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2022-7-20 10:47 715
(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清朝的银山不叫银山,叫迎山,也叫寅山,《光绪·蕲州志》载“江南诸山环相拱向此山与之迎,故名迎山”。改称“银山”,源于清朝道光年间,蕲州银山(有说是武穴市马口人)一个农民马光照做的一个梦,他梦见石头能生火,白石头生黑火,黑石头生红火。蕲州江边的山恰有这两种石头,白石头有人用它烧石灰,冒出浓烟像是生黑火,黑石头没人烧。梦醒后的马光照就到江边的山上寻到一些黑石头架火烧,黑石头果真烧出红火。马光照大喜过望,将捡来的黑石头送到邻近的铸钱炉(今武穴市田家镇铸钱炉村),铸钱炉是蕲州府设的一个铸钱处,古时府一级铸钱炉是将官家收上来的散银铸成一锭锭的官银押解到京。铸钱炉熔解散银烧木炭,马光照对铸钱炉的监官说我献的黑石头比木炭胜十倍,不信你试。铸钱炉监工试过后,果然如此,从此烧炉不用木炭,改用黑石头。
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黑石头能烧炉子的消息传出后,乡民称奇,纷纷捡黑石头烧火做饭和烧白石头(即烧石灰),比烧柴好许多。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想来开采。但封建时代的官意是“祖宗之法不可违”,蕲州的黑石头不准开采,也不准烧,铸钱炉烧了一阵后又改回烧木炭。
到了1854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军占领蕲州,建立新政,得知银山一带的黑石头能生火,组织400人开采了两千担煤(约100吨)运往天京(今南)京),供军需民用,年末太平军撤离蕲州,银山的挖煤也就停止了,南京人就没煤烧。1864年,时任江苏布政使的曾国荃(曾国藩弟弟)领兵攻陷南京,得知蕲州山上产黑石头能烧猛火,向巡抚李鸿章报请,准备组织人到蕲州挖煤,运到南京,解决军民烧柴问题。李鸿章正率领淮军追杀捻军,无心顾及挖煤之事,要曾国荃奏朝廷,曾国荃没奏,挖煤的事就搁下了。
几年后,李鸿章灭了捻军,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兴办工业,聘请的洋人专家对他说,办工业先要有电,电是煤发的,你的煤在哪?李鸿章不知道煤是啥东西,洋人比划着告诉他。李鸿章想起几年前曾国荃报请蕲州挖煤一事,对洋人点头说:“煤,有,我疆域的神土到处都有。”转过身嘱咐身边的盛宣怀,说:“快,快到湖北开煤厂去。”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李鸿章
盛宣怀这年31岁,刚出道,被李鸿章聘为幕僚,李鸿章见他很机灵,有心栽培他,便向朝廷奏了开煤矿一事。获准。委煤矿总办盛宣怀为五品官。盛宣怀拿着李鸿章信函和朝廷御旨来湖北拜见巡抚,翁同爵连说照办,照办。
光绪元年(1875年)四月,盛宣怀在蕲州府广济县盘塘塆(今武穴市田镇所辖村,距蕲州迎山15公里)挂出“湖北官煤厂”牌子,拿出自家银两在广济县黄家山和蕲春县迎山两处开矿,雇工采煤。12月,“湖北官煤厂”改称“湖北开采煤铁总局”,列为省衙的正式编制。
次年元月,湖北布政司拨官制铜钱30万串作为开办经费,时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煤矿(此前洋人在台湾基隆开过一座煤矿),比后来的平顶山煤矿、安源煤矿早许多年。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湖北官煤厂成立后,1875年7月23日的上海《申报》报导:“鄂省开矿一役,本馆屡经述及。前悉湖北巡抚翁中丞(翁同爵)檄委候补知县史致谟前往勘验,顷已回省谒见,至禀知于前月二十六业已开工矣。此举一并实与中国大有裨益,但不知总其事善处否?”
英国驻汉口领事向本国政府报告称:“本年度最重要的事情,是奉上谕准许试开本省(湖北)煤铁矿。中国官吏已延聘外国矿师,订购外国机器,勘察煤铁的起点在汉口下游80英里”。
银山煤矿起始较为顺利,光绪元年(1875年)8月13日,设在盘塘的官煤厂向盛宣怀禀报称:“陆续所开垄口共13处,大半见煤,且有紧致而好者,尚未掘深穴,俗所谓煤仓也”。
总局监委张福璜在致盛宣怀的信函中写:“周历各垄口巡视情形,整日出煤约计4000担”。
盛宣怀的弟弟盛怀禀也向兄长致函称:“寅山风洞尚未十分畅流,每日即可出煤六、七十担。据高润生(即总局监委)云,煤层约有三尺余厚,老鹰山(今牛嘴)、李家山(今李家嘴)两处垄口皆佳”。
