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欢迎访问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新闻门户网站——蕲州在线!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风格切换
蕲州在线
搜索
[切换区域]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2021-1-14 09:04 1730

作者简介:郑伯成,男,湖北蕲春人,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与人合作搜集整理《曹操三请诸葛亮》获全国第二届民间文学作品三等奖。在民间文学集成工作中,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授予先进个人称号,获湖北省屈原杯一等奖。公开出版的专著(含与人合作)十余部。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县文化馆

1949年5月14日,蕲春全境解放。同日,蕲春县人民政府设教育科,负责全县教育和文化艺术工作。

1950年3月,建立蕲春县人民教育馆。馆址在漕河下街原天主教堂,职工3人,平房2列,开办费及当年事业费为大米500公斤。同年秋,改名为蕲春县人民文化馆,职工增至8人,馆舍增至800平方米。文化馆活动主要是围绕政府中心工作进行,基本上围绕“阵地”活动和辅导活动展开,一是开办识字班,学员为市民、店员,时间为晚上,从建馆初开办到1953年停办;二是宣传时事政策,形式有讲座、黑板报、墙报、大字报、壁标、幻灯等,内容为各个时期的国家大事;三是开办图书阅览,内设图书室,开办对外借阅业务,还设有报刊阅览室;四是主办展览,内容主要是服务中心工作,如反动会道门罪行展、农村两条道路斗争展等;五是组织娱乐活动,主要是象棋和球类活动;六是文艺辅导,如文艺创作辅导、文艺表导演(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辅导。

当年,县文化馆创办《蕲春文艺报》,8开版,共出5期,每期150份(油印)。1952年,《蕲春文艺报》转由县文联举办。

1953年,县文化馆以蕲南杨树畈乡、蕲北范塆乡为点,依靠青年团、民兵、妇联等组织,试办农村俱乐部,开展演出、办展览、办黑板报、办土广播、成立读报组、组织放幻灯和学文化技术等活动。至1954年,全县发展俱乐部16个。文化馆创作辅导人员辅导蕲州搬运站创作大型戏曲《六担米》、彭思黄柏城农民创作小戏《朱海山讨米》、横车长石农民刘远焱和袁胜华创作的大型戏剧《爱国增产》,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肯定。

1956年,经县文化馆组织的全县民歌民舞大赛后,推荐蕲州歌手杨凤兰参加黄冈地区大赛、湖北省大赛,并于1957年3月代表湖北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歌调演,她唱的蕲州民歌《寡妇自叹》获演出奖,受到刘少奇、贺龙等中央首长接见,全国10余家省市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1958年在全民写诗运动中,经县文化馆等层层推荐,蕲州东门菜农吴学仙于1960年4月,参加了历时3个月的全省业余创作巡回辅导团。该团由马希良带队,著名诗人田野负责后勤,江云(后任省群艺馆馆长)、王淑云(后任《长江文艺》主编)、黄声孝(著名工人诗人)等共9人到全省各地同台介绍创作经验,湖北省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新闻纪录片在省内外放映,被认为是蕲春继杨凤兰把民歌唱到中南海之后放的又一颗“文化卫星”。

1958年秋,蕲春县委宣传部成立蕲春人民出版社,岳军任社长,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陈定中、童树田、李天佑任出版社编辑,编辑出版了《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以及《胡九姑》(鼓书)、《跃进诗歌选》(1-5集)等书,由县新华书店发行。蕲春人民出版社于1959年春接上级指示停办。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建,文化馆于1969年春移址于雷溪河红旗桥东岸50米处。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文化大革命”初期,文化馆的工作几乎停顿。直至1973年,各项工作开始运行,县文化馆组织观摩学习黄石市故事队示范演出,并着手培训自己的故事员。至1974年,县文化馆组织故事队,由王森林、李素青带队到全县各地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业余故事员夏博仁一次连讲三场,听众2000余人。随后,故事创作列入计划,一批故事讲述者又成了故事作者,如李兴元1974年创作的《新来的轮机长》,刊于当年的《长江文艺》后,又在武汉讲述10余场,听众万余人次。

