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说八里湖 江清明 在鄂东蕲春县,有两个建国后才有的歇后语:八里湖放鸭子——宽广得很;八里湖架水车——海底干了。前一句意思是八里湖面积大,后一句是那大的湖面都能用水车抽干,只要有决心,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尽心尽力了。可见人民群众在劳动和生活中将普通的事物演变成歇后语,口口相传,是多么智慧和神奇。自然,这两句口口相传的偈后语为八里湖赢得了名声。 八里湖先前叫国营八里湖农场,属农垦系统,农工是四处八方移民搬迁过来的,现改名八里湖农场办事处。所谓八里湖,有零散水面,无湖泊,早先有没有,无人知晓,反正解放前没有,现如今也没有,只是临近长江,地势低洼,十雨九涝。经过农场职工几十年的整理改造,田成方,池成片,沟渠纵横;稻子在肥沃的田里点头含笑,鱼儿在池塘戏水欢腾,农工在劳作中品味幸福生活的甘甜。所以说农工优越感很强,正确称谓叫农场职工,说是农民吧,却享受城镇职工的养老政策,说是城镇职工吧,又是种田的。什么叫特色,这就是特色,百万人口的大县只有八里湖有此特色。不管八里湖的机构名称怎么改变,蕲人对八里湖的羡慕没有改变。 一位从八里湖走出的老干部闲聊,说相邻的蕲州镇曾是州府所在地,长达500多年,有上等蕲州之称,盛行码头文化,近些年,走到县级领导岗位的干部寥寥无几,而从八里湖走出的多达上十位。这说明八里湖是风水宝地,是锻炼人的地方。当然,不能以出干部高低多少论成败,我也曾在蕲州镇工作过,在这里无意贬损蕲州镇干部的平庸。蕲州的崛起腾飞指日可待。 从县城漕河到重镇蕲州,必须经过八里湖。早先的公路大都以自然形成为主,少不了曲里拐弯,八里湖场部就建在公路边。20世纪80年代末,县里一位有远见的主要领导拍板决定,蕲漕线要切直升级改造,以缩短路程,节约能源和减少乘车时间。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一切直就远离了八里湖场部,对八里湖人来说,自然不便。地方观念强的总场领导揣着民意找县里,蕲漕经济线不应在旷野田畈穿过,还应就近人口密集的场部。死缠活缠,县里拗不过,采取折中的方案,在旷野和场部中间开辟一条线路,这样都能接受。这就是现在蕲漕线的走向。这只是传说,笔者不是写史立志,没必要搞个究竟,权当插曲。实际上也正常,不难理解,国家好多大型项目为照顾贫困地区,也照样定点。再如好多高速公路和铁路,为振兴老区经济,舍近求远,弯着也要照顾。 八里湖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有农垦的光环,金钥匙含在嘴里,要么不飞,一飞冲天。要不然,上海300多位插队知青,有60多位留了下来,在这里成家立业,成了道道地地的八里湖人。知青们看中的是这方热土,还有青春不灭的记忆。过去,砖瓦厂、火柴厂、食品厂等国营农场工业为蕲春人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的便利;现在半边山的橘子、余赛的小龙虾、高湾的珍米等名气日渐上升,漕河街头,“八里湖的橘子好甜好甜”的叫卖声四季不断。其实八里湖橘子俏得很,且产量有限,采摘季节就脱销了,街头的叫卖是噱头,是广告。为了卖个好价钱,去年八里湖的橘农搞了一个线上直销,一天竟售出500多件,每件10斤,简直忙不过来。 八里湖农场的属性决定了土地的用途,一类基本农田是保护的高压线,只能种植养殖,工业发展请绕道。成片大规模种植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管理,种田致富养殖致富大有人在。在别的地方,抛荒撂荒现场比比皆是,习以为常,在这里,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要么被鱼虾占有,要么被庄稼覆盖,农工之间的土地流转别处每亩每年10元也没人要,这里每亩每年100元还抢不到手。收入上来了,种田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我叔父一家早年迁至八里湖农场良种大队,小时我不理解,在老家也是务农,在八里湖也是种田,何必背井离乡找苦吃?时过境迁,你不得不为叔父的作为点赞,老家的父老乡亲无退休一说,而八里湖的农工到龄却能领到退休金,还是按城镇职工的退休标准发放。有政策红利,这里民风淳朴,管理有序,上访缠访几乎绝迹,也少见邻里纠纷,一片祥和。 八里湖的今天很迷人。八里湖的明天会更好。 |
4月19日,黄冈市二医院副书记、副院长、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邓凌
4月21日,蕲春县卫健系统首场校园招聘会在武汉科技大学举行,通
4月20日,蕲春县卫健局医疗业务片区集中培训最后一场培训会(蕲
为加强城镇管理,美化人居环境,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暨城镇管理
4月21日上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