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说药引诗 以诗释药——解读《本草纲目》中的诗

2019-4-17 02:01 《蕲春文化研究》 575
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

张籍

开州午月车前子,作药人皆道有神。

可怜使君怜病眼,三千里外寄闲人。

[引言]

诗载《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车前子”条,作者张籍。

张籍,字文昌。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代大约在公元766年至830年之间。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登进士第,历任太守寺太祝、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曾从学于韩愈,世称“韩门弟子”。张籍对文学社会作用的认识与白居易相近,又与白居易友善,所作乐府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劳动人民疾苦。他的诗受白居易推崇,和唐代诗人王建齐名,世称“张王”,《全唐诗》收诗六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

唐元和初年,与张籍同时的文学家韦处厚出任开州刺史,当他得知张籍患眼病后,立即从开州给远在长安的张籍寄去治疗眼病的中药车前子。张籍收到此药后,感激万分,随即写了这首《答开州韦使君寄车前子》的诗。

这首诗简洁朴实,明白晓畅,自然明快,感情真挚。不仅表达了文人之间的珍贵友情,且诗中寓有丰富的医药知识。

[解读]

“开州午月车前子”——即开州五月所产的车前子。开州,即今河南省濮阳县。午月,端午节月,即五月。车前子是车前草的种子,常用中药。开州所产车前子籽粒饱满,色黑,无沙土,为传统地道药材。唐代药学家苏恭说:车前子“今出开州者为胜。”李时珍读了张籍的这首诗也感叹道:“观此亦以五月采开州者为良”。

“作药人皆道有神”——患眼病曾用过开州车前子的人都说很灵验,效果神奇。“作药人”,指指患眼病用过车前子的人。有神,有神奇的功效。

“惭愧使君怜病眼”——你如此怜爱我这个患眼病的人,真使我不敢当。惭愧,使我不敢当,内疚。使君,指韦处厚,怜,怜爱,怜悯。这开州的车前子难得,更难得的是韦使君怜悯我这患病的眼睛啊!

“三千里外寄闲人”——从三千里以外寄给我。三千里,形容开州和长安相距之远;闲人,诗人自谦之词。

以上寥寥四句诗,明白如话,质朴无华,使人们体会到古代诗人之间真诚淳朴的友情,也了解到开州车前子的名贵。

[药物介绍]

车前子,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草成熟的种子。车前草又名当道,牛遗,牛舌草,车轮菜,地衣,蛤蟆衣等。陆机《诗疏》: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牛遗之名。蛤蟆喜藏于下,故江东称为哈蟆衣。实际上车前草多生于路旁、垇地潮湿之处,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车前子列入上品药。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尿清热明目的作用。治小便不利和短少的淋病,以及眼睛红肿作痛等症。

用治小便不利,赤涩热痛,常与木通、滑石、萹蓄、瞿麦等清热通淋利尿药同用。若治湿暑泄泻,又可与猪苓、茯苓、香薷同用。用治肝热眼睛红肿作痛,常与龙胆草、菊花、草决明、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治肝肾两虚的目暗不明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楮实同用。此外,车前子与瓜蒌、桑白皮、黄芩等清肺化痰药同用,又可治痰热咳嗽。

车前子治眼疾首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

《本草纲目》介绍,车前子确有补虚明目之功,可治疗久患内障,风热目暗等症。对肝肾俱虚眼昏黑花或生障翳,迎风流泪等疾患也有效,久服可补肝肾,增目力。车前子用量一般是6―15克。

我国广大农村,农民多在五月端午这天连根采挖车前草,洗净阴干作为夏天防治暑热湿痢的要药。用量10―15克,鲜者30―60克。

枸杞井

刘禹锡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还龄。

[引言]

诗载《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枸杞、地骨皮”条。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匈奴后裔,北魏孝文帝时改汉姓。占籍洛阳。安史之乱时,全家避居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公元793年)登进士第,又登词科。十一年登吏部进士科,进入仕途。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召回长安,旋出为连州等地刺史;后又为礼部郎中,兼集贤殿学士。不久,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初,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初,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以诗文为世人倚重。《全唐书》称“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全唐诗》收其诗12卷。

据《本草纲目》本条载:“润州开元寺大井旁生枸杞,岁久,土人目为枸杞井,云饮春水甚益人。刘禹锡枸杞井诗来源于此”。

[解读]

