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年,胡仕如从5公里外的浠水洗马镇枫杨村嫁到蕲春县株林镇许家山,2011年回乡进村历练。在她看来,许家山是第二故乡,进村工作一天就要尽心尽责24个小时,“婆屋兴旺我在娘屋有面子,婆屋衰败我脸上冒得光彩!”2018年10月,接任村支书后,工作破局切入点在哪里,怎么实现民富村强,一直是她日思夜想的问题。环境整治靓家园她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分班走访群众,集思广益确定,从连片居住近百户600多人的一、二组为突破口。刚开始,多数人以为还是“干部动手干,群众翘脚看”现鼓一锤。她径直到改造区,自己动手搬开一块块乱石,清扫一堆堆垃圾。老组长许祖恩看到后,党员来了,群众也加入进来。10天时间里,全村上下就干这件事,石头、陈年垃圾、臭水沟得到了彻底清理,脏乱差的垃圾场变成了休闲场所,老百姓将自家老物件无偿捐献出来用于打造景观,大家还起了响亮的名字——翠竹园、劲节园。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塆组,群众角色不由自主地转换,“耍手叉腰”的变成了“撸袖子擦掌”的,形成了“群众提点子、土专家出本子、就地取料子、大家想法子”的氛围,全村栽补苗木绿植6000多株,拆除柴棚、猪栏60多间。在拆除旱厕时“硬茬”冒出来了,许某常年在外地务工,听说自家旱厕要拆迁,电话威胁、微信辱骂不歇气,胡仕如坚定表明态度“哪怕交出村支书帽子,这个厕所也非拆不可”。通过先拆其他几户的旱厕,再让他们做许某工作,许某犟不过最终还是回来配合将旱厕拆除,许家山村率先成为全镇唯一无旱厕村的样板。因势利导,许家山村建成了红色老屋,将猪圈牛栏改造成了“稻场记忆”,发动能人许震捐展文物,村集体出地,建起了许家山村级文博馆,无偿对社会开放。不搞大拆大建,利用现有资源变废为宝,创新实施“六长制”管理,红色价值转化为网红景点,她发自肺腑地说:“人民群众才是她最大的靠山。”发展产业谋新路环境改善心气顺,但是没山没水冒得产业也不是个事,胡仕如着力在清理三资,盘活资源上花功夫。占地14亩的原木板厂2016年就废弃了,老板陈某每年仅给村集体上交1万元租金。她与陈某沟通,对方满口答应;2019年6月,村里决定兴办创业园,迟迟落实不了经多方追问才知道陈某将这块地以15万元的价格贱卖给了王某。此后4个月时间,王某以人身安全、上访告状等相威胁,但胡仕如据理力争毫不妥协:“你们私相授受是违法的”,同时正面沟通分步化解,尊重对方变压器等财产折扣利用诉求,王某服软了:“为村集体,你这股劲头我心服口服!”当年10月份正式清理违章、水电路到位,在镇党委书记吴凤生等领导的牵线搭桥下,先后引进了豆油厂、蛋糕厂、稻米加工厂、电子厂等6家企业,建成了小型工业园,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不到两万元增加到53万元,带动蕲浠两县群众就业8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找对方向走上顺趟路,胡仕如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心:产业兴旺才是硬支撑。共同缔造幸福路由县纪委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民政局等多家单位共建帮扶下,许家山村清理沟渠2000米、整治塘堰5口、兴建300平方米红色文化广场、日间照料中心。2022年3月,招商局集团驻点该村进行结对帮扶,注入110万元安装了150盏路灯、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间员工住宿楼和幸福饭堂,当年12月份开火的幸福饭堂,满足工业园80名就近务工人员和20余名行动不便村民进餐需求,像三菜一汤的中餐村里补贴4元,他们掏4元就行,招商局集团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曾勇强竖起大拇指:“在这里我看到了蕲春基层一线干事的精气神!”招商局集团漳州分公司还与村党支部共建,捐赠了3万元,村民自筹8万元,村集体每年注入2万元成立励志奖学金,由老支书陈明平和3个80后年轻党员共同监管,定向奖励村里考上大学、家庭困难的孩子。2022年金秋时节,资助了8位村里伢,村里个个拍手称快:“这是许家山的大善事大好事!”一心扑在工作上,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胡仕如都能扛。她动情地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没有理由选择逃避推诿。”但是,爹爹叶绳文2019年3月份因动脉夹层破裂引起慢阻肺,至今每天白天靠氧气机吸氧、晚上困醒戴着呼吸机喘气,家务担子都落在了78岁的婆婆身上;自己的母亲腿摔断了卧床三年,去年底去世,她因为忙着工业园提档升级没有及时赶回去见她最后一面……想到这些,作为一个儿媳、女儿,她感到无比痛心和愧疚!“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征程再上,胡仕如带领全体村民正在着力推动如何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她坚定“许山”力量一定能给村民们带来更多的福祉。 |
节前慰问暖人心 福利院内显温情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面对不慎落水的儿童蕲春电信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中心王洪武主任不
为切实提升干部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秩序,株林
株林疫控“休假不关机,休假不休心。疫控不放松,健康守株林。”
9月26日,为丰富社区社会组织队伍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