受大队出了一个大学生,转,转,怎么不转呢。”县里干部叫董毓中,也就是后来当了青石区委书记和副县长的那个领导,蔡义华说他一生记得这件事,说要不是董领导一句话,中央文件就被一个大队书记给卡住了,可见那时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是多么不容易。
陈民新 | 1977年,我参加了高考
蕲春文学
  • 张北平《登独山》

    张北平《登独山》

    登独山文/张北平都说红叶是秋风写给大地的情书,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像我,秋日要是不出门去拥抱秋风,

  •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 2023年第12期(上)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 2023年第12期(上)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3年第12期(上)(总第52期)新团员优秀团课作品展闪烁在红色中的光芒徐思晟秋日的阳光

  • 《蕲春作家》2023年第50期

    《蕲春作家》2023年第50期

    家有美妻妻子年幼时家里也很贫穷,稍比我家经济条件好点,上有父母和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家住蕲北小镇银杏

  • 胡钧尧《家乡的四季美》

    胡钧尧《家乡的四季美》

    家乡的四季美文/胡钧尧我的家乡在鄂东蕲州乡下,有山有水,现有人口400多人,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瓦屑坝迁徙至

  • 余四海《小村庄的嬗变》

    余四海《小村庄的嬗变》

    小村庄的嬗变文/余四海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有个铺尔嘴村位于大别山南麓,距离漕河城区约16.8公里,东与白鹤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