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本草纲目》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发布时间: 2019-4-14 11:06|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2126| 评论: 0|作者: 伊育群 张月生|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列入“名录”

2011年5月23日至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IAC)第十次会议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由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申报的两部中医古籍文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顺利列入《世界记忆名录》、《MemoryoftheWorldRegister》,评审委员会对两部文献的独创性、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这是中国传统医药典籍文献进入世界文献遗产保护工程的一项重要成果,对中医药走向世界将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意义重大。

6月1日上午在北京,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联合举行了新闻通气会。通报了《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顺利列入《世界记忆名录》的消息。

国家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向联合国呈送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呈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自2009年11月起开始启动。至2011年5月申报成功,历时19个月。本文笔者分别参加了有关申报工作的新闻通气会和亲历协助了《本草纲目》的申报工作。

重大意义

李时珍费三十年之殚精撰写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52卷,是一部划时代的中医药学巨著。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用药治病的经验,辨伪析疑,发明创新,为祖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创科学的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准确性。全书载药1892种,增药374种,还保存了附方11096首。《本草纲目》亦是一部医学著作。李时珍对《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著有着精深的造诣,在书中对其理论予以阐发,用以解药论医,推陈出新,创见甚多,展现了李时珍对传统医学理论既继承又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中医学说。在医学上的创新理论亦是前无古人。李时珍对世界科学的贡献足以与同时代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好的科学家相比,而《纲目》本身亦不失为中世纪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型时期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学杰作。

在书中“胡桃”条下,李时珍首次提出命门“在七节之旁,两肾之间”的观点,改变了以往左肾右命门的说法,这是中医命门学说的一个重大转折,开创了“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补命门”的新的中医理论。

在书中“辛夷”条件下,李时珍论定:“脑为元神之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指出脑是人的思维器官,是人精神活动总枢纽的观点,推翻了两千年来认为心是人的思维器官的传统观点。在400年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见。李时珍的这一论断逐渐为人们所认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还首次论述了人的胆石症;首创用冰外敷退烧降温;首创蒸汽消毒法预防瘟疫等等,这些论述和创造在后来都得到了证实和广泛地应用。

《本草纲目》从内容上讲,还涉及生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物候学等自然科学领域;从地域讲,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中国的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例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东方医药巨典”。该书曾被译成日、韩、法、英、德、俄、拉丁等多国文字,在世界广为传播。《本草纲目》对世界自然科学的贡献被广为认可。

总之,所申报列入的《本草纲目》是珍稀,是不可替代的。它的消失和损坏会对以中国传统药物为起源的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传统药物学造成无法弥补的有害缺失。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对李时珍及《本草纲目》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文献出处

这次向联合国申报的《本草纲目》1593年版,是其最早刻本,是中外一切翻印、翻译版本的祖本,原由上海名医丁泽民先生(1912—1979)所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于20世纪60年代购进收藏。自此,本书被安全收藏在其图书馆内。

形式和风格

所申报的《本草纲目》金陵版其出版印刷风格具有典型的中国13—14世纪的特点,是中国应用雕版印刷术印刷古籍文献的杰出代表。其出版印刷所用的纸张是古代中国造纸术的重要体现。其装订风格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书籍装订特色。

《本草纲目》中,以生动、舒畅、史诗般的优秀文笔,记载了16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医药学研究成果,全书正文52卷,附有插图2卷,共计有图1109幅,全部为手工雕刻印刷而成,图像精美、形象、生动,可以体现中国古代版画艺术的成就。

稀有性,完整性和危险性

1593年版《本草纲目》是世界现有的《本草纲目》稀有版本,为1593年金陵(今南京)胡承龙刊刻,出版印刷400多年以来,所存无几,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版本,也是自本书16世纪成书以后古今中外出版的《本草纲目》祖本。

该书尽管年代久远,仅有半页残缺,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完整性。

由于年代久远和大气环境污染等原因,该书纸张正在酸化和老化变质,极待保护。

保护和管理计划

该书现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善本书库,置于樟木书柜中,库房内安装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保管。对读者可提供《本草纲目》金陵本缩微胶卷与数字化光盘。

其管理计划是:1、建立专门的珍贵古籍档案文献书库;2、仿真影印出版,代替原件流通;3、进行纸张脱酸,以延长该书的寿命。

申报工作进展过程

联合国官员在国家图书馆听取《本草纲目》申报《世界记忆目录》座谈会

自2009年11月起,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国书馆承办、蕲春县人民政府协办,将《本草纲目》向联合国呈送“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2010年3月8日至9日,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召开,我国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范为宇教授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阐述与介绍了我国申报《本草纲目》的基本情况。《本草纲目》顺利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2010年3月19日上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档案局主办的关于我国《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新闻通气会在北京召开,着重宣传上述消息。国内4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同时入选的还有我国另一部重要医药文献《黄帝内经》。

2010年8月26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了《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特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官员(共4位)参观了特展。他们对特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10年8月27日在国家图书馆召开了申报工作座谈会。会前,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会见了联合国教科文官员。会议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崔蒙所长作了申报工作的全面介绍,相关专家、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项目官员是:雷埃·德蒙森先生(My·RayEdmondson,澳大利亚),儒嘉雅先生(My·RujayaAbhakorn,泰国),茹瓦·斯普林女士(MsJoieSpringer,法国)朱福强先生(中国香港)。中方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蕲春县等相关领导及专家近30人。多家中央媒体记者出席了座谈会。

2011年5月18日—6月30日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办了《中华珍贵医药典籍展览》。展览由国家文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图书馆承办;湖北省蕲春县人民政府、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纪念馆、北京藏医院等单位协办。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文化部副部长高树勋等领导及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开展仪式。

两部典籍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充分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医学以《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为代表中医药珍贵古籍传统医学文化价值和源流的认可和重视。

我国将以这两部中医药典籍“申忆”为契机,全面推进保护以属于中国及人类传统医药学历史上珍贵文献遗产工作,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古籍以及中医药知识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国际广泛传播,提升中医药在国际社会认识度,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可持续性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中医药古籍列入“世界记忆工程”,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与世界各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相互交流,营造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

参阅资料:

1、崔蒙:介绍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进展情况(2010.8.27)

2、新闻通气会《新闻通稿》(2011.6.1)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