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蕲州在线
[切换区域]

民间典艺中的蕲春鼓书

2019-4-12 15:37 《蕲春文化研究》 2487
流行在蕲春民间的传统说唱艺术如鼓书、渔鼓、快板(数来室)、慢板、道情、相声等统称为曲艺。说大鼓书是蕲春的主要曲艺形式,至今仍受城乡中老年听众的喜爱。

说鼓书又称“说书”,是把民间故事和小说进行加工后,借助敲鼓击板用方言说唱出书,一般说来,说鼓书还讲究诙谐幽默程式,比如用一首口语诗作开头,叫做“定场书”。如我县已故著名鼓书艺人张全忠在说“破除迷信”时,开头就用四句通俗语来作开场白:“自从学了唯物论,封建迷信一扫平。和尚不打单身汉,庙里尼姑找爱人”接着引出下面书文。

一、渊源

蕲春鼓书渊源并无文字可考。据老艺人口传,早于明、清时期,一位江苏泰州的说书艺人名叫柳敬亭,跟着反清复明的义军来到蕲春,这样也把鼓书艺术带来了。

解放前,鼓书艺人大多是在寺庙祠堂说唱鼓书,解放后才敢到大庭广众之下说书。每到一地先拍几下手掌吆喝一阵,或敲一通鼓板招惹一群人后,就开始说唱。水平较高的如汤少安、张全忠、胡北溪、韩福祥、舒畅等人还被请到县文化馆、县电台去说唱。

改革开放初期曾一度有过很热闹的场面,鼓书艺人成立了协会。“咚咚”鼓板声到处敲响。经过七、八年的热闹后,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受到电视录相冲击,只得退避三舍。只剩下少数艺人从城镇缩到山区农村,听众也多为中老年人,协会也不复存在了。

二、流派

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写的正是大鼓书演唱场面。明代产生了艺人柳敬亭,黄宗羲《柳敬亭传》生动记载了他的艺术生涯,清人小说《老残游记》也有一段关于鼓书演唱的动人描绘。

蕲春鼓书,相传有南、北两个流派,行话称之为“南路”和“北路”。“南路”的是以南京艺人柳敬亭四品堂皇为源头,师徒接续,一代一字,32代计32字。即:

诗书世泽,宣传演说。

代古传扬,仁义道德。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

大汉文运,中华民国。

“北路”始于绛州府龙门县邱长春(道教门徒),也是一代一字,计有100个字,即: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

阴阳来复本,合教永园明。

至理守诚信,崇高嗣法兴。

世景荣维懋,希徽衍智宁。

赤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

大妙冲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蓬开现宝珍。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如同姓族的派行一样,前一字为师,后一字为徒,同一字者为同辈,即师兄弟。徒弟的“字”是由师傅给的,俗称“师傅把个字给我了”。而师傅给字也只能给他脚下的字,如师傅是“道”字,其授予徒弟的即为“德”字。按规定,学成技艺,能独立卖艺者,师傅才给字。如此传承,脉络清楚。

三、鼓书艺人

蕲春县鼓书艺人有南、北路之分,据文化部门统计,至1964年,南、北两路鼓书艺人计有143人,其中正式登记的有49人,盲艺人94人。

南路艺人高松尔,黄厂人,常在九江、南京、安庆一带码头献艺。为人严谨,不带徒弟,恐其招惹是非,连累自身,技艺只传给汤少安一人。擅长的书目有《隋唐演义》,可持续表演3个多月。另有《九龙十八侠》、《七剑十三侠》、《大五义》、《小五义》、《岳飞传》、《聊斋志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罗通扫北》、《五虎平西》、《五虎平南》、《三国演义》等。

北路艺人陈明春,达城庙榔木冲人。鼓板路子宽,强弱相间,富于节奏感。擅长演唱《今古奇观》、《包公案》、《岳飞传》、《隋唐演义》、《月唐》等。解放前曾在江西、安徽一带说唱。他有一定文化,能创作,解放后还写一些新段子。上世纪50年代初,出席过蕲春县第一次文代会,新书段子在刊物上发表过。

