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2022-8-14 23:30 349
目录再见粮仓/甘才志七巧之期,我在杨墩看“双抢”/江清明杨墩的“双抢”/邱汉华
幸福“双抢”/寒天杨墩村的“双抢”印象/周小芳驼子爹的稻田/郑晓燕在希望的田野上/周永红八月田间稻谷香/余四海怀念一根稻草(组诗)/周志启摄影/杨进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1《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再见粮仓作者/甘才志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成弦。”描绘蕲春粮仓蓝图的地方原名叫四十八围,描绘的时间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农业学大寨高潮的时候,经过社员们连续多年的奋战,终于在改革开放到来之前把这张蓝图绘成了,迎来一阵参观潮。那年,我在一个大队当书记,也是这参观潮中的一份子,准备回去放手大干。可是回去后我接到县里召开四级干部大会的通知,传达贯彻中央“1”号文件,全面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分田到户,耕牛农具也要分到户。于是出现了这样尴尬局面,当初整成园田化的方格田又被隔成小块,一户分一块。一头牛按四条腿分到四户,半条腿的是牛尾巴,能分五户,如果是七户就要加上两只角也算半条腿。一些人便挖苦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是发生在1981年秋天的事,村干部懵了,但是经不住上级开会动员:“下面盼、上面放、中间一道抵门杠,不执行中央文件就撤了抵门杠。”于是这一年,全县百分之九十的户落实了大包干责任制,仅有大队林场、茶场、药材场还挂着集体的牌子。接下来是多年的“单干”生产,看得见的好处是农民种田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出的粮食增加不少。弊端也一一暴露出来,种田的手段被弱化,畜力不足,机械不适应,早已消失的原始生产工具如水车、梿枷、挖锄、石磙又出现了,农田大面积抛荒,粮食产量在经过一个抛物线上升后又下降了,这种现象刺痛了干部们的心,也刺痛了群众的心。大家都在说,当年的粮仓变成粮缸了。那意思是说粮食是有装的,但不多,哪够全县人民的供应啊!我是过来人,我见过的这种现象不忍心再回首,我害怕听见“汗滴禾下土”的声音,更害怕看见“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的场景,只好远远地避开,眼不见为净,心里直叹息当一个农民真不容易,实在太苦了,盼望能有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他们。近日,我在离开农业快二十年后又被邀请到赤东镇杨墩村看农业。我知道,杨墩村是四十八围的重点村,与它西南方向的杨旦村、杨潭村连成一条斜线,将四十八围牢牢地拴在蕲河与雷溪河之间,而与雷溪河一岸之隔的是赤东湖,杨墩村的地形就是个水袋子,解放前年年被水淹。上世纪党和政府为围区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儿的面貌,一是五十年代挑起赤东大堤,将洪水挡在大堤之外,围区再也没有被水淹过;二是六十年代建起杨潭电泵站,将围内的积水及时地排出去,保证农作物不受涝;三是组织大规模的农田治理,将围区五万亩农田全部建成园田化。四十八围在那时被称为全县粮仓。在“以粮为纲”的年代,包括杨墩村在内,这儿历年是全县高产农业示范区,享受农业各项奖励政策与荣誉。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知道四十八围的,到过杨墩村,我为生活在这儿的人们骄傲过。经过快一代人的沉默与等待,现在的杨墩该是个什么样子呢?当我的车从县城南郊宽阔的公路驶进一条四米宽的村道时,我的感觉中看不出很大的变化:路还是那个路,不过铺上了水泥;渠还是那条渠,不过渠边的树长高了些,渠里的水被半边水葫芦给罩住,看不出半点生气;路边的房子长高了,长到二层或三层,涂了黄或绿的颜色,饰成罗马柱,但是和许多村的别墅群相比,也显不出特别靓丽之处。一切都很平静,平静得就像这儿很少有人住,一排排气派的楼房不过是摆样子,门前的雀儿都懒得叫一声。可眼下是八月初,我突然忆起昔日的“双抢”正是这个时候,田里的稻子已收了,可人却很少见,只有一台收割机在田里来回转动,一个农民站在岸上不时地和收割机手说话。除此之外,整个围区空无一人。人都到哪里去了呢?这是我想了解的头一个问题。“人都打工去了。”村支部书记姓洪,是个女的。她说,全村两千零八号人,有七百人到外地打工,有三百人到附近陶瓷厂打工,剩下的除去老的小的还有一百多人,经常下田干农活的也就几十人,具体多少她也说不准。“干农活的人这样少,庄稼谁种啊?”“你看我们村的田荒了一块吗?”女书记听见我的疑问声,自豪地指着面前的大畈说。我注意到确实没有田荒,一块块农田要么是稻穗勾着头,沉甸甸的,等待着主人们来收拾它们;要么是刚刚被收割过,稻蔸立着,上面撒一层粉碎了的稻禾杆。还有一些农田装着水,女书记说那是“虾—稻—鱼”连作,虾子收了,稻子割了,刚刚灌上水投放鱼种。我问这种模式一亩纯收入有多少?