1974年,县文化馆恢复《蕲春文艺》。《蕲春文艺》前身为1950年的《蕲春文艺报》(油印)、1958年的《蕲春文艺报》(铅印),“文化大革命”中又先后改为《革命文化》(报)、《新文化》(报),1972年改为《工农兵文艺》(刊)。《蕲春文艺》恢复后为刊。

县文化馆自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1950年3—8月,先后由陈国桢、梅玉成、王赛夫(女)代行馆长职,1950年10月至1955年由时为文教科科长汤少屏(后为副县长)兼任文化馆长。1955年冬至1956年夏,钱雁宾代馆长。之后,分别由高鹤鸣(1956年秋—1957年秋)、张蕲生(1957年秋—1959年秋)、陈荣(1959年秋—1966年秋)、洪康英(1966年秋—1972年)、张秋宝(1972年秋—1984年)任馆长。

二、改革开放中的县文化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蕲春县先后成立了科普协会、图书馆和李时珍墓文物管理所。县文化馆的科普、图书和文物等业务分别划归上述有关单位,县文化馆则集中精力办好文化活动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创作的辅导工作。

1976年—1985年,文化馆部分房屋两度拆建并增建。至1986年秋,有2栋三层楼房、1栋两层楼房、1栋十字形平房,建筑面积1772平方米。1986年10月,开始新建临街面楼房。

1978年至1985年,蕲春文化馆文艺创作干部成果迭出:王森林的摄影作品多次被福建前线选用,并制成炮弹打送金门、马祖;王成启的《贱民》《海在山那边》《绒毛鸭子初下河》《东河夕照》等10余篇小说在《长江文艺》《解放军文艺》《芳草》等全国知名文学刊物上发表;宋寿林的《蕲春民歌》论文在全省获奖。由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辅导的文艺作品也连连发表或获奖,如张全忠表演的评书《医圣斗官》获省曲艺汇演表演奖,方原林小说《陈上垸》被《小说选刊》刊登,是蕲春也是鄂东首次登上这一刊物的小说作品。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1980年至1983年,在全国民歌普查活动中,由文化馆音乐辅导干部宋寿林、宋立功等记录整理的44首蕲春民歌入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黄冈地区分卷》一书,有20首入编《湖北省民间歌曲汇编》,3首被选送北京。

1984年10月,蕲春县文化馆率先在全县文化系统开展以文补文活动。文化部《群众文化》和湖北省群艺馆《群众文艺指导》同时发表了由郑伯成、刘凤苔撰写的介绍蕲春县文化馆以文补文经验的文章《改革三个月》(获文化部《群众文化》编辑部征文二等奖)。至1985年,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等省9县120余人先后分批来蕲“学习经验”。1985年10月,省文化厅在蕲春召开文化馆改革座谈会,文化部和文化厅负责人参加会议,各地、市、县群艺馆、文化馆现场参观学习。1986年,省文化厅、财政厅授予县文化馆“以文补文先进单位”称号,文化馆书记、馆长胡万鹏参加全省文化事业单位以文补文研讨会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1988年,县文化馆被文化部、财政部授予全国“以文补文先进单位”称号;7月,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胡万鹏赴京参加全国文化事业单位以文补文经验交流会。

1985年10月,蕲春县文化馆收集民间美术作品130余件送省展出,被评为全省4个“民间美术收集工作先进单位”之一。

1984年4月,馆长张秋宝调动,王森林代馆长。1986年王森林任馆长至1987年3月。与此同时,文化馆于1984年成立党支部,胡万鹏任党支部书记。

三、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期间

1984年,中央下发了编辑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集成、民间歌谣集成、谚语集成)的文件;1986年5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下发文件,成立了湖北省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1986年11月上旬,“湖北省民间文学集成地、市、重点县责任编辑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时在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生班进修学习的蕲春郑伯成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我是怎样调查蕲春民间文学概况的》典型发言。1987年4月15日,蕲春县委宣传部下发《关于搜集整理民间文学集成的通知》,并成立“三民集成办公室”,与文化馆合署办公。

