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蕲河吴家墩拦河坝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第二次信息公示

2018-7-17 23:02 蕲春县人民政府 631
蕲河吴家墩拦河坝枢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第二次信息公示

根据国务院令第68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和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对蕲河吴家墩拦河坝枢纽工程有关信息公开如下:

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蕲河吴家墩拦河坝枢纽工程项目

2、建设地点:蕲河入长江河口上游约1km处

3、工程概况:主要由橡胶坝、泄洪节制闸、Ⅲ级船闸工程、交通连接堤及堤防工程等,任务以航运、灌溉为主,即为蕲河下游赤东四十八围、八里湖4.8万亩农田提供灌溉用水,并抬高蕲河下游水位恢复蕲河下游Ⅲ级航运要求。

2、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SO2、NO2、PM10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限值。

(2)地表水环境

蕲河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的要求,沙河的监测因子的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标准的要求。

(3)声环境

项目厂界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4)地下水环境

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3、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

①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是场地底泥疏浚产生的臭气以及清理平整、挖填、装卸、运输土方等作业产生的扬尘;另有各类燃油动力机械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建筑场地废气控制措施

抛泥区要远离居民点,挖掘土方过程中要防止泥土干燥后扬尘产生。施工单位要应当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围挡设施,实行封闭或者隔离施工防止粉尘污染。

施工单位装卸作业、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施工,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洒水、喷淋、覆盖、隔离等有效的防尘措施。

建筑废土存放时应当采取封闭、覆盖及其他有效防尘措施。

●运输扬尘控制措施

运输车辆进入工地应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对道路经常洒水和随时清扫渣土,可使运输扬尘有明显的减少。施工、运输车辆出工地前应当冲洗,不得将泥沙尘土带出工地。

●施工机械废气控制措施

加强施工机械的使用管理,使施工机械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并合理降低同时使用次数,提高使用效率,以减轻废气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②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清淤疏挖作业时,由于挖泥船在挖泥过程中搅拌河道底泥,会引起泥沙悬浮,使施工区域水体悬浮物含量升高,对河道水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绞吸搅动可引起局部水域污染底泥的再悬浮与扩散,挖泥船挖泥过程搅动水体产生的悬浮泥沙量与挖泥船类型与大小、疏浚土质、作业现场的水流、现场水盐度、底质粒径分布有关,施工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挖泥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砂的发生量。

施工期废水来源主要为工程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工程施工废水包括施工机械冷却水及洗涤用水、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浇筑、养护、冲洗等,这部分废水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和病菌。另外,雨季作业场面的地面径流水,含有一定量的泥土和高浓度的悬浮物。

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主要是BOD5、COD和氨氮。建议施工人员就近租用农舍居住,其生活污水主要通过农舍中现有旱厕收集后肥田。禁止生活污水直接排放污染附近水体,减少对项目所在地附近水环境的影响。

③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不同施工阶段,使用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因而产生不同施工阶段噪声,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不同施工阶段所使用的不同施工机械的非连续性作业噪声。

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将施工设备合理布局,并合理安排施工活动,减轻对场界周围声环境质量的不利影响。

④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疏浚底泥、基础土方开挖、施工砖、砂石料等弃渣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施工过程中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加以利用,防止因长期堆放而产生扬尘。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如不及时清运处理,则会腐烂变质、滋生蚊虫苍蝇,产生恶臭,传染疾病,从而对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应及时清运并进行处置。

只要对施工弃渣、底泥及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运和妥善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⑤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过程临时用地会侵占河道滩地草本植被,河道草本植被广泛分布,数量极多,不会对区域植被多样性产生较大影响。

疏浚等水下施工作业将导致水体中SS浓度的升高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工程河段鱼类有驱赶作用,导致工程区域鱼类数量的减少,还有可能对过往水生动物产生误伤,

为减少水下施工作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

(2)运营期

①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营运期项目本身不排放任何大气污染物,间接环境空气影响主要为航道内通航船舶产生的船舶废气,主要污染因子为TSP、CO、SO2、NOX和烃类等。

②水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污水主要为船舶舱底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以及船闸管理区生活污水。

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必须经船上自配的油水分离器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标准后排放,或者向有资质的污染物接收的单位申请有偿接收处理,不达标的污水不得在船闸管理区水域排放。船闸管理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农田肥田。

③噪声影响分析

根据噪声预测结果,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项目河道2侧噪声贡献值低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周边敏感点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因此,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④固废影响分析

项目所属航道本身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但通过航道的船舶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含油废物,配套建设的船闸管理所将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舶含油废物由海事部门认可单位进行有偿接收和处理。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⑤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水生生物

项目对河段渔业生物形成阻隔效应,坝址蓄水将使库区河段水体的底质、流速、流量、透明度、水温等一系列的水文因素发生变化,不同程度改变鱼类的栖息生态环境,由于河段水文条件变化使得水域生态容量增大、水体缓冲能力增强,对于定居性物种而言,生态容量增大、生境条件改善有利于其资源增殖。坝址下游因与长江保持联通,可以得到长江资源补充,因此渔业资源不会发生显著下降。另,库区内营养物质积累,沉于库底,供浮游植物利用。

●陆生植物

项目建成后,运营期会淹没部分河道滩地,造成河道滩地草本植被损失,但是整个蕲河河道滩地草本植被广泛分布、数量极多,淹没面积相对于整个蕲河河道滩地比例较小,因此项目对区域植被多样性、原有生态系统不会产生较大影响,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本地区植物区系的群落类型和植物种类发生改变。

●陆生动物

项目建成后,河道滩地蛇类及蜥蜴类等动物觅食地被破坏,导致这些动物的生活区向上迁移,由于这些动物具有一定迁移能力,食物来源呈多样化趋势,所以工程建设不会对它们栖息地造成较大的影响。

4、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建设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正)》、《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及修改条目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可以视为允许类建设项目。

5、规划相符性分析

项目位于蕲河入长江河口上游约1km处,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内河航运发展规划要求,选址可行。

6、环评结论

建设单位在认真落实国家、地方相关政策要求以及本项目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将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7、公众意见征集以及联系方式

⑴征求意见范围、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项目周边村庄居民。

主要事项:本次公众意见主要调查项目建设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对居民的影响,结合本次评价初稿,对项目建设提出意见,具体内容见问卷调查表。

⑵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以书面意见、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承担环评工作的环评单位、建设单位或当地环保部门直接联系。

⑶征求意见时间

本次公示征求意见时间为公示发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众对建设项目有环境保护意见的,可在公示有效期内同时向建设项目单位或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单位提出。

⑷联系方式

①建设项目单位及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蕲春县交通运输局

联系人:陈主任

联系电话:13635883619

②承担项目环评机构名称及联系方式

环评机构:湖北黄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邓工

通讯地址:黄冈市黄州区宝塔大道66号就业大厦201

联系电话:0713-8100389
蕲州新闻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谢谢!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联系QQ:5665305(微信同号) E-mail:admin@qizhou.com.cn 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微博:hubeiqizhou 抖音号:hubeiqizhou 快手号:hubeiqizhou

Copyright 2006-2023 蕲州在线 (https://www.qizhou.com.cn)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