书记回答说田是流转的,承包人一般不说实话,估摸着一季一千元,虾稻鱼三季也就是三千元。接着女书记和我们算了一笔种稻子的账:机械整田160元,插秧180元,收割120元,种子肥料农药300元,田租200元,其它40元,合计1000元;再生稻头季1500斤,二季700斤,两季2200斤,收购价每担90块,一亩收入2100元,纯收入1100元。“可是我看这稻子的长势,亩产1500斤是不可能的,只有1300斤。”我向书记介绍说我是学农的,种过田,当过基层干部,管过农业,和袁隆平一起研究超级杂交稻十多年,算得上是半个测产专家。“再说,稻子的收购价也不是90块呀,电视上公布的是124块,农民们都知道。”女书记听了急忙解释,她说的是刚收割的新鲜稻子,含有水份和杂质,是由一家烘干公司到田头来收购的,烘干后的稻子只有八成重量,所以说1500斤的单产只有1200斤,与我说的单产和价格很接近,我听了啊一声,终于明白农民是如何算账的,图省事,简单,拿了票子就走。而烘干公司精于算账,无论怎么算他们都是有赚的,而这个钱也值得他们赚,帮农民解决了大难题,农民就像当年的生产队长,到田头指手划脚,而公司就是当年的社员,听“队长”的吆喝呢。正因为如此,村书记说全村二千一百亩水田种了一千八百亩再生稻,其余三百亩是虾、稻、鱼共养,种田的都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早晚出来看看,像城里人到野外散步,中午呆在家里很少出来。如今种田太容易了,不犁不耙,不割谷,不挑稻把,都是专门公司和专业大户承包的,整田和插秧由大户包,防虫由农业服务公司包,用灯光灭虫和飞机喷药,收割由烘干公司开着收割机到田头来收购,种田人只要和他们联系就好了,多数时候还是公司的人找上门来找他们的。我们和书记说着话,迎面走来一个人,六十好几,他听见我们谈论种田的事,非常爽朗地插话说,这几年的再生稻品种真是好哇,头季亩产1900斤,二季亩产1000斤,两季快三千斤,前几年想都不敢想。我在惊讶一声后问他的田是大亩还是小亩,他听出了意思回答是习惯亩,一亩七十二个平方丈,我说那是一点二亩。如此算来,农民说的和书记说的都没错,与我说的对上号,按标准算法,亩产一吨粮杨墩村早已实现了。说来也是哇,赤东镇四十八围如今已是名副其实的粮仓,而守住粮仓的爹爹婆婆们再也不用脱脚下田了!这便是我今日再见蕲春粮仓得出的印象,接着生出联想,如今农村再不用担心种田后继无人了,科学的进步让一切不可能都变成可能,这才是社会发展的大势啊!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2《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七巧之期,我在杨墩看“双抢”作者/江清明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会,也叫七巧之期,是中国最传统的情人节。今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早上出门前对妻子说,中午不回吃饭。妻说:“在外过情人节?”我嬉皮笑脸:“和老情人有约,今天要过一个有意义的情人节!”妻说:“去你的!”我眼里所谓的情人,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最好的情人。大地母亲任人耕种,默默奉献,哺育子民,无怨无悔,不是情人是什么。蕲春县发改局驻赤东镇杨墩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好几天前就邀请作家们去他那里转转,体验感受一下不一样的“双抢”。本来炎天暑热,都懒得动,不想跟几位文友一说,都表示要去,看看现在的“双抢”跟过去有什么不同。再说杨墩村离我们居住地县城也不远,十几公里,方便。双抢就是抢收抢种,也是抢季节,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过去水稻一年收两季,头季稻收割后,为不影响二季稻收成,有“不割八一秧”之说,意思是二季稻必须八月一日前要插下去。到了杨墩,全颠覆了生产经验和生活认知。“锐龙沃得”国产小型一体化收割脱粒机在金灿灿的稻田里来回穿梭,躲在稻秆下的虫子暴露在阳光下,引来无数燕子、麻雀还有不知名的鸟儿觅食。收割机是农户请来的,一亩田收费120元,收割机非常先进,安装的软件有定位计算功能,无需丈量田亩,显示屏上自动显示。据说这小型收割机是根据国情,专为丘陵地区零散的农田量身定制的,胶皮履带可到处奔跑,不伤路面,机身小巧灵活,边边角角都能做到颗粒归仓,边收割边脱粒,自身装不下通过长长的管道输送到停在路边的卡车上。稻蔸子留有六七寸长,其余的被收割机粉碎还田作沤肥。村里前几年实行整村推进,争取项目资金投资180万元,建起了烘干厂,不受天气影响,刚脱粒的稻谷随即送往烘干厂烘干,有大货在旁边等着收购。杨墩村是蕲春县“四十八围”之一,当地有“四十八围熟,全县一年足”之说,农田经过几轮改造,灌溉渠系齐备,平整到位,树成行,田成方,有水田1800亩,全都种上了再生稻。稻子收割后,再灌上水,撒上化肥,不几日留下的稻蔸子就长出了嫩芽,等到十月金秋,又有稻谷产出。再生稻抗病力强,肥耗少,产量高,头季亩产平均800公斤,二季350公斤,一亩田两季可达1150公斤左右。村书记洪满华是赤东镇唯一的女书记,她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亩田机耕机插费、收割费、病虫防治费,加上抽水和田间管理费,要花去1100元左右,100斤稻谷市场均价100元,一亩田纯收入达1100元左右,寸土寸金,都抢着种,杨墩村没有一分田地撂荒。