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氏族为目前搜罗到的资料,不存在过滤筛选,因此可较为真实地反映蕲春人口来源。 1、田姓:人口第7位,主支为宋末元初移民 主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蕲春田氏大成宗谱》载:田梦罴者,乃陈宜中也。南宋永嘉人(浙江),字与权,历仕理宗、度宗、恭宗、端宗、帝昺五主而为相,因避元兵祸,由占城(越南)走暹(泰国),以迂道转徙江淮间,入湖广蕲州大同乡之久长山。仿陈公子完先例,改姓易名,僻处隐居,终老林泉矣。 2、詹姓:人口第9位,一支为南宋移民 一支: 始祖(宋)詹迁四,号直夫四.自鄱阳徙蕲春,居崇居乡之白水畈.。 3、叶姓:人口第11位,一支为元明之际移民 一支:(元明之际) 叶富堂,字天铎,号荣庵 ; 叶富山,一名荣一,号大业. 兄弟二人由江西武陵迁圻阳白沙岭定居 4、王姓:人口第3位,一支为南宋初移民 株林三槐王氏:玠公殉难后,其长子彦一公、四子彦四公在蕲春、株林卜地居焉,后遇金兵和叛赋孔颜舟追杀玠公后裔,只得弃家搬迁于英山县瓦寺泉。至五世,由友梅祖友仁祖留英,龙德祖友成祖复迁至蕲春株林,至今已相传有三十世,蕲英二邑已有近十万人众,子孙繁衍,浸炽浸昌,可谓盛矣。 5、骆姓:人口第20位左右,主支为元初移民 主支:始祖大四公,名启先、祖父讳登一,宋末殁于王事,父善移居江西。大四公登元朝至元年间进士,任蕲州总管。 6、高姓:人口第20位左右,一支为南宋后期移民 一支:始祖宣一公,为豫章狄公五世孙,南宋理宗时官于楚,食禄于蕲,晚年致仕,偕子万一、万二寄居安平乡黎企里 7、蔡姓:人口第20位左右,一支为元代中后期移民 一支:始祖相,字钝夫,延佑二年(1315年)进士 8、龚姓:人口第20位左右,一支为南宋移民 一支:始祖龚纯,号可齐,宋孝宗时由南昌武陵致仕迁蕲阳 9、范姓:人口第40位左右,一支为宋代移民(存疑) 一支:始祖应端公,字曾十七,宋时由苏州吴县迁湖北蕲春青山乡青山坳下冲居住(今名董家冲)。 注:此说法存疑,目前范氏家谱多将始祖攀附于苏州范仲淹 10、吴姓:人口第6位,一支为明代移民 一支:始祖(明代)吴正华,字舜我.嘉公32世孙.由建昌迁湖北蕲春大同乡长峪 11、姜姓:人口第35位左右,一支为明初移民 沙河姜氏:始祖组三,元末人,十三评士。明初避兵由江西鄱阳徙居蕲春崇居上乡烟波山下。妣汤氏 12、管姓:人口第30位左右,主支为元末移民 主支:始祖子才公,原籍南康府星子县板桥乡,元至正年间宦游至蕲,择其吉地而居之 13、童姓:人口第35位左右,一支为元末移民 童(家)畈村童氏:始祖千三公,原籍瑞昌童车港,元末战乱,携妻与子、女及婿迁于蕲州 14、顾姓:人口第40位左右,主支为明初移民 蕲春顾氏一世组:顾士征,初名宪,后更名士征,字季贞,苏州昆山人,蒙元顺帝朝进士,明洪武初封武略将军,徙居湖广蕲州。 15、翁姓:人口第50位左右,一支为明代移民? 横车镇翁堑村翁氏:始祖庆三公,原藉无锡玩花桥人 从以上氏族看,蕲春的宋元(元末以前)移民和元末明初移民可能相当,从人口规模看前者更为领先。 若考虑宋以前的土著,蕲春的元明之际移民显然并不构成人口主体。 |
康铎(1360-1382)湖北蕲春人,康茂才长子,十岁时陪皇太子朱标
最近,我们联系到了那批老知青中的一个群体——1958年赴湖北八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新思想凝聚奋进力量新征程彰显
蕲春县2023年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开班了3月8日至10日,蕲春县2023
为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成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宜居宜业、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