北路艺人张全忠,原马畈白鹤林村人。会打猎、理发、演戏、拉琴、刻钢板,尤其善说书。被人称为全县群众文化三个聪明人之一(另两人为李兴元、杨凤兰)。张全忠语言丰富,常有创新,尤其会运用俚语刻划人物。不但老农爱听,知识分子也很赞赏。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县文化馆摆书场两个多月,天天客满。张全忠还是业余剧团导演和演员,常用戏剧动作来刻划鼓书中的人物,不仅富有趣味,且增色不少。“文革”期间,他在大队宣传队演“样板戏”,后到民办小学教书。1978年秋,县文化馆动员他“出山”,1979年10月,曾出席湖北省“百花书会”、表演了由他创作的《医圣斗官》,分别获得创作奖、表演奖,省电台曾录音播放过。1980年秋,张全忠又一次赴省演唱,再次获奖。是年,他被吸收为湖北省民间艺人协会会员。

蕲春鼓书艺人在解放前归县讲演所登记,后由民众教育馆领导,政治上无地位。解放后发生了变化,归文化部门管理。50年代初,艺人陈明春、张意民参加了县文代会,还当选为县人大代表,有的还转入文化部门,张意民、胡品祥师徒就分别于1951年、1952年到县文工团、文化馆工作。这个时期,艺人们或走村串乡,或卖艺街镇。除收钱币外,还收谷米、豆类作为酬金。1958年,县文化馆逐一填表登记,签发艺人证,照片盖钢印。“文革”时期,从鼓书《刘长春算命》开始,对宣扬美化“中间人物”的作品进行彻底清算,艺人活动全部停止。直到1979年,鼓书艺人协会成立,选举张全忠为主席,胡品祥为副主席。到1982年底,鼓书活动达到鼎盛时期,全县鼓书艺人达464人,其中张塝文化分馆下属艺人就有105人之多,横车也有36人。

90年代后,全县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老艺人。

四、鼓书书目

蕲春县鼓书艺人说唱书目共有120多篇,其中流传较广的有50篇。

旧的书目在经过1964年“说新唱新”和“文革”的“破旧立新”后,淘汰不少,手抄本和印刷本被烧毁,改革开放后才恢复。传统书目有:《说唐》、《月唐》、《薛刚反唐》、《龙须剑》、《张四姐闹东京》、《南包公》、《三侠五义》、《小五义》、《王公案》、《施公案》、《续小五义》、《岳飞传》、《双官图》、《九龙十三侠》、《水浒传》、《杨文广平南》、《杨家将》、《千里驹呼家将》、《龙凤杯》、《粉桩楼》、《绿牡丹》、《小八义》、《双进京》、《白槐记》、《刁龙扇》、《五女兴唐》、《金剑宝扇》、《封神榜》,《乾坤印》、《彭公案》、《神光剑侠》、《遇缘奇侠》、《施公案》、《九死还魂》、《天南怪侠》、《九美图》、《乌金记》、,《阴错阳差》、《大香山》、《拦和尚》、《刘金进纸》、《九人头》、《黄氏游地府》等。

现代书目有:《四猴子落网记》、《刘长春算命》、《新婚之夜》、《请保姆》、《闹东京》、《激流勇进》、《双棺记》、《受灾之后》、《错案奇缘》、《抢夫求亲人》、《秀才外传》、《马司令还债》、《红霞》等。

由业余作者创作,经艺人演唱而流传开来的优秀短篇有《评比之后》、《无保婆婆》、《婆媳双试衣》、《鸡口田》等等。

影响较大的是:《说唐》、《月唐》、《岳飞传》、《薛刚反唐》、《天宝图》、《三门街》、《杨家将》、《粉桩楼》、《江姐》、《双枪老太婆》、《烈火金刚》等书目。

五、唱腔

说书是一门艺术,唱腔大多相同,关键是语言要生动,唱功要精彩,才受听众欢迎听得过瘾。

蕲春鼓书是说唱结合的大众艺术。语言以方言为基础,吸收黄冈、武汉乃至北京清亮、流畅的语言特点,经过艺人锤炼加工,逐步形成很有乡土气息的艺术。鼓书表演尤其简便,一人一小鼓一响板,不受环境限制,家庭、院落、街头、巷尾都可表演。唱腔分南、北路分;北路分悲迓、平腔、快腔三类;南路分四平、慢板、迓腔、愤腔四类。悲迓又有大、小悲之分。大悲恸哭感人,声泪俱下;小悲婉转绵缠,用于诉说故事情节;平腔叙述过程,快腔用于火爆场面。三类唱腔最宜于演唱“二二三”及“三三四”唱腔句式。“二二三”如“自从学了唯物论,封建迷信一扫平”;“三三四”如“穷苦人坐家中自思自叹,叹只叹我穷人缺食少穿”。当某一句字数超过或少于上述句式时,则可随机应变加快和减缓节奏。