书记所言没有一丝虚构成分,我们行走在田畈上,看到是田埂边角处都种上了芝麻、花生、黄豆。黄豆已摇铃,芝麻长有人多高,花生正在采收……我也忍不住唱起了《希望的田野上》,同行的县原老领导知名作家甘才志发出了感慨:这里的双抢静悄悄。是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质量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和洪满华书记聊天,问她基层组织村两委的功能作用是什么,五十出头能干的洪书记脱口而出:服务。她告诉我,渠系清淤、防汛抗旱、村居环境建设等公益性工作,全由村承担,减轻农民负担:烘干厂、投资128万元专为城区学校配套建设的冷链仓储,以及村集体名下300多亩小龙虾养殖池,结合乡村振兴,全以低价承包给相对困难刚脱贫的农户。好明智的领头人,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3《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杨墩的“双抢”作者/邱汉华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我之于杨墩亦如上次去酒铺一样,同样是久闻其名,而从未近距离地接触过。杨墩在哪里?杨墩当然在蕲春,严格地说,杨墩是蕲春县赤东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这次去杨墩,实是有些突然。头一天晚上,作协的江主席发消息过来,告诉我第二天早上有活动。其实,那一场感冒还没有完全从我的身体内部撤离,本想推脱一下。但江主席说,明天主要是体验一回农村的“双抢”。体验双抢?这对于我们这些六十多岁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来说,一提起双抢,皮肤上便有些发麻发紧,心里自然地会涌上一阵阵后怕的寒意。那起五更睡半夜的劳累,那烈日曝晒、稻田熏蒸的辛苦,还有那一条条蚂蝗沿着小腿爬上大腿的恶心……便立刻组合成一幅忘不掉的画面,历历展现在眼前。但是,当我想起这些年每次回老家时,田地都荒芜的情景,不禁有些怀疑:现在的农村还有种田的庄稼人吗?还有高强度的抢收抢种吗?为了证实,也为了释怀,我决定随作协的朋友们一起往杨墩走一回。那天,太阳热辣得很,气温当然也绝没有温柔可言。当我们从车上下来,看到那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里挤满了垂垂累累的金黄色的稻谷时,欢喜之心顿时雀跃。在万事万物都向钱看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坚守种植粮食的农村,这是多么地不容易!我弯腰摸了摸沉甸甸的谷子,就像摸着了希望一样。这时,有两个壮实的农民走过来。我问,现在一亩田能产多少斤稻谷?其中一个六十多岁的高个子农民说,现在的产量高呀,一季原生稻可收获稻谷一千三百多斤,再加上其后的再生稻七百多斤,一共两千多斤啦!他说着,露出满足的微笑。哎呀呀,有这么高的产量啊?了不起!我记得几十年前的两季稻加起来的亩产量从来都没有超过千斤大关呀。接着,我又问,现在的双抢累不累?他们忽然大笑起来,不累不累,现在的双抢可不比从前啦。虽说同样是收获两季稻,但只需要插一季秧就行,第二季是再生稻。而且收割全部是机器,我们只是站在旁边招呼一下就可以呢。“你们看看吧,”说着,他用手往机器轰鸣的地方一指,说,“这就是现在的双抢呢。”我们抬头望去,果真啊,农民都站在田岸边上吹风呢,而真正劳作的都是铁疙瘩的机器。而且,当收割机将稻子收割脱离完毕后,又全部自动地装进运输车里。然后,再由运输车将稻谷送进自动烘干车间……原来,这里的双抢是一条龙。这不就是几十年前我们心心念念的农业现代化吗?参观了稻田,我们再回到村委会。那位精明强干的女支书告诉我们,现在的杨墩村是由三十九个自然湾组成,在册人口两千零八人,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已稳步发展再生稻面积一千八百余亩,并已建成谷物烘干房一座。另有小龙虾养殖面积三百余亩,以及数百亩的荸荠、莲藕和甘蔗的种植面积。现在,已经制订了未来的农村农业发展规划,争取在未来的五年里,将杨墩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农业特色的新农村。从杨墩回来的路上,回农村当农民的念头又不自觉地涌上心来。是啊,在新形势下,当一个新农民该有多好!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4《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幸福的“双抢”作者/寒天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浪漫七夕,我去了赤东镇杨墩村。卢梭说: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是对生活感悟最深的人。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深深地感受到什么是幸福。