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桥乡的东部,与黄梅县交界,距向桥乡政府15千米,主峰海拔1144米,为蕲春县第二高山。 明嘉靖《蕲州志》载:“鼓角山去州东北百五十里,壁立峻绝,旧传汉高祖屯兵于此,鸣鼓角,因名。”又传明崇祯末年,乡人为避兵乱,在此建寨。 古角寨是蕲东的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关隘重重,绝壁千仞,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汉高祖屯兵于此,扼长江与九江以成犄角之势。唐末王仙芝、元末徐寿辉、明末张献忠、清洪秀全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都曾在此安营扎寨,驻兵镇守。 明、清之际,乡人为避兵乱,相继在此建寨筑卡。古角寨西城门及城墙还有一段保留完好,城墙高大雄伟,城门宽厚坚牢,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咸丰七年(1857年)九月,湖北巡抚胡林翼命道员唐训方,入驻蕲北督修“一关八卡”,其中“长乐”、“长康”二卡就设在古角寨南北的唐山村和棠树岭村。 古角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蕲春、黄梅、广济边县党政军根据地。红军时期就是红军独立团、红十五军、二十八军活动的地方,寨上、坎下、季作坪曾设立过苏维埃党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四军第五师鄂东十四旅独立二旅。鄂豫第五军分区及刘邓大军南下时高山铺战役的后勤基地。高原、季作坪、八斗垅、坎上等地方曾长期设有我军后方医院、军械修理所、被服厂等。 著名的新四军五师四十二团团长熊桐柏在黄梅多云山与日军作战负重伤,后牺牲于鼓角寨,墓葬于鼓角寨塔畈陈望山(黄梅一侧)。 “太湖县界鼓角山,天将阴,必闻鼓角之响,然后雨下”(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七蕲州》)。 千百年来,当地人总结的天气谚语在向桥一带十分准验,如:“鼓角山戴帽,当天大雨到”,“鼓角系腰带,近日好翻晒”,“鼓角号号,大雨潇潇”“朝看鼓角山,遮头莫走远”等。 人趋富贵,庙占名山。古角寨寺庙较多,现存遗迹遗址的有同春寺、延寿庵、福主庙、古龙池庙、古龙宫、灵峰寺、宝相寺等。裕冲王氏八修宗谱记载:“同春寺,建在鼓角寨内,连三一重,又坐后山脑石庙一间,系八房公建。”“古龙池庙一所,系长涧人共建……王、吴二姓捐课人等,至庙拜祝。”“月东祖(裕冲王氏13世祖),自置香烟捐庵(延寿庵)。” 《蕲春县志》记载:“(古角寨)两峰并立,其间有古角寺,旧传有‘古角主人’王廷弼隐居遇仙于此,临行时写有‘惜词’6首,‘花月词’60首。”(注:此段记载中4处有误,两处是字误,“古角主人”误写成“古角壬人”;“王廷弼”误写成“王延弼”。王廷弼曾在古龙池庙设馆教书。古龙池庙在古角寨山脚的古龙池下200米处,现存有一米高的遗址。古角寨两峰之间是同春寺,而非古角寺,其实没有古角寺一说;狐仙张九香临别时留下了64首《花月词》,不是60首。) 王廷弼,字辅襄,自号古角主人。裕冲王氏十世祖在公支下后裔。他饱读诗书,不慕仕途,设馆于檀保古龙池庙。 清同治年间的一个春夜,一位貌美少女飘然而至馆内,自报家门:“我是狐仙,名唤张九香,来自陕西西安,与先生有百日之缘。”说完在书案上挥毫立就两首《自媒诗》: (一) 历尽山隈并水隈, 缘深不耻自为媒。 裙沾晓露朝朝湿, 袖带春风夜夜来。 觌面正浓云雨兴, 关心还怕别离催。 殷勤嘱咐郎君话, 细看天边玉镜台。 (二) 方才窗外舞婆娑, 笑接春风唤哥哥。 愧我风流图露宿, 香魂总是为情磨。 王廷弼看后,觉得女子很有才气,不禁心生好感。 此后,狐仙夜来晨去,百日之后,留下《辞别调》一首,《花月词》64首,飘然而去。王廷弼十分怀念张九香,依其韵亦和64首。 另传王廷弼的和诗被狐仙带走了,没有在民间流传,狐仙的《花月词》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如: (一) 花中月,月中花,花月风流自古夸。 月下留人人玩月,花间醉客客眠花。 (二) 花下月,月下花,花娇月媚两无瑕。 蝴蝶梦残花里月,杜鹃啼落月中花。 (三) 花外月,月外花,各怀清雅各标花。 叹我风流深愧月,为君憔悴却羞花。 (四) 花惜月,月惜花,风流见笑大方家。 只为情深常赋月,岂因才拙不吟花。 至今,他们的故事和诗词在向桥一带广为流传。 |
袁殊(1911~1987),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学
八里湖,位于蕲南,地势低落,历为蕲春三条水系(即东支河、中支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
大同水库渠系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水利工程,从1970年11月28
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都很匮乏的年代,民间谜语是流行广大人民群众
积粪肥 旧时,农户家家有厕所(茅厕)、猪圈、牛栏、鸡栏,长年
黄州与蕲州并治区域图解北宋咸平二年(999)蕲黄并治地图 朝代州
“四祖”,俗姓司马,名道信,生于公元58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午
东门,曾名东门口,现名东门居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明代蕲州古城的
冬至的到来预告着蕲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几天室外还好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