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辛亥革命后的蕲春资本主义经济

发布时间: 2019-4-14 10:56|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309| 评论: 0|作者: 王善法 思敏林|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辛亥革命后,在封建社会末期开始孕育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得到了发展,蕲春也不例外。

以1914—1918年为例:此前蕲州只有50余家小商铺,而自1914年后,南京帮、金牛帮、徽州帮、湖南帮、福建帮等各地商人纷纷来到蕲州经营,扩大工商业规模,加上当地商家,至1918年,蕲州民族工商业发展到600余家,计有32个行业307户,其中较大商号18户,工商业可谓盛极一时。1918年后,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帝国主义资本陆续侵入蕲州,如美国的美孚公司(煤油站,在蕲州西门外),英国的亚细亚煤油公司(在上河口)垄断了煤油市场,各国“洋货”充斥于市面,逐渐挤垮了200余家民族工商业。

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全国,在武汉声援北京“五·四”运动的蕲春籍学生回到蕲州,串连发动全县各小学成立“蕲春县学生联合会”,办公地点在蕲州城内第一小学内。6月19日,县学联组织蕲州各校师生及各界代表千余人大游行,抗议日本侵我山东主权,并在爱国店员和码头工人协助下,清出大批日货,搬运到江边捣毁、焚烧,不仅对人们反帝反封建的行动是一个极大鼓舞,也是对帝国主义资本侵入蕲州一次反击,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本地民族工商业。

随着蕲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蕲州还在1924年8月创办了全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小火电”。这是商人管明良集股在蕲州北门外创办的“汇源碾米厂”,装备30克罗发电机一台,白天碾米,夜间照明。至1926年,因照明利润太少而停止,专营碾米。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