当我站在一望无际的田畈上,眼前一幕幕场景,颠覆了我记忆里对“双抢”的认知,在这个炎炎夏日,我邂逅了一场幸福的“双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南方农村生活过的人,对“双抢”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头顶烈日暴雨,抢收稻谷,抢插秧苗,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如今赤龙湖畔古老的“四十八圩”,空旷宽阔的田野焕发出一派蓬勃的生机。方格拼接而成的金黄色的稻田,一口口清光如镜的池塘,一条条开满荷花的渠道,绿树如带,河流蜿蜒其间,纵横交错的道路上,看不到忙忙碌碌劳作的农民,只有机器在田间收割,一群群白鹭围着它上下翻飞,这是一幅多么祥和美好的图画啊!回想起儿时的经历,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生感慨。母亲谈起过去,有一次对妹妹说:你哥小时候也吃过苦,搞“双抢”时找不到人带,怕他到门口塘里玩水,就把他的一只手用麻绳子系着,大门敞开,拴在家里吃饭的大桌子脚上。那个时候,因为农忙孩子无人照看,掉到塘里淹死的事,时有发生。当时只有二三岁的我,没有什么记忆,听到母亲提及此事,似乎还能感觉到手腕里残留着隐痛。生命大于一切,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活着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谁还会顾得上一个幼儿的自由和幸福。在我的记忆里,“双抢”不光是一个苦难的日子,也是一个危险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手上捆绑的绳索解开了,但是我又遭受了一次更大的伤痛。当时大队只有一台脱粒机,轮到各个生产队使用的时候,社员们争分夺秒地打谷、晒谷。道场边的谷垛堆得很高,架着梯子,大人们在上面往下丢草把,看到其他孩子爬上去,我也跟着爬上去。不料一个草把,把我从高高的谷堆上砸了下来,滚下山坡,我的手臂摔断了。黑白底片里的故乡,那个幻觉一般的人,和他在薄暮时分抛起的谷把,伴随着我孩提时的疼痛,早已在我的梦境中消失了,不想来杨墩又一次把往事勾起。人生经历的种种苦难,有时何尝不是一笔财富,它让你在岁月更替时空穿梭中,使自己的情感慢慢发酵,从而挥发去执念和杂质变得纯粹。无论是一个自然人,还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应当一味地纠结过去,每个时代都有自已的使命,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如果你此刻对当下生活感到满意或知足,那么先前你面对人生磨难的态度,以及后来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经历了一场幸福到来的内在体验。何谓幸福?当我沉浸在时光隧道的时候,随行的村支书洪满华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她给大家介绍道:现在割谷机一边收割,一边脱粒,省去了不少人工。收割机过后,早稻留下的谷茬,就是晚稻的秧苗,这就是再生稻。从前挥汗如雨的强体力劳动,现在收割机一趟过境,就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双抢”。这是现代科技给农民们带来的福音,到了秋天,眼前这片希望的田野,又将重新编织起金色的梦想。夏有凉风,道路两旁渠道绿树成荫,田边瓜果遍地,一路荷香扑鼻,我们来到一座厂房。门前地磅上正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车厢里面装满了刚刚脱粒的稻谷。车主是一位老头,质检员是一位中年妇女,他们谈论着新谷,好像在研究青头率和水分。买卖双方笑眯眯地商讨着,那老人脸上看不出饱经风霜,似乎还洋溢着一种幸福。这是一座稻谷烘干厂,里面有六台烘干机正在运作,每台烘干机一天可以烘干15吨稻谷,附近几个村子从田里收割的稻谷,都送到这里来烘干,然后过雷溪河,上三渡老街,运到走马岭米厂,最后在那里加工成大米。同行的郑晓燕女士是本村人,在县城文化馆工作,家住村头堤坝边土墩上。她说:杨墩村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于是回来把老屋翻修了一下。现在农村人比城里人幸福指数高。农业机械化节省了大量劳力,如今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在“双抢”基本上没有什么农活干。湾里妇女结伴成对,每天早晨走到高铁站再走回来,晚上到村文化广场跳舞,日子过得很滋润。今天是七夕,牛郎织女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留守女人每天往高铁站走,我想那是她们丈夫回家的方向。如果有一天,农村这片天,容得下外出打工的那些候鸟,他们能在故乡的大地上展翅飞翔,不再为生计长途跋涉奔波,那该多好啊!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5《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杨墩村的“双抢”印象作者/周小芳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我不知道“双抢”这个专用词语起源于何时。