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蕲春县青石镇边街村境内一山顶巨石上,“万岁毛主席”五个大字的摩崖石刻格外醒目,历经40年的风雨剥蚀,仍历历在目,清晰可见。 那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1969年,人们出于对伟大领袖的忠心爱戴和拥护,精心制作的各种“万岁”、“万寿无疆”之类的标语铺天盖地。农民做活也要向领袖“早请示,晚汇报”,并将领袖像和语录牌插在田头地边,以示“三忠于,四无限,一紧跟”。 “在歌颂伟大领袖这方面,我们公社要在全区带好头”!时任边街公社党委书记张立山和革委会主任陈来焱反复强调,并将制作万岁标语的神圣使命交给革委会副主任兼秘书的姜才余去办。姜才余受命后,找来机关干部何柳春、宋达权、文新友等人商量决定,在醒目的山石上雕刻一副永久性的标语。他们一行怀着对领袖的虔诚之心,沿着当年的郑太苏区一带,翻山越岭,踏勘寻觅合适的石头。经反复比较,才选定“兵船石”。 兵船石位于以女英雄梁桂华命名的桂华水库大坝右侧的山坡上。这里巨石耸立,层层叠叠。远远望去,整个石层形似一艘迎风扬帆的巨轮,故名兵船石。兵船石右侧山峰是一圆形巨石,状如和尚头,名和尚石。当地流传着“和尚化进来,兵船拖出去”的说法,意思是边街一带“风水”不雅,不聚财,永远受穷。后来,在兵船石左侧突然隆起了一道山梁,蜿蜒逶迤,远望如旌旗招展,故名旗山,这旗山正好把“兵船”拦住,使其无法外运,边街人才总算拔掉了穷根。再说这兵船石顶端一尊巨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向北的一面石比较平展,面积约有50平米,其形如舟楫之帆桅,又似顶天立地一巨人,蔚为壮观。底层垫脚石周边多处悬空,内间有一间屋大,可容纳四五十人。据说,太平天国和抗战时,乡民在此躲兵灾。解放战争时期,孙超、黄玉山、梁桂华等革命先烈也以此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据当地退休老人吴西讲,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应国学大师黄侃之父、清廷二品官黄云鹄之邀,二人来此游览并唱酬,留下墨宝,兵船石下方刻有黄云鹄题词:“石万古,我百年;我到此,石有缘。”名人题咏,吸引墨客骚人寻幽探古。边街公社择此石刻万岁标语,其宣传轰动效应显而易见。 兵船石如此高峻,石下又是悬崖绝壁,怎么攀登刻字?首先要搭好脚手架。公社秘书姜才余和武装部张昌发找到边街大队支书吴成祥,将砍树运树任务交结他们,具体由民兵连长刘丙全、青年书记吴有恩带队行动。听说要在兵船石上刻“毛主席万岁”,全大队干群欣喜若狂,争先恐后报名参加砍运树木。经村里研究,挑选了30名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弟上山,这些选中的青壮年能为领袖万岁出力流汗,深感光荣和自豪。他们日夜奋战,从郑家山的密林中砍伐松树104棵,靠人工抬运到目的地,然后协助木匠吴有生搭架,架子共搭了10层,木料交接处全用铁丝和爬钉捆钉,同时用6棵大松树将架子斜撑在下面的硬石上,使架子稳稳当当。架子整整搭了10天,陈来焱、何瑶甫、姜才余等公社干部和机关负责人一直在现场指挥督办,卫生所长吴全如还带医药上山,以防意外。 架子搭妥,请来郑山大队老塾师王应龙写字。他比划一番后,用红颜料打底,分两行横排分别书写了“万岁”“毛主席”五个仿宋体大字。本来,按习惯应是“毛主席万岁”,只因石头左角被雷劈,故上行只能写两个字。最后一道工序是陈宴青、吴永朋、刘福等石匠将其雕刻成凹型字模,字模深度为1寸,然后再涂上一层厚厚的红油漆。在写字之前,石匠就对石面的坎坷处进行了处理,使石面坦荡如砥。经过34天的奋战,摩崖石刻终于诞生。远远望去,这5个红色大字格外鲜艳夺目。山下边街、界天和青石3个公社12个村2万人昂首可望,如今,油漆已剥落,字模仍清晰异常。 庞大的摩崖石刻,神奇的传说故事、古老的名人题咏、秀美的山水风光,构成了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40年来,吸引着一拨拨名人墨客和普通百姓前来观光游览,避暑纳凉,悠哉快哉,乐而忘返。 (文章作者梅乐明邓炳祥单位:青石镇人民政府摄影:江小平) |
1月23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长陈丹看望慰问春节期间不停产企业
2022年,我县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面推进
2023年第3周(1月16日-1月22日)蕲春楼盘商品房共计网签191套 数
城乡居民常年一日三餐(下雪天因晚起亦食两餐)。城镇早餐六点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县委及县水利和湖泊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