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江清明 | 高辉远的家乡飞跃村

发布时间: 2023-4-20 23:01|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248| 评论: 0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高辉远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1974年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后任该院主任医师,担任中央首长的保健医生,是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91年3月,高辉远晋升为文职2级(少将);1993年12月,晋升为专业技术3级,享受副军职待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一直负责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中医保健工作。资料记载,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富春、叶剑英、李先念、聂荣臻、徐向前、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邓颖超、邹家华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接受过高辉远医师的医疗。高辉远是蕲春人,他的家在漕河镇飞跃村。如今的飞跃村有一栋并不起眼的平房,原为3列土砖,早已垮塌。2016年,村里在原地重建,仍是3列,面积约90平米,中间堂屋,两边房间,明三暗六,俗称碗篮屋。屋上安有亮瓦,光线不暗。1922年8月26日,高辉远出生在这里,医道世家,叔祖高藻轩、父高士怡均为当地知名中医。高辉远自学成才,他没上过中学,也没读过医科大学,自小从学于高静尘和陈受三,习经史,学诗文,深受两先生赞许。18岁时,继承家学,欲以医道济人。他谨遵父训,孜孜不倦,攻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籍论著,钻研精深,以求解明学术秘笈,充实知能,取历代诸家之长,博古融今。同时,随父侍诊,口传心授,尽得家传秘方,日后行医,逐渐名播乡里。解放后,高辉远参加县中医师统考,以第一名成绩取得中医师证书。江清明 | 高辉远的家乡飞跃村
高辉远与蒲辅周、谢觉哉、徐特立合影1949年7月,县人民政府卫生所由蕲州迁漕河。9月,更名为医务所。11月,成立县人民卫生所。1950年10月,县人民政府卫生所扩建为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1年3月,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借用漕河枫树林高桥塆高家祠堂和7间民房作临时住院部,高辉远与当地骨科名医高凤敖等曾在此行医坐诊,结下友谊。1954年,高辉远赴省地考试,无“体面衣裳”,高凤敖送高辉远一件大衣服,一说高凤敖将当时县卫生协会一丈二尺会旗芯子剪下,制成衣裳送高辉远作“出门衣”。随后,他到地、省和国家中医学校进修深造,3次考试均获第一。1954年,高辉远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品学兼优奉调参加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筹建。1958年,在周总理关怀下,刚过而立之年的高辉远被选为当代杰出中医学家蒲辅周的学生和助手。学成后的高辉远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成为一代名医,驰誉医坛。高辉远著作有《蒲辅周医案》《医门新录》《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等,其中《蒲辅周医案》受到周总理的关注,周总理患病入院前问过高辉远,“你的老师(蒲辅周)有没有将他一生积累的丰富经验整理出来?”高辉远答,“老师整理过。”原来,在“文革”前,蒲辅周在高辉远等助手帮助下,写了一部手稿交到出版社,后因“文革”兴起而搁置。高辉远告诉周总理,说他已找回这份手稿藏在家里。周总理叫高辉远把蒲老手稿拿给他看,看完后立即批示,要有关部门尽快出版,这就是197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高辉远整理的《蒲辅周医案》。高辉远另一部著作《医门新录》载高辉远医方歌诀137首,1991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李先念题词,聂荣臻题书名,邓颖超作序。我们在高辉远故居,见到高辉远与叶剑英、邓颖超、谢觉哉、徐特立等中央领导的合影,却没有一张高辉远与周恩来总理合影照片。据介绍,高辉远生前曾谈到这件事,说:“过去我不太注意这件事,因为经常见面,毫不在意,现在想起来很遗憾。”2002年10月15日,高辉远在北京逝世。江清明 | 高辉远的家乡飞跃村
七十五岁的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右)正在给中医大夫高辉远(左)、西医大夫徐振盛讲述中医治疗的理论(顾德华摄影,《人民画报》1962年第2期)不知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还是受高氏遗风影响,飞跃村先后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名校输送学子23人。在高辉远故居堂屋正中摆放着一尊高辉远铜像,这是蕲春县李时珍医院副主任医师刘跃进捐资10万元定制的,刘跃进说他是高辉远的徒弟。在高辉远故居四周墙壁上,我们看到的有高辉远生平简介、邓颖超为高辉远著作作的序言,以及高辉远与蒲辅周、谢觉哉、徐特立合影的照片等。如今,飞跃村正在收集高辉远生前资料和遗物,筹建陈列馆,供游人参观。飞跃村之所以出名,还不仅仅是出了个高辉远,上世纪70年代修的飞跃隧洞也给飞跃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974年,县里为解决蕲南丘陵地区缺水问题,将蕲北大同水库的水引到蕲南,就在如今的飞跃村挖隧道,当年没有挖掘机械,只能用人工,县里组织三渡、赤东两个公社的民工上马,最多时2万人,全凭肩扛手提历经两年,以超常毅力,将一座大山挖穿,全长2362米,高3.9米,宽3.2米的飞跃隧洞予以贯通。入口在刘河镇飞跃村,出口在漕河镇飞跃村。当时,飞跃隧洞出口所在村叫永新12大队,后改名飞跃大队(今飞跃村)。飞跃村地形独特,四面环山,多坡地,少水田。历史古迹有显灵庙,始建于南北朝,隋代扩建。过去,一条破损不堪的泥泞土路与外界连接。飞跃隧洞旁很早前有条宽不足两米长2公里的山道,为古代通往外界的驿道,又称“骆冲古商道”,从蕲南长江码头上来的布匹、粮油、食盐等物资,用马车装载,途经这里,运往安徽、江西等地。也许是交通不便,少了外界的干扰,这里成了世外桃源。小山村满目青翠,一尘不染,处处透着醉人的美。随着时代的变迁,通往外地的路早已改道别处,曾经喧嚣的古道只剩下杂草和山花,马叫和驼铃成了遥远的传说,只留下商道边的骆冲古泉日夜叮咚,终年不竭,水流量大,人畜可饮,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今,完善改造进出村里的漕(漕河)黄(黄河厂)路共有两条,宽6米的水泥路从飞跃村穿过,为飞跃村的飞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飞跃村土质肥沃,适宜种桑,建有常青桑葚园。境内黄河厂水库像一个闺中少女静卧群山间,波光粼粼,号称“天然氧吧”。水库边有一座山叫啄米尖。啄米尖有个传说,相传过去山腰住着一户高姓人家,仅高爷爷一人,靠种几升薄田和养几只鸡过日子。一天,高爷爷舂谷时,突然天旋地转,晕了过去。当他醒来,惊奇发现他养的鸡把剩下的谷全都啄破了,糠是糠,米是米。从此,高爷爷再不为舂米发愁,全由鸡代劳,后人便把这座山叫啄米尖。啄米尖海拔460米,孤峰突起,鹤立鸡群,每天这里总是迎来第一缕朝霞,也是最后一个吻别夕阳。山顶有一棵参天古松,两人手牵着手才能合抱,不知经过多少次电闪雷劈,只见浑身伤痕累累,仍是枝繁叶茂,青翠欲滴,从树身伤处渗出的松油结成一个个黄亮亮的油疤,给人一种强烈的沧桑感。今日飞跃村,经美丽乡村建设,整治环境,清沟除草,种花种草,植树绿化,兴修道路,整修河道,打造景点,硬是把一个小山村打扮得多彩多姿,光清亮丽的旅游景点,张开双臂迎接众多游客纷至沓来。
江清明 | 高辉远的家乡飞跃村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