但是久听父母的念叨,对“双抢”为何会产生亦自有个中体会。而大凡参与过、见识过农村“双抢”的,都知道炎天暑热下,“抢收抢插”(其实还有很多种抢)是有何等的“酷”烤体验。所以,在连续多天37度高温的天气下,要去杨墩村体验农村“双抢”,心里还真是有点儿发怵呢。去蕲春县赤东镇杨墩村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虽离县城不远,但是风物较之县城漕河却别有洞天。炎炎夏日,四野农作物郁郁的绿,稻谷微微的黄,荷池亭亭的粉,还有开起来不知季节的“百日红”,把一个新农村的饱满形象,如油彩画一般送到了我的面前。田畴、鱼池有不知炎热为何物,时而腾空翱翔、时而栖息觅食的白色鸥鹭,成群结队的翩翩于水天一色中,恍惚之间,令人感觉进入到了一个休憩康养景区。但是,杨墩村的女支书洪满华告诉我们,村里正在搞“双抢”。论季节,农谚有“不插八一秧”之说,今天已是8月5日了,按理正是“双抢”大忙季节,可是纵目四望,田野里没有见到一个打着赤脚、戴着草帽,挥汗朝天,割谷、挑草担、插秧的农夫。田间里也没有见到新插的禾苗。田角地头,更是干净得没有见到一根散落的稻草谷穗。这哪里是“双抢”呢?洪书记笑着说,杨墩村1800亩农田,自2011年起,在省、市、县三级农业技术专家和技术员的指导下,全部种上了再生稻,再生稻收割后只有谷蔸子,你们哪里能见到新插的禾苗呢。还有,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推进,现在全部都是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运输、机械烘干,“双抢”都由机械代劳了。哪里见得到在田畈上“抗日”的人群。现在的农民,只需要一个电话把机械约到田里,然后直接到谷物烘干房去领烘干的稻谷或者现金。你看,那边走过去的那个女的,就是去烘干房结账,她家的稻谷昨天刚刚收割的。果不其然,我们循着机器轰鸣声,来到了一大片稻田前,隔着田岸边一大片高高的芝麻杆,只见一台“沃得”收割机正在田间欢快的收割。稻谷哗啦啦的收进贮藏箱里,稻草粉粹成绿色的短料扬洒在谷蔸子上。随着收割机的循环转动,惊起无数只黑色的、白色的鸟,它们围着机械盘旋,场面十分热闹好玩。这哪里有昔年收割的人们累得腰驮背弓,热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辛苦场面。路边,一台三轮车正停着,收割机伸起长长的管状臂,把刚刚收割的稻子输进车厢。旁边站着一个人,照看着稻子装载的程度。才一个小时不到,一块田的稻谷就完成了以往割、捆、挑、脱的数个繁琐而又需要抢晴好天气、抢季节的辛苦过程。而村里2018年争取项目投资180万元建设的谷物烘干房,将“双抢”的进程更加缩短了,直接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七、八月的天气,有时候正午阵头雨特别多,稻谷收回来湿漉漉的,以往“双抢”要抢晴热高温天气在稻场翻扬、曝晒。而现在,刚刚从田间收割回来的稻谷运进烘干房,要不了多久,干燥的新谷即可入库入仓,这样一来,还用得着“抢”吗?不抢,就节省出了无数个青壮劳力,杨墩村2008人,有近600人在外打工、创业,留守在家的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八十岁以上身体好的人,成了当下“双抢”的主力军。说是在外打工,其实也走的不远,多半都是在县城里及镇上的企业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缓解了企业用工困难。而实际上,种植西瓜、芝麻、花生、莲子、红薯、蔬菜等农副产品,以及养鱼、养鸡、养鸭等,倒成了各家各户“双抢”外的主业。杨墩村属于“四十八围”地带,村头地角,土壤肥沃,不管种什么都有好收成。沿途所至,我们没有见到一块荒芜的土地,茂密而又节节拔高的芝麻,路边随处可见探头的西瓜,还有豆类作物,向日葵,新鲜蔬菜,等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由于村里严格遵守土地红线管理,所以虽然离县城这么近,但是村里的田地仍然固定在多年前的面积。洪书记说,虽然土地没有被开发作它用,仍然年年收获着农作物,但是我们大到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小到为建设县城的后花园,及至每一个小家庭的建设,默默地付出了自己的坚守与初心。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6《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驼子爹的稻田作者/郑晓燕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鸡叫头遍,驼子爹就起床了,借着星光,他将那把用了十几年的镰刀磨得乌光铮亮。今天是稻谷收割的日子,对驼子爹来说,这是他一年最期待的时刻,而今年,却更是与众不同。因为,他和儿子有一场赌约。匆匆扒拉完早饭,驼子爹就准备出发了,临出门前,他将那条麻色粗布汗巾搭在脖子上,那是老伴生前织给他的。此时,杨墩村静谧温柔,上河坝的水面上笼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薄雾,启明星在驼子爹的头顶若隐若现,穿过那道长长的草坝子,驼子爹就看到了自家的稻田。