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2022-1-15 10:00 308
“创森杯”纪实文学作品征文展示(二)

圆峰山上油茶香
文/张冠
《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接到县作协的微信通知,要去管窑参加“创森杯”有奖征文采风活动,一头雾水。次日见面才知道,创建全国森林大县办公室策划一次有奖征文活动,并组织系列采风,第一站到管窑。触及到创建森林大县字眼,我不由得想起了一篇官场小说里的一个细节。西北某省新任省长要创建全国森林大省,筹集了大量资金植树造林,勤检查,严督办。去某市督办时,发现官员造假,将附近种植的树苗都移到路边,随后引发官场地震。看来,创建森林大省或大县,都得攻克地形地貌和官场风貌两个关口。有林业局和林业站的负责人当向导,一上午,我们马不停蹄看了三个基地,还去李窑拜谒了千年龙窑,给我印象极深极好的,还是元峰山上那一山油茶花。记得八年前,我是上过元峰山的。那一次,我和规划局的同志带着地图,跑遍了元峰山每个山头山坡和山包,目的是为了一个大项目勘测建设用地。当时听说这里种上了油茶,但我无暇细看,如果项目落地了,元峰山将会被推平,元峰寺都不一定保的住,哪来的油茶基地?我当年还为项目没落成而懊恼,现在反觉得是幸事,在历史看来,政绩和功德,挫折与遗憾,都在一念之间。基地投入大量资金,修通了盘山公路,小车可以开到山脊上。当然,我们还是愿意迈开双腿走路的,活动活动筋骨,呼吸呼吸大自然之痒,难能可贵啊。元峰山的地貌是无规则的,让我形容,像是麻将牌里大写的“发”字,可惜杨进兄这次未同行,不然可以将无人机升空,鸟瞰一下元峰山,像龙还是像凤,或其它。向上的山路宽窄不一,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生存规律。遇其宽,我们行路呈蝴蝶状,逐花传粉;遇其窄,我们行路呈蛇型状,俯首敛尾。路边间或有樱花树,用红叶的手掌欢迎我们,我却漫不经心,倒是一丛丛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孩提时的野趣,更觉亲切。更低更远处,是元峰山水库,像元峰山的小媳妇,在搔首弄姿。甘才志师傅告诉我,水库另有其名,更有跨世纪的经典故事。下次,定当到水库边逛逛,沾沾水的灵气。油茶不太容易栽种,基地业主介绍,这片油茶1.2万亩,整整用了十年,才有现在的规模、长势和业绩。一年能产出油茶1万斤,毛收入60多万,更重要的是,能常年给30户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带来收入,这是大功,也是大善。如果能解决滴灌问题,效益还能翻番,但愿叫王亚的70后女老板,能心想事成。过去我对油茶并不了解,上次去看狮子胡劲冲油茶基地,听甘师傅说,油茶是冬季开花,春季结果,感叹油茶奇特之余,对它的叛逆精神颇为折服。这次听林业站站长介绍,说油茶抱儿开花,抱花怀籽,更加贴切形象。想到王亚的老公在北京打拼,辛苦攒下的积累都投入到油茶基地上,为我们开辟出冬季一道靓丽风景,也为乡亲找到一天致富路径,不正是抱儿开花、抱花怀籽吗?创建森林大县,想必对天然林、经济林、景观林,都有科学的规划。按林地的属性划分,油茶应是经济林。据说油茶浑身都是宝,除了油籽榨出的油茶天然清香,具有极高营养价值外,自然谢落的花瓣可以加工成养颜护肤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有图文记载。在蕲春,像元峰山这样可供开发的小山不计其数,我在想,如果出台行之有效的优惠政策,鼓励有力之人、有志之士开发,实现一主一品,一山一景,让开发业主有赚头、有奔头,让周围百姓有看头、有盼头,则皆大欢喜,甚好甚慰。 2021.12.29

茶油飘香
文/吴先和
