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会龙池探幽与觅古

发布时间: 2019-4-16 10:36|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430| 评论: 0|作者: 孙瑞松|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2008年6月2日晨,我和陈沫金、周彭等三人在三角山考察,出天然寨南门,顺山而下,直抵会龙池村。一路观察这里的山川地貌,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上往下观,东南方和西北方都是绵延起伏的山岭,中间一条山脊逶迤而行,与两边的山岭等高走势。山脊与岭之间形成两条峡谷,左边谷长而宽,名“十八盘”,是未修公路前登三角山主峰的必经之路。右边谷幽而窄,名“塔林沟”。谷之间有溪涧。两溪会合处,山脊嘎然而止,呈现一片田园风光,是个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世外桃源”。站在中心点向东望,只见五条龙脉跃然地表,三阴两阳,直奔龙池相会。

时近正午,两位村干部闻讯赶来作向导。我问:“两溪流相会,山脊尽头有一处大穴,是否有重要墓葬?”一村干部答:“有哇!这山梁尽头的船形山,是个‘侧船’,‘船舱’中间有一古墓,据说是台湾道台陈懋烈的墓”。这一说我们一行来了兴趣,便请他们带路前去探究,在密林里钻了一会儿,发现了古墓。可惜墓碑已被人拆除,村干部说是做了塘剅管,从墓围、拜台、盖头、门鼓等建筑和石雕看,确有朝廷大员的墓葬派头。我们说要看墓碑,村干部将我们领到塘剅处,翻出了半截墓碑,用水洗净,显现文字:“诰赠资政大夫陈公箕成府……”寥寥数字,虽不能断定是陈懋烈公之墓,但至少可以证实此为皇家敕封的墓葬。

两溪会合后形成的川流叫“龙荡河”,长约2.5公里,消失在西南方向的一处谷口——烈马咀。年长的村干部说,河两头有瀑布,离得较近的一处叫“塔林沟”,我们寻了去。此处瀑布虽然只有20余米高,但左右两瀑交叉,飞泄流出,溅起的水珠酷似飘舞的龙须,十分壮观。接着走到“烈马咀”瀑布,只见一座环形小山像拦河坝一样挡住水的去路。年长者回忆他年轻时见到的景象:受阻的河水在这里来个大回旋,奔对面狭窄处急流直下形成瀑,当地人将这回旋叫作“螺丝旋顶”,后来做了一摆岸,引水直流,“螺丝旋顶”被改成“大寨田”。瀑布夹在两壁之间,地势十分险要,平时无人敢走,因而,形成原始林苇。为安全考虑,年轻的村干部提议我们在上面等,他们三人到瀑布下方去探个究竟。20多分钟后,下面的人向我们喊话,我们俯首望去,只见人影很小,目测瀑布至少有六七十米高。真是龙行之所,雄势险要啊!

会龙池还有一处重要遗址,传说是宋代汴京太守杨九鼎的祈雨石刻。石刻埋进田里,我们请了几个农民挖掘好一阵,才现出字迹,洗净后认出:“古汴杨九鼎起秧假守值岁大旱三扣龙渊俱蒙昭应时嘉定戊辰秋社后一日谨识于石”。当地人介绍,很久以前,这摩岩石刻下面是深不见底的龙渊,龙渊近旁有二庙,一曰龙岩寺,一曰龙泉庵。因此各地人到此处取水求雨不止,故庙里所获馈赠无数。至今会龙池还流传着“龙三千,庙八百,大王庙的家当估不得”,“金犁金耙,不在田岸上,就在田岸下”等民谣。

会龙池的民间传说很多,且都与龙有关。相传唐初贞观年间,大德高僧慈应祖师在三角山修行,师弟无著在斗方山修行。慈应祖师初到三角山时曾在老龙洞后的卿云洞坐禅。老龙洞的龙王命龙女为慈应祖师送斋饭。一日,无著祖师要来三角山看望师兄,慈应祖师嘱龙女多备一份饭。谁知无著祖师来后,眼看过了晌午,不见斋饭送来,只好作别。无著刚走,龙女的斋饭才送到,慈应问道:“为何不给我师弟送?”龙女答:“我乃一女流,不便见客。”慈应祖师这才注意到龙女的言行举止,决非凡间俗女,便问:“你是何许人也?”龙女答:“我乃龙王之女。”慈应道::“能否一现原形?”龙女答:“若是我现了原形,你会害怕的。”慈应道:“凭我多年修行,何惧之有?”龙女依言而为,顷刻间风起云涌,山摇地动,巨石翻滚,但见一条巨龙,围绕三角山大尖、二尖、三尖绕了三匝。此刻刚走不远的无著听到来自三角山的一声巨响,接着又见一龙绕山,以为师兄有难,便即返回,抽出宝剑将巨龙拦腰斩断,龙头向东落下,后人称作“东龙崖”,龙尾向西落去,后人称作“西龙崖”,无著迅速赶至卿云洞,慈应一听斩龙之事,大惊失色道:“师弟呀,你这一剑错斩了龙女啊!我俩必须立即动手将她接上。”于是二人捡回龙头龙尾,来到山脚下的清水池边,洗净伤口处,将两截龙身对接,龙女这才死而复生。故后人将接龙的地方叫“会龙池”。

会龙池地形之险要地势之传神,使明代文学家陈仁近的孙子陈吾悃写了一篇《会龙池记》,载于其祖《应叩鸣集》附录卷四之中。记曰:“选三角之胜,曰伏虎岩,会龙池。桓祖修之处,至今存。池,则空名尔。余家世兹土,王父孟角宽于品评,亦示之及,奚而问池焉。每作游访之欠事,偶以闲懒之意附于形象。步自老龙(洞),折而南指,得一区,其中有池可亩计,岁旱就祷辄应。环而列之,左东龙,右西龙,开合俯仰,奥衍深宏,奇哉!果雄视伏虎者也。稽诸景,概诘之傅,验诸灵异,古会龙池意在斯乎?历朝以来,夷为民居。即在明朝,为李姓所聚。凡二百六十余年,今始售于余。余敢不以还古初,公之天下乎?若夫长润泽而大丰,美其所愿,于今龙者侈矣。”

陈吾悃写《会龙池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时代变迁,生生世世,许是当年无著祖师斩龙之故,会龙池至今未出现一位惊世骇俗之人,宁静尚也罢了。然而在乱世行嚣的社会里,宁静当属于一种难得的美丽。会龙池于是铭刻在我心间。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