1987年5月,黄冈地区民间文学集成工作现场会在县文化馆召开,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负责人韩致中与会,会后将蕲春经验向全省推广;至8月份,全县共搜集整理民间故事1798篇、民间歌谣803首、谚语8244条。同年12月,由省文化厅指定,蕲春县文化馆与省群艺馆、黄冈地区群艺馆、咸宁地区群艺馆、襄阳县文化馆一起进省城举办民间文学成果展,展出时间一个星期;与此同时,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颁发湖北省民间文学集成首届屈原奖,县文化馆获首届屈原奖“先进集体”,横车文化站受表彰,郑伯成代表县文化馆赴省城领奖,并在大会上介绍了蕲春经验和作法,郑伯成还获首届屈原奖个人一等奖,蕲春韩进林获二等奖,韩海清受表彰;1988年10月,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向郑伯成颁发了“参加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做出了贡献”的纪念证书。同年,经过精心筛选,由124篇民间故事编辑而成的《蕲春民间故事集成》(郑伯成主编)、经过筛选编排录入2004条谚语的《蕲春谚语集成》(郑维森主编),先后由省集成办公室审定通过,认为“可作全省示范”。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郑伯成在《蕲春民间故事集成》完成后被黄冈地区群艺馆借用,担任黄冈地区民间故事集成副主编并主持具体工作,编辑并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了40万字的《黄冈地区民间故事集》,同时受省民间故事集成办公室委托,审定了黄冈市、浠水县、武穴市民间故事集成书稿,完成了黄冈地区民间故事选送和整理入湖北省民间故事集成工作;1991年7月,郑伯成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同年10月,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颁发湖北省民间文学集成第二届屈原奖,县文化馆郑伯成获一等奖,郑维森获二等奖。

在1987—1992年民间文学集成期间,县文化馆辅导干部成果不断:童德元编导的舞蹈《打油汉》在1988年10月湖北省民歌民舞电视大奖赛中获银牌奖,这也是黄冈地区唯一的一块奖牌;1991年湖北省李时珍医药节和药物交易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童德元是总体编导成员之一,且自后1993年、1995年、1997年医药节和药交会童德元也都是总体编导成员之一。1992年,在鄂东南5县1市的民歌邀请大赛中,由文化馆郑志勇、田小香等编导的歌舞获团体金杯奖,并获银牌2枚、铜牌2枚,总分名列第一。1989年,郑维森获文化部金狮杯报告文学征文组织纪念奖。郑伯成与韩进林合作搜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集《曹操三请诸葛亮》(1987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获1989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全国民间文学作品评奖”三等奖,是湖北三部获奖作品之一;1988年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李时珍史实考》一书,该书是卫生部1985年重点科研项目,由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钱远铭、研究生叶文俊和张林茂、蕲春县卫生局李阳、蕲春县文化馆郑伯成共同完成;1989年郑伯成编著《猫子、老鼠和乌龟》(又名《陈细怪的故事》)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郑伯成与詹国林、郑维中合作编著的《钱的故事》由金陵书社出版;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之一的《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220万字,郑伯成是全国86名“重点撰稿人”之一。

在此期间,党支部书记胡万鹏自1987年3月后兼任馆长至1992年4月。

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前后

1992年,县文化馆职工宿舍楼改建,建成三室一厅的12套宿舍,共3层,每层4套,每套80平方米,解决了文化馆职工的后顾之忧。1993年,县文化馆艺术幼儿园建成并开园,使之成为文化馆支柱产业。同年,文化馆馆长郑志勇评为湖北省文化系统优秀企业家,钱雁宾、郑伯成被评为副研究馆员。

1994年,因漕河城建规划的需要,文化馆于1950年创办时位于道人桥处一进两重占地150平方米的二列二层的老馆馆址房屋被拆。1995年,县文化馆活动大楼竣工并开业,大楼二层建筑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年创收10万元以上。

1992—1995年间,县文化馆辅导的美术作品有140件送黄冈地区展,91件进湖北省展,53件进京参加全国艺术节展出,11件赴捷克斯洛伐克和日本展出。其间,张先林在黄州举办个人画展,有3幅作品被日本美术界收藏。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1996年6月,湖北省“艺术之乡”命名大会暨民俗文化理论研讨会在丹江市六里坪召开,蕲春管窑镇被命名为“陶瓷艺术之乡”,管窑镇宣传委员尹合荣和县文化馆郑伯成出席了会议。

