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驱车行驶在“四好农村路”刘槐线上,路面宽阔平坦,两旁绿树成荫,路的尽头便是蕲春县漕河镇槐树山村。村落的山包上,施工车接续往返,有挖掘机正在进行梯状整地作业,目前这片油茶新基地已经完成300亩的平整工作。 “新建的油茶基地共500亩,跟之前的1000多亩老林不同,这次要高标准建设。目前有150亩已经栽苗了。”槐树山村程国兵在山腰间一边指挥着施工机械,一边介绍说,“国家现在这么好的政策,要响应号召,做强油茶产业。” 槐树山村地处漕河镇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库区村。为谋发展,当地早在2009年就开始发展油茶产业。但由于整地欠规范、种苗低品质、栽种不科学等因素,部分老林出现产量偏低、效益不高的问题。 ![]() 林以种为先,种以质为本。良种壮苗是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油茶良种苗木的培育,主要采取嫁接的方式,用本地油茶种籽培育砧木。”该县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主任翁常生介绍。 据了解,该县由于缺乏良种油茶采穗圃,穗条大多依靠外购,不仅成本高、难保鲜,而且关键要素受制于人,时常出现 “卡脖子”、品种不完全清楚等难题。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为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槐树山村联合林业局努力打造油茶良种资源“孵化器”,进一步加大油茶优良品种应用力度,从源头上牢牢把握良种穗条这个“芯片”,真正做到油茶种苗“四定三清楚”,着力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局里联合槐树山村计划营建的一处省级良种油茶采穂圃的选址,计划栽种4-5年生大营养杯良种油茶嫁接苗2500株,主栽长林40号、4号、53号品种,配栽3号、18号品种。”谈及为什么选择槐树山村,翁常生笑着说,“槐树山村土壤好、环境好、人更好!” 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动村民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产业。“从外地返乡,就是为了带头搞产业的,不管在不在书记这个位置上。”程国兵自2011年接过村支部接力棒开始,就始终保持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精神。 当初没有“第一桶金”,他率先投资,组建合作社,带动党员和进步青年积极响应,开启脱贫征程;专业水平不足,他迅速带队奔赴外省考察学习,引入先进设备,借鉴先进经验;缺少产业路,他主动向上争取,用足政策,借助“塆塆通”的机遇,补足配套设施。 ![]() 昔日贫困村,今朝换新颜。十余年过去,村里成立了槐树山油茶专业合作社,创建了茶油加工厂,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据悉,该村年产1.5万斤茶油,对附近县市茶籽进行加工可生产数十万斤茶油,带动村民及合作社增收100余万。 如今,尽管已经卸任村支部书记职务,程国兵仍然坚持做乡村建设的“领头雁”,势要让青山更绿、产业更旺、百姓更富。 为高标准建设油茶新基地,他规划先行,整修梯地、绘制定植图、成行配置、排序栽种;他分秒必争,春节期间放弃休息,监督施工队5台挖掘机连续作业,赶在3月前栽种第一批良种;他以身示范,先后投入50万,撬动各路资金,保障建设进度。 “未来,新林的每一株茶树都将挂牌,全过程跟踪记录生长变化,准确把握生长规律,强化科技赋能。” 程国兵介绍,“因此,相比老林的锄草、施肥、采摘,新林需要的工种更加丰富,村民的活多了,工时加长了,收入自然也跟着提高了,这就是我们全村的‘绿色银行’!” |
为做好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实施工作,3月23日,蕲春住建局组织全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株林镇立足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
《黄冈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实施办法》出台以来,县医
蕲春首次跨入第一方阵!全省营商环境排名公布3月24日下午全市优
一名“90后”乡村教师的幸福坚守通讯员 毕传高 张北平 吴璇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