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上午好!(鞠躬) 现在,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本人这十年来在研究荆楚历史文化时,发现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的湖北蕲春人顾景星的诸多故事,契合《红楼梦》文本中的故事,所以,斗胆冒昧地写了一本书,特别是在拙著书名的运用上,今天感到确实有些唐突或冒犯,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致歉!现就将我所发现的顾景星与《红楼梦》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汇报,下面分作两个部分:一、《红楼梦》中隐含的顾氏家事;二、《红楼梦》中的蕲春元素。讲得不好,敬请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先讲第一部分: 一、《红楼梦》中的顾氏家事 十年前,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研究荆楚文化和我们鄂东的历史文化名人时,发现生活于明末清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学者、湖北蕲春人顾景星的人生经历和顾氏家事,高度契合《红楼梦》中的故事,特别是他的性格特征俨然一个贾宝玉,反过来说,贾宝玉的性格特征俨然一个顾景星,甚至说是丝毫不差。而且,我还发现《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形象素材,大多是取材于顾景星夫妻故事或顾氏家事,以及直接或间接地描写到他们夫妻各自的两个家乡:蕲州(蕲春)和扬州。当然,还包括他的祖籍江南苏州和昆山。不妨先介绍顾景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一字黄公,乳名仙玉,自号虎头、琼玉,又号玉山居士、金粟居士、玉山道人、丫髻道人、黄石(公)、西塞老渔、潇湘客、潇湘病客、蓬莱病客、花溪病叟、顾野王和雨中燕香垒等。明贡生,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蕲春)人。顾景星出生于蕲州城岛的一个理学世家,其一生坎坷流离,穷困潦倒,却才学横溢,著述甚富,多次受到清廷征召,却拒绝合作,隐居乡里。他有模仿历代名家诗文的爱好,尤其擅长乐府民歌和歌行体,他的乐府同唐人杜甫丝毫不逊,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被人誉为“不为古人所缚,蕴藉前人所无”。今存世的代表作主要有《白茅堂集》46卷、《黄公说字》45卷(原著230卷),外有诗余3卷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入存目类,在总目提要中称顾景星“记诵淹博,才气尤纵横不羁,诗文雄瞻,亦一时之霸才。”《四库全书》所录历代文人著作无数,鲜见有此评语。 顾景星一生对女子和隐士情有独钟,他笔下多是痴情女子和隐士的形象,故自称“丫髻道人”和“西塞老渔”。由此可以窥见出他的发型当亦是女性的发髻,因而将主人公贾宝玉的丫鬟取名红玉。按,红玉即琼玉。作者为何这样设置?因为,清朝定鼎后,由于清廷的高压政策,汉人男子均被迫剃发易服,唯有女性服装头饰没有改变,即还是前明的装扮。所以,他的诸多诗作是以女儿或妾的身份写就的,妾即臣也。如《长相思四首》《白头吟》等不少于百首诗作,都是以女子身份写就的。如乐府《王明妃》有诗句:“虽为胡地妾,不负汉宫人”。顾景星的这类诗作,却与《红楼梦》第二回中的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的观点,可谓一脉相承。 现在来讲讲《红楼梦》中诸多故事契合顾景星本人事和顾氏家事。特别是被诸多红学家视作《红楼梦》一书总纲的第1回中的诸多故事。例如: 1、顾景星与“女娲氏炼石补天”故事的关联 明崇祯十七年十月南明政权时期,年甫二十三的顾景星,有感国家灭亡之危局,冒死向弘光帝上过一纸《敬呈四事疏》。他在这篇奏疏中讲了四件事:第一,车驾宜驻淮,以张国势。第二,宜罢大工等役。第三,宜停大婚礼。第四,斟酌将相。该奏疏结尾处写道:“以上四事,朝廷重计,非臣分位所当言。草莽微贱,不识忌讳,昧死上言,陛下不以人废言,臣死且不朽!为此具本亲斋,甘冒斧锧。伏候圣旨,自为字起至斋字止,计若干字,纸二张,右谨奏闻。崇祯十七年十月十一日某臣某疏。”(详见上图)从这纸疏呈,可以看出上疏者胆量何其大哉!他在这篇奏疏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以史为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南明之危局洞见深远,大有力挽狂澜之势。在清军谋划南下之际,这无异于给大势已去,但还是有希望挽回局势的大明王朝补天,奈何通政官吓得不敢呈上。同时,无异于给弘光帝开了一剂拯救大明王朝东山再起的猛药。由于切中时弊,言辞剀切,说到要害之处,当时,通政官大惊失色,没有胆量将此奏疏呈给弘光帝,若呈上,则顾景星必杀无疑。 顾景星平生诗作多有《红楼梦》开篇石头发出的这样感叹,如其在《书募簰埠桥册子》诗作中,就曾发出民族危亡的“神鞭鞭石石流血,谁能驱石补天阙”之感慨!(《白茅堂集》卷之十一第694页)如此就有了《红楼梦》书中补天未遂的石头(石兄)“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实则是含蓄地描述顾景星为挽救明王朝的奏疏未能引起弘光帝的重视,从而导致南明灭亡的结局。