一阵风拂过,稻香四溢,挨肩擦背的稻子波浪般起伏,刷拉刷拉的声响犹如热烈的掌声,仿佛在欢迎驼子爹的到来。看着串串稻穗颗粒饱满,驼子爹的内心充溢着喜悦与幸福,庄稼人容易满足,丰收的稻田就是最好的回报。驼子爹紧紧裤腰带,大声地咳嗽几声,那响亮的清嗓声惊飞起稻田深处的几只秧鸡,他的这套习惯性动作犹如赛前的热身运动,一排排金黄的稻穗臣服于驼子爹的脚下,此时,天际已露鱼肚白。今天,他必须要完成这一亩三分地的收割。对这位60多岁的老农民来说,任务虽有些艰巨,但他毫不畏惧。当年,他可是获得过农技比赛一等奖呢。驼子爹对土地的热爱近乎偏执。这份热爱,儿子理解不了。农业机械化的今天,他仍然坚持亲自收割,似乎只有在这片忙碌的稻田中,他才能找回最初的感觉。那时,驼子爹和老伴还年轻,整天忙碌于田间地头,每年的“双抢”时节,是他们最累的时候,田间劳作虽然辛苦,但换来的是彼此的相濡以沫。儿子那时尚小,也挎着小竹篮跟在夫妻俩的身后歪歪扭扭地捡拾遗落的稻穗。驼子爹始终觉得,那才是生活,那才有人间的烟火气。阳光在驼子爹收割的刷刷声中悄悄洒满大地,杨墩村的上千亩稻田一片金光,仿佛铺满了一地金子。八月的季节,大地流火,虽才清早,暑气已是极盛。此时田间依然安静,而往年,这里人叫声,牛哞声,打谷机的喧闹声,声声震耳。驼子爹弯着腰,锋利的镰刀在他的手中快速挥动,“沙沙沙”,一蔸一棵,一把六七蔸,一排排稻穗应声而倒,整齐直溜,在他的身后只留下一行行浅浅的稻茬。在这里,驼子爹就像是一位将军,而稻田就是他的主战场。早上露水重,驼子爹的衣衫、头发都湿透了,和着汗水黏贴在身上,湿漉漉的。“轰隆隆”,一阵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驼子爹抬起头,朝着他望去的方向,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慢慢地驰进稻田。他直起腰,这应该就是儿子所说的收割机了,他倒要看看,这头怪物是如何比人还能干?只见这台联合收割机张开双臂,在稻田里纵横驰骋,大口吞进。瞬间,稻浪逐渐消失,金黄色的谷粒则不停地被吸入机器的“肚中”,伴随着“突突”声,机器将新鲜的稻茬迅速粉碎,并从尾部吐出还田,一会儿功夫,郑细娃家偌大的稻田就被“吞噬”得干干净净。驼子爹惊得目瞪口呆。此时已是上午十点多钟,驼子爹望望身后,自家一亩多地还只收割不到四分之一,而眼前的这台收割机却只用了二十几分钟就将隔壁郑细娃家的两亩地收拾的一干二净,而郑细娃则站在田埂上悠闲地指挥着大货车将脱好的谷粒装车,随即送进杨墩村新建的烘干房进行烘干处理。以前一亩地,全家人集体出动,肩挑背驼,挥汗如雨得奋战一整天,而如今,这收割机却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整套流程。驼子爹被深深地震撼了。看来儿子没有说假话。昨夜,在省城工作的儿子打来电话,告诉驼子爹杨墩村新建了粮食烘干房,还引进了联合收割机,一天可收割一百多亩地,他已联系村主任,安排收割机明早来家收割稻谷,让驼子爹安心做“甩手掌柜”。驼子爹没等听完就勃然大怒,他大声呵斥儿子纯属懒惰,不回来帮忙就算了,还搞个什么鬼东西糊弄老子,这收割机还能比人更聪明?拗不过老子,儿子就和他打赌:如果驼子爹能在十一点前收割完一半,就算儿子输,以后田里的收割任务全部由儿子完成。挂了电话,驼子爹信心满满,他坚信自己能赢得这场“赌约”。可是眼下,马上就到了和儿子的约定时间,这还收割不到三分之一。正在驼子爹懊恼中,郑细娃家的稻田已收割完毕,收割机此时正调转车头“轰隆隆”朝自家的稻田驰来,村主任从副驾驶探出头,大声喊道:驼子爹,文俊昨天联系好了,让我们收割完细娃家的就来收割你家的,赶紧地,上岸上岸。驼子爹顺从地走上田岸,起身的刹那,许是因为长时间的躬身劳作,他竟一阵头晕眼花。驼子爹摇摇头,看来是真的老了。收割机在驼子爹的稻田里来回穿棱,微风拂过,这流金的稻田宛如金狮起舞。驼子爹撩起脖子上的麻布汗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水,一股熟悉温暖的气味扑鼻而来。驼子爹笑笑:老婆子,我输了。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7《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在希望的田野上作者/周永红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8月4日,蕲春县赤东镇杨墩村新稻开镰了。是早稻,还是中稻,给人一头雾水。在我的印象里,过了如火的七月,繁忙的农村“双抢”也结束了。可如今已经是八月,杨墩村怎么才收割新稻呢?按季节分,有早稻、中稻、晚稻。“双抢”指的是7月中下旬抢割早稻,抢插晚稻,时间半个月,日夜连轴转,忙得很。为什么忙?谚语云:不插“八一”秧。又是为何?因为八月插秧,水温向下,一天冷一天,刚插下的秧苗二三根,发棵子(分蘖)慢,影响晚稻产量;中稻,也就是一季稻,早点的刚刚带点簸箕黄,迟点的正在抽穗扬花。就是收割中稻,最早的也要到八月中下旬了,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收割机正在金黄的稻田里欢快地穿梭着呢。早稻不是早稻,中稻也不是中稻,哪是什么稻八月初黄?正当我疑惑时,陪同的村党支部洪书记作了解答。