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关注抖音 关注快手
蕲州在线
搜索

一代贤吏话卢綋

发布时间: 2019-4-4 15:32| 发布者: 蕲州在线| 查看: 714| 评论: 0|作者: 甘才志|来源: 《蕲春文化研究》

古代官员讲立德、立功与立言,蕲州人卢綋是这方面的典型。先是讲立德,卢綋45岁取进士,46岁授山东新泰知县,“亲课农桑”,“更改赋役”“民众始得安枕”等话语铭刻在新泰县人民心目中,时隔360年,至今仍在新泰网站看得见。其次讲立功,卢綋所任诸职,举朝纲而风正,息戈争而业兴,连于成龙这样的廉臣都佩服他。再次讲立言,卢綋在新泰为官时编县志,归隐山林后修《蕲州志》,著有《四照堂诗集》等存世。因此,后人凭吊这位大清贤吏是有来由的。

一、乱世勤于学

卢綋字元度,号澹岩,祖籍江苏。与乾隆年间任过蕲州知州的钱鋆是同乡。钱鋆撰文载,卢綋“其先自吴徙楚之梅川,永乐间迁居蕲州。”表明卢綋的先祖是流放到湖北的,先在武穴梅川定居,永乐年间迁蕲州。卢家在蕲州定居50多年后,荆王府这才从江西迁过来。卢家在蕲州的历史比朱氏王府要早许多。卢綋父亲卢如鼎是读书人,娶同乡罗淑人为妻,在蕲州城内生活了几十年。罗氏于明万历32年(1604年)生卢綋。綋受父影响,自幼聪颖,好学异常。明末1636年乡试中举,1643年赴京会试,孰料这年张献忠攻陷蕲州城,一把大火将荆王府化为灰烬,官员眷属及读书人全被杀光,卢氏一家九口遇害了,仅卢綋母亲罗淑人藏在断墙下躲过这一劫,但是患下忧郁症,年底也离开了人世。关于这场灾难,志书及族谱均有记。《湖广通志》载:“杀人如麻,神奔鬼遁。卢诸生曰绂、曰绅、曰震初、曰晨初,骂贼求死,绂妻杨氏,震初妻袁氏,投躯烈焰、浪井中。”陈诗所著《湖北旧闻录》称:“生员卢如鼎,蕲州人,崇祯十六年集义勇守南城,城陷,子、侄、从孙死者九人。”探花沈荃著《卢封翁吕侯先生殉难诗》,云:“一日英灵去,千秋大义存。黄尘飞草木,碧血映乾坤。华表神终返,衿褵遒更尊。我怀不可即,异地仰萍蘩。”这些记载可看出卢氏一门是忠于朝廷的,当张献忠攻城时,卢如鼎带着乡勇守城头,与张献忠部队作殊死搏斗。城池攻下后,一家人骂贼求速死,这样激怒了张献忠,才有后来的屠城事件。卢氏一家遇害时,卢綋在京城参加会试,闻此凶讯,疾疾地往家赶。回家后,看到眼前惨景,他悲愤欲绝,恨之入骨。掩埋好亲人尸首后,从此闭门读书,发奋夺魁。不久清军入关,明王朝遭覆,大清始立。清顺治帝为了笼络人心,恢复试制。1649年,卢綋进京参考,被录为己丑科三甲205名进士,位列湖广第14。自此开始入仕途。

二、新泰始建功

卢綋获取功名后,被朝廷简拔,翌年即被授山东济南府新泰知县。《新泰县志》载有几件事,一是恳荒减赋。志书是这样记录的:“力请巡按履亩踏丈,更定赋役,民得苏息。”“招抚流民数以千计。”“康熙年间,……共增地一千八十七顷一十七亩三分五毫。”再查其他资料,证实了卢綋就任后,深感新泰民众税徭堪重,全因土地不实造成的,导至百姓不愿种田,田地荒废,官员又把税赋转嫁到其它田亩上。这样人民苦不堪言,只好流离失所。卢綋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力请巡按重新丈量土地,更改赋役,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外流的民众回来了几千人。卢綋动员百姓屯垦拓荒,采用奖耕举措,百姓喜形于色,辛劳耕耘。不仅使荒废耕地种上了庄稼,还新增耕地两万余亩。二是大修庙学。《新泰县志》载:“邑久乏科第,亲汇诸生课文,教以经史子集。”这段话的意思是,新泰县多年对科举考试不重视,连教书的先生都很少,卢綋为了创导好学之风,亲自授课,从基础教起。使该县三年后终有二人通过府试荐拔到乡试。三是尊先贤、树德行。《志》载卢綋“尝于行省之暇,仰眺宫山,俯临汶水,凭吊师旷、高堂生、羊太傅、孙明复之故墟……庀材鸠工,榱桷一新。”译成白话是:卢綋在工作之余,遍访名山,拜谒圣水,瞻新泰名臣故居,招慕能工巧匠,购买器材,对先贤祠堂庙宇悉以维修。通过这些行为,树立尊贤敬德的好风尚,引道民风向善。

在新泰县,卢綋广施德政招海盗而降的故事流传甚广。乾隆年蕲州知州钱鋆撰文曰:“先是,海逆为乱……千里震动……未几,海逆果授首。”说的是海盗们被卢綋的新政所感化,相约杀了首领向官府投降,自此胶东半岛再无匪患之忧。卢綋在新泰五年,功勋卓著,由此可见。