《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初冬的时候,你若是站在蕲春县管窑镇元凤山和俪山的顶上,放眼望去,仍然是看不到秋天落下的残景,更看不到冬来后的萧条,倒是觉得这里好像还是处在春天的景象之中。你瞧,两山一千五百余亩的油茶树,葱葱绿绿,那洁白的茶花和青果,同时挂满了油茶树的枝头;白绿相间,从山顶到山脚,一眼望不到边。这白和绿浸染了山丘,把元凤山的俊,把俪山的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也展出了蕲南丘陵地区的风光美色。而那满山茶花的清香,扑鼻而来,一下子入了心肺,神清觉爽。这样的景,这样的色,难道你不觉得就是春天吗?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现在深冬里还如春天的地方,十年前却又一幅景象:茅草占满了山丘,鸟儿不来此地,就连野兔子也找不到一只;而一到冬天,山丘荒芜,枯草凌乱,一片萧条。这么荒芜的山丘,怎么变成现在冬如春色呢?管窑是一个生产陶瓷的地方,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鄂东有陶都之称,名气很大。近些年来,这个产业也发展得很快,产品销到全国各地。但是,管窑镇委镇政府在发展陶瓷产业的同时,不满足单一的陶瓷生产。他们认为:单一的产业,不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于是,他们通过调查和论证,把目光盯上了荒芜的丘陵上。在县林业部门的扶持下,大力发展绿色油茶产业,硬是在荒野的丘陵上做出了绿色文章。为了鼓励农民种植油茶,镇委镇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所有的茶树苗,全部由林业部门免费提供;种植户所用土地全部实行林地流转七十年的政策。在栽植和管理中,林业部门还派出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上免费的技术指导,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俪山是管窑有名的光头山,山上只有麻谷和野草。农民徐全胜,在咨询到此处适应油茶生长环境后,第一个于2011年春承包了这座小山丘,将这150亩荒山改造成油茶园地。为了使徐全胜安心种植,镇委镇政府会同林业、地土等部门,及时给徐全胜办理了七十年林地流转手续。徐全胜拿到林地流转手续后,带领家族人员和机械,将小山坡挖成一垅垅梯地。种植油茶头五年投资较大,但成林后,基本用不着投资,只需要林间管理、采摘油茶果和加工出售。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减轻种植户压力,镇里和林业部门无偿提供油茶树苗,协助徐全胜小额贷款,提供技术指导,大大地降低了种植户先期种植的成本。徐全胜历经十年奋斗,现在油茶树有两米多高,已经成林。昔日的光头山,如今是葱葱绿绿一片,而且油茶园里油茶树五年前就开始大批量挂果。仅2021年就产鲜果12万斤,干籽3500斤,榨油6800斤,收入53万余元。徐全胜算了一笔帐,如果2022年不出意外,所有的投资完全可以收回。以后每年正常时油茶就可以收入80万元左右。这样的结果,徐全胜和家人心里像涂了一层蜜汁一样甘甜。尝到甜头的徐全胜,2021年初又向村里申请,增加100亩丘陵荒山,扩大种植油茶面积。同时,徐全胜为了突破传统的茶籽榨油,走向深加工,又投入资金37万元,购回一套先进的机械设备。现在产出的油,清亮透明,油的保质期由原来三个月提高到三年。管窑镇种植油茶大户不仅只有徐全胜一家,元凤山村村民王亚,更是一个特大户。这位种植女能手出手不凡,2011年春,她一下子承包了该村整个元凤山,一共1260亩。元凤山,这个极有诗意名子的山,原来也是一个荒芜四野的山丘,整座山丘成“工”字型,虽然也长了一些杂木,但都是奇形怪状,成不了材。有俗语:元凤山不见凤凰,飞出的只有小野雀。