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古今蕲谈公众号。热爱蕲春历史,关注古今蕲谈。)张塝大桥跨越蕲河上游,在张塝镇张家塝集镇西侧。桥的西面与三(家店)下(界岭)线相衔接。是张孙(张家塝—孙冲)公路之咽喉。 解放前。被蕲河所隔的东岸山区人民。交通极为不便。特别是每逢暴雨汛期。两岸过往行人只好望河兴叹! 蕲河张塝段(拍摄地为张塝大桥) 1955—1956年,在农业生产合作化高潮中修通了蕲州至何铺的公路之后。在1958年全党全民大办交通中,县财政局为修建张塝大桥投资一万四千元。由张塝区承担修建。该区区委书记茆柏生任建桥指挥部指挥长。养路段两名工人作技术指导。建桥民工二千余人。历时六个月。花工日一万个,建成一座64孔×4米、宽5米,全长262米的木桩木面单排架剪字梁桥。于1959年5月1日竣工。县委书记董舒、王福钧参加了通车典礼大会。并亲自为通车剪彩。从此,蕲河阻隔的两岸人民畅通无阻,为山区为山区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嗣后,木质结构的张塝大桥几经洪水波击、冲刷,上下部构件受损严重。部分木料已腐烂。到1965年,大桥只能承受板车和来往行人通过。 蕲河张塝段 为了东岸山区人民的生活日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运输。县人民政府报请黄冈专署公路修建指挥部批准,1966年由黄冈地区建桥指挥部投资。在木桥下游1.5米处。兴建—座永久式钢筋混凝土板桥——即今张塝大桥。 1966年6月,由省公路局钻深队开始钻探。根据设计需要,在桥轴中线上每距30米钻一孔。桥位地形平坦。两岸为第四纪冲击层所掩盖,标高一般在69米左右,河床最低标准为78米。河床沉积物为砂类土壤,部分地方是褐色亚砂土。桥位地质条件较好,故采用贯柱锥基础。 是年九月,钻探结束。接着,省公路局第二测量队根据钻深资料设计,桥长242.92米,17孔,桥宽净7米(无人行道)。上部结构为净跨12米钢筋混凝土空心板,两柱中距为4米。汽—13级、拖—60级. 为了加强建桥的领导,县人民委员会任命张塝区委副书记江礼平为建桥指挥部指挥长,交通局黄烈文为技术指导、养路段几名工人负责施工,施工劳力以民工建勤为主。 张塝大桥这次修建,正值“文化大革命”动乱之时,建桥技术人员和民工几上几下,有时被迫停工。后来在建桥干部、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排除一切干扰、采收措施,紧密合作,坚持工程质量第一,大抓工程进度。终于历时两年零一个月,于1968年7月竣工通车。 张塝永久式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蕲河上游东岸山区人民漫长交通不畅的历史。也为孙冲公社所在地的茅山寨岭矿石的输出创造了条件,为城乡物资交流和活跃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 |
袁殊(1911~1987),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原名袁学易、学
八里湖,位于蕲南,地势低落,历为蕲春三条水系(即东支河、中支
蕲春北部山区 古角寨,又名鼓角寨、鼓角山,大别山脉南段,向
大同水库渠系是我县水利建设史上最伟大水利工程,从1970年11月28
在那个物质精神文化都很匮乏的年代,民间谜语是流行广大人民群众
积粪肥 旧时,农户家家有厕所(茅厕)、猪圈、牛栏、鸡栏,长年
黄州与蕲州并治区域图解北宋咸平二年(999)蕲黄并治地图 朝代州
“四祖”,俗姓司马,名道信,生于公元580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午
东门,曾名东门口,现名东门居民委员会,因坐落于明代蕲州古城的
冬至的到来预告着蕲春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几天室外还好起码