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藏金陵本《本草纲目》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中医学典籍《本草纲目》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历时27年编撰而成的自然科学巨著,是研究古代中医药学、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乃至其他多种自然科学的资料渊薮。 《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约190万字。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为纲,各部再细分总计为60类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植物药有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161种,其他类药物194种),并详细记载并考证了这1892种天然药物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主治等内容。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其中8100首来自作者临床经验之总结或多年之征集。该书图文并茂,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9幅。因在每药物之下,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并借用朱熹的《通鉴纲目》之名,定书名为《本草纲目》。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辨疑、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加工方法)、气味(药性药理)、主治(药效)、发明(李时珍之心得体会和研究结论)、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同时还改进了传统的药物分类法,提高了生物学分类的科学性,被欧洲科学家誉为“从中世纪科学向近代科学转型时期,具有近代科学精神的最高水平的古典科学杰作”。 《本草纲目》编写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明万历六年(1578年)三易其稿始成,前后历时27年。此书脱稿后,李时珍曾专程携书于万历八年(1580年)和万历十八年(1590年)两次前往赴江苏太仓和南京拜访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恳请为之作序,最终金陵出版商胡承龙应允刻印,历时4年,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才将《本草纲目》刻完,共32册52卷,而就在此书即将出版时,李时珍溘然长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面世,世称“金陵版”。同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带着这部巨著进见明神宗皇帝,神宗亲批“书留览,礼部知道,钦此”的圣旨,《本草纲目》的流传便畅行无阻。 鉴于金陵本《本草纲目》“初刻未工,行之不广”,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本草纲目》在江西重新刊刻,被称为“江西本”。这部由夏良心、张鼎思序刊的江西本,虽直接以金陵本为底本,且其书刻成距李时珍逝世仅10年,但书中已有不少错误。因“江西本”是官方主持刊刻的,所以纸墨均优于“金陵本”,且刻字精良,很快便成为通行本,以至于金陵本作为《本草纲目》的祖本则渐渐失传。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本草纲目》首先传入日本;到了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波兰人弥格来到中国,将《本草纲目》译成拉丁文流传欧洲,后来又先后译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金陵本”是后世各种《本草纲目》版本的祖本。“金陵本”是经过李氏家族亲自校订过的原始刊本,为后世众多版本之祖本。目前,金陵本《本草纲目》见于记载的有8部,其中日本3部(日本国立公文图书馆内阁文库、狩野文库、伊藤笃太郎)、美国1部(美国国会图书馆)、德国1部(德国柏林国立图书馆)、中国3部(分别存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和河南洛阳晁会元私人收藏)。 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字东璧,号濒湖。早年中秀才,后三次乡试不第,乃绝意功名,从父李言闻习医,医名日盛。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被楚王朱厚炝聘为王府“奉祠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推荐为太医院院判。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从太医院辞职还乡后创立东璧堂(堂号),坐堂行医。有感于历代本草谬说多,遂参考文献800余种,结合实践,历时27年,撰成《本草纲目》52卷。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病故。去世后被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李时珍对脉学、经络也有研究,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而《五脏图论》《命门考》《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天傀论》等医著已佚。 附:世界记忆名录 是指符合世界意义、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确认而纳入的文献遗产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 中国共13份文献遗产入选,分别是:《中国传统音乐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1997年)《清代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99年)《纳西东巴古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2003年)《清代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2005年)《清代样式雷图档》(中国国家图书馆等 2007年)《本草纲目》(1593年金陵版 2011年)《黄帝内经》(1339年胡氏古林书堂印刷出版 2011年)《中国西藏元代官方档案》(西藏自治区档案馆 2013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广东省档案局与福建省档案局 2011年)《南京大屠杀档案》(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 2015年)《甲骨文》(国家档案局 2017年)《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苏州档案局 2017年)《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693年至1886年)》(1693年至1886年澳门档案馆与葡萄牙东波塔国家档案馆 2017年)。 资料来源:彭鲁的博客 |
康铎(1360-1382)湖北蕲春人,康茂才长子,十岁时陪皇太子朱标
最近,我们联系到了那批老知青中的一个群体——1958年赴湖北八里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新思想凝聚奋进力量新征程彰显
蕲春县2023年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开班了3月8日至10日,蕲春县2023
为确保将老旧小区改造成基础完善、功能提升、宜居宜业、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