1996年《蕲春文艺》再次复刊。《蕲春文艺》自1974年复刊后,因通俗文学风行,于1985年改为《蕲竹》报,以发表通俗文艺作品为主,至1992年共出12期(主编分别为夏博仁、郑维森、郑伯成、蔡璐);1992年《蕲竹》报停办改为《小百花》刊(主编郑伯成),共出2期;1993年又改办出《楚江风》报,双月出报,至1994年共出报6期,后又改办《楚江风》刊,为32开,季刊,至1997年初出刊8期(《楚江风》报、刊主编均为郑伯成);1996年春,文化馆决定《楚江风》刊为馆办综合性刊物,内容侧重于通俗文学和群众文化;再复刊《蕲春文艺》,并将《蕲春文艺》定为馆办纯文学刊物,16开,不定期出版,郑维森主编。

同年9月份,由县文化馆《蕲春文艺》与《长江文艺》联办蕲春金秋笔会,一次性推出蕲春作者7篇(首)作品在《长江文艺》和《鄂东文学》上发表。1996年,县文化馆郑伯成和蕲州文化馆王玉珍在全市“创五优”活动中被评为黄冈市“优秀辅导干部”。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1997年6月,县文化馆由《蕲春文艺》编辑部郑维森牵头,与《芳草》编辑部联办蕲春太平笔会,推出蕲春作者4篇中短篇小说、散文和一组诗歌在《芳草》上发表。同年秋,在文化馆和其它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蕲春县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县验收,蕲春进入全国文化百强县行列,县文化馆的各项工作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1997年,接文化局指示,《楚江风》刊改办《蕲阳》,16开,季刊,主编仍为郑伯成。1998年4月,全国民间文学笔会在蕲春召开,笔会由《民间文学》编辑部主办,《蕲阳》编辑部独自承办,全国8省市51位专家和作者莅会交流了经验。通过笔会,蕲春推出的民间文学作品在《民间文学》《古今故事报》《故事报》《故事家》上发表了11篇。

1999年接上级指示,各县文化馆只能办一种文学刊物。经研究,《蕲阳》停刊。至2020年初,《蕲阳》共出刊10期。

自1992年民间文学集成结束至2000年,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自身创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李时珍为题材的作品,如1993年由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郑伯成与刘守华、饶学刚、熊子勋搜集整理的《神医李时珍》;如1994年郑伯成著、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的“中国名人轶事丛书”之八的《医圣药仙李时珍》,如2001年郑伯成与张月生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李时珍家传选注》。二是以《西游记》成书于蕲州为题材的作品,郑伯成著《神怪侠笔吴承恩》,1995年由台湾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系“中国名人轶事丛书”之二十;1999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再出版《神怪侠笔吴承恩》一书(台湾版为繁体竖排,内蒙古版为简体横排);同年郑伯成著《灵猴孙悟空》的神话小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西游记与湖北蕲州》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3部与《西游记》相关的专著和郑伯成10余篇《西游记》研究论文发表,中央电视台两度对《西游记》成书于蕲州专访郑伯成,并在《文艺与生活》《走遍中国》栏目中播出专题节目,打造了蕲春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1992年以后至2000年,县文化馆辅导干部共有8篇文学作品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获奖,有6篇社科论文和群众文化论文在省级和国家级评奖活动中获奖。

2001年,郑维森创作、詹和生配曲、郑志勇辅导的小品《豆腐佬》获湖北省第六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张先林参加文化部中国重彩画高级研修班进修,其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岩彩画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一书2001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计63万字,文化馆郑伯成是全书36名“提供资料者”之一。

2002年,郑维森在县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提出“设立蕲春文艺创作基金”建言,6月1日经县委常委讨论,同意设立“蕲春县胡风文艺创作基金”,6月20日县委为此专门下发了《县委常委会议纪要》。从2003年起每两年一届“胡风文学奖”,延续到2013年后改为每4年一届,至2020年已主办了7届胡风文学奖颁奖活动。

