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县粮食局成立前后

发布时间: 2019-4-12 15:28|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747| 评论: 0|作者: 陈伟生|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1949年5月上旬,蕲州城解放。中共蕲春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人随四野大军进驻蕲州,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至8月上旬,县人民政府从蕲州搬至漕河朱明塆(现县政府所在地),县委设在徐志儒木板楼上(水利局旧址)。

那时我是县中学学生,16岁。因中学已停课,我在家闲住,听说人民政府吸收优秀青年参加工作我很兴奋。7月上旬的一天,我去株林区毛塆(现株林下街河边)报名,区长石青山、政委刘勇表示欢迎,由秘书孙玉印接待。通过谈话、答辩,安排我在区公所附近的界祖祠(现宋塘村境内)负责收粮,在简单交待注意事项和规定后,我就上任了。

1950年5月上旬,我调回县财政科。那时财政科权利大,粮食、税务都由财政科直接管,各区设有财政助理员,全县党政军物资所需都由地方供应,各区支出均由财政科审核,每月报账。县经济委员会设在财务科,由县委书记张居庆任主任,县长钟子恕、副县长何启任副主任,所有收入一律上报,任何人不能随便支出,领导干部与群众一视同仁,没有特殊,下乡背被子,在贫下中农家吃饭,星期六晚上开生活会,每个人都要把一周的工作汇报清楚,还要谈下一周的打算,如有作得不够的地方还要检讨。财政科的人住在县政府后一排平房(原朱明塆朱家佣人住房),科长是单间,其他两人共一间,睡的是小木板床。和财政科在一起的还有秘书处、民政科,住在明家屋那边的还有教育科、交通科和司法科。

1950年7月下旬,邵子修科长同我谈话,说我在财政科时间虽短,却表现很好,现决定调我去筹建粮食局,谈话后,邵科长领我一起去漕河街看房子,最后选在原新华书店对面的商铺。邵科长对我说:“这房子做办公室和会议室,人员住宿另找房子。随后,我根据领导意见,找泥工木工,会议室左边挂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肖像,右边挂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的肖像,正中是毛主席像。另有一间木板地面小房,留作局长办公室兼宿舍。办公室和会议室面朝街面开窗户,光线明亮,加上墙壁粉得雪白,门窗户扇做了油漆,显得很气派。

办公用房准备好后,邵科长又给我布置任务:到汉口购买办公用品,并拨给我500元人民币和1万斤粮钱作开办经费,要求10月份粮食局能挂牌办公。

9月上旬,我一人带现金从漕河步行到三渡,乘木船到蕲州,再坐轮船到汉口,住在江边的“世界旅社”,第二天去江汉路百货商场买好油印机、号码机和办公用品后,坐人力车回旅社。人力车夫说:“你要坐车,必须把八角帽取下来”。我问为什么,他说:“戴八角帽的是政府工作人员,我拉着跑,人们会说你坏话,还会对政府印象不好。”我只好取下八角帽,带着办公用品让人力车夫拉到旅社。随后,又在旅社附近购买了一些其它用品。请搬运工人送到轮船码头,晚上11点乘客轮到黄石,转坐小帆船到蕲州,再坐民船到三渡,请农民挑到漕河。所有用品经秘书股清点后分配到股室。当时粮食局设三股一室,即财务股、保管股、运输股、秘书室。人员是从政府各科调来的,国庆节对外宣布“蕲春县人民政府粮食局”正式成立,邵子修任局长。

粮食局成立后,职能是管辖全县各区粮食仓库业务和人员安排,隶属财政科领导,各股室有明确分工:财务股负责粮食接收、调运、库存的数量及费用开支,储粮用具、备品、器材登记以及帐目管理;保管股负责全县粮食储存、仓库保卫、保管人员培训,组织安全检查等;运输股负责组织运输工具,粮食调出,协调竹筏协会和手推车协会等民间运输组织,还要负责用筏、船将粮食转运到蕲州;秘书室协调股室之间的联系、起草文件、管理档案资料、安排人员进出和机关生活等业务。重大事项由局长亲自安排。

粮食局成立10天后,县长钟子恕前来检查工作,发现局机关布置很耀眼,特别是油印机、号码机,都是当时的最新产品,就把我狠狠批评一顿。我向他解释说我没有超过预算,都是按计划支出的。他仍然很生气,说:“那为什么不可以节约一点呢?”其实,对钟县长的批评,我还是能理解的:当时县里要成立很多科局,他担心其他科局跟着学。

不几天,财政科要收走油印机和号码机。这回我是真生气了,找到财政科审计范林生,要他报销算了。范回答说他“不敢”,怕挨领导批评。我又去找邵子修局长,因为范林生是接邵局长搞审计的。邵局长去找范,范还是说不敢报,气得邵局长把他骂一顿。我见邵局长生气了,就反过来劝“算了”,我说我去找钟县长,请求领导处分我,因为购置办公用品是我一手经办的,与局长无关。结果,钟县长笑了,对我说:“看你这么小年纪,还敢负责任,敢挑担子。回去吧,以后再说。”直到12月上旬,钟县长在粮食局召开各区武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布置年关仓库保卫工作,叫我去办几个菜,还要包水饺,作为招待。我不失时机地说:“钟县长,买这些也报不了,怎么办呢?”钟县长笑了,知道我的意思,说:“你这小鬼,尽长心眼!我是县长,叫你去办怎么就报不了?”于是,我迅速上街买菜,等会议一散,就把四大脸盆菜搬到桌上,有鱼有肉有豆腐,还有一大桶水饺。饭后,钟县长拍着我的肩膀说:“会办事,大家吃得很满意。”

不久,油印机、号码机的发票才报销,据说是钟县长点头的。

1952年10月,粮食局与粮食公司合并,成立新的县人民政府粮食局。

新成立的粮食局不再归属财政科,独立行使粮、财、物以及人员管理职能,原粮食公司人员、财物从蕲州迁到漕河,公司经理张江州任粮食局副局长,人员由粮食局统一安排到各股室。

由于机构扩大、人员增加,不久粮食局搬到漕河上街玉石门(现商业大楼附近),有2栋铺面,是一进三重的房子,前街至后河港的平房改修为办公和住房(现观桥楼街道原是深河港),前重为财务股、计划股、中重为加工股、物价股、储运股、秘书股、后面的房间为局长住房、防化室和客房。股长、职工住在前重木板二楼统铺。统计股在局对面一栋改造的铺子里办公。

当时,粮食局的工作重点是征收和储运,经营只在蕲州、彭思、漕河、刘河、张塝5个集镇设粮店,新局成立后,蕲州米厂划归粮食局。原来,蕲州在解放前有裕丰等三家米厂,解放后,县政府派华景太协助三家米厂组织原料,加工糙米,支援前线和供应当地军民,三家米厂设备简陋,只有动力机、碾米机、风车、吊筛、箩筐等工具。老板管账,工人10来个,没有除谷壳的设备,只能以糙米为原料进行加工。1953年,两家米厂停办,裕丰米厂由财政科接管,华景太回县另行安排,调夏天长、郑治中任正副厂长。由于设备陈旧,包线老化且破裂掉在地上,夜晚厂内人员李大毛不幸踩线触电身亡。在事故外理完毕后,县领导决定将该厂设备和人员一并交给粮食局管理。

(郑伯成整理)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