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四库全书》中的蕲春人著作

2019-4-17 14:10 《蕲春文化研究》 995
清乾隆时期,朝廷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编纂了一部驰名中外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纂修官每校定一种书,包括收入《四库全书》和没有收入的书籍,都在卷首写上一篇提要,后将这些提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编排,汇成“总目”共二百卷,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定稿,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总目》不仅著录收入“四库”的书籍,还在每一类之后,附录未采入“四库”的图书“存目”。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列“存目”书6793种,93551卷。《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编辑最为出色的一部书目,也是我国古代最为全面的一部学术批评史和学术文化史。它对所著录之书,一一撮举大旨,校其得失,考评精审,旁通曲证,使学者知其书瑕瑜之所在。

我国古代文献浩如烟海,能被《四库全书》收录的当然绝多为珍宝;而即便是列入“四库存目”的,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价值,不少书甚至也是精品。我们蕲春有八位先贤的大著被《四库全书》或《四库全书总目》收录。被收入《四库全书》的有:宋代吴淑撰的《事类赋》、《江淮异人录》,明代李时珍撰的《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明代周祈撰的《名义考》。《四库全书》还收录了吴淑参修的《太平广记》,吴淑为其岳父徐铉整理编辑的《骑省集》。被列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的有:明代韩万钟撰的《象纬汇编》、《性理三书图解》,明樊山王朱翊撰的《广宴堂集》、《道德经说奥》,明代张邦翼编的《岭南文献》,清初郁文初撰的《周易郁溪记》,清初顾景星撰的《黄公说字》、《白茅堂集》。此外,还有一部外籍人记载蕲春史事的书——《辛巳泣蕲录》,也被列入“四库存目”。

一、入选四库“库书”的蕲春人著作

1、《事类赋》

《事类赋》三十卷,宋吴淑撰并自注,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类书类,详见台湾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的文渊阁《四库全书》(以下简称“库书”)第892册。

吴淑(947—1002),字正仪,祖籍润州丹阳(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市)。《四库全书总目》、《中国人名大辞典》均说吴淑为“丹阳人”。关于吴淑是否应算蕲春人,王树蕲在《名列正史的蕲春人》一文中做了一些论述,但这里笔者还要再多说几句。

笔者查皮明庥《湖北历史人物辞典》“吴遵路”条:“(遵路)祖父为蕲州令,遂落籍于此。”吴遵路是吴淑之子,字安道,进士及第,曾官殿中丞、秘阁校理、常州知州、淮南转运副使、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宣州知州,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卒于任上,为政简易,立朝敢言。事迹见《宋史》卷四百二十六(列传第一百八十五·循吏)。

吴瑛(1021—1104)为吴遵路之子,字德仁,《宋史》卷四百五十八(列传第二百一十七·隐逸中)明确称吴瑛为“蕲州蕲春人”。吴瑛曾任黄州通判、郴州知州、虞部员外郎。46岁上书致仕归蕲,司马光在《和吴仲庶寄吴瑛》①一诗中,称赞吴瑛“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吴瑛归蕲后,临溪筑室,种花酿酒,宾至必醉;客评品人物,瑛不置一词;为人平易,轻财重义。哲宗即位,召吴瑛为吏部郎中,就近任蕲州知州,瑛辞而不就。吴瑛去世后,其子吴升求“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为其父写墓志铭,张耒《柯山集》卷四十九《吴大夫墓志铭》曰:“(瑛)曾祖讳文,大理司直”,“自司直君老于蕲,今其子孙遂家蕲春。”吴瑛安葬在“蕲春县永福乡新安里芙蓉山”(在今蕲春县城西北约8里处)。

吴淑随父定居于蕲,其子吴遵路、孙吴瑛均为蕲春名人,吴家是当时蕲春的世家望族。《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即将吴淑列为蕲春人士。

吴淑仕南唐为内史,归宋后,由近臣推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性纯静好古,善书,尤工篆籀。事迹见《宋史》卷四百四十一(列传第二百·文苑三)。

《四库总目》评介《事类赋》说:

是编乃所作类事之书。卷首结衔称博士,盖其进书时官也。前有淑进书状,称:“先进所著,一字题词百首,退惟芜累,方积兢忧,遽奉训词,俾加注释。”又称:“前所进二十卷,加以注解,卷帙差大,今广为三十卷,目之曰《事类赋》”云云。是淑初进此赋二十卷,尚无书名。及奉敕自注,乃增益卷数,定著今称也。凡天部三卷,岁时部二卷,地部三卷,宝货部二卷,乐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饮食部一卷,禽部二卷,兽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鳞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分子目一百,与进状数合。类书始于《皇览》。……其联而为赋者,则自淑始。……淑本徐铉之婿,学有渊源,又预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两大书,见闻尤博,故赋既工雅,又注与赋出自一手,事无舛误,故传诵至今。观其《进书状》称:“凡谶纬之书及谢承《后汉书》、张璠《汉记》、《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元中记》、《物理论》皆今所遗逸,而著述之家相承为用。不忍弃去,亦复存之”云云。则自此逸书数种外,皆采自本书,非辗辗挦扯者比,其精审益为可贵,不得以习见忽之矣。

袁行霈主编的《中华文明史》说:“北宋时个人所辑类书以太宗时吴淑《事类赋》30卷、真宗时晏殊《类要》100卷最著名。然《类要》自明以来传本甚罕,而《事类赋》则在清代的辑佚校勘工作中被频繁使用。”

2、《江淮异人录》

《江淮异人录》二卷,宋吴淑撰,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小说家类,详见库书第1042册,《四库总目》评曰:

是编所纪,多道流、侠客、术士之事,凡唐代二人,南唐二十三人。徐铉尝积二十年之力成《稽神录》一书,淑为铉婿,殆耳濡目染,挹其流波,故亦喜语怪欤?铉书说鬼,率诞漫不经,淑书所记,则《周礼》所谓“怪民”,《史记》所谓“方士”,前史往往载之,尚为事之所有。其中如“耿先生”之类,马令、陆游二《南唐书》皆采取之,则亦未尽凿空也。尤袤《遂初堂书目》载此书,作《江淮异人传》,疑传写之讹。又《宋史》淑本传载是书三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二卷,《宋史·艺文志》亦同。则列传以二为三,由字误矣。其书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中掇拾编次,适得二十五人之数,首尾全备,仍为完书。谨依《宋志》仍分为上下二卷,以复其旧焉。

吴淑除撰有《事类赋》、《江淮异人录》外,与李昉等同修的《太平广记》五百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小说家类,详见库书第1043册至1046册;为其岳父徐铉编辑的《骑省集》,被收入《四库全书》集部之别集类,详见库书第1085册;另著有《吴淑集》、《说文五义》、《异僧记》、《秘阁闲谈》、《炼师傅》,还预修《太宗实录》,参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大典。

3、《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医家类,详见库书第772至774册。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

《四库提要》评介《本草纲目》说:

是编取神农以下诸家本草,荟萃成书,复者芟之,阙者补之,讹者纠之,凡一十六部,六十二类,一千八百八十二种,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次以气味、主治、附方。其分部之例,首水火,次土,次金石,次草谷菜果木,次服器,次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前有图三卷。又序例二卷,百病主治药二卷,于阴阳标本君臣佐使之论,最为详析。考诸家本草,旧有者一千五百一十八种,时珍所补者又三百七十四种。搜罗群籍,贯串百氏。自谓岁历三十,书采八百余家,稿凡三易,然后告成者,非虚语也。其书初刻于万历间,王世贞为之序。其子建元又献之于朝,有《进疏》一篇冠于卷首。至国朝顺治间,钱塘吴毓昌重订付梓,于是业医者无不家有一编。《明史·方伎传》极称之,盖集本草之大成者无过于此矣。

4、《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一卷,明李时珍撰,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医家类,详见库书第774册,《四库总目》评曰:

其书谓人身经脉有正有奇,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为十二正经。阴维、阳维、阴蹻、阳蹻、冲、任、督、带为八奇经。正经人所共知,奇经医所易忽,故特详其病源治法,并参考诸家之说,荟萃成编。其原委精详,经纬贯彻,洵辨脉者所不可废。又创为气口九道脉图,畅发《内经》之旨,而详其诊法,尤能阐前人未泄之秘。考明初滑寿尝撰《十四经发挥》一卷,于十二经外,益以督、任二脉,旧附刊薛己《医案》之首,案薛己《医案》凡二本,其一本不载此书。医家据为绳墨。时珍此书更加精核,然皆根据《灵枢》、《素问》以究其委曲,而得其端绪。此以知征实之学,由于考证,递推递密,虽一技亦然矣。