2002年至2006年间,文化馆干部业务工作成果选出:2002年,张先林国画《清音》入选湖北省第七届“楚天群星奖”;2003年有郑维森、郑晓燕、郑伯成的论文入选“湖北省第二届群众文化调研工作暨馆办刊物研究会”,并作大会交流;2004年文化馆开展“全县基层文化工作调查”和“保护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工作,先后调查5个乡镇,走访20余名民间艺人,撰写的调研文章3篇获“湖北省第二届群众文化论文奖”三等奖,3篇获“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抢救论文评奖”三等奖;2004年在湖北省民间文化理论及工作研讨会上,县文化馆辅导干部有4篇论文获三等奖,1篇论文获优秀奖。2005年,郑维森、吴唤明创作的小戏《一串钥匙》参加湖北省第十届楚天群星奖获优秀奖,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2006年,文化馆郑维森、詹和生、张先林在黄冈市“创五优”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辅导干部”;馆办刊物《蕲春文艺》被黄冈市文化局评为“优秀文艺刊物”;县文化馆被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全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自2005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开启。至2015年,经文化部复查评估,文化馆和其他部门共同努力,蕲春再次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1992年至2005年,先后由郑志勇(1992年5月—1994年3月)、田兴旺(1994年3月—1995年4月)、陈和清(1995年4月—2017年)任馆长;有吴平(1992年4月—1996年2月)、徐德生(1996年2月—1998年3月)、张雪冰(1998年3月—2000年2月)、徐德生(2000年2月—2003年3月)、胡佳鹏(2003年4月—2005年4月)任党支部书记。

1995年, 宋克定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98年,郑伯成被省委组织部、人事厅批准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05年3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县政府办公室发文,分管副县长任组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县文化馆内挂牌合署办公。2006年,县文化馆“非遗”中心组织专班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初查,筛选出32项由县政府发文公布为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其中,“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李时珍传说”“火神会”“蕲春布贴”由黄冈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保护名录。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自2007年至2020年,文化馆工作的重中之重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且取得了重大的成绩:

其一,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况。自2009年起,文化馆“非遗”中心成立了普查专班,对全县15个乡镇进行普查,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分类归档,建立了“非遗展示厅”;2010年,再次成立“非遗”普查补漏组,对上半县120多个行政村深入调查走访,再次登记了“非遗”项目200多个;2011年以后,文化馆每年都把“非遗”情况调查列入了工作计划并认真抓落实。通过认真细致地工作,摸清了全县“非遗”概况。2007年由“蕲春县文化馆伯成文化工作室”郑伯成编著了《湖北蕲春民间文学》上下两编,共13卷170万字,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并列入了“湖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2013年,县文化馆与县政协文史学习教文卫委员会共同编辑《蕲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一书(由王本忠、陈和清、郑伯成分别任主编、副主编和执行编辑),该书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鼓书、民间美术、民间手工技艺、部分民间习俗共8个部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其二,申报了一批重要的“非遗”项目并列入了各级政府的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项:“李时珍传说”于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2015年由陈和清、郑伯成主编了《李时珍传说》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20年《李时珍传说》由张宏泉、郑伯成、陈和清重新修订并主编,后再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艾灸(蕲春艾灸疗法)于202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管窑手工制陶技艺”、“陈细怪传说”、针灸(蕲春火针疗法)分别于2009年、2016年、2020年被列为湖北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陈细怪传说”由县文化馆与株林镇政府合作整理,由陈细怪六代孙陈明刚挂名主编,由文化馆陈和清、张宏泉、郑伯成和株林镇政府袁盛文为副主编,以文化馆郑伯成、袁朝阳为执行编辑,编选了《陈细怪传说》一书,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有“蕲春布贴”、“李时珍中草药文化”、“火神会”、“蕲春鼓书”、“达城庙会”、“蕲春文锣鼓”、“蕲春酸米粉制作技艺”、“蕲春仙人台制茶技艺”、“蕲春绣活”、“蕲春传统手工石臼艾绒艾条制作技艺”、“蕲春传统手工雕版技艺”等11项“非遗”项目先后列入黄冈市级“非遗”保护名录;有55项“非遗”项目先后列入蕲春县“非遗”保护名录。