三、梧州著清廉

1656年,卢綋被擢选到广西桂林府任同知。同知是副职,朝廷恐怕委屈人才,又让他摄梧州政。卢綋到职后倾听民声,亲理急政,得知辖区内有一巨盗叫李春华,横行于洞庭湖一带,官府多次剿捕均无果,卢綋就用招安术,诱李春华来降后,任他为梧州守备职,又调他到贺县去防守,用职权分离的办法来利用他、限制他。这本是件好事,谁知得罪了道台大人。该道台利用查处梧州监狱犯人越狱一事,屈打司狱,要他指控卢綋收受了犯人的贿赂,指使他放跑犯人之事。该司狱宁死不屈,答曰:“小人宁愿被打死,实不敢以微薄之身诬陷卢公呀!”道台一怒之下,令人将司狱活活打死。后来此事被于成龙了解到,向皇上递册子,为卢綋鸣冤叫屈,此案才被翻过来。五年后,卢綋又一次被提升。

四、晚年重诗文

卢綋在梧州遭受挫折后,朝廷虽为他洗汰了名誉,委他以东昌(今山东聊州)知府职。然而,卢綋却吸取教训,认识到为官不贪不纵是容易做到的,但是,有违上司则另当别论。然而,人是有追求的,既然不能做违心事,又不能逆上司,精神层面总该有所寄托吧?这样想来,他就把热情投入到交朋会友中。卢綋交的友不是狗肉之友,而是社会贤达。钱鋆在《传》中说:“与余乡里名宿以诗文相友善。”卢綋在东昌任期仅两年,所录政绩文字不太多,主要体现在钱鋆《传》:“至东昌,建文场,修文庙,葺光岳楼,筑护城堤。”这样当了两年知府,调他到长芦任盐运使。第二年,朝廷见苏沪一带的税太难收,又将卢綋委以苏松督粮道左参政。钱鋆撰文曰:时“苏松多积逋,庶务如乱绳。先生以一身兼数郡事,心力俱瘁几年。”道出了卢綋废寝忘食,操劳政务辛苦的程度。苏松一带的粮税又能如期上解了。卢綋勤政理事应当受到朝廷表彰才是。但是,久在官场的人深知木秀于林之哲理,卢綋终因政绩突出遭到小人诬陷了。陈诗编《湖北旧闻录》和顾景星撰《白茅堂集》均有载,卢綋晚年在督粮道上因言获罪被罢官,于虎丘执教。“家产籍尽,暮年一身,力竭心穷,欠一死尔。”“今綋水落石出,和盘托见,通郡莫不洒涕。”

卢綋在外教了几年书,攒足盘缠,回到蕲州老家,与顾景星等名宿交往甚密,开始撰写《蕲州志》,整理一生文稿,定名为《四照堂诗集》。蕲州上次修志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明嘉靖年间,是由三渡桥人甘泽父子完成的。时隔这么多年,续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期间,卢綋投入了大量精力。正如时任文坛领袖钱谦益在《蕲州志.序》中指出那样:“州人卢使君澹岩有志补续,搜访于兵燹残破之余……发凡起例,拾遗补阙,于是蕲之掌故灿然,胪列蕲志始得为完书矣。”

后人赞拔卢綋的诗文有许多,如《湖广通志》赞卢綋为“历任苏松督府参议,多惠政。虽簿书旁午,而操椠怀铅,未尝少辍。《州》志出其手笔,为当时称之。”卢綋的学生方舟在《蕲州志.跋》中也有言:“先生见一事切于义,勇于为政,夜不待旦;得一义切于理,勇于为文,笔不加点,其致性然也。卿在新泰,则志新泰矣,参写西粤,则纪西粤矣。守山东,则序《岱史》矣,榷长芦盐,则议《盐法》矣……其他阐幽举废,还两胜书。生平穷《四库》五车之富,著数百万言,《蕲志》特其一斑焉耳。”卢綋在自己写的《四照堂诗集》自叙中也有表述:“卢子生于楚,宧游于齐鲁、岭粤、渤海之墟,而经涉则北指燕台,南尽淮海,东登泰岱,中望嵩高,浮洞庭,眺衡岳,过九疑,吊苍野,所揽之胜,几尽天下之半,而耳有所感,目有所触,则恒寓之于乎诗。”因此他写的诗就显得更加贴切、自然、清新,是时人时事时境之存照,就像今人说的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的文体一个样。下面摘录两首,用以说明。其一是他写的《粤归祭先慈墓》,诗云:“六载儿归日,凄然拜母坟。青辈初植树,白是旧瞻云。只感吾宗弱,哀祈地下闻。将辞东郡去,心与楮俱焚。”又一首是《过株树林先君茔不得上,途中望拜泣感》:“每忆烟荒地,时从梦里游。到家旬日雨,偏隔此山丘。北道催行急,长空并涕流,怆魂从此去,夜夜绕松楸。”卢綋是1687年终老于家乡的,享年八十又四,在封建社会享有这高寿实少见,属年高德劭的范属了。卢綋及其那个年代且离我们愈来愈远,但是,他给山东新泰人民以及家乡蕲春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是后辈人永志难忘的。

文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