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教联体建设】借势提能谋发展 精准施策促融合——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 2023-3-9 21:39|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28| 评论: 0

借势提能谋发展精准施策促融合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工作回眸

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强县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教育强省,根据县教育局党组部署安排,县第二实验小学和漕河镇大河口小学、漕河镇豁口小学、彭思镇中心小学组合成融合型教联体。
教联体各校区基本情况 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二小校区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位于漕河四路,校园占地面积162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579平方米,教学班71个,在校学生3547人,教职工187人。其中高级教师20人、一级教师157人,省级骨干教师7人、市级骨干教师38人、“黄冈名师”2人,“蕲春名师”20人。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养正校园文化特色鲜明,教研氛围浓厚,教学成果丰硕,是全县质量强校,省市教研名校。
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豁口校区

漕河镇豁口小学位于豁口社区,系原漕河镇豁口小学,位于城乡结合部,是一所村办小学。校区占地面积7246平方米,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822人,教职工44人。2013年后,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硬件设施齐全,功能教室配备完善。
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大河口校区

漕河镇大河口小学位于大河口社区,系一所村办小学,校园占地面积8105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教学班12个,在校学生641人,教职工34人。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体音美等艺术类师资薄弱,教学用房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有待改善。
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彭思校区

彭思镇中心小学为农村学校,位于彭思镇彭思村,校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616人,教职工33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存在育人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家长对孩子教育关注度不够、留守儿童居多等问题,但学校有一个“开心农场”校园劳动基地,适合开展学生劳动教育。
主要做法及成效

从2022年11月份起,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围绕“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六大重点工作,在各级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管理同步,助力四校区教育治理提升1.强化党建引领,把准“大方向”。教联体内部在职所有党员纳入支部统一管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一岗三责”,坚持“三会一课”,全面提高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拧成“一股绳”。在党支部领导下成立教联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程炼玉 副组长:叶仕红 张辉 张燕 王浩林 成员:全体行政领导),全面领导管理教联体专项工作。制定《办学章程》《名师骨干教师考评制度》《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办法》等25项制度,从去年11月份起,四个校区全体行政领导集中学习,同步实施,保证了班子成员管理、教师评价考核、学生评比表彰等项目实现了“一体化”。
3.统筹发展规划,拟好“路线图”。根据学校发展实际,结合分校不同特点,制定了教联体发展规划,细化了具体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明确了责任主体,教学教研活动、师生主题活动充分考虑分校情况,纳入统一的安排,所有教师对至少一学期的工作安排只需要按图索骥,心中有数直到胸有成竹。4.落实有力举措,走好“一盘棋”。行政领导每周一次例会,一个固定栏目“教联体建设大讲堂”由教联体领导小组成员轮流主讲,有文件学习体会,有实践工作反思,有改进工作建议,这个栏目成为学习的阵地、推进工作的论坛。另外,实现周工作安排清单制度,每周工作安排统一部署,分校区作上周小结。


5.共筑文化品牌,定好“总基调”。学校“养正”文化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和积淀,已经完善,成为了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根据这一主题,三个分校的文化定位、平面宣传、教学管理、德育活动等都和核心校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二)师资同盘,助力四校区教师专业发展
1.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大河口分校、豁口分校教师100%从核心校流动,管理团队也是从核心校派出,彭思分校尽管是学年中途加入,本学期依然从核心校抽出5名教师交流,彭思分校也派出3名教师到核心校。为了保证教师正常流动,学校从制度上动了脑筋,一是给予交通补助;二是争取农村教师生活补贴;三是在教师考核积分上按照全校前20名计算(有一票否决项目除外),同时在评优晋级评职等方面优先考虑。2.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每周二、三集体备课,周四、五校本教研,大河口分校、豁口分校100%全员线下参与,彭思分校目前每月3次线上参加,1次线下参加。名师研修共同体共分学科组建了22个,四个校区共有80名青年教师加入,每月两次研修活动,6月份按照目标进行捆绑式量化考核。



3.开展名师送教活动。每月两个名师送教到分校(2月24日第一次名师送班会课到彭思分校,听课领导和教师都说是“及时雨”,极具启发意义,非常值得借鉴),涵盖大部分学科,包括现场讲课、培训报告、心理辅导等。



(三)资源同享,助力四校区实现优势互补
1.硬件达标建设到位。学校四个校区共建设了4个计算机教室,连同教师办公室共装备185台电脑,配备了近100套班班通、电子白板,所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硬件上课成为标配,课堂效率和学生参与率逐步提高。



2.平台资源整合到位。全体师生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湖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下载APP,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显著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而且精准定位分校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师、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学校的常规教研和名师团队学习有了优质保证,核心校和分校打通了时空距离,架起了信息技术“高速路”,实现了教育的“精准扶贫”,保障了“有质量的公平”。3.智慧教育应用到位。教学研究(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教师管理、家长学校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应用了“互联网+”模式,整合云平台资源,包括优质课、课件、优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家校教学资源、师德师风学习等内容,利用直播平台(腾讯会议、钉钉等)开放分享和共同观看的方式,让分校教师同步提高。学校利用录播室,名师上示范课,教师线上互动观看(彭思分校也在录播室现场互动),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技能。





(四)活动同系,助力四校区落实五育并举1.常规活动一体化。课程开设、学生质量检测、班队活动、晨会等完全按照核心校统一要求同步进行,四个校区学生共用一张课表,同读一本书,共享名师福利。



2.主题活动分层进行。开学典礼、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清明祭扫、自理能力比赛等活动错峰进行,程序允许创新,观摩考核由核心校专家组轮流到分校完成。3月7日,德育处带四个校区的150名学生代表,到彭思福利院,共同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3.特色活动互动体验。运动会、庆六一艺术节、劳动教育等三个分校和核心校按照学生总数的20%-30%互动。充分利用彭思分校劳动基地,带动其他三个校区学生在蔬菜、农作物种植方面进行实践活动。





(五)考核同标,助力四校区协调融合发展
1.积分制管理,引导教师良性竞争。学校所有教职工按照学期进行考评,总分350分,涉及政治素养、专业素质、教学教研、班级管理、后勤服务、家校沟通、成果奖励等方面,每个教职员工在不同岗位都知道自己应该追求的高位目标和应该坚守的工作底线,学期积分是所有评优评职评先的重要条件。教师从过去的被动工作到现在的创造性工作,名师辈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老年教师不掉队,可以说都是得益于考核标准的科学设立。2.立体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参照学生的品德、学习、生活、性格等方面,出台《十好少年评比标准》,全面考虑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形成学生成长记录卡,是学生成长的足迹,是不断纠偏向好的指南针,是家长和学生都看重的珍贵纪念。目前,彭思分校正在学习完善这项评价细则。

3.全方位考核,引导家校融合发展。家校合作是学校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第二实验小学本身就是湖北省家长示范学校,多年来注重家校合作的传统深深影响了三个分校。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家长志愿者的服务,都为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提供正面支持,社会影响非常好。







在教联体建设推进过程中,县第二实验小学教联体凝聚了共识,克服了困难,改革了机制,创新了办法,取得了效果。随着融合不断走向深入,学校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为目标,紧紧围绕省市县文件精神,坚决落实市局和各级调研组视导建议, 把教联体试点做成示范。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