“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僧房、枸杞树都在水井旁。井里有清泉般的水而药,也是有灵气的。僧人住的房称僧房。药树,此指枸杞树,系灌木。依寒井,即在水井边。井水像山泉一样的清澈,枸杞子的药效很灵验。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青黛色的枸杞枝叶笼罩着用石头砌成的井壁,枸杞成熟了,殷红的颜色照着捣药的铜瓶。笼,遮掩。甃,(音zhou昼),指井壁。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繁茂的枝象仙人的拐杖,年长月久根老了象瑞犬。又陶弘景曰:“枸杞根,实为服食家用,其形甚美,名为仙人之杖”。《续仙传》云:“朱孺子见溪侧二花犬,逐入于枸杞丛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觉身轻”。周密《浩然斋日抄》:“宋时,顺州筑城,得枸杞于土中,其形如獒獒状,驰献阙下,乃仙家所谓千岁枸杞,其形如犬者”。“根老能成瑞犬形”,即指以上故人所述。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神农本草经》将枸杞列为上品药,故称其为上品功能。水煎后有淡淡的甜味,故称“甘露”味,能补肾益肝,壮阳益精,延缓衰老,故曰“还知一勺可延龄”。

[药物介绍]

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果实,也称枸杞子、枸杞。《救荒本草》称甜菜子;《本草经集注》称枸起子;河北称枸杞果;山西称枸茄茄,地骨子。枸杞大体可分为枸杞和宁夏枸杞。

枸杞,为蔓生灌木,高达一米余,生长于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带。全国大部分地区能生长。浆果呈卵形或长圆形,长0.5——2厘米,直径4——8毫米。

宁夏枸杞,灌木和经栽培后而成小乔木状,高达2——3米。主枝数条,粗壮;末枝细长。浆果长8——20毫米,直径5——10毫米。生长于沟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水渠边等。野生、栽培均有。

枸杞子味甘性平能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

虚痨咳嗽遗精消渴,内服煎汤,一般用量6——15克。可浸酒或入丸散。著名的中成药有杞菊地黄丸,是治肝肾不足,眼睛干涩冷痛的要药,主要成份有: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炼蜜为丸。枸杞子浸酒,成枸杞酒,补虚,益颜色,令人健美。杞子、桂圆熬成杞圆膏,长期服用,能安神养血,滋阴壮阳,益智,强筋骨,养颜色。

枸杞叶,为枸杞的茎叶,味苦甘,性凉,能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春夏采摘,可作菜肴。

地骨皮,为枸杞的根皮,又名杞根。味甘,性寒。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清热凉血,治劳热盗汗,肺热喘咳,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痛肿,恶疮。内服,用量6——10克。治骨节烦热,阴虚自汗,多与柴胡、知母、青蒿、鳖甲同用。治阴虚劳嗽,吐血盗汗,又常与贝母、知母、百部、阿胶、百合同用。治肺热喘咳,则多与桑白皮,粳米,黄苓等同用;与白茅根、大小蓟同用,可治血热,吐衄、尿血。与玉米须、山药、生地、天花粉同用,可治阴虚内热、消渴。与生地、生茜草,生地榆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又可治妇女月经血热先期。

松江鲈鱼

杨万里

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

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园。

白质黑章三两点,细鳞巨口一双鲜。

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

[引言]

诗载《本草纲目》鳞部第四十四卷“鲈鱼”“时珍曰:鲈出关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杨诚斋(即杨万里)诗斋颇尽其状”。

杨万里(1127——1206)字建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曾任秘书监,通经学,重名节,作诗2万余首,今存4200余首,为中国诗人中第一多产者。

始学江西派诗,52岁后学唐诗,博观约取,融会贯通而自成一体——被当世人称之“诚斋体”。其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清新活泼。

鲈鱼是迴游鱼,每年,幼鱼在4月下旬到6月从长江口溯水而上到内河生长育肥,秋天性成熟后,再游到长江口海水与淡水交界处产卵,繁殖后代,周而复始。其性昼伏夜出,捕食浮游动物、鱼虾等。二月中旬,鲈鱼繁殖产卵后雌鱼离开,雄鱼在窠内护卵,初孵子鱼长5.3——6.3毫米。

[解读]

“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鲈鱼出在它的故乡有芦苇的地方。在垂虹亭下买卖鲈鱼是不讲价钱的。“鲈”,指鲈鱼;“鲈乡”,指鲈鱼的故乡吴中松江一带;“芦叶前”芦苇滩前深水处。垂虹亭,在江苏吴江垂虹桥上,垂虹桥原名利往桥,因桥上建有垂虹亭,又名垂虹桥,是松江上一座名桥,始建于宋,地处松江和运河交汇处,濒临太湖,是宋代文人南来北往水陆交通之要道。宋人朱长文《吴郡图经续志》载:“吴江利往桥建庆历8年,现黄庭坚新建,东西千余尺,用木万计”垂虹亭紧靠水边,交通便利,是渔家卖鱼的好地方。来来往往的人在这里买鲈鱼,因买者多,不还价,故有“垂虹亭下不论钱”之说。