其三,完善了“非遗”传承的长效机制。一是一批“非遗”传承人被各级政府先后发文认可,其中省级传承人有陈沫金(“李时珍传说”传承人)、韩善明(“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李如成、肖春姣、何良法(均为“管窑手工制陶技艺”传承人),并开展系列传承与实训工作。如“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在管窑镇挂牌成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和黄冈市美术家协会创作基地”;在千年艾艾灸培训中心挂牌“非遗”艾灸培训基地;在株林镇豹子山村挂牌“陈细怪传说传习所”。2015年千年艾艾灸培训基地就举办了“非遗艾灸疗法”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800余人;2019年培训6期,培训学员300余人;在管窑明窑有限公司和岚头矶工艺陶器厂开展了“非遗陶艺培训班”6期,培训学员180余人;而“陈细怪传说传习所”几乎每月都有传习活动。与此同时,制定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企业的规划和制度,如在赤龙湖湿地公园举办“多彩非遗”活动;申报管窑镇中心小学和蕲春县理工中专为“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及“蕲春艾灸疗法”传承学校;在刘河镇高潮村指导和协助当地举办“民俗文化节”;定期在李时珍蕲艾产业园组织召开“蕲春艾灸疗法”交流论坛和研讨会;在第25届药交会上举办“蕲春艾灸疗法千人体验”活动,并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李时珍传说”进校园等活动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其四,加强“非遗”交流,特别是让蕲春“非遗”活跃在“一带一路”的国家大战略格局的宏图中。2015年至2019年,蕲春“非遗”先后与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到蕲春拍摄“蕲春过大年”和“蕲春艾灸疗法”,均在央视七频道播出,提高了蕲春“非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由文化部非遗司为支持单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17年“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蕲春艾灸疗法”代表黄冈市参展;湖北卫视“匠心手艺人”栏目组2018年对蕲春“非遗”项目“蕲春艾灸疗法”、“蕲春手工石臼制作艾绒艾条技艺”及传承人韩善明、陈沫金、王曦和三大灸法进行独家拍摄,并在湖北卫视播出;2019年,“蕲春艾灸疗法”参加由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湖北长江电影集团联合举办的“非遗进影院”公益活动;受邀参展在汉口文体中心举行、由湖北省文化旅游厅主办、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非遗保护·中国实践”、“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湖北日”活动期间,以“蕲春艾灸疗法”为代表的8个湖北“非遗”项目隆重推出,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各大媒体采访,并在中央一套、湖北卫视播出,扩大了“蕲春艾灸”的影响力;同年,蕲春被列入县市级“非遗”项目的“蕲春麦芽糖制作技艺”和“蕲春酸米粉制作技艺”参加了第十六届湖北武汉农业博览会,“蕲春艾灸疗法”参加了“2019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

“蕲春艾灸疗法”不仅在国内各重大场合进行展示,而且走出了国门,先后参加了文化部、湖北省政府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办的“荆楚风·中俄情——湖北文化走进俄罗斯”系列活动之“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参加了在韩国首尔举办的“欢乐春节·荆楚文化走进韩国——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参加了“湖北文化走进澳、新、马文化交流活动”在新西兰基督城雷卡顿会展中心的展示活动;参加了哈萨克斯坦“感知中国·哈萨克斯坦行”的展示活动;参加了波兰华沙国会展览中心“楚汉神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参加了德国柏林“感知中国·长江边的非遗故事”展演。上述活动均由“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韩善明现场施用艾灸疗法为外国友人展示及体验,使蕲春“非遗”在“一带一路”上大放光彩。

至2020年,蕲春文化馆人陈和清、张宏泉、袁朝阳、郑晓燕、张先林、郑伯成等先后撰写了20余篇蕲春“非遗”的调研和研究文章,在各级书、刊中发表。蕲春县文化馆和蕲春县非遗保护中心多次被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和黄冈市非遗保护中心评为“非遗保护先进单位”。

六、文化馆租地办公期间的群众文化工作

2011年,为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漕河城区改造和雷溪河改造,原位于雷溪河红旗桥东岸的文化馆整体搬迁,包括办公大楼、活动大楼、综合大楼、职工住宅大楼、文化馆幼儿园,共计拆迁面积