这是继杂交水稻后又一水稻新品种——再生稻,播种期比早稻迟个把月,4月底5月初播种;比早中稻要早半个月,正好八月初收割,气温高,第二茬禾生好长。哦,炎天暑热下,怪不得我看到有人从田边水渠里抽水到刚收割完的稻田里,有人正在撒肥。原来,他们抢着培育管理,争取再生季夺高产。杨墩村,蕲春县“四十八围”之一,十涝九淹,解放后,县里大兴水利建设,修建赤东大堤,沿河泵站,让“四十八围”成为蕲春县的粮仓。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孔雀东南飞,杨墩的年轻小伙子不再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份份走出家门闯世界,留下来的留守老人和孩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尤其是繁忙的“双抢”,缺人缺劳力,力不从心,没办法,大部分村民只好改种一季稻,保吃饭。2011年,县农业局将昔日有全县粮仓之称的赤东镇“四十八围”作为优质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杨墩村位列其中,全村有耕地2100余亩,就种了水稻新品种——再生稻1800余亩,一茬收两次,亩产“吨粮田”, 纯收入千余元。2018年,村里建成了谷物烘干房,在县、镇农技中心长期指导下,统一种子、栽培、植保、土肥,实现了插秧、收割、烘干机械化作业,种田成本大大降低,农民稳定增收,提高了种粮的积极性。眼下,正值再生稻收割季,放眼望去,稻田里,稻穗饱满,遍地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在一块稻田里,一台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惊动了虫儿,吸引着成群的鸟儿觅食。田边路上停着一辆装粮的蓝色大货车,有几个中年人比划着什么,收割机时不时地来到货车旁,将稻谷输送上车装袋过磅。那情景,让人看了就是一张丰收图。走进烘干厂房内,空气里弥漫着刚刚收回来的新稻的清香,我双手捧起一捧新谷闻着,勾起我对“双抢”的记忆。那是大集体年代,每年过完年后便是阳春三月、犁耙水响的日子,早稻种子一落泥,于是便天天盼望着吃新稻米。到了七月中旬,“双抢”开始了,队长为鼓舞士气,首先把开镰的稻谷连夜组织劳力脱粒,每户分一箩,让大家尝尝新。平时,每餐饭里掺着豆或者其它食物,只有新米出世,母亲才让全家人在“双抢”半个月里餐餐吃白米饭。后来,农村实行责任制,田地分到户,也就不存在“花饭”了……我在堆积如山的新稻谷旁边转过来转过去,这时,进来两位戴着白色遮阳帽子的中年妇女朝着一处电扇走去,一个问:“你的钱领了?”“领了。”“现在的田真好种,整田、插秧、收割全都机械化,你只要记着数字,领钱就行了。”“是的,孩子在外打工挣钱,我和老伴在家种了10来亩田,一年没费多少功夫,粮到手了,钱也到手了。这田种得。”“可惜,村里没空闲田,连田岸河岸路边都被人种上了绿豆、花生和芝麻。”……俩人有说有笑,满脸幸福。说得好,有饭吃,有钱花。这就是勤劳的杨墩人在希望的田野上过的幸福生活。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8《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八月田间稻谷香作者/余四海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又是一年农民大丰收季节,与众多文友一起前往赤东镇杨墩村采风,去描绘这里“双抢”季节美妙的村景。当我们走进村路口,远远就闻到一股水稻的清香,抬头望去,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沉甸甸的谷穗在微风吹拂中像大海一样泛起了波涛,像腼腆害羞的姑娘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株株饱满稻穗充满着成就的喜悦,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仿佛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嗡嗡嗡、哒哒哒”,我看见几台稻谷收割机正在稻田里不疲厌倦的机械化作业,不断发出阵阵轰鸣声。几位村民站在稻田岸边欢声笑语,相互谈论着各家各户今年水稻亩产量是否比往年增高了?预计刚收割的稻谷亩产量能达到2000斤以上,个个嘻笑颜开,心中乐开了花。如今,田间稻谷黄了,农民丰收了,稻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双抢”镜头展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想必有多美。当我们来到田埂旁,偶遇村书记洪满华与村百姓打成一片,忙碌着收割田里稻谷的她,见到我们到来高兴的说:“这个季节,正是我们杨墩村搞双抢收稻子,特别繁忙,感到很欣慰的是今年每家每户稻谷产量增高,收成非常好,是个丰收年。村里老百姓每年从年头盼到年尾期盼种植有个好收成,付出的汗水有所回报,辛勤劳动有所收获。过去种植水稻全靠家里劳动力和耕牛犁田,基本上人工育秧苗到耕田插秧,从除虫施肥到浇水灌溉,等到田间稻谷黄了,各家各户趁着天晴开始准备收割稻谷。