上述唱腔类似楚剧音乐,当然也渗进一些地方语言特点,所以鼓书艺人常称之为蕲春自由腔,如:

5512|532|

自幼神通手艺高,

6672|765|

随风变化乐逍遥。

2276|556|

养性修身熬日月,

6672|765|

跳生轮回把命逃。

中、长篇鼓书叙述道白多,唱腔少,素有“千斤道白四两唱”之说,由于说唱变化频繁,节奏自由,所以总能让人有百听不厌的感觉。

六、“贯口”

“贯口”又被鼓书艺人称作“海底”,是艺人描绘风光、景物及人马、车辕、刀枪、箭戟等用的赞词,经锤炼而成精彩的“台词段子”是曲艺行当的宝贵遗产。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于恰当场合,用上一两段,能起到画龙点晴作用。

蕲春鼓书“贯口”通俗易懂,说起来琅琅上口。原则上要求一口气“贯”到底,做到“气尽音不尽,音尽神不尽”,听起来如临其境,如见其情。如用于旧时战争场面的“贯口”:“炮响三声,三军齐发,你看那将帅旗,杏黄旗,旗挨旗,旗插旗,旗挤旗,旗撞旗,中间还有一杆大红龙凤旗,那旗下有一骑着高头大马的元帅爷,他头戴八角盔,身穿红战袍,身长丈二,膀阔腰圆,手持一把大刀。这把大刀,可不是菜刀、镰刀、砍柴刀,而是青龙偃月刀。它曾在老君炉里炼,千锤打,万锤敲,削铁如泥,神见神倒,鬼见鬼嚎。你看这场恶战啦,只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神嚎……”有的“贯口”描述反面人物形象,不仅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而且丑态百出,形影相吊:“你看那个脸像灯盏儿,耳朵像萝卜片儿,两条腿像麻杆儿,胸口像搓衣板儿,简直横竖没个人样儿!”有的“贯口”虽是乡村俚语,但很形象化。如说旧市街景的“贯口”:“卖米的,买蛋的;卖油条的,买稀饭的;有快的,有慢的;有恶的,有善的;有亏的,有赚的;还有补鞋的、走焊的;赌钱的、嫖院的;调皮的、捣蛋的、瞎搞乱缠的……”再如对过去拖家带口的妇女,心急火燎赶热闹的“贯口”,述说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只见这位大姐,肚里怀一个,怀里抱一个,肩上坐一个,手上牵一个,前面走一个,后头跟一个,嘴里还叫个不停,死伢儿,死伢儿,你快走哇……”

“贯口”还不乏诗联韵味,如用于群山环绕的“贯口”:“抬头望,山连山,山接山,山山不断;岭挨岭,岭叠岭,岭岭相延……”有的“贯口”用固定“唱词”,移花接木往“书”上套,述说时不打鼓,只敲板,一直“贯”下去。如为昔日大家闺秀开相的“贯口”,就用的是“龙凤连环套”手法,在语法修辞上称“顶针格”:

这女子生来蛮好看,

看似仙女下了凡。

凡间美女盘龙髻,

髻上横插白玉簪。

簪拢鬓边飞彩凤,

凤套荷花百褶衫。

衫下半吞描花腕,

腕下两手十指尖。

尖尖十指多中看,

看腕玉镯宝石蓝。

蓝色罗裙捏百褶,

褶裙下围露金莲。

莲花裤脚鸳鸯带,

带衬荷花百子鲜。

仙女生就芙蓉面,

面似桃花柳眉弯。

弯弯柳眉配杏眼,

眼似秋波水涟涟。

莲花朱唇樱桃口,

口内银牙白玉含。

含情不露多娇女,

女子当中数魁元.

说书人使用“贯口”,既要讲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又必须吐词清晰,字正腔圆。“贯口”的运用尤其要贴切自然,恰到好处,不能张冠李戴。曾经有一艺人将描写贵妇人的“贯口”,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江姐,居然称作“十指尖尖白如葱”,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