因而作者在第28回中黛玉生病时写到一个古怪的药方子,说到“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同时,在秦可卿临死前还写到贾府的传事云板敲了“四下”,以及第52回写到贾宝玉“一时只听到自鸣钟敲了四下”等等,难道不是作者有意隐喻顾景星为南明弘光帝所敲的“四下”警钟吗? 2、顾景星与补天“石头”的关联 顾景星自称“黄石”“石头”,也即秦汉之际著名隐士——“商山四皓”之一的黄石公。在甲戌脂评本《石头记》中,作者假托批书人在“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句后有一眉批:“昔子房后谒黄石公,唯见一石。子房当时恨不能随此石去。余亦恨不能随此石去也。”这就告诉我们,书中的这个石头不仅与“补天”有关,而且他的身世还应该与黄石公有关。作者唯恐读者不能理解其中玄奥,故以批书人的身份将书中的石头身世故事予以点破。这从书中对《商山四皓》的吟咏可知矣。 那么,顾景星与石头、黄石公究竟有何关联呢?这是因为,顾景星自称为黄石、石头、黄石公,空说无凭,有《王宝臣赠文石》诗句为证:“君知黄石我前身,谷城他日非生客。”(《白茅堂集》卷之十一,详见左图)顾景星特地在诗后加注:王诗“君号黄公石是君,谷城一片能相假”。顾景星直白地告诉人们,他的前身就是石头黄石公。故其长大后取字赤方,一字黄公。可知,书中补天的石头、石兄即顾景星,顾景星的“前身”就是黄石公。 3、顾景星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关联 由于顾景星的政治生涯受阻,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所以,他为了践行他的法家理乱思想,以儒家的济世情怀,主张“自古理乱用法,戡乱用智,二者因时变通。”(《白茅堂集》卷三十三第259页《癸未房书法智序》)于是《红楼梦》就写出了一个最经典的章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试想: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难道不是作者有感崇祯帝殉国后的南明乱象所作的“意淫”吗?在南明时期,顾景星不顾个人安危,愤然立马为南明的弘光帝上疏,通过“一二三四”,阐述了他对国难当头当务之急的看法,指出哪些事立即做,哪些事宜缓做,哪些事不该做!其主张实行的就是法家理乱思想。顾景星不仅仅是阐述“理乱用法,戡乱用智”,而且要“二者因时变通”。可谓至理名言。中国自古至今,莫不如此。 4、顾氏父子与苏州阊门外街内仁清巷甄士隐的关联 苏州是武陵顾氏的发祥地,江南顾氏多出自苏州。而蕲州顾家氏系元末昆山州人顾阿瑛第七子、蕲州路总管顾士征的直系后裔。顾士征在元亡后便移家蕲州,后来这一支武陵顾氏在蕲州逐渐形成一大望族,历代不乏进士及第。由于张献忠屠戮蕲州城的缘故,顾家人于崇祯癸未东下祖籍昆山避难长达八年之久,而顾氏父子流寓苏州时动辄居住数月,而且就是住在阊门外半塘顾氏宗亲顾苓(字云臣)的家里,以及住在另一书画家友人沈古乘位于虎丘的家里,不难知道,《红楼梦》第一回为何写到一个隐居阊门外的“仁清巷”(人情巷)。顾景星携父亲流寓苏州期间,写了近百首诗作,如《金阊门外》《春日阊门》《五人墓和大人》《阊门寒夜季深见过限韵》《顾云臣临赵松雪弹琵琶真》和《光福山居绝句十首》等。 不妨在此介绍一下顾景星的父亲。其父顾天锡,字重光,乃明末著名大儒和高士,天文地理、医药术数,无不通晓。年二十娶蕲州四大名门之一李氏女为妻,然支庶不盛,嫡妻李氏生子多殇,年近四十,膝下无子,唯存一女,名椐,即顾景星嫡母李氏生的姐姐。顾天锡后携子景星隐居蕲州,这与甄士隐年近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以观花修竹,饮酒吟诗为乐,过着神仙一流自在生活的甄士隐多么吻合!同时,也契合林如海和林黛玉的故事。 甄士隐有一女儿叫甄英莲,后在某年灯节夜里被丢失的故事,也契合顾景星的小妹在清军屠昆山之际被丢失一事。这是被红学界所公认的。此小妹后嫁给江宁织造官曹玺为妾,后生有一子,是为曹寅。这与百二十回《红楼梦》后来改名香菱在薛家留下一子的故事又是多么吻合!上海师范大学著名红学家朱淡文教授曾经在《红楼梦论源》一书中有论,在此就不赘述了。尽管甄家失火有隐写明亡之意,但对于顾家来说也是吻合的。顾家曾经有过三次失火的灾难,特别是康熙丙午年那次失火是由邻居引起,被烧成一条街,彼时军民参与救火,这与书中甄家因邻居葫芦庙炸供引起失火被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如同一辙。 5、顾景星寓居苏州光福山与妙玉寓居玄墓山相同 按照光福山为顾氏祖山,根据历史记载,相传南朝梁陈间官员学者顾野王,以自家第宅建光福寺,后人称此山为光福山。熟悉苏州的人都知道,光福山为玄墓山和邓尉山的总称,玄墓山在邓尉西南,玄墓东南有圣恩寺。顾景星的《光福山居绝句十首》之五有诗句“此中兵火独不到,屋侧高下皆茶畦。”大约当时他是住在光福山圣恩寺或某族人家里,该房屋边上下都是一排排的茶树,契合妙玉在玄墓山蟠香寺修炼和烹茶的故事。就是说,书中所写妙玉在玄墓山,明显是采用顾家人的典故。 |
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黄冈市民政局实地调研蕲春县益民社会工作
我们结业啦!为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增能提升,拓展社交圈,改变家
5月26日下午16:40左右,因为蕲北连日持续普降大雨,连接张塝与
“父母双亡身世凄惨温柔体贴落落大方……”小旭(化名)心中的意中
5月25日,随着最后1米拱部岩体的凿通,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