王亚这个不到三十岁的元凤山媳妇,不信邪,怀着自己的理想,在得知此山适合种植油茶的结论后,又从有关部门那里拿来林地流转七十年的手续,在荒丘上筑起自己的梦想。王亚的老公从事建筑行业,在京城拼搏多年,给家里积攒了丰厚的积蓄,是村里的首富户。但王亚不愿躺在丈夫挣来的财富里享受,她从丈夫赚回来的钱中,拿出800万元,对元凤山进行大手笔改造开发。她先是成立了团队,利用两年时间,将元凤山建成梯地,并全部种上了油茶。王亚的举动,不被一些人看好,甚至还传来一些风言风雨,说王亚是个败家子,有福不享,拿老公挣来的钱不当事,烧钱玩。王亚不信这一切:男人能干事业,女人为什么不行呢?但是,不好的事,还是发生了:就在油茶开始挂果的时候,遇上了两年天旱,园里的油茶一下子干死了近400余亩。王亚看着挂了果的油茶树干死,心如刀绞,伤心得痛哭起来。镇政府和林业部门得知后,纷纷上门慰问和扶持,对旱死的400余亩油茶,全部无偿地提供油茶树苗。王亚对此非常感谢,她很快组织人员立即补栽上。如今这些补栽的油茶也开始挂果了。2021年,王亚油茶场产鲜果65万斤,榨油1万斤,收入65万元。王亚说,从明年开始,正常的情况下,每年收入最少在100万元以上。谁说女人立不了业?全村的乡亲向王平树起了大拇指!王平的丈夫笑着说,她现在是我的老板了,我则是她的打工仔。说起管窑农民发展种植油茶的事,人们又常常说起卢海香种植油茶的故事。卢海香五十九岁那年,丈夫突然离她而去。天塌下来了,以后这日子怎么过?尽管卢海香两个孩子都成了家立了业,而且孩子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是到儿子那里去,还是自谋生路?孩子是孝顺的,都接她去享福,可卢海香没有去。丈夫去世三个月后,卢海香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向村里要了十亩荒山承包。有人说卢海香疯了,这把年纪还去弄荒山!可卢海香就是与众不同,五十九岁创业,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老年打下江山!她拿下十亩荒山留转手续后,找到县林业有关部门,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去。听的人很是感动,当即表态无偿提供油茶苗和技术指导。五十九的卢海香,从此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她请来机械,在两个月内就栽下了900棵油茶。两年一过,居然成活了856棵。于是,村民们刮目相看这位老太婆了。如今的卢海香,已经是七十一岁。但她精神饱满,身体硬朗,尽管有些花甲,不熟悉她的人看她最多也只有六十五岁的样子。而她十一年前栽的油茶树已经两米多高,早就成林挂果了。由于卢海香精耕细作,她的油茶籽产量被别人要高出许多。2021年她的油茶园,给她榨出了756斤茶油,收入48000多元。卢海香说,从明年起,每年收入最少在5万元以上。卢海香养老不仅没有依赖儿女,而且近两年她还每年拿出一万元奖励学习考满分的孙子。成功的事例和种植者的大额收益,一下子在管窑传开了。农民们纷纷效仿,过去的杂草丛生荒芜的丘陵,现在却被农民们披上了油茶树的绿装。一向单一靠陶瓷为业的管窑,十年磨一剑,一个兴起的油茶产业就这样地诞生了 !目前为止,全镇发展油茶五万余亩,目前仅这个新型产业每年产值上了千万元。与此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农民不外出就能在家就业的难题,为蕲南丘陵地区发展绿色生态油茶产业,提供了可鉴的经验。青山滴翠,麻谷生绿;荒丘成林,果挂枝头。是呵,现在不说是春天,就是初冬你去管窖时,元凤山和俪山那满山的油茶花,在山风的吹拂下,飘着淡淡的花香;而你深冬去时,那山脚下的榨房,飘着一阵一阵的茶油清香,直入心肺。这清香,带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溢满了油茶林间!