5、《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一卷,明李时珍撰,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医家类,详见库书第774册,《四库总目》评曰:

宋人剽窃王叔和《脉经》,改为《脉诀》,其书之鄙谬,人人知之,然未能一一驳正也。至元戴启宗作《刊误》,字剖句析,一一与之辨难,而后伪妄始明。其书之精核,亦人人知之。然但斥赝本之非,尚未能详立一法,明其何以是也。时珍乃撮举其父言闻四诊发明,著为此书,以正《脉诀》之失。其法分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二十七种,毫厘之别,精核无遗。又附载宋崔嘉彦四言诗一首,及诸家考证《脉诀》之说,以互相发明,与所作《奇经八脉考》皆附《本草纲目》之后,可谓既能博考,又能精研者矣。自是以来,《脉诀》遂废。其廓清医学之功,亦不在戴启宗下也。

除《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外,李时珍还著有《命门考》、《命门三焦客难》、《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五脏图论》、《白花蛇传》、《薖所馆词》、《濒湖诗话》。

6、《名义考》

《名义考》十二卷,明周祈撰,被收入《四库全书》子部之杂家类,详见库书第856册,《四库总目》曰:

祈,蕲州人。始末未详。前有万历甲申(1584年)刘如宠序,称为周大夫。又有万历癸未(1583年)袁昌祚重刻序,称其尝为民部郎。又称其从幼时授经,至绾组拥轺,不知确为何官也。其书凡天部二卷,地部二卷,人部四卷,物部四卷,各因其名义而训释之。其有异同,则杂引诸书参互辨证。虽条目浩博,不无讹误。如论月星则不知推步之术,论河源则全据传闻之讹,论广轮则不知《周礼》先有此文,论化日则不知《潜夫论》实无此语,论鲜卑以柳城为柳州,论肉刑以汉文为魏文,论箜篌为即琵琶,论杜甫诗竹根为酒杯。如斯之类,牴牾恒有。然订谬析疑,可取之处为多。惟援引旧文,往往不著出典,不出明人著书之通病云尔。

查康熙及以后《蕲州志》的记载,周祈,字子永,号敬夫,嘉靖壬子(1552年)举人,官广西平乐知府。据今人周勤考证,周祈生于明嘉靖五年(1526年),卒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年68岁。②

二、入选四库“存目”的蕲春人著作

1、《象纬汇编》

《象纬汇编》二卷,明韩万钟撰,被收入《四库总目》子部之天文算法类存目。

韩万钟,字天爵。嘉靖年间岁贡生,官休宁训导,迁颍州学正。据康熙《蕲州志》记载,韩万钟少时家贫,但好学,“所嗜唯书史”;持守方正,以身范物;勤于钻研,“于天人之理,靡不究竟”。

《四库总目》评曰:

是书成于嘉靖壬辰(1532年)。采丹元子《步天歌》逐段分释,并为之图。以马氏《通考》所记彗孛客流凌犯之属,分隶各星之下。合三垣二十八宿为三十一条,而五纬附于其后。其自序谓便学者之考索,非有所作。大概与《天元玉历》相同。盖当时未睹官本,故又为此裒辑耳。

据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今北大、镇江市博物馆藏有明抄本《象纬汇编》。

2、《性理三书图解》

《性理三书图解》九卷,明韩万钟撰,被收入《四库总目》子部之术数类存目,《四库总目》评曰:

此云三书者,《易学启蒙》、《律吕新书》、《洪范皇极内篇》也。皆本无性理之名。万钟盖以永乐中修《性理大全》载此三书,故从其后而追题之也。原序称此书于《启蒙》有遇卦之卦之殊,于《律吕》有管、孔之异,于《皇极》辨止戎之讹,明象占之义。今按其书于《启蒙》考变占之三十二图,每爻必自一爻变至六爻,皆变者依爻位,逐次列之而各系爻辞于下。盖本之韩邦奇《启蒙意见》,殊为繁复。其于遇卦之卦并无发明,《律吕》管孔,仍“径一围三”最疏之率,亦毫无是正。至燕乐字谱大吕、太蔟、夹钟清各用五字,而以上下紧别之。盖唐、宋相传之旧法,所以取夹钟为二十八调之准。万钟于四清,只列黄、太、夹而遗大吕清声,又云旋宫之法未考。是其于燕乐尚茫茫无据,何论雅乐耶。《皇极内篇》,系八之八戎,小数纵横,当以悔凶休祥平灾咎吉吝为次。刊本误以止之纵数,列为戎纵。万钟据数正之,则所考良是。然蔡沈此书非圣人而作《易》,《御定性理精义》已以僭经斥之。世亦无用以占者,其谬否正无庸深辨耳。

除《象纬汇编》、《性理三书图解》外,韩万钟还著有《皇极注解》、《四真集要》。

3、《广宴堂集》

《广宴堂集》二十四卷(《湖北艺文志附补遗》称有八十卷),明樊山王朱翊撰,被收入《四库总目》集部之别集类存目,《四库总目》曰:

翊字匡鼎,自号隐真子,荆王瞻堈六世孙,万历庚子(1600年)袭封。其父载岑以文行称。翊世其家学,与弟翊、翊皆好为诗。兄弟尝共处一楼,号花萼社。楚藩多强横,樊山一派其最文雅者也。是集赋及三言四言诗共一卷,五七言古今体诗共二十二卷,长短句一卷,大抵多近香山之派。末有《道德经说奥》二卷,题曰朱孟尝撰。盖亦楚宗,是以附录,与诗集为不伦,今别入子部道家类焉。

明荆王府开始是在建昌府(府治在今江西南城县),正统十年(1445年)移到蕲州。嘉靖《蕲州志》“藩封”篇载:“樊山王府在州城文明门内。”朱翊为荆王瞻堈六世孙,第五代樊山王,应算是蕲春人。

4、《道德经说奥》

《四库总目》子部之道家类存目介绍了《道德经说奥二卷》:

旧本题朱孟尝撰,附刻朱翊《广宴堂集》后。明宗室命名,每府以二十字为次。其下一字,则偏旁取五行相生。此曰孟尝,盖其字号,惟未审即翊或其子孙所作耳。其书于每章之后,寥寥各赘数言,殊未尽老氏之旨。

当时的湖北名宦、京山人李维桢,与樊山王一家交往颇为密切。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万历年间(1573-1620年)先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地方官,当过陕西右参议、提学副使、布政使,天启年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李维桢的事迹在《明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中有记载。李维桢为樊山王昇甫作了《大隐山人稿序》(详见康熙及以后诸《蕲州志》,另见《湖北文征》第二卷),序说:“樊山王昇甫辑其所著……凡十有七卷,名之曰《大隐山人稿》。”李维桢还为“大隐山人”之三子叔卫作了《玉光斋诗草序》(详见康熙及以后诸《蕲州志》),序云:“荆樊山王自署大隐山人……元子孟尝嗣王,仲仲良,叔叔卫……”从这两篇序文看,樊山王昇甫自署大隐山人,有三个儿子,长子孟尝,继承其王位,次子仲良,三子叔卫。

查陈诗的《湖北旧闻录》,其卷十五《藩镇二·明代藩王·荆王》篇说:“载埁字昇甫,别字震岳,以文行称,箨冠野服,折节士大夫……著有《大隐山人集》及《茹蜡子三径词》。”“翊,载埁庶一子,万历十三年(1585年)封长子,二十八年袭封。”“翊,字孟尝;翊,字仲良;翊,字叔卫。”古人如有兄弟多人,常有按长幼次序取表字、别号的习惯。“孟”为排行老大,“仲”第二,“叔”第三。兄弟三人中,翊排行老大,用“孟”字取表字,完全合乎情理。

将陈诗《湖北旧闻录》中的记载,对照李维桢为樊山王家族作的两篇序,完全可以认定朱孟尝即朱翊。③而且,《道德经说奥》又是附刻在《广宴堂集》之后,因此笔者认为,《道德经说奥》二卷系朱翊(孟尝)所撰。