“买来玉尺如何短,铸出银梭直是圆”——买来刚刚出水的鲈鱼,象是玉尺,但又没有一尺长,又象是把银梭,但很直又很圆。玉尺,鲈鱼外表银白色,形状象尺,故称玉尺。银梭,银铸的梭子。

“白质黑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通体白色,但有三四个黑点。细小的鳞,大大的口使人真觉鲜活。

“春风已有真风味,想得秋风更迥然”——春风里,在这垂虹亭下我们就好象尝到了鲈鱼的美味。可想而知,在秋天品尝鲈鱼,还会有不同感受。迥然,截然不同。《晋书·张翰传》载:张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就想起家乡的莼菜和鲈鱼,于是弃官归里。从此“鲈鱼之思”成为思念家乡的成语。作者便有“想得秋风更迥然”之句。

[药物介绍]

鲈鱼为科动物,体长,侧扁,背腹面皆钝圆。背部在第一背鳍起点处隆起。体长约40厘米,头略尖,口大,稍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腭骨上有细齿,舌平滑无齿,前鳃盖骨后缘有锯齿,背部灰白,两侧及腹部银白,体侧上半部及背鳍有黑色斑点,背鳍及尾鳍呈灰色,有黑色边缘,背鳍中部有黑色条纹。鲈鱼性凶猛,分布沿海一带江河中,以松江鲈鱼最为驰名。松江鲈鱼属杜父鱼科也叫四鳃鱼。

鲈鱼味甘,性平。能益脾胃,补肝肾,治水气,风痹,并能安胎。

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

杜甫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筯头。

衰年关膈冷,味暖并无忧。

[引言]

诗载《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薤”(薤,音xie屑)条,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奉儒守官之家,青年时代正值开元盛世,经过前后三次历时十年的漫游生活。24岁洛阳应试不第,40岁之后做过小官,唐肃宗即位后曾做过“左拾遗”,因直言敢谏被贬。不久,弃官西行飘泊在甘肃、四川一带。后离开四川流落湖南、湖北等地,直到去世。在四川时曾一度担任过工部员外郎的挂名差使,今四川成都尚有他的草堂遗迹。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面貌和劳动人民的疾苦,在诗歌艺术方面勤于探索,刻意求工,无体不精,形成其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艺术风格,具有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作用,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圣”。

从“衰年关膈冷”之句,可知这首诗系杜甫晚年的作品,是在他离开四川流落湖南、湖北时所作。那时杜甫生活极端贫困,靠挖草药来维持生活,当秋天来临时,隐居的阮姓朋友送给他一筐薤菜,好比雪中送炭,出于无限的感谢之情,杜甫写下这首诗。

[解读]

“隐者柴门内,畦蔬绕舍秋”——隐居的朋友在柴门内,一畦畦蔬菜围绕着房舍。隐者,指那位姓阮的朋友,柴门,指用散碎木柴做的门。看周围,一畦畦碧绿的蔬菜环绕着秋天的房舍。

“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我以前曾捎信向他求取过。今天没有等到我去信,他就给我准备好了。薤,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可食。鳞茎也叫蕌(jiao)头。盈筐,满筐。承露薤,带着露水珠的薤菜。不待我写信索求,此就送来了。

“束比青刍色,圆齐玉筯头”——一把青草般嫩绿的薤菜,薤白圆圆的,象白玉筷子那样长。束,一小把;刍,草。一束束的薤叶比青草还要嫩。筯(zhu音筑)即著,筷子。圆圆的鳞茎像白玉一样,有筷子那么长。

“衰年关膈(ge音格)冷,味暖并无忧。”——垂暮之年,胸腹易受寒,有了能温补的薤菜,所以就不会因寒冷而忧愁了。衰年,垂暮之年。人老血气衰之意;膈,胸腹之间的膜状肌肉。人老啦,秋天来了,胸腹难以抵御寒冷,而姓阮的朋友送来了那么多薤菜,因薤有温补作用,所以我不会因寒冷而忧愁了。

这首诗通过阮隐士赠送薤菜给杜甫一事,反映了杜甫和朋友之间的友情。

[药物介绍]