       散文天地散文、随笔、游记的园地,生活感悟、生活随笔、情趣小散、历史文化散文等,注重千字文。

唱给太阳听
文/甘才志
《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山在云之上,鸟在云之下,人在山之上。奏起,唱起,跳起,舞起……歌声震荡,一半冲到天上,天空蔚蓝如洗,状若游丝的云翳悄悄隐去,只让孤傲的太阳独霸天庭,倾听来自人间的声音;一半淌到地下,从八百米高处凝成一挂亮瀑滔滔而泄,涤灌万物的心灵。偎在泥土襁褓的小草霎时睁开眼睛,忽觉得天亮了,春来了,雨水快要下了,喜得张开樱桃般小口,欲吸吮。树上的八哥“吱呀吱呀”学唱几声,感觉比缩在树洞的蟋蟀唱得还难听,慌的憋住嗓子……大幕拉开。开锣了——这是怎样的一曲大戏呀?鸟们、草们、虫们,无数的生物们全都傻了眼,疑惑了,千百年的寂静世界,咋就爆出这如珠似玉的天籁之音?太阳君临天下,傲视群雄。它的眼睛是雪亮的,它看到了,听到了,还用自己温柔的手触摸到了,眼底下这个叫棠树岭的小山村搭起大舞台,宽宽的红绒幕印着四个大字——“灵秀湖北·四季村晚”,组织者是市、县、乡三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参与者是来自本市的专业和业余演艺人员。请记住,这一天是2021年12月17日,数千名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们,乘着大巴,开着小车,从山下,从城里,从四面八方朝这个被称之为竹海小镇如潮水般涌来了,看一场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盛演。还有直播带货,科技下乡,快手作画,名家题字……,那些平素只在手机、电视见到的场面和人物,今日在岭上全都见到了,喜悦的红潮淹没了众乡民的脸,与围在脖子上的红巾相映成辉。他们,恰如太阳生下的儿女!山村巨变,人巨变!太阳是知道的,棠树岭有今天,靠的是两条路。一条是艰苦奋斗创业路。艰苦奋斗是从农业学大寨开始的,山下人种双季稻,山上人种“芋稻”,创造出比种双季稻还高的产量,经验推广到全地区,树为全县红旗。接着,村里人用钢钎、铁镐在石缝中凿出一条路,通到山下,将产出的洋芋用拖拉机装着运到山下卖,从山下砖厂买回红砖改造旧房子。几年后,全村人的土砖房换成红砖房。再接着,村里买回一台水轮发电机,安装在水库闸口,电灯牵到各家各户,灯亮了,全村人那个喜悦呀,仿佛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尽管这台发电机的功率太小,只有八个千瓦,只能带动15瓦的小灯泡,但那也是电灯呀,一户装一盏,办喜事的人家装两盏,还说是电气化。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买回一辆汽车,车门刷上“棠树岭”三个字,汽车开到半山腰冒黑烟,开不上去,坡太陡了,村里人想办法,汽车和拖拉机搞联运,拖拉机从山上装洋芋运到半山腰,汽车再从半山腰转运到山脚下。那时的人们常看到,汽车运洋芋的时候,一群人跟在车后面一溜小跑,跑到山脚从车上搬下洋芋,与等候在那里的人换稻谷,一担换一担,山下人将洋芋换回去当种子,山上人将稻谷换回去作口粮。山上人笑眯眯的,说一亩田能产好几千斤洋芋呢,换回几亩田的稻谷,太划算了。换的稻谷装上车,人也坐在车上,车子开到半山腰的陡坡,人下来推车,哟呵哟呵一齐吼,把汽车吼到岭上,推车的人拍着身上的泥土乐哈哈的,说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个像得胜的将军。农业责任制落实后,村里人将分到自家的田当儿女养,割芭茅,焙肥料,改良土壤,把冷浸田培育成海绵田,农作物产量提高几成,村里人再不拿洋芋换稻谷了,把洋芋运到城里卖,卖出的价比稻谷高,再拿卖洋芋的钱买回建筑材料,把原先的火砖房子拆了盖楼房……,这都是发生在上世纪的事。进入新世纪,村里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他们将吃苦精神带到外面,带到城里,让城里人惊叹不已,说天下还有这般能吃苦、肯吃亏的人呀,他们吃的是最差的生活,干着最累最脏的活,比牛还辛苦,真是好样的。