5、《岭南文献》

《岭南文献》三十二卷,明张邦翼编,被收入《四库总目》集部之总集类存目。

张邦翼(1571-1643),字君弼,号轸南。万历丁酉(1597年)乡魁,戊戌(1598年)进士。历任浙江临海知县、南户部主事、广东提学副使,后转江西右布政,以廉能称。崇祯末家居,癸未(1643年)张献忠陷蕲,被害,年七十有三。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谥“节愍”。据康熙《蕲州志》记载,张邦翼墓在圆峰山下。

《四库总目》评曰:

是集采粤中前哲之文,分类编次,先文后诗。起唐张九龄,迄于明之万历,凡二百六十余人。于岭南诸集,搜辑颇广。然明人著作,百分之中几居其九十九。时弥近而所收弥滥,亦明季标榜之习气也。

据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今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有《岭南文献》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该书卷数,《明史·艺文志》称“《文献志》十二卷,《补遗》六卷”。书名,《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写为《岭南文献录》。

6、《周易郁溪记》

《周易郁溪记》十四卷,清郁文初撰,被收入《四库总目》经部之易类存目。

郁文初,号郁溪,崇祯年间贡生,官至肇庆知府。④

《四库总目》评曰:

此书为河间贾棠所刊,凡总论一卷,上下经九卷,《系辞》上传三卷,而《系辞》下传至《杂卦传》则皆标“卷下”以统之,不复分析卷目,盖编次者之失也。书中首推河洛,纵横曼衍,不出常谈。至于各卦彖、爻立论,尤多僻异。大率以五行生克、精气、骨肉为言。如解“需于血,出自穴”则云:“乾者,精气之极而血脉之生,通之中行,《需》是已;坤为血脉之极而精气之生,通之中行,《晋》是已。出自穴者,谓人自有生以来,耳穴已有,而今则天地通,水自穴中出也,目苞之启亦由是也。”解“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则云:“明之入也,自右腹而下,自左腹而上,意巽也,火复则风生,心开则意随。”盖愈凿而障碍愈多矣。

郁文初在《周易郁溪记自述》中说:“自天启乙丑(1625年),迄今丁酉(1657年),三十三年……日一改焉,岁一改焉。”《周易郁溪记》流传的版本不一,《四库总目》说《周易郁溪记》十四卷;今山西省文物局馆藏清抄本《郁溪易记》十六卷;《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引朱彝尊《经义考》称,《郁溪易记》二十一卷。

郁文初还撰有《大学郁溪记》、《中庸郁溪记》、《皇极经世钞》。

7、《白茅堂集》

《白茅堂集》四十六卷,清顾景星撰,被收入《四库总目》集部之别集类存目。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一字黄公。八九岁即遍读经史,时称圣童。崇祯十二年(1639年)中副榜,十六年随父避乱昆山。南明福王时(1644年),七省流寓贡生在南京会试,他名列第一,任推官。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陷昆山,命他以原职随征,不从。顺治八年奉母柩归蕲州。以后多次力辞清廷征召,结茅而居,名其堂曰“白茅堂”,杜门著述。

《四库总目》说:

景星著述甚富。初有《童子集》三卷,《愿学集》八卷,《书目》十卷,皆崇祯壬午以前作,明末毁于寇。《顾氏列传》十五卷,《阮嗣宗咏怀诗注》二卷,《李长吉诗注》四卷,《读史集论》九卷、《贉池录》一百十八卷,《南渡集》、《来耕集》共七十三卷,皆崇祯癸未以后作,康熙丙午毁于火,仅《南渡》、《来耕》二集存十之三四。乙酉、丙戌之间,又有《登楼集》、《避地泖澱集》,亦皆散佚。是集为其子畅所辑,而其子昌编次音释之。凡赋骚一卷,乐府一卷,诗二十二卷,文二十卷。景星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赡,亦一时之霸才。而细大不捐,榛楛勿翦,其后人收拾遗稿,又不甚别裁。傅毅之不能自休,陆机之才多为患,殆俱有焉。

据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今首都图书馆、北大、西安市文管会、福建省图书馆等馆藏清康熙刻本《白茅堂集》。笔者不久前通过孔夫子旧书网,购得《白茅堂集》一套(系福建省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复印本)。

8、《黄公说字》

《黄公说字》,清顾景星撰,被收入《四库总目》经部之小学类存目。《四库总目》说:

其学自称推本《许慎》,而大抵以梅膺祚《字汇》、廖文英《正字通》为稿本,仍以楷字分编。如丑字,“从从|,象手有所执也。”而列之一部,于六书之义,未免有乖。至于西域梵文,尤自别为一体,儒书所载,已改为楷画,非其本真。一概收载,亦为泛滥。其注皆杂采诸书,不由根柢。所列各书:唐《说文》、蜀《说文》、葛洪《字苑》、何承天《纂文》、吕静《韵集》、李启《声韵》、吕忱《字林》、阳休之、夏侯该《韵略》、孟昶《书林韵会》、林罕《字源》等目,不知何从见之。又以李焘《说文五音谱》为徐铉,以杨桓《六书溯原》为吴元满,以赵明诚《金石录》为欧阳修,以张守节《史记正义》为《六书正义》,以司马贞《史记索隐》为《六书索隐》,舛误不一而足。至于司马光《集韵解》,诸家目录未著斯名,米芾《大宋五音正韵》仅名见所著《画史》中,盖欲为之而未成,亦非真有其书也。

《四库总目》用的是湖北巡抚采进本《黄公说字》,无卷数。《湖北艺文志附补遗》说:“书实一百卷。黄公原稿本并自缮正本,皆见存武昌柯氏息园。其书先列篆文,次以今隶而著其义说,意在明偏旁点画,嬗变源流,以正廖氏《正字通》之谬误。虽未尽综核,要为宏著矣。”今蕲春县图书馆藏有稿本,存十一卷。又,东北师大藏清抄本。

附:《辛巳泣蕲录》

《辛巳泣蕲录》一卷,宋赵与撰,被收入《四库总目》史部之杂史类存目。这个“辛巳”年是指南宋宁宗嘉定十四年,即公元1221年。《四库总目》说:

与,宗室子,官蕲州司理、权通判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与偕郡守李诚之拒守。时朝命权殿前司职事冯榯将兵应援,榯逗遛不进。诚之等竭力捍御,凡二十五日而城陷。诚之及其僚佐家属皆死之,与全家十五人亦并殁于难,仅以身免。其后事定,乃为是录,具详被兵始末,同时与难诸人,朝廷褒赠诚之等勘状、告词,一一备录。按与,《宋史·李诚之传》作与裕,盖转为褣,因讹为裕。又载“与率民兵百余人夺关外出”云云,与是编所言“单身出城,及于积尸中死而复活,夜半奔从南门”之语,俱有异同。且十五人作十六人,其数亦不相合。疑十五人之数,当以自叙为据,其夺关外出,则自叙讳之也。

据中华书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辛巳泣蕲录》收入黄肇沂辑《芋园丛书》。今北大、清华等馆藏民国廿四年南海黄氏据旧版汇印本。《指海》、《丛书集成初编》亦收有此书。今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分别藏有明、清抄本。

注:

①咸丰、光绪《蕲州志》写为“《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道安之子壮年致仕归隐蕲春》”,误。陈诗《湖北旧闻录》卷三十六之《文献三·吴瑛》篇,从《传家集》中采摘了两条资料:一是“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壮年致仕,归隐蕲春。”二是司马光《和吴仲庶寄吴瑛》诗。可能是咸丰《蕲州志》在刻印时发生窜行之类错误,且将“安道”误为“道安”。光绪《蕲州志》以讹传讹。

②见周勤《周祈与〈名义考〉》(载于《蕲春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笔者未予考证。

③康熙及以后诸《蕲州志》,多说是“翊字昇甫,别字震岳”,这是完全错误的。参合李维桢的这两篇序文,唯陈诗说“载埁字昇甫,别字震岳”是确切的。笔者在《明樊山王朱翊字号及著述考》一文中,专题论述了此事。

④《四库总目》、《湖北艺文志附补遗》均称郁为蕲州人,唯陈诗《湖北旧闻录》称郁为蕲水人。待考。

参考文献:

1、原著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纂,卢光明主持整理、李学勤总审:《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1月版。

2、〔清〕(宣统)湖北通志局编纂,石洪运校点、补遗:《湖北艺文志附补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版。

3、《蕲州志》(全五册,嘉靖、康熙、乾隆、咸丰、光绪),蕲春县方志办重刊,2009年9月版。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