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5日 是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Day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简称:国际志愿人员日)。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生活中 总有那么一群人 为他人默默付出 也许我们不知道他们是谁 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志愿者 在蕲阳大地 “志愿红” 深入城市每个角落 为城市文明 贡献力量! 他们 助力疫情防控 参与文明交通劝导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帮扶老人 关爱未成年人 今天是国际志愿者日,蕲春县志愿者协会择几名抗疫志愿者,讲述他们抗疫和抗疫之外发生的事情…… 11月20日,蕲春县漕河城区实施临时静默管理,漕河的14个社区和周边村的迅速响应,各社区和村急需大量人员在各进出路口的卡口进行值守,一批以李毅、胡宝红、王付彪等社会志愿者主动请缨,要求参与卡口值守志愿服务,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一天值守12小时。他们在南门畈社区的卡口值班值守任务的9天时间里,他们管控人员进出,严格把守,构成一道防疫墙,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最艰难的时刻,蕲春县优秀志愿者陈华生带领十余人的团队在刘河镇主动请缨,挺身而出,成为抗疫战中的“逆行者”。 11月24日上午10:00左右,志愿者协会接到居住在漕河童馨丽都的吴女士的求助:她说,她的父亲于11月22日在青石桐梓老家去世,躺在床上已经两天了,家中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在家里,弟弟在上海打工,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即使回到蕲春又担心被隔离,老家隔壁又没有邻居,她非常担心没有人料理父亲的后事。她说因疫情防控临时静默管理,既没有公交车可乘,又没有出租车和网约车可坐,她非常希望有志愿者能帮她送回桐梓老家,看上父亲最后一眼......。志愿者接到电话后,一边安慰吴女士,一边想办法联系志愿者,这名志愿者在12:30用专车免费把吴女士免费送回桐梓老家。 11月26日晚上21:51时,志愿者协会又接到一个求助:一位在浠水县工作的任女士为在蕲春一中就读的儿子陪读,由于疫情被困在一中的出租屋里五六天了,因接到学校通知说后天天气降温,通知家长为孩子送保暖衣服,因为疫情,没有门店营业,也买不到保暖衣服,所以她想请志愿者帮忙明天送她回浠水给孩子拿保暖衣服,接到求助由于是深夜,我们回复她明天想办法。第二天上午我们联系上一个志愿者,他刚从卡口值守回来,这名志愿者决定放弃休息的机会,用专车免费将任女士送到浠水的家里,把保暖衣服送到一中就读的孩子手中。 11月28日上午9:30.居住在赤东邓元村的陈先生向蕲春县志愿者协会反映:他常年结对帮扶的夫妻双目失明的盲人刘国福一家被困在供销街内,储存几天的蔬菜早就吃光了,连一片菜叶都没有了,希望志愿者能帮忙代购点蔬菜送去,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联系附近的志愿者和超市员工对接,11:30左右,志愿者将盲人刘国福所需的生活物资送到供销街的卡口,交给刘国福的手中。 |
大年初一晚蕲春靓了、火了、沸腾了!昨晚,蕲春县2023年“迎新春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3年第2期(下)(总第42期)目 录社长美文专
岁序更替,华章日新。我们即将挥手告别载满辉煌的2022年,迎接充
迎春接福辞旧岁万象更新贺新年李时珍纪念馆馆长胡庆华、副馆长李
欢喜过大年,春节假期怎么玩? “玉兔闹新春·欢欢喜喜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