一个后生当兵复员后被战友介绍到北京湘鄂情酒店打工,吃苦精神让董事长注意到,赏识他,培养他,让他从领班干起,干到常务副总位置,小伙子当了几年高管,协助董事长将湘鄂情酒店打造成北京名店,买了房,购了车,年薪上百万,可是当他回到家乡,看到眼前的变化比他想象还要大,竹园变竹海,村舍变别墅,山头变成风景点,农家乐换上一个个时髦好听的名字:竹海山庄、竹海人家、竹海农家、竹海如家……让他在北京呆不住了,辞了常务副总回到家乡和大家一起创业。在他们的骨子里,吃苦创业,那是棠树岭人最高的追求啊!当然,也是最大的享受。棠树岭人爱共产党,具体到爱每一个在这儿打过游击或住过的干部。大革命时期,这儿是老苏区,群众为新四军筹粮从未间断过,掩护过共产党鄂东独立团的干部战士不在少数,解放后当上领导的有几十人之多,每年有不少老同志到棠树岭来看看,表达他们对老区人民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棠树岭人也一一把他们记在心上,当亲人看。原国家移民局局长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在这儿发动过群众,打过游击,局长晚年患了不治之症,离开人世前最后一个月从北京来到岭上住了几天,说替当年的老同志来看看,说到“那边”去好汇报,当他看到到村里别墅成群、竹林如海、风景如画时,激动地说,棠树岭人本色没变,没变,创业有功,可赞可敬,老一辈人的血没白流。他在村里打下一封《示女书》的腹稿:“参加工作以来,奉献不多,愧对组织……死后不搞遗体告别,不建墓,不立碑……北京的住房如有超标的,必须退出……不给组织提任何要求,有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回到家中誊在纸上,几天后安祥地闭上了双眼。棠树岭是创业者的乐园,是奋斗者的灵魂安放之地!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感动了无数人,争取到上级支持,于是便有了第二条路。第二条路是四通八达的旅游路。这条路列入湖北省人民政府“十三五”规划,从大别山深处的英山县伸出,经蕲春县棠树岭直达黄梅县,与沪蓉高速公路和合九高速公路联接。三年前施工队伍开进山,作业机械挥起巨臂,随着几声隆隆的炮响,山低头,石让路,水架桥,历时两年,一条平缓如玉带、斑斓似彩虹的旅游公路贯通了,车上八百米高山如覆平地,小弯处如盘盘,大弯处如环环,棠树岭这个闭塞的高山村从此被拉进全国的公路网、交通网,到县城一小时,从县城坐高铁到武汉一小时,到北京四小时,住在棠树岭如住在大城市周边一个样。这会儿,从北京辞职回来的小伙子生出灵感,何不在棠树岭开一家湘鄂情酒店呢,与北京湘鄂情酒店连锁。如今的棠树岭啊,哪一天的游客不是成百上千的,还有附近的云丹山、挪步园、安徽宿松,半小时的车程还不把食客们都吸引来,只怕是酒店的规模建小了呢。小伙子越想越兴奋,于是就联系,着手准备……咚咚咚,呛呛呛,锣鼓敲起来,红绸舞起来,山区人民逞英豪,山村舞台放异彩。村晚正在进行,一位名叫王梦月的女孩登上台,她唱的是由她本人创作的歌曲——《蕲艾处处香》:“栉风沐雨在乡间,餐风宿露无怨言,吸纳四季风和雨,练成人间一仙丹……”唱着唱着,王梦月猛然想起自己出生在棠树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祖父和父亲都是挑谷到棠树岭换谷的汉子,自己是吃棠树岭洋芋长大的,小时候常念叨棠树岭,说太阳是从棠树岭出来的,从她家后面的山头掉下去,因此爱唱歌,学唱歌,从小山村唱到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现在又唱回到棠树岭。自己这会儿站在太阳下,歌要唱给太阳听,于是加唱一段:“太阳太阳放光芒,照得万姓仰头看,一生一世紧跟党,幸福日子万万年!”当太阳的女儿王梦月走下舞台时,泪流满面,台下的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歌声,表达了棠树岭人及山区人民的心声啊!