平方米。新馆馆址定于漕河中轴线城南新城处,新馆按全国一级文化馆要求进行设计。至2020年,新馆已基本装修完毕,预计2021年5月份能搬进新馆。新馆占地面积7046平方米,文化馆各项活动功能具备,设施设备齐全,能满足各项文化活动的需要。

在旧馆搬迁期间,文化馆租一路9号农村经营管理局办公楼五楼办公;2019年底,改迁漕河三路原文化局大楼四楼办公。旧馆拆迁期间,文化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拆迁工作,做好各住户的拆迁工作,还要根据县委安排,派出专人做好漕河城区其他拆迁住户的拆迁工作。在此期间,文化馆还服从大局,自2014年起派遣3名党员干部下贫困山区,对口精准扶贫工作,其中副馆长黄伟则长期驻队蕲北山区。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在租房办公期间,尽管条件简陋、艰苦,但文化馆工作仍风生水起,不仅“非遗”工作无比辉煌,文化馆的常规性群众文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文学创作辅导在办好《蕲春文艺》和组织胡风文学奖的同时,2014年由文化馆与县作协承办“全市重点作家·蕲春三江笔会”,特邀《人民文学》副主编宁小龄、《长江丛刊》副主编刘维佳、《长江文艺》编辑吴佳燕、《芳草》编辑张好好亲临授课,并对笔会20余名重点作者的作品统一点评,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立兵,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柳长青,以及市作协等部门领导刘民华、郑能新、何存中、夏元明、王洪浩、甘才志、谭冰、绍建华等到会督导并看望笔会成员,笔会影响较大。自2005年以来,共组织大型文学活动8次,发现和辅导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文化馆人陈和清、张宏泉、郑维森、郑晓燕、张先林、袁朝阳等撰写的群众文化论文,有20余篇或参加省市级参评获奖,或在省市级群文刊物上发表。

大型的文学活动还有如2016年蕲北“6·19”特大洪灾爆发后,文化馆文学干部郑维森、郑伯成和县文联一起,奔赴灾区,现场采访。《蕲春文艺》专门开辟“6·19”抗洪专栏,郑维森还与有关部门一起编辑了大型抗灾救灾纪实《决战洪魔》一书,铭记了2016年蕲春遭遇特大洪灾这一历史事件。

在办好《蕲春文艺》和举办一些大型活动的同时,文化馆文学辅导干部还协助其他部门编辑了部分期刊,如郑伯成就从2013年至2017年担任县纪委和监察局主办的《医廉文化》主编,共办刊9期;郑伯成还从2009年至2020年担任了蕲春文化研究会主办的《蕲春文化研究》副主编。

此外,文化馆人员除参与“非遗”著作的编写外,还编著和参与编著了一批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著作。如文化馆伯成文化工作室推出的《邓治民的传奇人生》(郑飞、郑刚著)和《我在粮食六十年》(陈伟生口述,伯成文化工作室整理)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伯成文化工作室担任执行编辑参与其他单位和作者编著的还有《走进屏风寨》(伊育群、陈菊珍主编)、《蕲春导游》(刘盛慧主编)、《共赴国难——黄冈抗日大纪实》(黄冈新四军研究会编著)、《蕲春文化简史》(蕲春政协编)等,分别由中国旅游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由文化馆编创人员独自编著的书籍,如郑维森2012年科学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与文艺集《今夜好月色》和报告文学集《天道酬情》;詹和生2012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蕲春民间原生态歌曲集《蕲阳情》;郑伯成2014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五重谍报王袁殊》、2018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的《蕲春古寨》(与人合作)等。

