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耀旭《打豆腐》《辞岁》

发布时间: 2023-2-12 19:13|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64| 评论: 0

03
打豆腐

文/耀旭

打豆腐也是在腊月末,豆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食,小时候,吃鱼吃肉是很难遇到的日子,就是豆腐,也不是能经常吃到,真正能吃到豆腐的日子也是在过大年的那些日子,只不过相比猪肉鱼肉而言,每家能吃到豆腐的量要大一点,打豆腐论颗,一颗豆腐一般有30来斤,好的人家,过年会打两到三颗豆腐,差一点的,打一颗,或者两家共打一颗。
打豆腐的工艺比较复杂,先是浸豆,然后是磨豆浆,再是过滤,再是磨石膏,点卤,还有烧浆,烧浆之后是包豆腐滤水,包好豆腐后用锅盖压,上面要压上石磨或者其他重物,成型后再切块,整个工序才算完成。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的问题,在我的印象中,手工豆腐,点石膏卤的豆腐,绝对比现在的机制豆腐和化学卤水豆腐好吃,打一颗豆腐一般六七个小时,既花时间,又花体力,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乡下人家,家家都是自己打豆腐,很少有到街上买豆腐吃的,豆腐可以做很多菜,我最喜欢吃的,是豆腐丝,用煮熟的肥肉,焖豆腐丝,吃起来很有味,还有就是把五花肉一炒一焖,和豆腐块一起在农村土灶的饭锅边蒸着吃,肥膘肉的汤汁浸入豆腐后,确实让豆腐块吃起来像肉味一样香,所以,在我们乡下,常常能听到“豆腐当大荤”这样的说法,它既是一种农民式的幽默与自嘲,也是底层人民对于自身命运的一种宽厚的接纳与承担。与豆腐相关的美食太多了,臭豆腐乳,豆果,豆皮,油豆皮,千张,豆渣,锅巴筋等等等等,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

现在,在自家里亲手打豆腐的家庭越来越少了,人们甚至宁愿吃快餐,也不愿意亲手打一颗豆腐,有些人,连基本的味觉都丧失了,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原生态的美食,恐怕,再过一些年,我们想吃到这样自己亲手磨豆浆,磨石膏,点卤、烧浆的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已经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很多虽然艰难但却浸润着简单、淳朴的幸福。

04
辞岁

从五、六岁起,每年腊月二十九或者年三十上午,父亲都会带着我在上油匠塆的后背山上去辞岁,辞岁是活着的后人在一年的岁末,去祖人坟前烧香、上贡、祭拜、磕头的一种仪式,腊月本是父亲一年中最忙的日子,他要做鞭炮,卖鞭炮,只有年关这几天,才是做鞭炮的人收成最好的时候,但是,无论怎样忙,在大年三十之前,父亲都会安排时间带着我上山给祖人辞岁,八、九岁前,我是跟着父亲一个一个祖人的坟前磕头、烧香,到了八、九岁,我能提篮子了,父亲就让我提着装有鱼、肉、豆腐等贡品的篮子跟在他身后,每到一座祖先的坟前,他都会详细地给我介绍,这是家里的什么先人,生前的基本情况,活到了多大年纪,我应该称呼他什么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我的一个叔叔、一个姑姑还有一个表叔,他们几个都是同一年因为染上了天花去世的,死的时候都只有十多岁,父亲说,那一年,他也染上了天花,昏迷了好些天才熬过来,醒来后才知道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个熬过了那场疫病的人,父亲的一生活得非常努力、沉重,也许与他的这一段经历有关,他的生命好像不是为他一个人所活,压在他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还有我的小叔叔、小姑姑和小表叔的。在一个没有墓碑的小坟包前,父亲介绍说:这是我的一个聋哑的叔祖的坟,他的心地非常善良,一生吃素,在路边看到一只死去的蚂蚁,他都会很认真地把它埋起来。
每到一个祖先的坟前,父亲磕头都很虔诚,摆上贡品、烧纸钱、燃放鞭炮后,先是抻一抻两边的袖子,然后站的很直,再弯腰跪下去,双手举过头顶,十分虔诚地拜三拜,再叫我学着他的样子拜,他站在一边心里默默地祈祷先人的保佑。
在上油匠塆,我家是祭拜祖先最多的家庭,直系的旁系的十好几处,父亲总是反复地叫我要记住这些先人的坟,让我不要忘了,在他心里,能够保佑我们生活的,只有这些先人祖宗。只有有了他们的保佑,家人才会平安,生活才会有希望。
1994年,父亲也离开我们了,这些年来,没有父亲的带领,每年的岁末,我也会按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在上油匠塆的后背山,给我们家族的一个一个祖先辞岁,祈求先人们保佑我们能过上平安幸福美满的生活。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