作者简介



《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甘才志,湖北省作协会员,现为黄冈市作协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长篇小说《大儒陈诗》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推荐为全国上架畅销小说,有多部中短篇小说发《长江文艺》《都市小说》《长江丛刊》《芳草》,散文《风雨游鄂西》入2012年全国散文排行列19位,10余篇散文发《湖北日报》东湖版,先后有百余万字作品发全国省级以上报刊。


小说看台   以短篇小说、小小说为主,优秀中篇小说可适当放宽条件。《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早餐中的猫腻——简评陈玲小小说《小胖的早餐》
文/杨国庆


人间烟火,一日三餐。早餐是每个人都要吃的,可是胖哥自己开了家早餐店,不让儿子在店里吃早餐。即使带儿子去单位食堂吃早餐也不让他吃免费供应的卤鸡蛋。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早餐里有什么猫腻?作家陈玲(网名:绿草青青)的小小说《小胖的早餐》(电网头条新闻2021年12月29日发表),用白描般的文字叙写了这件让人感到很是蹊跷的事情。小说到最后也没有说出胖哥不让儿子吃自家店早餐的原因(即猫腻),但读者读完小说便知道了事实真相,一股愤怒之情自然会顿时而生。从而感受到了小说针砭丑恶的力度,和彰显正义的勇气与刚度。全篇600来字,行文简短,但给人们的思索与回味却是多方面的。胖哥在十字路口开了家早餐店,供应稀饭、馒头和包子,平日由他妻子经营,生意很好。按理说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家人在店里吃早餐是很正常很方便的事情。不过他“从不吃自己店里的食物,也不让儿子小胖吃”,他去单位食堂吃了再带一份给儿子,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一次儿子吃的时候说,“食堂卖的也是馒头和包子,为什么不让我吃家里的?”胖哥不耐烦不要儿子问,还说这是卖给别人的,“赚钱呗”。一次他带小胖去食堂吃早餐,小胖看到有“免费供应”的卤鸡蛋,嚷着要吃。但胖哥就是不拿给儿子吃,还说“吃鸡蛋胆固醇高”。而小胖摆出老师说的话来,“老师说每人每天可以吃两个鸡蛋”,还追问“你怎么连一个鸡蛋也没拿?为什么呀?”在儿子连珠炮的追问中,他“一时语塞”。这是他心虚和理亏甚至是恐惧的表现,是一种害人的恶行。担心自己的猫腻被人识破揭穿。这也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至善和至恶》一书中所说的:“许多行恶者……自以为篱笆围得很好,足以挡住同胞的侦察,也仍然害怕天上的眼睛,幻想日日夜夜啃噬他们心灵的阵阵焦虑是上天派来惩罚他们的。”因而胖哥在儿子在面前无话可说,无理可言。小说到此嘎然而止。全部用事实说话,并没有对胖哥和妻子的行为“点穴”。他们不让儿子吃自家店的早餐和卤鸡蛋只是一个表面现象,那实质是什么呢?透过现象看本质,胖哥和妻子的险恶用心便昭然若揭了!那就是他店里买的馒头、包子添加了对人的身体不健康的添加剂,或者说这是有毒食品!他们不吃也不让儿子吃是对家人的关心,以免影响身体健康。可是,那些到他们店里吃早餐的顾客也是人啊!他们每天吃这些“白白胖胖的馒头、包子”,难道就不影响身体健康?!小说用铁一般的事实,戳穿了胖哥和老婆为了“赚钱”不顾顾客们身体健康的丑恶行径和违法行为,也将笔端直指他们被铜钱熏臭了的良心和道德观。两口子只顾赚黑心钱,不讲道德和法律,丧失天理做出这种损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丑事来,是应当受到针砭、谴责和制裁的!他们只疼爱自己的儿子,来过早的人们中肯定也有像小胖这样的小孩,难道别人家的小孩就不是人吗?!胖哥为了关心儿子的健康还不让他吃食堂的卤鸡蛋,那些小孩们来他店里吃早餐,他为什么不吭声?作家对他们这种卑劣行为作了无声的批判,对他们这种卑鄙心态作了无情的鞭挞。这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就是在呼吁人们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小说以小写大,以浅白写深刻,通过儿子要吃自家店早餐而两口子不让他吃的这种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食品安全重要性这个重大命题,足见作家立意的高深,下笔的犀利,行文的尖锐,心地的善良。而且很巧妙地将胖哥不让儿子吃自家店早餐的原由留给读者去思考,这更可以引起大家的思索和共鸣。民以食为天,而食品安全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现在各级各层都在抓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是要落在实处。小说给人多侧面的启示和提醒:首先是食品生产部门要保证生产出合格的让人放心食用的产品和食品,要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舒心吃得健康。