全县美术、书法作品创作的成果迭出:2009年,文化馆选送20件管窑陶艺作品参加“湖北省民间书画艺术之乡作品展”,多件作品获奖,文化馆获“优秀组织奖”;2010年,全县有12幅美术书法作品参加湖北省第十四届“楚天群星奖”;2014年,文化馆选送的5幅少儿作品参加省文化厅主办的“全省少儿美术展”,文化馆获组织奖;2015年,文化馆选送了15幅美术作品参加湖北省第四届美术作品展,所送展品居全省各县级单位之首;2016年,文化馆组织鄂皖二省三县书画家到青石镇木石河写生,组织并推荐王绍春、於文放书法作品入选湖北省第八届书法作品展;2017年,文化馆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参加省、市、县各级书画展10余次,60多幅作品入选各级画展,其中5幅入选“多情大别山”鄂豫皖三省四市书画作品展,4幅美术作品入选湖北省第五届美术节;2018年,又选送张晓勇、於文放书法作品入选“新时代·新成果第三届湖北艺术节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文化美术辅导干部张先林的美术作品《家在黄州边》《氧》《昇》《冬至无雪林自清》《泉声禅音》《暖春》等也先后赴芬兰展出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入选“中华颂国庆六十周年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大展”、入选“楚天群星奖”及优秀作品集、“全国群文书画展”并入选获奖作品集、参加四川眉山第八届东坡文化节、入选湖北省第二届工笔画作品大展。

由文化馆辅导的文艺表演活动也十分突出。2007年由县文化馆选送的鼓书艺人舒畅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民间文艺展演,鼓书《训妻》获演出三等奖;2009年,经县文化馆打磨的剧本《特别采访》,在全省第十三届楚天群星奖决赛中获铜奖;2015年,文化馆组织的广场舞活动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异军突起,16支广场舞精英团队亮相新春大展演及迎国庆庆重阳广场舞展演等活动,且在全市广场舞展演活动中,蕲春代表社区的广场舞《西班牙斗牛舞》获二等奖,代表农村队的广场舞《国王的道歉》获三等奖;同年,由文化馆创作的民歌《蕲艾五月香》和改编的民歌《大别山下清茶摊》参加全市第六届民歌大奖赛,前者作曲、演唱均获三等奖,后者演唱获优秀奖;2018年,不仅打造了“艾都戏曲大舞台”特色文化活动,在黄冈市第四届广场舞展演活动中,文化馆选送的节目《板凳上的山歌》和《蕲河岸边是我家》分获二、三等奖;2019年,由县文化馆着力打造的《最美竹林村》在全市村歌大赛中荣获“十大村歌金曲奖”和演唱铜奖,并入选“2019大别山世界旅游博览会村歌大赛展演”,由文化馆选送的《春到雨湖村》获“优秀村歌奖”;同年,在黄冈市社会文艺团队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中,文化馆组织并选送的器乐合奏《蕲春艾语》和民间舞蹈《梦回清宫》获优秀节目;同年,在2019年黄冈市广场舞大赛中,文化馆选送的《乡村欢歌》获一等奖,《中国红·九儿》获三等奖及最佳人气奖。

【蕲春文艺】蕲春县文化馆辉煌70年 / 郑伯成

2007年,张宏泉任文化馆党支部书记,2017年兼任文化馆馆长。在此期间,郑维森2007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陈和清2011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郑伯成2016年被评选为“湖北省十佳藏书家”之一。

文化馆自1950年建立至今,走过了70周年的历程。进入2020年后,文化馆又以网媒与纸媒并进,线上与线下共建的方式,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的优势,坚守建馆初心与使命,扛起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馆制作“众志成城抗疫情”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23期,其中,文学类8期、音乐类8期、美术类6期、非遗类1期,以百花齐放的文艺形式鼓舞士气、讴歌英雄、凝聚力量。张宏泉、郑晓燕抗疫论文《蕲艾灸法耀中华,抗击疫情传大爱》参加了全国文化馆年会征文大赛。

新馆启用在即。为丰富馆藏,建立蕲春文艺作品数据库,多角度展示蕲春文艺家风采,文化馆向全县公开征集地方文艺著作300余部,策划了“美丽乡村行”文艺巡演活动和全县“文明家庭”抖音原创视频大赛活动,开展了文化馆新馆布展活动。

走过了七十周年历程的蕲春县文化馆,正在迎接她更加辉煌的新的历程。

(作者单位:蕲春县文化馆)


蕲春百科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转载文章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公益目的,无商业用途。

若发布内容或出处有误,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处理!

站务微信/QQ:5665305 投稿邮箱:admin@qizhou.com.cn

鄂ICP备2021007424号 运营主体:湖北万词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地址: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 官方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

常年法律顾问:湖北贵有恒律师事务所 张炜律师

© 2006-2023 蕲州在线(www.qizhou.com.cn)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