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立面 ![]() 什么是对立面?《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这样的解释——对立面是处于矛盾统一体中相互存在,相互斗争的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对立面如太极一般,分阴阳两极,又亦可结合,其中黑中留白,白中存黑,相互影响又相互存在。展开话题,探讨其深意——对立。 “生与死” 生命如此之短,有生亦有死。其实“生”是我们存在世界的开始,“死”是我们离开世界的告别。“生”与“死”的对立,是世间万物存在的自然规律,是世之常情,我们诞生于尘网,应顺其自然,毕竟“恒生”天命不容。 虽然“生”与“死”常常对立,但也有共存的时候。如鲁迅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死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一定会为世界留下些什么,那些是他存在过的证明。如爱因斯坦的千种发明,其中电灯被我们广泛使用,又如牛顿对数学和物理的贡献——“牛顿定律”和“微积分”被我们广泛运用于生活。自古以来,古人优良的传统文化不断传承,被吾辈发扬光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承,皆被吾辈学习,世人皆晓。孔子尚死,道仍存;墨子尚存,理仍存;韩非子尚死,精神仍存。他们的传承在今天体现。 百年前,有狼牙山五战士的视死如归,有鲁迅先生的弃医从文;今天,有邓稼先先生两弹一勋,有袁隆平爷爷水稻之父。他们虽死,但精神尚存,为国家,为人民,他们的死重于泰山,祖国以他们为荣。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生与死的对立是世间之道,但死也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就是“生”与“死”。 “苦与甜” 生活中,苦是学习的磨练,是家庭的艰辛,是耕作的辛劳。甜,是科技的安逸,是亲情的温馨,是粮食的甜美。而单单提“苦”与“甜”这两个字,则是两种味道,一种苦身,一种甜心。 可一道佳肴怎么可能只有甜或只有苦呢?只有将甜与苦结合于一道菜中,这道菜才会色香味俱全。 老一辈说过,甜后必有苦,现在过得多滋润,未来就会受尽生活的苦。不假,多少人年少无知,年迈后抱憾终生。苦后才有甜,《孟子》有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纵观历史长河,一位位历史人物困于厄,又奋于厄,求有所为。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那副绝世宝剑不经磨刀石磨砺,也没有哪朵傲雪娇梅不经凌寒风霜便可诱香几里。人唯有在苦与乐中寻找,才能向上,可见没有一生苦,也没有一生甜,二者相辅相成。生活中只有将苦与甜两味药剂互相调和,才能过好一生,哪怕少了一味都不行。 苦与甜本身就是反正的关系,你能选择的只有先苦后甜,或先甜后苦,而不可能选择和实现只甜不苦。不过,也有令我们欣慰的,即只苦不甜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苦”与“甜”。 “得与失” 得,得到;失,失去。在这个世界上,若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便一定会失去些什么,世界没有两全其美。若一个人长得漂亮,那么她有可能在身体素质方面有所缺陷,毕竟上天为我们开窗的同时,也会随手带上一扇门。 既然世界没有绝对完美,那世界当然也不会有绝对缺陷。假若你前半生失去了什么,那么恭喜你,后半生你的好运来了。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诞生于世界前,肯定浏览了一生的剧本,才选择这个人生,步入尘世。”也就是说,人的一生必然有一个点在发光发亮,不然谁会想碌碌无为,平淡一生呢? 前路,哪怕我们一无所有,但乾坤未定,我们舍弃的,我们失去的,必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失去的必将重新得到,哪怕前路昏噩,但后程必将觉醒。这就是“得”与“失”。 白天与黑夜昼夜交替,才有了现在的这个新世界。世界上万物相生相克,都有自己的对立面,这是一种内在的平衡,是一种发展的规律,是一种不可抹灭的自然法则。对立不是对手,是知己的相逢。世界如此,对立亦是如此。 选自《蕲春文艺》2021年第4期 |
在早年鄂东人际交往中,酒席提供了一个平台,平日大家都是与田地打交道,与日月、耕牛、家人为伴,只有在有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院原名蕲春县李时珍医院。蕲春县李时珍医院的前身为1935年天主教在蕲州创办的意大利刘神父
北伐军鄂东之战民国15年(1926年)9月9日,皖系军阀孙传芳部第五方面军陈调元军集中武穴,阻止国民革命军围
徐国华,男,汉族,1965年8月出生,湖北蕲春县彭思镇余凉村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毕业于蕲春一中。1986年
经统计,《湖北通志·艺文志》总共收录清代黄州府人物826位,分属于他们的著作共1311部,其中,经部即儒家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