同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切实担当起职责来,严加检查监管,对制造有毒食品的厂家和饮食店要零容忍,坚决关闭取缔,用铁的手腕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小说并没有写出这些内容,但读者在阅读中很自然会联想到这些事情。作家只是通过胖哥的不良作为给人们书写了一个反面教材,这是很难得的,也体现了作家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用小说这种方式表达出来弥足可贵。小说的表现手法也有看点,通过儿子要吃自家店早餐这件小事,表现了尖锐的矛盾,使得情节给人很强的碰撞感。正是围绕“吃早餐”这件小事暗示了其中的猫腻,使得更多的读者关注这件大事。小说中那位没有出场的老师也是值得赞扬的,他为小胖抨击胖哥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戳破了胖哥包着祸心的画皮。陈玲说她正在学着写小说,写不长,实际上小小说都很短,一千几百字就不短了。要想将这篇小说写长一些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在精心构思下功夫,在人物安排上下功夫。比如:小胖一次趁爸妈不注意偷吃了店里的馒头和包子,结果生病了,经过治疗才恢复过来,胖哥和妻子有些愧疚就没有再放添加剂,可馒头、包子的卖相不好看,一段时间后又添加了,结果小胖同桌的女同学来店里吃了早餐后生病住院,而她爸爸恰好是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人员,带人来店里调查,发现了猫腻,最后将胖哥这家店关了,还罚很多款。这样,情节就显得跌宕,精彩一些,而且胖哥也得到了报应。像这样的写法,仅供参考。小小说同样很难写,需要大量的阅读与持续写作才可能成功。像欧阳修的《卖油翁》,蒲松龄的《崂山道士》等古代名篇都可以看成是小小说,还有契诃夫的许多小说都是小小说的经典,还有日本作家星新一的大量作品都是上乘的小小说,他被称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站在古今中外名家、大家的肩膀上才有成功的机会。这篇小说写得还是可以的,还需要继续写下去,由量变到质变,一步步地来,一篇篇地写,坚持数年——成功就在前方。
【附】陈玲:小胖的早餐(小小说)
胖哥在单位附近的十字路口开了一家早餐店,供应稀饭、馒头和包子,平时由老婆经营,生意很好。胖哥每天早起在店子里帮忙,但从不吃自家店的食物,也不让儿子小胖吃,总是去食堂吃了,再带一份回来给小胖。有一天小胖没赖床,肚子饿得咕咕叫,来到灶间,望着刚出笼的白白胖胖的馒头、包子,馋得口水直咽。小胖正伸手拿的时候,被妈妈发现了。“爸爸去食堂买早餐了,快回来了。”妈妈急忙把小胖拉开,又忙着做生意去了。胖哥回来看到噘着嘴的小胖,赶紧打开不锈钢保温碗的盖子,心疼地说:“乖儿子,饿了吧?”小胖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饱后好奇地问:“爸爸,食堂买的也是馒头和包子,为什么不让我吃家里的?”“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胖哥答非所问。“我饿了,家里有吃的方便呀!”小胖不满地说。“这个……做生意嘛,卖给别人吃的,赚钱……赚钱呗。”胖哥吞吞吐吐地说道。第二天学校放假了,小胖心血来潮,拉着爸爸的手:“爸爸,我跟你一起去食堂吃早餐好吗?”胖哥笑眯眯答应了。“爸爸,鸡蛋,我要吃鸡蛋……”小胖看到“免费供应”第一行写着卤鸡蛋,高兴地说。胖哥买好早餐,端了过来。坐等餐桌的小胖打开碗盖,失望地问:“爸爸,鸡蛋呢?”“吃鸡蛋胆固醇高,再说了还有包子、馒头,也吃不了这么多。”“老师说,每人每天可以吃两个鸡蛋。”小胖不服气地反驳,接着又问,“爸爸,我吃得下,你怎么一个鸡蛋也没拿?为什么呀?”在小胖连环炮的追问中,胖哥一时语塞……作者简介《蕲春作家》2022年第3期
杨国庆,中国作家网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日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报》《电视研究》《文艺报》《中国作家网》《新闻传播》《湖北作家》,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电台,南方文鉴等国家级和省级台、报刊与媒体发表文章558篇130多万字,还有6部6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网络上连载。



【2022年蕲春文讯】甘才志散文《开在冬季的花》载2022年1月10日《黄冈日报》,2022年1月12日《鄂东晚报》。
李韧报告文学《大山的儿子》载《时代报告》2021年12期。
郑晓燕散文《执著人生》载《奔流》2021年第11期。
周志启组诗《秋天的脉络》载《奔流》2021年第12期;诗《午夜》载2022年1月12日《楚天声屏报·鄂州周刊》;诗《一只鸟的迁徙》载《济南日报·新商报》2022年1月13日。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