清朝晚期湖北煤矿开采今存史料不多,但从李鸿章、盛宣怀和“官煤厂”及后来的煤铁总局官员往来的信函中,可以看出,李、盛二人对开煤矿的态度是积极的。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致函盛宣怀:“开挖煤铁之举,既荷廷旨之行,一切自无阻挠,抵事为中土开此风气,志愿宏斯,声名愈远矣”,嘱咐盛宣怀要“不奢不刻,握定利权,使四方闻风取法”,不奢,即不可铺张,不刻,即不可拮据,办事得有章法,不受地方势力干扰。可见盛宣怀开矿时也遇到今人的困扰,扯皮的人不少,多是地方乡绅,地方官往往替他们说话,使刚上任的盛宣怀疲于应付,向李鸿章诉苦。李鸿章收信后致函盛宣怀:“中国欲自强,只求自富,自富之道,以矿务为宗”。在当时,这句话也不失为先觉者之呐喊。
盛宣怀看信后,为了鼓励下属,将迎山改称银山,这是光绪二年(1876年)的事,从盛宣怀写给李鸿章的禀呈中可看出:“职道回厂后,遍历各矿,考究其质,以新开之银山为最,紧致不下于洋煤。所冀银山煤路日宽,即或为他日陈设机器之处亦未可知……此为吴楚咽喉,等洋法一有成效,近悦远来,为开海内风气之先,较胜于台湾省”。盛宣怀两次提“银山”,而不是“迎山”,也不是“寅山”,“银山为最”,是说煤铁总局在长江一带开的煤矿以银山的煤质最好,出煤最多。“不下于洋煤”是指比进口的外国煤强,“洋法”指外国的先进技术,“所冀”是可以看到,“煤路日魔”指前景看好,“较胜于台湾省”是指能超过一年前洋人在台湾基隆开的煤矿,银山极有可能成为当时中国第一矿。
从盛宣怀所写的禀呈中不仅可以看出“迎山”改称“银山”盛宣怀是第一人,还可看出湖北煤铁总局开的几个矿口唯银山煤最佳,总局设在广济县盘塘塆,多数矿井也在广济县黄家山,盛宣怀的禀呈只字未提黄家山,只提银山,可见他对银山之偏爱。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然而好景不长,无论是李鸿章还是盛宣怀,还是洋矿师郭师敦,当时他们都忽略了一件事,蕲州银山和广济黄家山都在长江边,矿井挖到长江底下,江水哪有不渗之理?光绪三年(1877年),盛宣怀向其兄写信道:“银山矿内之水,用洋龙吸取,初吸颇见成效,乃旋吸旋长,刻不停手,仍难挖煤。春天雨水稍多,已如此光景,若交夏令,更不可为”。信中反映盛宣怀看出问题,矿井的水特别多,开始用洋人的抽水机抽还能行,可是随着井越往下挖渗水越多,机子抽不赢,井泡在水里,怎么挖煤呀?
银山的矿井遭水淹很难挖煤的消息传到李鸿章那里,李鸿章爱面子,不说煤井被淹,只说经费不足,奏报朝廷停止开采,此时慈禧太后刚揽政,很听李鸿章的话,准了。
光绪三年(1877年)下旨银山矿停采,光绪五年(1879年),撤销设在盘塘的“湖北煤铁总局”,银山各矿乃告关闭。
解放后,银山煤矿也有几次开采活动,1951年黄冈军分区所辖631团在银山建窑采煤,1953年停采,停采后私人企业接手,次年停采,采煤不到100吨;1957年县工业局在蕲州蟹子地建煤窑,未采出合格的煤,一个月后关闭;1958年“大办钢铁”,县人民委员会组织下半县民工采了3672吨煤,随着钢铁下马民工也下马了;1959年县成立“湖北省蕲春县国营银山煤矿”,招收工人2680人,采煤3.2万吨,不久井底冒水,工人下放,矿井关闭;1969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蕲州银山煤矿指挥部”,开采到1985年,采煤29.26万吨,国家和县财政投入650万元,仍以亏损35万元下马了。

李鸿章与银山煤矿
蕲春文学
  • 张北平《登独山》

    张北平《登独山》

    登独山文/张北平都说红叶是秋风写给大地的情书,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像我,秋日要是不出门去拥抱秋风,

  •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 2023年第12期(上)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 2023年第12期(上)

    清水河文学社社报2023年第12期(上)(总第52期)新团员优秀团课作品展闪烁在红色中的光芒徐思晟秋日的阳光

  • 《蕲春作家》2023年第50期

    《蕲春作家》2023年第50期

    家有美妻妻子年幼时家里也很贫穷,稍比我家经济条件好点,上有父母和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家住蕲北小镇银杏

  • 胡钧尧《家乡的四季美》

    胡钧尧《家乡的四季美》

    家乡的四季美文/胡钧尧我的家乡在鄂东蕲州乡下,有山有水,现有人口400多人,明洪武年间由江西瓦屑坝迁徙至

  • 余四海《小村庄的嬗变》

    余四海《小村庄的嬗变》

    小村庄的嬗变文/余四海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有个铺尔嘴村位于大别山南麓,距离漕河城区约16.8公里,东与白鹤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