薤叶、薤白均可作药用。薤白,也称蕌(jiao)子、蕌头、火葱、芝菜,薤根,野蒜,小独蒜。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和薤的鳞茎。

小根蒜,多年生草本,高达70厘米,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叶基生,叶片线形,长20―40厘米,宽3―4毫米。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湖北、云贵、甘肃等地。

薤与小根蒜近似,鳞茎椭园形长3―4厘米,叶2―4片,半园线形,中空。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栽种,可作菜肴。

小根蒜和薤的叶,也可作药用。

薤白,味苦,性温。有理气、宽中、通阳,散结的作用。治胸痹,止痛彻背,脘痞不舒,干呕,泻痢后重,疮。煎汤内服,用量9―15克,生用1―2两。

主要方剂有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实、薤白,白酒上三味,同煮。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栝蒌实、薤白、半夏、白酒,上四味同煮。

治赤痢,薤白、黄柏煮服之。

治赤白下痢,薤白一握,切,煮粥食。

治妊娠胎动,腹内冷痛,薤白、当归、水煎服。

怀良人

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胡不归。

[引言]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四卷当归“释名”和谷部第二十二卷胡麻“集解”中分别引用了“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胡不归”这两句诗。这首诗名《怀良人》,为唐代女诗人葛鸦儿所作。葛鸦儿,其生平不详。

这是一个农村少妇思念丈夫的诗。她的丈夫或在外远游,或戍边,不得而知。诗中提到的胡麻又名油麻。民间传说,胡麻必须夫妻一同播种,才生长茂盛而产量高,所以在我国南方有这样的歇后语:“尼姑种芝麻——无收”。正是夫妻双双种胡麻的季节,远在他乡的丈夫却不见归来,诗人葛鸦儿做为(或代表)焦急等待的妻子,唱出了“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胡不归”的感叹。

[解读]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蓬乱的头发,用黄荆条做发钗,世所罕见,而身着的布裙,还是出嫁时的衣服。贫穷的农家少妇,因丈夫不在家自己无心打扮,也无钱来打扮。又一说穿上出嫁时的衣裳是表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胡不归”——看到别人家夫妻双双播种胡麻的情景,而自己的丈夫不见归来。她在埋怨丈夫为什么还不回来呢?

这首诗深刻、细腻地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感情,语言含蓄,感情朴实,出自一位女性的心笔,所以更显得真切动人。

药物介绍:

本诗引出了两味药——当归、胡麻。

当归,《本草纲目》载:“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正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当归时胡不归’之旨相同。”《怀良人》这首诗其实在意义也即是:渴望在外的丈夫“当归”。

当归入药,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根,性温,味甘,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作用。根又分为三部,即归头、归身、归尾(支根及尾部),补血用当归身,活血逐瘀用当归尾,补血活血(即和血)用全当归。当归是常用药,治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症,常与黄芪、党参、熟地等同用。用治月经不调,经闭,常与川芎熟地、芍药同用,构成调经基本方剂。行经腹痛加元胡、香附,经闭加桃仁、红花。治虚寒腹痛常与桂枝、芍药、饴糖同用,肢体瘀血常配以大黄、桃仁、炮山甲,关节痹痛麻木,多与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同用;属气虚血亏,有脓不溃和溃后久不收口者,多与黄芪、党参、熟地、白药、川椒等补血益气药同用,以托疮生肌收口。治血虚津亏肠燥便秘,又常与肉苁蓉、火麻仁、生首乌等润肠通便药同用。当归用量一般5―20克。月经不调多阴血虚和肾亏所致。调经理血使肾水归源,必用当归;对于七情所致的月经不调,更需当归调理,以达到舒肝强肾的目的。

胡麻。《本草纲目》载:胡麻,也名油麻,芝麻等。李时珍说:“胡麻取油以白者为胜,服食以黑者为良。”黑者,即胡麻的黑色种子,俗称黑芝麻;白者,即白芝麻。作药物食用,多用黑芝麻。黑芝麻味甘、性平,有补肝肾,润五脏,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黑芝麻除药用外,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东晋著名医学家和炼丹家葛洪极称道胡麻,他说:胡麻“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久服长生”。南北朝名医陶弘景说:“八谷之中惟此为良”。

现代研究表明,芝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5%―90%,容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长期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对高血压,心脑血管硬化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芝麻中所含维生素E,有增强细胞的抗氧化和抗“自由基”作用,可延缓衰老。科学证明胡麻是一种可药可食的绿色食品。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