现在全部是机械化,一亩田稻谷只需十几分钟就能从收割到脱粒、进仓储存,说明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社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每年“双抢”季节,我总会忆起父辈们在过去年代起早贪黑,带着干粮和草帽,头顶烈日,撸起衣袖,卷起裤脚,光着赤脚,踩在泥田里,穿着浑身湿透的衣服从早到晚,用手中的镰刀将一亩亩稻谷割倒在田间谷茬上,像铺地毯一样摆放整齐有序,待稻谷桔杆晒干后,太阳快要落山了,大人带着孩子们一起到稻田里开始收稻谷,扎成一捆捆谷把子,用“芊担”把稻谷挑回家扎成谷堆,择日将稻谷铺在道场上晒干,牵着一头老黄牛架起犁绳拖拉着坚硬而又硕大的石磙,围绕着道场进行碾压致使稻穗脱粒,然后将谷子晒干整理好后,储存在自家粮仓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高质量发展。杨墩村老百姓在县委、县政府,赤东镇委、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和村“两委”带领下用勤劳智慧,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道路。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优质再生稻为主,2011年杨墩村被省农业厅、县农业农村局授予优质再生稻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已发展再生稻种植面积1800亩,先后建成谷物烘干房,形成种植、收割、脱粒、烘干、储存、销售等模式“一体化”优质服务,实现村级全覆盖。2022年通过争取县乡村振兴项目,已建设一座冷链仓储食品配送中心,建成后将取之于人民、用之于民、服务人民。随着改革开放浪潮,杨墩村不再是过去贫困村。如今,当地老百姓依托自主创业,外出打工增收入,农村经济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谋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村里老百姓由过去的贫穷到现在脱贫致富,各家各户盖起了小洋楼,购置了大小型汽车,种植了西瓜、甘蔗、荸荠、莲藕、花生、芝麻、红薯、蔬菜、豆类等农副产品以及养殖各种禽类,小龙虾300亩,鱼塘1000亩,村里老百姓过上了小康生活,得到了幸福感、获得感。采风路上,得知洪满华是杨墩村历史以来唯一的一位女书记,在开往乡村振兴的列车上,她帮助众多青年回乡创业找定位,谋划产业发展成为她一心扑向乡村振兴赤子之心。她既是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领头雁”,又是乡村建设“排头兵”。她笑着对我说:“是党和政府、老百姓的支持下,使我走到了现在,所以我要在我有能力的时候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09《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怀念一根稻草(组诗)作者/周志启
《蕲春作家》2022年第38期◆赤东杨墩村采风专辑
■稻田之上
呼吸之间,镰刀在金黄的稻浪里游走刀锋划破田野重复着春生秋葬
我们把汗水还给盐秋退回到春
那些手握种子的命从空荡奔向圆满
■拾穗者
身子弓成倒扣的大锅遗漏的稻穗就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株株惊喜,仿佛久别重逢
伸直手臂,就扯动一次伤痛以致,后来在麻木与大意面前我多次模仿弯腰的弧度
一株稻穗很大带来整个春天的葱茏我土里觅食的乡亲,很小
■搬
一辆车,停在草地上他们还在不停挥动手臂
像急于把疲累摆脱相互举着,挤着,从乡间上车
凹陷的部分,比如车斗,比如月亮不断高过车顶,高过车上的人
山里人最急农时和粮草那时,月亮就在后面举着火把
原来,我也曾有过如此想法要搬动整个田野
■怀念一根稻草
草屑翻飞在空中风之上,六月雪花。乡下的光阴,时冷时热仿佛一场大火,焚烧最后的尊严
割谷机碾压一切都在离去。我试着平静下来守住或躲开此刻的忧伤
一根瘦弱的稻草,掏空心思站成人的模样隐痛还在,只要翻动身子村庄的道路就会塌陷
■擦亮的瞬间
太阳还未醒来稻粒如受惊的孩子低着头,抱紧雨水和风声
镰刀过处父亲弯腰的速度很快趁着沉睡,能减轻痛苦如刀削的脊梁不停抽动。磨刀一般磨着自己
他必须磨光生锈的部分让发光的事物从体内穿过
■布谷鸟的心事
沿途的村庄一个比一个苍凉集中的版图上,用力抠出绿地和河流无法沉下淋雨的种子
土地早已身价百倍命运轮回,如五谷杂粮顶开帽檐眼中流尽忧虑
秋风过处,搁荒的废墟或将开口借一块旧瓦,立起骨骼我却无法走近,只能远远叫唤
■七月小巷
星星还未隐去,在小巷饮水的老牛,用耳朵聆听光线我能叫出它身上的伤疤他们喜欢聚到大树下,一生都没有走出村子
巷子的深处他从满田淤泥中拨出一条腿向田中心迈去,又拨出另一条腿一直往前,不论深浅
泥点干成蚯蚓酒杯舔着脸庞和发痛的光节才刚刚七月萧条的冬月还远未到来
■七月的黄昏
雨水开始变重她不断把冲担从左肩切到右肩单薄的身子高低起伏,像一只木船在风中摆动双桨
随着车子驶近她在视线里越升越高我看不清她的脸庞,也看不清她何时把夕阳背到了身上
如果黄昏足够深情这一场风雨,会顺着道路一直流进田里那些泥土已咧开裂缝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