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西学东渐”与蕲春籍同盟会员

发布时间: 2019-4-16 09:52|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492| 评论: 0|作者: 王树明|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西学东渐”通常是指清末民初欧美学术思想传入我国及于我县的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强力抵制阶段

中国自古是个封建国家,对外国的东西自上而下持怀疑、抵制态度。蕲春也是一样,上至官员下到百姓都不喜欢外国的东西。如清同治年间西方传教士高维栋等神甫,借清政府准许对外开放口岸政策,趁机来到蕲春。他们以传教之名,占据蕲春的五百寺,赶走了寺里和尚,将五百寺改为天主教堂,向周边群众宣传天主教,同时也宣传一些西学观点,扩大天主教的势力及影响。遭到了当地群众抵制。1900年7月,蕲春桐梓乡民梅理明、孙从秀、孙端甫等人,举旗敲锣,号召附近300多人,前往五百寺天主堂,放火烧了教堂,赶走洋教士,从而引发震惊中外的“五百寺教案”。这是西学来蕲后遇到的第一次大规模抵制。

第二次是1919年5月,蕲春人为响应“五四”运动,举行了抵制日货的爱国活动。先是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何楚楠率200余名师生在蕲州城游行示威,游行结束后,师生们主动拿出以前购买的日货,送到蕲州北门外的江边堆集焚毁。接着影响到市民及工商业者,他们也纷纷拿日货送到北门江岸。霎时间,日货堆积如山,被一把大火焚毁。

第三次是1935年12月,私立启明中学的师生为响应“12·9”运动,与蕲州市民一道,发起抵制日货、穿“爱国布”等活动,使抗日民主救国运动不断深入全县。这也是西学东渐在蕲春遇到的又一次抵制。

二、逐渐接受阶段

西学渐进蕲春后,一些进步人士认识到封建社会的弊端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开始积极探讨西学中先进的东西,他们或走出蕲春,到省城读新式学校,或创办新学堂,办报刊,以新式思想教育、影响身边人。如田桐,22岁考入武昌文普通学堂,与宋教仁等倡言革命,宣传反清,后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由黄兴荐为书记部书记,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逐渐接受洋教士在蕲春建教堂、办西医院(如现在的黄冈二医院、蕲春县李时珍医院的前身即为教会办的西医院)、办学校(私立启明中学)、办实业(教会织袜厂)等。西方的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应用科技、文学、艺术等西学精华,不断传入蕲春,成为新式学校所设立的主要科目。分科教学、班级授课制进入各类学校,打破了传统私塾的教学模式。如胡风,詹大悲,黄侃,田桐;陈乾等先后到省城学习,接受了进步思想,扩大了视野,成为蕲春接受西学的先行者。这时,一些带“洋”字的日用品逐渐进入蕲春,如洋油、洋火、洋布、洋铁桶、洋瓷碗等开始大量地出现在市面上。

三、主动学习阶段

受到西学的熏染,蕲春一批有志之士,也瞄准了日本这个窗口,将赴日求学作为“留洋”的首选地。他们一面吸收西学精华,拿来为我所用,一面探讨本国的落后原因,酝酿着改变这一腐朽制度。或习文(如田桐以文科留日),或习武(如陈乾留学日本帝国陆军大学、张九维留学德国骑科);或公费留学(如陈乾为清政府公派),或自费留洋(如蔡汇东为自费留学日本);有的图以实业救国,有的想以科技救国;有的还想暴动起义(如田桐、陈乾、张九维、田桓等)。其中一批留日学生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尤其是民主革命家田桓(田桐之弟),被孙中山委以贴身秘书十余年。这一阶段是西学东渐在蕲春的发展期。据统计,至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止,蕲春籍出国留学有62人,其中留日36人,先后在国外和国内参加同盟会的28人。他们是:田桐、詹大悲、方觉慧、张九维、查光佛、黄侃、蔡汇东、陈乾、蔡德辰、陈志纯、郝可权、曹天铎、田桓、范班侯、李莜渠、汪寿千、管梦倜、张迈西、田青、张焕华、袁晓岚、詹廷荣、朱嘉蔚、张步蟾、张伯荄、陈冕亚、方伯云、田发周等。一个小小的蕲春县,在当时有那么多看重西学的人士,有那么多留学生,那么多同盟会员,在内陆省份中实属少见。

西学进入蕲春后,影响了全县的文化教育。清末民初时的县长辜仁发根据县情办起各类新式学校,其中师范2所,亲自任教。据统计,至1936年,全县有各类新式学校300多所,有1万多学生在各类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全县入学率达33%多。民国二十四年(《湖北省年鉴》)载:是年,蕲春县有小学360所,学生共13040人,其中,私立(族立)小学208所,省立小学2所,县立小学24所。蕲春自古重教之风得以延续,这是文昌之乡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

历史在前进,中西在融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放眼世界蕲春将在新的文化之林中再领风骚。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